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風閣書法日講
-
2 # 託尼賈282
介紹一點我自己的經驗:
我上小學時候開始學習書法,最早臨摹柳體,一直堅持了幾年,然後臨的是王羲之的行書,還有曹全碑的隸書。因為我覺得以大楷為基礎,牢固後再學行書,同時拓展視野,兼學其他字型,會有所進步,不過風格不能反差太大。
臨摹和學習楷書的時間一定要長,弄清楚什麼是結構、筆力、筆法、墨法,章法。
一定要學習經典碑帖。
45歲以前不要對草書下太大功夫。
要實事求是,因自己個性而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碑帖堅持臨摹。
掌握書寫技術遠遠不夠,要增強文化修養,這樣才能掌握書法的“神韻”。
退筆千杆未足齊,讀書萬卷始通神,功夫在詩外。
總之我以柳體為基礎,以王羲之、趙孟頫和唐寅的行書為拓展,同時瞭解其他名家的經典碑帖,博覽群書,遊歷大好河山,書法成績得到了很大進步。
-
3 # 鬱香墨
謝邀。問:書學如何從入門書體逐步得到提高和拓展?個人覺得,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萬丈高樓從地起,一步一步學起的,這些都是人生中的成長常識。學書法何況不是如此呢?首先是考驗你的耐力,韌性力。其次是考驗你的眼力,分析判斷力。再次,考驗你的心力和凝聚力。
書學當中的耐力和韌性力,是書學當中一股巨大的最最基礎之力。這種無形的力最終取決於書學者個人本身,來源於書學者的信心和決心。如果對書學確實報有一定的希望,且基礎性紮實可靠,書學之力顯暑巨大。反之,則細微。如果是處於好奇心學書法,將當別論。因為,好奇心不能代表你的決心,說的再多也枉然。書學之中的耐力和韌力,就是堅持一一堅持一一再堅持,從中不可有斷痕。
眼力與分析判斷力。在一本上好的書法帖或者碑文帖面前,在數分鐘或數十分鐘之內,你能夠記下全文或者文字像貌嗎?這是顯然不能夠的。這時,就要看你的眼力和判斷力了。從前古人畫面像,都是靠的眼力記下人的體貌特徵,從而判斷出歷史背景及人體畫素等等。觀查書法帖中的大小字形特佂,同樣也適用此辦法。其中的迴圈程式應該是打眼一一記錄(憶)一一特徵一一像貌一一重複一一判斷,循序漸進。
心力和凝聚力。在書學的全過程中,心力和凝聚力是發揮拓展書法的千鈞閘。比如,在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之中,心力強,字的表現力強,凝聚力隨之增大。可以這樣說,在書法的全過程,也是用心力的全過程。心力和凝聚力始終成正比關係,心力足凝聚力大。要戒驕戒躁,不可一時興風,筆端忽涼忽熱,導使心力減退,力不從心。(以上僅供參考)
-
4 # 子衿書法
學習書法如何從入門書體逐步拓展、提高?
學習書法,切忌操之過急。走一步,說一步的話。如果剛入門,便想創立自己的書風,會因為基礎薄弱,對書法的認知度不足,心裡面想到了,手上的功夫卻跟不上,無法實現你希望得到的結果。
其實你在提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清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逐步拓展,逐步完善。書法學習,一是勤學,一是悟性。悟性是在學習中產生的。比如我們隨便舉一個筆法:提。我告訴你某個筆畫在什麼地方要“提”筆。那麼問題就產生了,提多少?一下提起來?還是逐漸的提起來?這個“提”的分寸我是沒有辦法用語言和文字來準確描述的。就要靠自己去心領神會的去探索它的分寸。書法最難傳授的東西就是運筆的分寸。完全得依靠自己去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
王羲之、趙孟頫他們的筆法十分精巧,讓一個初學者去臨《蘭亭序》,他的能力不夠,臨也是浪費時間,不但寫不好,反而會因為表面上去追求相似而去描畫,走上歧途。所以學習書為什麼要從楷書學起,因為楷書是筆法的基礎。筆力的提高,也要透過楷書的練習來增強。
書法說白了,就是勤學苦練。天份、悟性,都要在練習的基礎上做支撐。悟性不會憑空的產生。天份再高的人,不勤於練習,也不會有成果。書法是手上的技能加大腦的組構思維共同結合的藝術。多看,多學,多練,多積累,時間熬足了,自然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
5 # 六品堂練字
此處有個問題,就是不知題主的入門書體是哪一個。從入門書體逐步拓展、提高具體還是要看自己喜歡哪一種風格的字。如果喜歡篆隸的話,推薦從《曹全碑》入手,進而學習《張騫碑》《乙英碑》《毛公鼎》等;如果喜歡肥碩的書體(楷行草),建議從“顏體”楷書入手,進而學習顏體行書,蘇黃米、張旭等;如果喜歡瘦勁的書體(楷行草)的話,建議從歐陽詢和褚遂良入手,進而學習二王、懷素。
-
6 # 石頭縫7
書法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是因為它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同時書法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是歷史的傳承載體。學習書法首先要學習中國書法史,其次選擇一條書法學習線路,先帖學再碑學,先圓而後方!
