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斯卡科比
-
2 # 倪先生45
問: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麼?
答:
這個問題我也是很關注。既然鬧不清,就查閱了網上的資料,結合個人的一點認識來解答一下,不妥之處,還請各路大神多多指教。
一、詞義解釋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又名 “古詩、古風”,載體為“歌”“行“吟三種。 從詩句的字數看,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
二、形成和發展的年代
1、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2、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近體詩這一叫法在中國明代就已經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今秋,伯應(袁可立子袁樞)自睢陽寄近體詩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屬餘序。”
三、形式
1、古體詩——四、五、六七言都有,五七言為主,雜言詩在唐代頗多。
2、近體詩——五、七言為主。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四、特點
1、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 ,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2、近體詩——講究格律。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五、傳承
先有古體詩,中有近體詩,現有現代詩。
三個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側重點。
今人主要接觸的舊體詩還是已近體詩為多。所以,今人寫近體詩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文化傳承。
往往初學者不喜歡格律的“束縛”,但又離不開這顆喜愛之心,那麼,可以仿照古體詩來寫作。
總之,無論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都通含以下共同點:
語言簡潔凝練,
形象準確鮮明,
情感豐富,富於想象,
掌握藝術手段和表達技巧。
2018.03.10.23:02
-
3 # 小蓉184888256
本人才疏學淺,理解不透徹,找重點說一下:古風詩與近體詩區別在於,古風詩詞精美,要慢讀細思,字字理解,體會其中每一字每一句的連慣意思,很難懂。近體詩易懂,順口並很快理解其中意思。詩押不押韻看要求,有些古風詩和現代詩不押韻一樣達到詩句所表達的意境,文筆間也透出秀麗之氣,精美之極。
-
4 # 秦淮逝去無知音
該說的別人都說完了,我就說說自己的語言吧:近體詩是古風詩基礎上日趨完善的巔峰之作,內容上都可以歌情詠志言為心聲。只是形式上格律的創造與追求越來越嚴謹上進,但這是一條雙軌線誰也替代不了誰,並存於世傳承至今。
-
5 # 等事長
古風和近體詩都屬於古詩,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古風,又稱古體詩,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也很寬的一種詩體。每篇句數不限,有四,五,六,七言,雜言諸體。古風的範圍一段指唐近體詩產生以前的詩歌,一般以五言,七言居多,作為一種特體,被廣大詩人所採用,李白都擅寫古風。古風因李白有《古風》五十九首而得名。一些內容比較複雜的敘事詩,多半是用古風這種體裁來寫的。如杜甫的七古《曲江》,“自斷此身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全詩五句,押韻也自由,不講平仄。近體詩,是唐代區別於古風詩而形成的詩,又稱格律詩。和古風相對的一種講求格律的古代詩體。包括律詩和絕句,其句式,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規定都很嚴格。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每篇四句,可以不對仗。律詩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每篇八句共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超過十句以上者稱排律或長律,排律除首尾兩聯不須對仗外,其餘各聯都必須對仗。幾千年來,從《詩經》到詞曲,語言
表達的形式,,不斷地演變,拋卻了舊的,產生了新的。在舊的裡面孕育著新的,在新的裡邊儲存著舊的精華,無論怎樣地演變,總離不開漢語的特點。
-
6 # 使用者95548567742
要分清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
所謂近體詩,主要是指律詩說的。七律和七絕,五律和五絕以及長律,都屬於近體詩。近體詩有三大特點,①用韻講究,押平聲韻,用獨韻一韻到底。②格律嚴謹,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③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七律的頸聯和頷聯必須對仗。長律除了首聯和尾聯一律用對仗。
古體詩又叫古風或古詩,句子中間的字不受格律的束縛。和律詩相比,古體詩用韻比較寬,一韻獨用自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必須是鄰韻才能用。
古體詩不強調對仗,像杜甫的《歲晏行》這樣一首長詩,全篇沒有用一處對仗;岑參的《白雪歌》只用了一個對仗,即“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如果修辭的需要用了對仗,也不像律詩對仗要求那麼嚴謹,只是一種寬對。
對於處學寫詩的人來說,寫古體詩比近體詩相對容易些,等對格律有所瞭解之後再寫律詩就容易掌握了。有些朋友在質疑現代人有沒有必要按照古人定下的格律寫詩,我認為既然要寫古詩就要按格律寫,不想按格律寫,就不要強行冠上古詩的名頭,就寫現代詩得了。
-
7 # 華祥
古風詩與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麼?
我一看到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複雜的闡述太囉嗦。我只是簡單說一說。
古風詩,一般壓韻,不講平仄對仗粘聯孤平……
近體詩,既講壓韻,又講平仄對仗粘聯孤平……
近體五絕七絕對仗不對仗都可以。
但不管是古風詩,還是近體詩,一定要含蓄,有有意境,用意象說話。如果缺少這些,你寫的語句再動聽優美也沒有和好詩粘一點兒邊。
回覆列表
古詩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古詩講究的是節奏和音和諧,近體詩會對詩的文字的音調有所限定,生成特別的格式-格律。而古體詩不要求詩句的文字有特別的格律,又稱古風。古體詩和近體詩大概以唐朝為分界,唐之前是古體詩,有歌,行,吟三種主要體裁;近體詩出現絕句、律詩等體裁。我們學習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唐朝絕句和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