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字加偏旁“亻”組成新字:體(物體)
2、本字加偏旁“艹”組成新字:苯(甲苯)
3、本字加偏旁“竹”組成新字:笨(笨重)
4、本字加偏旁“釒”組成新字:缽(衣缽)
5、本字加偏旁“石”組成新字:砵(銅砵)
白話版《說文解字》:本,樹的下部叫“本”。字形採用“木”作邊旁,指事符號“一”表示位置在樹的下部。
擴充套件資料:
字詞詳解:
一:體的基本解釋
體[tǐ]
1、人、動物的全身 :體徵(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
2、身體的一部分 :五體投地。
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物體。
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 :體積。
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 :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6、事物的格局、規矩 :~系。~制。
7、親身經驗、領悟 :~知(親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體[tī]
〔體己〕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親近的。
物體[ wù tǐ ]
解釋:佔有一定的空間,由物質構成的東西。
二:苯的基本解釋
苯[ běn ]
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液體,有特殊的氣味,可從煤焦油,石油中提取,是多種化學工業的原料和溶劑。
甲苯[ jiǎ běn ]
解釋:液態芳香烴C 6 H 5 CH 3 ,與苯類似。主要用作溶劑,用作三硝基甲苯、各種染料、藥物及其他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原料
三:笨的基本解釋
笨[ bèn ]
1、不聰明 :笨人。
2、不靈巧 :嘴笨。笨口拙舌。
3、粗重,費力氣的 :笨重。
笨重:[ bèn zhòng ]
解釋:大而重;不靈便;繁重而費力氣的。
四:缽的基本解釋
缽[ bō ]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製的器具 :缽子。乳缽(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衣缽:[ yī bō ]
解釋: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問、技能等。
五:砵的基本解釋
砵[ bō ]
砵仔糕:廣東傳統小吃糕點,源自廣東臺山,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台山縣誌已有記載。
銅砵:[Tóng bō ]
解釋:地名,在福建省。
1、本字加偏旁“亻”組成新字:體(物體)
2、本字加偏旁“艹”組成新字:苯(甲苯)
3、本字加偏旁“竹”組成新字:笨(笨重)
4、本字加偏旁“釒”組成新字:缽(衣缽)
5、本字加偏旁“石”組成新字:砵(銅砵)
白話版《說文解字》:本,樹的下部叫“本”。字形採用“木”作邊旁,指事符號“一”表示位置在樹的下部。
擴充套件資料:
字詞詳解:
一:體的基本解釋
體[tǐ]
1、人、動物的全身 :體徵(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
2、身體的一部分 :五體投地。
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物體。
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 :體積。
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 :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6、事物的格局、規矩 :~系。~制。
7、親身經驗、領悟 :~知(親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體[tī]
〔體己〕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親近的。
物體[ wù tǐ ]
解釋:佔有一定的空間,由物質構成的東西。
二:苯的基本解釋
苯[ běn ]
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液體,有特殊的氣味,可從煤焦油,石油中提取,是多種化學工業的原料和溶劑。
甲苯[ jiǎ běn ]
解釋:液態芳香烴C 6 H 5 CH 3 ,與苯類似。主要用作溶劑,用作三硝基甲苯、各種染料、藥物及其他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原料
三:笨的基本解釋
笨[ bèn ]
1、不聰明 :笨人。
2、不靈巧 :嘴笨。笨口拙舌。
3、粗重,費力氣的 :笨重。
笨重:[ bèn zhòng ]
解釋:大而重;不靈便;繁重而費力氣的。
四:缽的基本解釋
缽[ bō ]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製的器具 :缽子。乳缽(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衣缽:[ yī bō ]
解釋: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問、技能等。
五:砵的基本解釋
砵[ bō ]
砵仔糕:廣東傳統小吃糕點,源自廣東臺山,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台山縣誌已有記載。
銅砵:[Tóng bō ]
解釋:地名,在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