-
1 # 掌心記
-
2 # 歷史今生
按照當今性格學術觀點,要看一個人是怎樣的,就得從他原生家庭和成年經歷一步步算起,其中每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對這個人的個性、脾氣、才能、三觀、習慣等,造成不可磨滅的痕跡。
一、將校之家,母慈子孝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勇猛善戰,立有戰功,以武立家,也是後周的禁軍將領。故而趙匡胤從小喜愛習武,又喜歡琢磨當時的時勢,立志自己兼有項羽的勇猛和劉邦的智慧,以名將為此生目標。
但趙匡胤母親杜氏,詩書傳家,頗知禮法,嚴於治家。從她的傳統觀念出發,不希望兒子舞刀弄槍,只希望兒子學以致用,為官治民。多次勸趙匡胤靜下心來讀書,因此趙匡胤也讀了不少書,知禮懂禮,寬仁厚德,頗為孝順自己的母親。但趙匡胤也據理力爭,反過來勸說母親當今天下世事紛亂,遍地烽火,讀書已經不合時宜。最終趙匡胤說服母親,得以從武發展,繼而成功。
這裡的趙匡胤:武力高強,孝順父母,家庭和諧,志向高遠。
二、少年遊歷,見識非凡
此後趙匡胤四處遊歷,增長見識,結交朋友(這其中有很多的傳奇故事,就不細說了)。他親眼見識了天下紛紛亂亂,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也親自體驗了痛苦和磨難(沒錢難倒英雄漢)。更看見了百姓疾苦,身世飄零。最後,他往北投身軍旅,進入郭威帳下,屢立戰功繼而步步高昇,走到軍中中高層位置。
這裡的趙匡胤:初登舞臺,歷練交友,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少年趙匡胤
三、學以致用,多遇貴人
總的來說,趙匡胤的運氣也算不錯,他藉助了貴人郭威的力量升級,那是他的老領導。他也攀上了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一路讓張永德做自己的保護傘。他親眼見識了郭威登上皇位的過程,郭威就是再澶州黃旗加身,登基為帝。於是對郭威的事蹟學以致用。當然,他的運氣也很好,如果不是郭威死後,他繼皇帝位的養子——周世宗柴榮死得早,趙匡胤也沒什麼機會。總而言之,趙匡胤的運氣不錯。
這裡的趙匡胤:伺機而動,一舉成功,兵不血刃,和平換政。
和平演變政權的黃袍加身
因此,趙匡胤的心中還是比較安定的,當上皇帝后,他不像朱元璋一樣整天擔憂,部下功高震主,因為他自己的武藝非凡,功勞就不小;也不像劉邦一樣要各個擊破幹掉,因為他沒有封很多王。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部下像他學習郭威一樣學習他,也來個黃袍加身,所以用“杯酒釋兵權”去掉了這個隱患。他的寬厚仁德,從帝王中橫向比較,還是不錯的。
他與丞相趙普吸取了唐朝藩鎮之亂的教訓,將全國兵馬收歸京城管理,同時以文制武,壓底武人的地位。這自然是安定了很多,但另一個角度講,也讓他的後代的軍隊喪失了戰鬥力。但在趙匡胤自己的時代,他卻看不到武力的衰退,因為全國最會打仗的,就是他自己。
由於趙匡胤孝順父母,家庭和睦,所以他對自己的弟弟們很好。於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得以趁虛而入,“燭影斧聲”、“金匱之盟”,奪得帝位,安坐如初,趙匡胤的離奇死亡和皇位傳承至今仍是迷霧重重。
燭影斧聲,趙匡胤離奇死亡和傳位,千古之謎
不可否認的是,趙光義比自己的哥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即位之初對北邊動武,以求坐穩帝王之位,結果慘遭一場大敗,自此,宋朝龜縮防守,再也無望燕雲十六州,戰略地位百年被動。如果當時是趙匡胤在位發動收復燕雲的戰爭,勝敗倒真心未可輕言。所以如果趙匡胤沒死,對契丹的戰略機會會更大一點,但要說滅亡契丹,以當時的實力也難以辦到。至於西夏,倒的確是可以平定的。但由於宋朝軍制和以文制武的長期影響,機動不便,應對不靈,西夏後期謀反自立,北宋估計也是沒有辦法的。
-
3 # 帝國的臉譜
宋太祖趙匡胤,是歷代帝王中間最有人情味的一個皇帝。雖然他行武出身,打仗多年,戰鬥無數,但除了迫於形勢而不得不殺人的戰場之外,他是幾乎不怎麼好殺或濫殺的人,對待戰友和部下,光明磊落,不搞穩權固位的陰謀。對待當年的同僚,不因權力之爭而清除異己,處世行事,能光明處儘量光明,能溫和處儘量溫和,哪怕迂迴曲折,也儘量不去殺人。雖稱不上仁慈,但也不算狠毒。皇帝做到這個份上的,歷代不多。
趙匡胤想奪權,是在周世宗柴榮去世後就有了計劃和實施的步驟的。無疑,趙匡胤之所以能成為後周掌握最大兵權的禁軍首領,與柴榮的培養和支援信賴是分不開的。當年,柴榮北征漢、遼,在高平之戰差一點兵敗,是趙匡胤臨危不懼,勇敢向前,帶領幾千親兵與漢遼聯軍拼死搏鬥,最後在援軍的及時支援下,取得勝利,隨後,年僅28歲的趙匡胤因功升殿前司都虞候,成為了禁軍高階將領。
