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園居

    滑鐵盧戰役的失敗,與其說是當時奉拿破崙之命率領了三分之一法軍去搜尋阻止普魯士布呂歇爾軍隊與英軍匯合的格魯塞元帥“一秒鐘”選擇的失敗,不如說就是拿破崙本人的戰場意志和決心大幅度衰退、大意輕敵、用人不當、誤判和錯判、猶豫不決等一系列因素導致。

    一句話,自從滑鐵盧戰役失敗的那一天起,格魯希元帥一直就是個背鍋俠。當然,給人類世界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背鍋也算是他的榮耀。所以格魯希至死都三緘其口,沒有自己的任何申辯,隨意東西方的各色人等嘰嘰歪歪。

    事實上,昔日拿破崙的朝氣、精力、對戰場瞬息萬變的精準把握和判斷、深思斷行的孤注一擲等等優秀的習慣和品質,在滑鐵盧戰役時已經走下坡路了。此戰拿破崙計程車兵無論從人數、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有素諸方面都遠較威靈頓的英軍為優。正面交鋒的戰場上法軍擁有72000人。其中步兵57000人,騎兵15000人,火炮250門。

    與此相對,威靈頓統率的英荷聯軍共68000人。總共步兵50000人,騎兵12000人,炮兵6000人,火炮156門,其中的英軍僅有24000人。由於第二次英美戰爭(1812年戰爭)之故,英軍將大部分一線作戰部隊派往美國,24000人的英軍中只有7000人是一直跟隨惠靈頓參加過伊比利亞半島戰爭的老兵。英荷聯軍的大多數都沒有實戰經驗。戰前,威靈頓本人對他的部隊也沒有獲勝的把握和缺乏必勝的信心,評價為“糟糕計程車兵,低劣的裝備,參謀們完全沒有戰鬥經驗”。

    加上滑鐵盧戰役當天早上下起了雨,導致法軍的騎兵和炮兵在滂沱大雨的泥濘裡行動不便。拿破崙就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臨時決定:推遲幾小時發動戰爭,而在滑鐵盧戰役的後期,就是因為這推遲的幾小時,恰恰給英軍和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會合創造了最珍貴的時間。當年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崙去哪兒了?當年排除一切困難也要按照預定的戰爭設計去進攻追擊的拿破崙去哪兒了?當年一直信奉行動行動行動的拿破崙去哪兒了?此處可以有十萬個為什麼。

    另外,如果是把那個勇敢有餘謀略不足的騎兵指揮官內伊元帥換做是達武元帥(拿破崙讓其守衛巴黎)或者繆拉元帥,或者是把領軍尋找追擊普魯士軍隊的克魯格元帥換做達武元帥,或者是與拿破崙配合最默契的天才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此前沒有失足摔死,或者是當內伊元帥率領騎兵和其他兵種協同作戰反覆衝鋒之下,英軍瀕於全線崩潰,請求拿破崙繼續投入軍隊對英軍致命一擊時,拿破崙果斷投入十幾個團的近衛軍,那麼勝利毫無懸念的就在法軍這一邊了。可惜,所有的一切只能是碼字俠美好的想象而已。歷史自有其本身發展的規律。

  • 2 # 複雜微妙的奧秘

    拿破崙,曾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被譽為常勝將軍。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中,聯軍避開法軍主力攻陷巴黎,拿破崙被迫宣佈退位,被流放於義大利厄爾巴島。

    1815年,拿破崙逃離了厄爾巴島,3月20日,凱旋巴黎,重登皇位,百日王朝開始了。

    拿破崙此舉使得歐洲各國大為震驚,一片譁然。3月底,各國立刻放棄彼此間的爭吵,英、俄、普、奧、荷、比等國家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決心徹底打敗拿破崙這個科西嘉怪物。

    拿破崙也不甘示弱,他敏銳的意識到,如果聯軍幾大軍團匯合,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迅速組織部隊反擊,希望在聯軍會合前將聯軍各個擊破,新一輪的歐洲戰爭開始。

    但是,這次戰爭的結果與以往不同,滑鐵盧會戰,法軍被徹底的打敗,那麼拿破崙究竟犯了什麼錯誤?

