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明的發展經過了漫長曆史時期的演變。歐洲最早的人類居住遺蹟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歐洲舊石器時代。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歐洲新石器時代出現了最早的定居點,畜牧和種植農耕。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義大利卡莫尼卡河谷就開始有了卡慕尼文明,留下了歐洲最多的超過35萬幅的壁畫。儘管在義大利出現了卡慕尼文明,但終究沒有對我們廣義上所說的歐洲文明產生太大的影響。不久,歐洲進入了銅器時代,與此同時位於中亞的民族大舉遷徙和入侵歐洲主流學者認為他們是原始印歐人。
我們現在所說的歐洲文明,在真正意義上起源於古代的希臘文明,也稱愛琴文明。包含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約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在克里特島上,出現了米諾斯文明,因地處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又屬於克里特島上文明的一部分,故稱克里特文明。公元前十五世紀,大致因為火山噴發,或饑荒,克里特文明逐漸衰落。公元前1450年,邁錫尼人趁勢入主了米索諾斯宮,文明的中心轉移到了希臘本土的邁錫尼。邁錫尼文明是愛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展了克里特文明。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邁錫尼人開始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國。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1200年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後多利亞人南侵,宣告了邁錫尼文明的滅亡。著名的特洛伊之戰和木馬屠城計就源自邁錫尼文明末期希臘聯軍與小亞細亞城邦特洛伊之間的戰鬥。
而此時歐洲的其他地方尚處於野蠻的部落時期。之後希臘北部蠻族入侵使希臘歷史進入了“黑暗時代”,並與其文化融合成了真正的希臘文明。隨後,希臘古典城邦興起,與此同時,羅馬建城,進入了王政時代。羅馬繼承和發展了希臘文化,公元前299年,羅馬勢力開始侵入巴爾幹半島。隨著希臘化諸王國陸續滅亡,羅馬人逐漸成為希臘人命運的主宰。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將其變為一個行省。公元前30年,羅馬滅亡了最後一個希臘化國家——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臘的歷史隨之告終。希臘被羅馬佔領,卻又融入了羅馬文明之中.直到羅馬帝國滅亡到現在,希臘文明一直影響著歐洲文化的發展,是歐洲文化發展的基礎。所以說,歐洲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與義大利周邊逐漸形成了許多民族部落團體,其中,羅馬人稱其中的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為歐洲三大蠻族。這裡的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並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種族與人群,而是諸多擁有相似文化習俗,語言風格的諸民族統稱。而這曾經的歐洲三大蠻族,就是現在歐洲各主要民族的前身。
日耳曼人
關於日耳曼人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古希臘作家皮提亞斯的旅行記 ,羅馬人塔西佗說凱爾特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羅馬獨裁官·凱撒也在《高盧戰記》中提到日耳曼人。
現今瑞典南部境內、挪威西部境內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認為是日耳曼人的故鄉,後部分向歐洲南部遷徙,於羅馬帝國時期南遷至德國北部並分裂為多個部落,趕走了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廣大平原上的凱爾特人。
在北德和斯堪的納維亞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約可以分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東日耳曼人。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納維亞的日耳曼人。他們後來演化為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其中,歐洲古代所為人熟知的維京人(北歐海盜)也就是留在北歐的日耳曼人中的一支。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維比人,後來演進為施瓦本人、馬科曼尼人/馬克曼人和誇迪人/誇地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北海日耳曼人主要包括考肯人、薩克森人/撒克遜人、盎格魯人、朱特人等。
萊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魯西人、卡狄人、法蘭克人等。
在東日耳曼人中有波羅的海南的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勃艮第人等。
凱爾特人
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游、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區是凱爾特人的發源地。約公元前十世紀初,他們首次在這些地區出現。隨後的幾世紀中,凱爾特人以武裝的部落聯盟為單位,向周圍地區擴散、遷徙,進行軍事移民。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他們憑藉鐵製武器戰勝了尚處於青銅時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紀已在法國東部、中部各地定居。
古羅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國、比利時、瑞士、荷蘭、德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的凱爾特人統稱為高盧人。
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其餘的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來到英格蘭的凱爾特人,又分為蓋爾人與不列顛人。
斯拉夫人
關於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世紀末和2世紀初的古羅馬文獻,羅馬作家大普林尼著的37卷《自然史》中,提到在維斯瓦河一帶居住著維內德人,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志》一書中,也把生活在日耳曼人東邊的居民稱為維內德人,據考證,維內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
1-2世紀曾分佈在西起奧得河、東抵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瀕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
斯拉夫人包括現如今的:
西支維內德人(西斯拉夫人)(中歐地區):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東支安特人(東斯拉夫人)(東歐地區):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盧森尼亞人;
南支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波斯尼亞人,保加利亞人。
歐洲民族大遷徙
歐洲民族大遷徙是一個4到6世紀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匈人入侵東歐與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匈奴西遷,在地理、時間上可以吻合;不過學界對“匈人”與“匈奴”是否同源,尚未形成定論。
無論匈人來源為何,因其入侵歐洲,原本生活在北歐中歐的,包括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倫巴底人、法蘭克人和其他日爾曼及斯拉夫等“蠻族”被迫西遷,導致西羅馬帝國受到連番侵攻而滅亡,這在歐洲歷史上稱為“蠻族入侵”。直接推動民族大遷徙的導火線是375年匈人對西歐民族的一支東哥特人的侵襲。376年春,西歐民族的另一支西哥特人遭到匈人襲擊 ,他們得到羅馬皇帝的恩准 ,以“同盟者”身份,渡過多瑙河,移居巴爾幹半島北部的色雷斯,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哥特難民的入境導致了哥特人與羅馬人的衝突,引發了一系列的治安問題。
繼西哥特人之後湧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和非西歐民族的匈人和阿蘭人。緊接著越過萊茵河涌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中的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繼勃艮第人、法蘭克人之後,5世紀中葉,西歐民族中的盎格魯-撒克遜等各部落在匈人的強大壓力下橫渡北海進入不列顛。在粉碎當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後,佔據該島的東部和南部.
