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旻

    多重人格通常都跟童年時期的重大創傷經歷相關,既是創傷事件導致的問題,也是當事人發展出來的一種應對創傷的方式。因為年幼的當事人還沒有足夠的力量、靈活的策略去解決掉創傷事件,就在腦海中建立起另一個自己,幻想能將問題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自我保護機制讓當事人得以繼續生存,而不至於自我毀滅。只不過,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在社會適應方面會有問題,缺乏現實檢驗力,所以被我們定義為病態。比如,我們正常人的人格也有不同的側面,會因為不同的場合和情境而靈活切換,我們始終有一個主導的意識和身份去整合和操控這些側面。但是,多重人格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獨成體系的,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經歷,不同人格之間彼此意識不到對方的存在,就好像把自己撕成好多碎片,無法整合。

    不僅是多重人格,很多心理問題都有類似的產生機制。所以,理解這些心理問題,不是僅僅看到症狀是什麼,定義標籤。更需要知道產生問題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們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因為受到過什麼樣的傷害,才不得已發展出了這些自我保護機制?

  • 2 # 開心加善良

    多重人格是一個不可信的人,往往這種人是兩邊派,思想基礎不牢靠,思想品德敗壞,往往在社會上這種人很多那些貪汙犯鉅貪,都是這些人,靠嘴吧人情上升,到最後危害社會,是社會渣子,最後受法律制截,不得人心

  • 3 # 吳振偉美麗生活

    人格是個體進入社會而培養髮展出來的性格,特質、能力等綜合,人格屬於自我。

    社會人都是多重人格的,最基本的就是當面一套 背後一套,兩面派,從小在父母老師面前是一套表現,背後卻是另外一套表現,人格都是二分的,強恃的人會有弱勢的人格面相,兇狠的人也會有討好的人格面相,好人會有壞人的人格等等。不玩多重人格是在社會中生存不下去的。

    但有兩種情況的多重人格是不幸的。

    一種是固著在單方面的人格中了,沒有變化性,比如固執偏執的人,他執著於一種人格,比如強恃的人,只認為只有強勢才能活著,於是就偏執在自己的固定的人格中,成為人格僵化的人,成為心理問題。

    還有一種是精神疾病的多重人格,為了自我保護,而在無意識地狀態中,切換角色人格,一會兒是一個受害者,一會兒又出來一個兇狠的暴力者的人格,在此過程中,多重人格者是不知道自己的,完全被角色接管了,沒有自知性,就像失憶一樣,個案無法面對所經歷的創傷,所以以不自覺地、不自知的角色變換來對自己實施保護。這是精神疾病,得透過精神和心理干預的治療。

    社會總是倡導健康完整的人格,即穩定的,整體的,不變的人格,以維持人際秩序。但對於個體來說,不進入多重人格會角色崩潰,會心智抑鬱,會無法適應社會的整體的規則和道德要求。

    於是人們在無意識地二分世界中,衝突,對立,矛盾地扮演著角色,攜帶著各種面具。

    如何能夠適應社會人格的要求,如何能夠不以面具的方式,真誠地待人、待物、對待社會,對待世界呢?

    那就要整合多重人格,整合多重人格,就要在多重人格的發展中,擁有覺知,擁有意識。

    在意識覺知中,我知道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自然屬性的衝突,因為覺知,我得以選擇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並且在自己的空間中處理解決自然屬性和社會性的衝突矛盾,如此就能熱愛自己的社會角色,全身心地成為社會角色,因為覺知,所以成為多重角色,每一個角色都不是面具,都是真誠地成為,因為覺知,你在各種不同的地方,環境,氛圍中完整而真實地呈現你不同的人格角色。

    這是真正的多重人格的自由,只因為覺知的發生。

  • 4 # 祿福子

    多重人格是臨床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症狀學”中的一個特定概念,是不能隨便用在沒有該症狀和相關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一般人身上的。

    你這裡說的“多重人格”應該是指生活中的多面人格,多重人格和多面人格是不同的,不能互相混淆。

    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指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裡輪流表現出兩種或多種人格身份及其相應的言談舉止而不能識別自己原有的人格身份,即完整的人格破裂為兩種或多種獨立的子人格,這些子人格之間彼此獨立,不同人格身份在心理活動和行為上完全不同。多見於分離障礙,也見於精神分裂症。

    多面人格

    多面人格可以從正面和負面兩種角度來加以理解。

    正面: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社會角色的表現。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多種社會角色,在家裡是父親、母親或者孩子,在學校裡是教師或者學生,在企業裡是經理或者員工等等,這些不同的社會角色是需要不同的人格身份相匹配的,在家裡的社會角色是父親,就會以父親的人格身份出現,就會有父親的樣子,就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而在企業裡的社會角色是員工的話,就要服從領導,做好本分的工作等。

    負面:是虛偽、欺騙等不良行為的表現。

    多面人格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雙面人格出現,即人們常說的兩面派,為了不同的不良目的,當面可以吹捧拍馬,背後則誹謗誣陷,或者桌面上握手,桌面下踢腳等,顯得虛偽,具有欺騙性。

    這種多面人格有時會給人們一種能夠自我保護的錯覺,其實很快就會露餡,被人看穿而遭人嫌棄。如果對這種兩面派的做法習以為常,就可能逐漸成為不良的人格特質,從而給他人和自己都會帶來損害。

  • 5 # 心理醫生老沈

    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表現為一個人身上顯示出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點。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著自己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對自己的認知,輪番主導一個人的行為,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為佐證,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如近親相姦)來說,或許是必要的。

    如何對待多重人格

    (1)多重人格往往會有一個痛苦的童年,他人過去的不幸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要尊重他們,不能讓繼續延續童年的不幸。

    (2)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因為多重人格障礙的診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錯誤診斷不僅僅會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負擔,可能還會延誤真實疾病的治療。

    (3)避免接觸酒精、毒品等物質,以免形成物質濫用,加重病情。

    (4)直麵人格轉換時,保持冷靜,後一個人格往往沒有前一個人格的記憶,不知道前一個人格做過什麼,接下來又要做什麼。不必要的慌亂會增加不信任感,而分離性遺忘會帶來很多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給患者帶來刺激,要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

  • 6 # 滄海心舟

    是自我保護,也是精神疾病。

    人的一切心理症狀,都是在企圖自我保護的過程中形成的,既是被傷害的結果,也是保護自己的選擇。

    精神分析對此有很多闡述,典型的就是自我防禦機制。人為了削弱外界帶來的壓力和傷害,會啟用自我防禦機制,形成各種各樣的自我保護取向的行為反應,或心理疾病。

    人格,是指的一個人穩定的、獨特的心理品質,代表了一個人的獨特性。

    多重人格,作為人格障礙,多是受成年以前不良生活環境影響,形成的一種人格分裂。

    在多重人格患者的心理世界裡,寄居著不同特點的人格,比如某些成年人格、兒童人格等等,有本書叫《24重人格》,作者本身就是患者,對自己身體裡的24個人格進行了很詳細的描述。

    多重人格,就是為了應對不同的生活,只不過這是一種病態的應對,與正常人的角色轉換有類似之處,也有本質區別,角色轉換是為了承擔社會責任,而多重人格的人格轉換,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多重人格是人格障礙,要積極去治療與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鑑定合成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