    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天氣原因

    6月17日,拿破崙指揮部隊追擊英軍,就在兩軍快要相接時,突然下起漂潑大雨,田野一片泥濘,法國騎兵也不得不停止追擊,狼狽逃竄的英軍絕處逢生。徹夜未停的大雨,導致善於機動作戰的拿破崙無法在這樣的天氣下發揮炮兵和騎兵的作用,戰爭被迫推遲到中午,這給英軍更多的喘息時間。

    二、用人不當

    1、內伊元帥遲鈍猶豫

    在林尼之戰中,他違背皇帝讓他放棄與英軍作戰,迅速增援打擊普軍右翼的命令,企圖與威靈頓一決勝負,而置大局於不顧,最終,拿破崙一世未能殲滅普軍,英軍也全身而退。

    2、格魯希元帥的呆板固執

    6月18日中午,滑鐵盧戰役的帷幕驟然拉開。拿破崙大約有7萬多人,威靈頓6.8萬。法軍兵力略強一些,但雙方相差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取勝的關鍵在於哪一方的援軍率先到達戰場。最終,布呂歇爾擺脫了格魯希元帥的追擊,跑到滑鐵盧,加入威靈頓的英軍,贏得了滑鐵盧會戰。而格魯希兵團在戰爭一打響,就聽見槍聲,當時距離戰場約三個小時路程,但他依就執行皇帝的追擊普軍命令,就是副司令對他大怒,請求出兵支援拿破崙時,他也無動於衷,並且說我在想一秒,一秒過後,他堅持不增援,我的任務就是追擊普軍,悄然的錯過了稍縱即逝的戰機。

    同年7月,聯軍已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巴黎,拿破崙被流放至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拿破崙時代就此終結。

    總結一下,我個人認為,拿破崙的慘敗與格魯希元帥的遲遲不來增援有一定關係,但天氣原因也佔據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切按照拿破崙最初的戰略進行,英軍和普軍就可能被消滅,而滑鐵盧決戰或許就不會發生。正是因為天降大雨,使得英軍兩次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

    而拿破崙在林尼戰役後,命令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普魯士布呂歇爾兵團,犯下分兵的大忌,也是導致最後失敗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也許,正是這些微妙的因素全部綜合在了一起,才最終使戰無不勝的拿破崙在滑鐵盧遭到徹底的失敗。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其實說的是拿破崙生平最後一戰——滑鐵盧之戰的故事:

    1814年拿破崙在被反法聯軍打敗後流放厄爾巴島。1815年3月當反法聯盟各國為戰後分贓在維也納會議上爭執不休之際拿破崙由厄爾巴島返回法國,迅速聚集舊部,進軍巴黎,重新稱帝,由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法國軍隊再次投入他的麾下。得知此訊息的反法聯盟各國迅速組建起70萬大軍分路進攻法國,其中最早集中起來的英荷聯軍和普軍首先進駐比利時。

    拿破崙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剛剛重新復位的他根基未穩,必須在敵人集結完畢前將其各個擊破,於是他在6月15日率領約12萬人的軍隊進入比利時,試圖將率先集結起來的英荷聯軍和普軍擊潰。在16日的利尼會戰拿破崙成功擊潰了由布呂歇爾統率的普魯士軍隊,隨即又轉而攻打由威靈頓公爵統率的英荷聯軍。這時拿破崙充分考慮到了自己可能面對的危險:由布呂歇爾統率的普軍僅僅只是被擊潰,但其主力並未被消滅,這就意味著當法軍向威靈頓發起進攻時普軍極有可能襲擊法軍的側翼。因此拿破崙決定派出3.3萬人的兵力對普軍進行追擊,這支部隊的指揮權被交給了格魯希元帥,而拿破崙給他的任務是:儘可能追擊並消滅普軍,如不能完成該任務則至少儘可能迫使普軍無法支援威靈頓。

    接受了任務的格魯希按預計方向追擊普軍,卻始終沒發現敵人的影子。與此同時拿破崙已按預定計劃對威靈頓發起了攻擊,格魯希及其部下只聽見滑鐵盧正面戰場上炮聲隆隆,而自己這邊卻始終未能追蹤到普軍。他們越來越懷疑:普軍早已化整為零擺脫他們的追蹤前去支援威靈頓了。事實上這樣的懷疑格魯希本人也有,可他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立刻率部回援。副司令熱拉爾急切地要求:“立即向開炮的方向前進!”格魯希卻堅持在皇帝撤回成命前決不偏離自己的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下熱拉爾懇求:至少讓他率領自己的部隊和若干騎兵去,保證及時趕到。對這一建議格魯希只考慮了一秒鐘就回複道:“再分散兵力是不負責任的,我們的任務是追擊普軍”。就這樣格魯希率領3.3萬人的部隊毫無意義地尋找早已轉移的普軍,而他所追擊的普軍實際上早已趕到滑鐵盧戰場對拿破崙的側翼發起了進攻。

    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筆下拿破崙在滑鐵盧之戰中的失敗被譽為是敗在一秒鐘上,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要看如何去理解了:站在格魯希這方面看:我們應該知曉一個道理——有時錯過了關鍵的一秒鐘後面用再多的時間和努力也彌補不回來;但站在拿破崙這方面來看:滑鐵盧之戰的失敗顯然不能僅僅歸咎於格魯希在關鍵的一秒鐘內做出了錯誤的戰略判斷這一點而已,而是戰前對敵情偵察不夠、臨戰前分散兵力、初戰不利便改變決心、指揮不果斷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icrosoft 365在安全方面上線了哪些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