至此,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紛紛湧入和奴隸、隸農起義的聯合打擊下,已名存實亡。476年禁衛軍將領西歐人奧多亞克(476-493在位)廢西羅馬末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遂亡 。
最後移居羅馬帝國的西歐民族是倫巴德人。568年,住在潘諾尼亞的倫巴第人在阿爾博因(約565-572在位)統率下,打敗拜占庭,佔領北部義大利,建立倫巴德王國,建都拉文納,是為民族大遷徙的終結。
時約2個世紀的西歐民族大遷徙,在當地奴隸、隸農起義的支援下,摧毀了羅馬奴隸制帝國,建立了西歐諸封建王國的雛形。這些日耳曼王國雖各具特點,但在本身原始公社制解體和國家產生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羅馬帝國生產力的影響,使西歐民族封建制度的萌芽與帝國晚期所發生的奴隸制解體及封建制因素的萌芽結合起來,結果都先後確立起新的封建制度,其中以力量最強、存在最久的法蘭克王國最為典型。民族大遷徙的結果導致了西歐古典奴隸制的滅亡和西歐封建社會的開始。
可以說,現如今歐洲的主要民族都源於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及他們的分支。還有一些,諸如拉丁人,伊利比亞人等也在歐洲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些民族自從民族大遷徙後不斷髮展壯大,逐漸佔領了整個歐洲,形成了歐洲現有的民族種族格局。
歐洲文明的發展經過了漫長曆史時期的演變。歐洲最早的人類居住遺蹟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歐洲舊石器時代。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歐洲新石器時代出現了最早的定居點,畜牧和種植農耕。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義大利卡莫尼卡河谷就開始有了卡慕尼文明,留下了歐洲最多的超過35萬幅的壁畫。儘管在義大利出現了卡慕尼文明,但終究沒有對我們廣義上所說的歐洲文明產生太大的影響。不久,歐洲進入了銅器時代,與此同時位於中亞的民族大舉遷徙和入侵歐洲主流學者認為他們是原始印歐人。
我們現在所說的歐洲文明,在真正意義上起源於古代的希臘文明,也稱愛琴文明。包含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約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在克里特島上,出現了米諾斯文明,因地處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又屬於克里特島上文明的一部分,故稱克里特文明。公元前十五世紀,大致因為火山噴發,或饑荒,克里特文明逐漸衰落。公元前1450年,邁錫尼人趁勢入主了米索諾斯宮,文明的中心轉移到了希臘本土的邁錫尼。邁錫尼文明是愛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展了克里特文明。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邁錫尼人開始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國。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1200年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後多利亞人南侵,宣告了邁錫尼文明的滅亡。著名的特洛伊之戰和木馬屠城計就源自邁錫尼文明末期希臘聯軍與小亞細亞城邦特洛伊之間的戰鬥。
而此時歐洲的其他地方尚處於野蠻的部落時期。之後希臘北部蠻族入侵使希臘歷史進入了“黑暗時代”,並與其文化融合成了真正的希臘文明。隨後,希臘古典城邦興起,與此同時,羅馬建城,進入了王政時代。羅馬繼承和發展了希臘文化,公元前299年,羅馬勢力開始侵入巴爾幹半島。隨著希臘化諸王國陸續滅亡,羅馬人逐漸成為希臘人命運的主宰。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將其變為一個行省。公元前30年,羅馬滅亡了最後一個希臘化國家——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臘的歷史隨之告終。希臘被羅馬佔領,卻又融入了羅馬文明之中.直到羅馬帝國滅亡到現在,希臘文明一直影響著歐洲文化的發展,是歐洲文化發展的基礎。所以說,歐洲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與義大利周邊逐漸形成了許多民族部落團體,其中,羅馬人稱其中的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為歐洲三大蠻族。這裡的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並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種族與人群,而是諸多擁有相似文化習俗,語言風格的諸民族統稱。而這曾經的歐洲三大蠻族,就是現在歐洲各主要民族的前身。
日耳曼人
關於日耳曼人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古希臘作家皮提亞斯的旅行記 ,羅馬人塔西佗說凱爾特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羅馬獨裁官·凱撒也在《高盧戰記》中提到日耳曼人。
現今瑞典南部境內、挪威西部境內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認為是日耳曼人的故鄉,後部分向歐洲南部遷徙,於羅馬帝國時期南遷至德國北部並分裂為多個部落,趕走了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廣大平原上的凱爾特人。
在北德和斯堪的納維亞生活的日耳曼人的部落大約可以分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東日耳曼人。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納維亞的日耳曼人。他們後來演化為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其中,歐洲古代所為人熟知的維京人(北歐海盜)也就是留在北歐的日耳曼人中的一支。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維比人,後來演進為施瓦本人、馬科曼尼人/馬克曼人和誇迪人/誇地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北海日耳曼人主要包括考肯人、薩克森人/撒克遜人、盎格魯人、朱特人等。