-
7 # 鄭老97287
學習書法先選帖,而後從正楷入手,規規矩矩打好基本功。再學行書、行草、狂草或篆書。講得容易,非一日之寒。須下苦功。把它視同穿衣,吃飯一樣重要才行。否則學不會。
-
8 # 不二齋
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提高,入門的字型一定要練習紮實才行,書法的各種字型之間的技法都是相通的,透過一種字型入門其實也就打開了其它書體的門徑,透過一種書體,現在一般是楷書,去學習書法的筆法、結構和章法,打牢書法的基礎,然後再去學習其它的書體,以開闊視野、提高欣賞水平和書寫能力。
1、所以,想從入門書體,逐步拓展和提高,基礎一定要牢固,基礎牢才能走的遠。2、有了牢固的書法基礎,我覺得第二步可以大面積的嘗試書寫,去了解各家各派、各種書體的風格,以達到開闊視野、豐富筆法的目的。我我之前的學習就是這樣的,楷書和隸書練習了三面,然後才去學習了行草書,廣泛的接觸行草書用了2年時間,中間大概每個月都要換上兩本字帖,嘗試了很多種風格,後來才選擇了王羲之的聖教序和米芾。
3、大面積的嘗試以後,要去選擇自己的主攻方向,要選擇一種書體去寫,不要太雜。經歷過專一的基礎練習,然後再去嘗試大面積的書寫,瞭解了一些風格以後,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字帖,作為主帖,一直學習下去。
這個過程是一個有專一到博學再到專一的過程。也是學習書法,快速提高和獲得進步的一個好的方法。
經歷了這個過程,對於書法的認識、書法的眼界和見識都會有很大的提高,相對於單寫一種書體或者雜亂的書寫,這種方法無疑是科學的,有系統的。
其實,現在很多的大學書法專業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在入學考試的時候招一批基礎比較牢固的學生,然後透過4年時間的訓練,很多學生就可以參加全國的書法大展,甚至獲獎。
他們採用的就是由專一到博學再到專一的訓練方法。
自己在家訓練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但是要注意在大面積臨寫的過程中,每一種字帖最少要練習60個小時以上,最好能夠達到用這種字型進行創作的水平,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是不可以的。
4、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己練習當然好,要是有一個老師指點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學習書法有一個好的書法老師非常重要。 -
9 # 上善若水538
學習書法,首先要從研貼、看貼、讀貼、臨帖開始,不能有上來就臨帖,欲速而不達。有句名言,磨刀不誤砍柴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點就是首先要理解什麼書法?書,就是學習寫字的理論知識,學習各大書法家的特點,特色,和獨到之處;法,則是書寫字的方法和作品的合理布白和章法等等。開始學習書法就學習基本功,從楷書學起,楷書就是正規標準的書體,楷體也叫正體。寫好楷書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耐心,沉住氣,不能半途而非,前功盡棄。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書法是積累豐富的經驗才有了各家大師的傳承而後分門別派,各具特色。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逐漸寫行、草、隸、篆。最後走向創造作品的地步。修心才能養性,學習書法就是一個修心過程。我個人深有體會,學習書法和練習武術是一樣的,再書寫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自己的舌尖是頂著上牙唐的,也就是武術所說的任脈和督脈互相迴圈,從而起到了修心養性的作用。不信你功底夠深的時候觀察觀察看看。
-
10 # 寫字秀
1、學習書法,儘量先從楷書或隸書、篆書三種書體之一入手,幾種書體比較靜態,且中鋒用筆,就向人練功一樣,把馬步紮好,練好基本功。
2、練到5—10年左右,待功力深厚,再寫幾年行書,用筆、結體就水到渠成,較為順手。
3、然後再涉及章草、今草等。
4、上述三個學書步驟就像一位小朋友,從會站,站得穩,會走路,走得穩,走得快,然後跑步前進,符合自然規律。
-
11 # 團山子3
一,從基本劃練起,練提按,頓收等筆法。二,多臨貼,採百家之長,不限於一種。三,由楷到行,由行到草。四,由小字到大字。五,由懸腕到懸肘。六,練習盲寫,把握分寸,力度,能達到隨心所欲。.
