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箋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大部分父母對於兒女的愛都是無私而偉大的。而兒女相對於父母的付出,很多時候會顯得微不足道。子女小的時候,父母大都會一把屎一把尿地養育過來,不辭辛苦。等著父母老了臥病在床的時候,卻成為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沒有人為父母端屎端尿。

    為人子女,總能找出太多理由不去看望和照顧父母。但子女需要父母的時候,有時甚至無需言語,只需一個眼神就能讓父母心甘情願地鞍前馬後。不管子女到了哪個年齡階段,在父母眼中他們始終是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如果子女能拿出對待自己孩子一半的耐心來照顧晚年的父母,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矛盾。生活觀念必然會存在差異,代溝問題也不可能不存在,但在怒吼之前,請先把對於孩子的耐心拿出來,再去解決問題。

    而為人父母者,也要多想象當初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初衷是什麼,難道不是隻希望孩子一生能夠平安喜樂嗎?如果是這樣,還要逼著孩子去按照父母要求的生活方式來過完此生嗎?孩子在嬰兒時期,尚且能夠細心呵護,為什麼他們長大了卻要讓他們成為聽話的木偶呢?

    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僅有今生這一輩子。親子關係如何,也是一個有因必有果的過程。父母對於子女切莫溺愛,子女對於父母切莫無情。請相互理解與尊重,守住自己的底線,等到彼此撒手人寰的時候,我們都能好聚好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 2 # 嘮嗑專家

    我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孝順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就是她的天職,不善言辭的她句句話都樸實無華但都蘊含做人的道理。

    記得從我上小學的每一天,在離家去學校之時,他都會告誡我:“孩子,要團結同學,不要和同學打架,要好好學習”,這句話陪伴了我的童年、陪伴了我的初中、陪伴了我的高中。

    2000年的時候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四川大學,成為我們村唯一的大學生,母親高興壞了,長期勞累的臉上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開始給我張羅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

    2000年8月20日,我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坐上了前往成都的大巴車,準備迎接新的征程,車開動之前母親緊緊的抓住我的手,18年我一直沒有離開母親的視線,而現在卻要到遙遠的成都,母親依依不捨的目光中透著一絲絲留念和無奈。揮手間母親一句“到了學校趕緊打個電話回來”的叮嚀,讓我淚流滿面。在車子開動我回頭望的那一霎,從堅強的母親清澈的眼眶中益處不捨和期盼的淚水。

    出生社會上班之後,由於競爭激烈,想在大城市打拼留下自己駐足之地,就很少給家人打電話了,反而父親給我電話多了,偶然一次父親告訴我:“兒呀,您在外面要多注意身體,爹知道您不容易,爹也不想給您電話,只是您娘催著我打的,她很擔心您,爹也擔心您”,結束通話電話之後,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留了下來。這就是我的老爹老孃,孩兒不孝,欠你們的太多了。

    隨著我結婚生子,伴隨孩子一天天長大,各種煩惱迎面而來,讓我也逐漸明白:“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朋友們!趁我們的父母還在,請盡情的孝順他們吧,雖然父母不願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回報,但是愉快的晚年我們應該讓他們享受到吧!

  • 3 # 隴湘567

    確實如此,兒行千里母擔憂,由於社會的發展,科枝的進歩,年青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節秦快,經濟負擔重。老人們只能希望子女們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提升自已。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做為年邁的父母遠離子女,少添麻煩,就是對子女的最大支援。在平常打電話相互瞭解這是必不可少的。

  • 4 # 瓜農之友馬博士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就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最真實和樸實無華的寫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當你成年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會懂得父母之愛。正所謂,不做父母不知父母之愛。

    你的成長曆程,決定了你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感悟!