萊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魯西人、卡狄人、法蘭克人等。
在東日耳曼人中有波羅的海南的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勃艮第人等。
凱爾特人
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游、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區是凱爾特人的發源地。約公元前十世紀初,他們首次在這些地區出現。隨後的幾世紀中,凱爾特人以武裝的部落聯盟為單位,向周圍地區擴散、遷徙,進行軍事移民。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他們憑藉鐵製武器戰勝了尚處於青銅時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紀已在法國東部、中部各地定居。
古羅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國、比利時、瑞士、荷蘭、德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的凱爾特人統稱為高盧人。
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其餘的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來到英格蘭的凱爾特人,又分為蓋爾人與不列顛人。
斯拉夫人
關於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世紀末和2世紀初的古羅馬文獻,羅馬作家大普林尼著的37卷《自然史》中,提到在維斯瓦河一帶居住著維內德人,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志》一書中,也把生活在日耳曼人東邊的居民稱為維內德人,據考證,維內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
1-2世紀曾分佈在西起奧得河、東抵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瀕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
斯拉夫人包括現如今的:
西支維內德人(西斯拉夫人)(中歐地區):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東支安特人(東斯拉夫人)(東歐地區):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盧森尼亞人;
南支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波斯尼亞人,保加利亞人。
歐洲民族大遷徙
歐洲民族大遷徙是一個4到6世紀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匈人入侵東歐與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匈奴西遷,在地理、時間上可以吻合;不過學界對“匈人”與“匈奴”是否同源,尚未形成定論。
無論匈人來源為何,因其入侵歐洲,原本生活在北歐中歐的,包括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倫巴底人、法蘭克人和其他日爾曼及斯拉夫等“蠻族”被迫西遷,導致西羅馬帝國受到連番侵攻而滅亡,這在歐洲歷史上稱為“蠻族入侵”。直接推動民族大遷徙的導火線是375年匈人對西歐民族的一支東哥特人的侵襲。376年春,西歐民族的另一支西哥特人遭到匈人襲擊 ,他們得到羅馬皇帝的恩准 ,以“同盟者”身份,渡過多瑙河,移居巴爾幹半島北部的色雷斯,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哥特難民的入境導致了哥特人與羅馬人的衝突,引發了一系列的治安問題。
繼西哥特人之後湧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和非西歐民族的匈人和阿蘭人。緊接著越過萊茵河涌入羅馬帝國的是西歐民族中的勃艮第人和法蘭克人。繼勃艮第人、法蘭克人之後,5世紀中葉,西歐民族中的盎格魯-撒克遜等各部落在匈人的強大壓力下橫渡北海進入不列顛。在粉碎當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後,佔據該島的東部和南部.
至此,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紛紛湧入和奴隸、隸農起義的聯合打擊下,已名存實亡。476年禁衛軍將領西歐人奧多亞克(476-493在位)廢西羅馬末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遂亡 。
最後移居羅馬帝國的西歐民族是倫巴德人。568年,住在潘諾尼亞的倫巴第人在阿爾博因(約565-572在位)統率下,打敗拜占庭,佔領北部義大利,建立倫巴德王國,建都拉文納,是為民族大遷徙的終結。
時約2個世紀的西歐民族大遷徙,在當地奴隸、隸農起義的支援下,摧毀了羅馬奴隸制帝國,建立了西歐諸封建王國的雛形。這些日耳曼王國雖各具特點,但在本身原始公社制解體和國家產生的過程中,由於受到羅馬帝國生產力的影響,使西歐民族封建制度的萌芽與帝國晚期所發生的奴隸制解體及封建制因素的萌芽結合起來,結果都先後確立起新的封建制度,其中以力量最強、存在最久的法蘭克王國最為典型。民族大遷徙的結果導致了西歐古典奴隸制的滅亡和西歐封建社會的開始。
可以說,現如今歐洲的主要民族都源於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及他們的分支。還有一些,諸如拉丁人,伊利比亞人等也在歐洲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些民族自從民族大遷徙後不斷髮展壯大,逐漸佔領了整個歐洲,形成了歐洲現有的民族種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