-
12 # 清高孤傲271
首先多讀帖,看通看懂後才運筆,工多藝熟,多讀多寫,堅持不懈,自然就入門拓展了,什麼行草篆隸也跟著漂亮了。但要想出名,要想賺錢就不容易了,你得去巴結各類有權人物,或自已步步高昇掌了大權自然書法也就名利雙收了!
回覆列表
初學書法的人大多數直接由楷書入門,當然也有從篆書、隸書入手的。如果從“入門書法”的效果來說,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篆書、隸書似乎還有著比楷書來說更有利於初學者學習的優勢。
篆書幾乎可以說是入門書法最理想的書體。寫過篆書的人都知道,寫篆書必須要做到心如止水,手若穩石,不急不緩,不驕不躁。這其實是非常考驗初學者的基本功的,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但是,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習書法的人打下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做好一個心理訓練,坐得住,寫的穩。篆書書寫講究書寫姿勢,一般要求懸腕又懸肘,因此對於鍛鍊書寫筆畫、書寫姿勢等方面的能力來說,是比較合適的。
同樣的道理,隸書也是如此,隸書飄逸瀟灑,書寫起來程式化很多,易於掌握學習,因此有利於初學者入門,建立起學習書法的信心。
但是如果從對書法書體的學習來說的話,篆書書體的學習實際上和其他書體的學習之間,關係不是很緊密。也就是說,篆書和行書、草書之間的關係,並不如楷書、隸書和行書、草書之間的關係緊密。當你學習完篆書後,很有可能你還需要學習楷書、隸書,然後再去拓展到行草。但篆書絕對是鍛鍊筆法的好書體。
所以,如果一開始並不喜歡篆書入門的朋友,可以忽略掉篆書,直接從楷書和隸書入手。
從隸書入手,拓展書法的路子基本上可以從隸書往後,即漢末魏晉時期的書法家張芝等人身上學習章草,隨後順延至魏晉時期的二王,學習他們小行草寫法。接下來是隋唐之際的魏碑、唐楷和大草。
因此從隸書入手的好處就是可以順著書法書體演變的歷史,慢慢體會漢字書法的演變,對於書法能夠有一個厚重歷史感的把握。
從楷書入門學習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楷書入門學習的好處就在於它效率比較高,而且楷書和行書、草書之間關聯緊密。楷書學習完了之後,向前直接可以回溯到魏晉時期的二王行草,向後可以回溯到隋唐時期的狂草藝術,可前可後。
這其中的道理就在於楷書學習一般從唐代三位書法家開始學起。而唐代書法家受到二王影響極深,因此楷書自然帶有二王書法的神韻。所以,學習完唐楷可以直接入手到魏晉時期的二王書法。
但是楷書入門的缺點就是難度極大。楷書學習不僅要解決篆隸中的筆法問題、程式化問題,而且還要解決結構問題,這些都關切到後續行草書的學習。
楷書學習有一個過程,學習比較慢、天賦能力不佳者,可以在5~10年時間內做到楷書基本過關,而學習刻苦認真者,可以在2~4年內基本實現精通。當初學者學習楷書之後,就會有一段擱置期,在此期間書法水平不會上升,也不會下降。而是處於停滯狀態。這一時期,應該學習其他書體,以此來互相補充、相互促進。
楷書可以使得行草書有骨架,筆力奇俏而不浮華;而行草書的靈活、飛動又可以讓楷書去掉呆板的氣質,活潑起來。
所以楷書學習完成之後,對於行書的學習就比較關鍵。這裡面我認為存在這樣一個準則:
就近原則
所謂的“就近原則”就是說,你前一個階段學習了哪一種書體,就不要隨便換其他書體了。這個“近”,指的是書體相近、時間階段靠近、風格相似。比如學習隸書之後,學習章草比較好,因為章草就是從隸書中發展而來。
對於學習楷書的初學者來說也是如此,特別是唐楷。但是唐楷中有特殊情況。
顏真卿顏體書法是比較獨特的一種書體,所以顏體幾乎可以看作是迥異於二王一派書法風格的書體,因此學習完顏體楷書之後,直接學習顏體行草是最好的選擇。
而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學完了之後,。既可以學習他們各自的行書,也可以直接追溯到二王。但考慮到歐陽詢的楷書水平實在有限,而柳公權行草書作品又特別少,所以我們可以直接考慮學習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