柴榮去世前,將有威脅的禁軍最高長官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調離京城,以趙匡胤代之,趙匡胤因此成為了軍隊最高領導人。這是柴榮安排後事,以趙匡胤作顧命之人。不過,在近似恩人的皇帝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就透過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自己篡位當皇帝了,這在個人品性上,是恩將仇報的行為,於私行上無操,於私德上不忠,這是趙匡胤為人上的汙點。
不過,趙匡胤篡位與其他人不同,他過程做得稍煩瑣,他把這種篡權奪位做得文質彬彬。比如,當時的皇帝是柴榮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趙匡胤奪他的皇位,卻在原來後周宰相範質等人的主持下,做了一個禪讓的表面文章,以柴宗訓的名義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趙匡胤還在繼位前發誓尊柴榮的妻子如母,立誓碑善待柴氏族人和子孫。在這裡,他收斂了武的威力,多了人情的味道。
在對待後周舊臣的問題上,也是如此。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他任的宰相,仍是後周的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可以說,趙匡胤的新王朝,政府裡的班子成員幾乎全部是後周時代的原班人馬,這既有利於朝局的穩定,又避免了殺戮。
他對待功臣更是如此。大家一起喝杯酒,皇帝說:當皇帝不快樂,還不如像你們當個節度使快樂。功臣問:為什麼?皇帝說:做天子如此風光,天下誰人不想?功臣說:我們不會與您爭位子。皇帝說:縱使你們無異心,但你們的部下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那也由不得你們了。眾將驚恐,忙討辦法。
因此,皇帝讓他們罷兵權,給予高官厚祿,讓他們有富貴,又與他們聯姻,讓他們安心。於是,在沒有流一滴血的情況下,趙匡胤坐穩了皇位。可見,保江山、保皇位並不一定硬要殺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好象還沒人回答,那我就先搶個沙發。縱觀華夏曆史,無數英雄人傑輩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讓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巨星級人物,宋太祖趙匡胤絕對可排得上號,這一點從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 雪》中可知。話歸正題,怎麼評價他這個人,我想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他是一代開國之君。趙匡胤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開創了大宋3多年的基業,極大推動了華夏文明的發展和興盛,宋朝在經濟方面的成就甚至超過了盛唐,雖然他這個皇帝得到不算正路,但歷史上很少為此詬病他,單憑這一點就可名垂青史。
二、他是一個好皇帝。趙匡胤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尊孔崇儒,完善科舉,澄清吏治,發展生產等一系列英明決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使宋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空前繁盛,開創了又一箇中華盛世,特別是他雖然是武將出身,但卻以文治國,規定了子孫“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對文官一般治罪也只是外放,基本上沒有被殺的,可以說宋朝估計是歷史上文人們最幸福的朝代。
三、他政治情商極高。趙匡胤寬仁厚愛,政治手腕很靈活,能夠“黃袍加身”,說明他很受部下愛戴,這估計是人類史上最順利的政變!另外他對後周柴家孤兒寡母及前朝官員都給予優待,特別是立下“丹書鐵券”保障柴氏後代的絕對安全。這一點很少帝王能做到的。另外“杯酒釋兵權”也是歷史佳話,展現了趙匡胤超強的政治情商。
四、他個人私德非常好,基本上沒緋聞。趙匡胤勤政愛民,特別是嚴於律己,崇尚節儉,對聲色之事也是有頗節制的,並且懂得節儉不講排場,這點在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特別是改變了五代以來的奢靡風氣,尤為難得,深為後世史學家所稱道。
最後如題主所設想,如果趙匡胤如果沒有死,滅契丹、西夏,統一華夏,我想肯定是大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