    我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在對待家人、對待感情等方面的淡漠,和對家人的疏離,其實也是表明了現實生活變化帶給我們在情感方面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越來越淡,並對我們整體社會在家庭方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與出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的人來相比,以前由於社會經濟條件相對低、各種文化交流少,進而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少。回頭來看,以前雖然沒有現在的物質、生活、娛樂等豐富,但家庭的觀念意識遠遠超過目前。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出身,父親是一位人民教師,母親是地道的農民。

    父親享年七十六歲,母親享年七十二歲,生下過五個子女,五個子女中,其中二個夭折,這也給母親精神上帶來莫大的傷痛。母親以她慈愛的胸懷,養育我們姊妹三人,真是含辛茹苦,為此常年疾病纏身。

    母親突發腦梗,在母親生命垂危之際,我匆匆趕到醫院危重病房,輕撫母親的身體,如同兒時母親在床前輕撫兒的身體,我拉著母親操勞一生的雙手,撫摸她的臉頰,哽咽的呼喚母親,希望母親能看我一眼,希望母親說一聲:“我的兒回來了,媽給你做吃的”,但母親在發病七天後,就離我而去,留給始終未能留給我們姊妹三人一句話,而這也是我一生莫大的遺憾和傷痛。

    父親一生身體狀況康健,只有近些年腿部有點疼痛,但其他方面並無大礙。在母親走後,精神狀態不佳,並要求去墓地看看母親,並希望日後和母親葬在一起,並將一生為數不多的存款交給兄妹三人,而我匆匆回家,接兒子回老家過春節,希望藉此讓父親能從悲痛中走出來,但是沒等我回來,父親突發心梗,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便離我們而去,這如何讓我接受,一生中最大的悲痛莫過如此,我撫著棺木,突然覺得,我的父母生前時時想著子女,走之前也不去拖累子女。

    父母親住在北方農村小小的村莊中,因母親高尚的德行,父親的盛大敦厚,因家庭的和睦,子女的孝順,父母倍受鄉里讚譽。

    母親在家種地,一生乾淨整潔,做事一塵不染,教育子女嚴格不懈。父親在鄉里一直教書,為人正直,勤勞儉樸,對待子女慈祥和藹。

    家住農村的我們,常常到田裡勞動,母親要求莊稼地裡不容許有雜草,在小麥田,在玉米田我們跟著母親常常是迎著星星出門,帶著月亮回家,而我因年級小,時常早早的回家給家裡人準備晚飯了。

    在許多方面母親做事都是遵循一個道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很小的時候,父母親教育我們做人要做到,善心、禮讓、信義、智慧。

    善心,即仁愛之心,母親見不得比自己苦的人,要求我在家看門的時候,若有乞討者,必用家中最白的麵粉施捨,這點在我逐步長大後又有了深刻的認識,每每家中來人,母親從不分親疏遠近,都是把家中最好的東西端到飯桌上,而她自己總在廚房裡忙個不停,顧不得吃上一口。

    禮讓,這是我一生中母親教給我最多的,也是我學習最多的課程,我現在才明白為何每次客人來家時母親總是先讓我問安,而後端茶倒水,客人走時遠送出門,若是那次我怠慢了客人,客人走後母親還是會不厭其煩的再給我上課,讓我明白這‘禮’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父親為人一生,可謂是不爭、不言、禮讓,我未見父親在那件事情上和別人爭吵,也未聽父親說過一句他人的不是,遇到爭搶之事,父親從不言語,最多說句,不要也罷。

    信義,做個有信之人,做個講義之人。母親多年來總是教育我們言必行,行必果,做事必須講信義,不然失信於人,如何見人?如何做事?我六歲時溺水,救我的是一位莊上鄉里,母親說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要求我無論何時,都要記得,不要忘記,終身記得回報,逢年過節,父母要求我去看望鄉里,鄉里生病,我的父母陪著我去看望病榻前,鄉里去世父母陪我去披麻戴孝,父親親自寫下“恩重如山”的輓聯。

    智慧,這為人做事的大智慧,在父母親身上讓我體會頗深,也給我日後的生活帶來安定祥和。父母親要求我們耳聰目明,耳聰要學會聽話,聽有道理的話,學會聽逆耳之言;目明要看,要看清事情的是非、真偽;要忌口,不要搬弄是非,不要口出狂言;要學會退讓,不要有路就往前衝,要激流勇退,要三思而後行。

    父母之心,教會我們能夠自立的資本,無論離家多遠,都會有父母牽掛的長線,將我們牢牢的與家拴住,家庭教育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簡單的知識,還有生活處事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級水火箭的原理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