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做為橫行江東的“小霸王”孫策,丹徒行獵遇刺身受重傷,最後導致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確實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

    根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孫策是被許貢的三個門人提前設伏進行刺殺,一擊得手。但是很多朋友都會感覺到並沒有這麼簡單,整件事情總是透著那麼絲絲的詭譎古怪。咱們就透過史籍上有關此事點點滴滴的記錄來推想一下這次震驚天下的刺殺。

    其實在孫策遇刺之前,就有人準確地預測了這次刺殺行動,這個人就是曹操帳下的第一智囊陳宮。

    曹操與袁紹發生了矛盾,刀兵相見,要開仗,曹操欲率兵北上,與袁紹在官渡對峙,但他非常擔心此時如日中天,在江東大肆擴張的孫策,擔心他從背後給自己來上一下,腹背受敵。就與大家商議對策。這時候陳宮發話了,說孫策這個人“輕而無備”,防範意識比較差,就算他統率百萬之軍,猶如孤身一人行走於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就比較蹊蹺了,郭嘉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不但知道孫策必死,還準確預言了他將死於刺客之手。郭嘉真有這麼神嗎?如果咱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不難看出,並非是郭嘉能夠預測未來,而是因為他事先已知道這場刺殺行動已經悄無聲息地展開了。

    那麼我們這樣推理,即然郭嘉知道這個刺殺計劃,就說明他肯定認識這次刺殺的謀劃人,而且深信這次計劃能夠取得成功。

    想刺殺一個大軍的統帥,豈是如此輕易能辦到的事情?那麼郭嘉深信此事能夠成功,可見制定計劃的人智計超群,謀算精深,刺殺計劃詳細入微,可行性極強。

    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孫策得罪過的人挺多,想讓他死的人比比皆是,但要說有這份智計的人可沒幾天,不是嚴白虎、劉繇那類人物所能策劃出來的,而且這些人也不可能與郭嘉之間互通訊息。即有這份智謀,還與郭嘉相互有聯絡,也和孫策有仇,這些條件都同時具備的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陳登。

    陳登和孫策很早就結下了仇怨。建安二年夏,朝廷下令孫策和時任吳郡太守的安東將軍陳瑀一同去討伐稱帝的袁術(陳登是陳瑀從兄之子,兩人有親戚關係)。走到了半路上,陳瑀卻突然準備襲擊孫策,有人告知孫策,孫策大怒,派兵攻擊陳瑀,將其擊潰,“獲其吏士妻子四千人”,陳瑀單騎走兾州,投奔了袁紹。因為這事,陳登恨上了孫策,暗地派人與嚴白虎餘黨取得聯絡,“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

    不僅如此,陳登還曾經兩次擊敗過孫策。孫策派兵攻打陳登的匡琦城。敵眾我寡,城中將士人心惶惶,準備棄城而逃。而陳登厲聲阻止,表示“吾受國命,來鎮此土”必須堅守到底。下令“閉門自守,示弱不與戰”,將士們悄無聲息隱藏城牆之後,寂若無人。陳登在城上觀望敵軍形勢。夜半時分,開啟南門,引軍出襲,陳登親自“手執軍鼓,縱兵乘之”,大破敵軍,敵人潰不成軍。陳登乘勝追擊,“斬虜以萬數”

    江東損兵折將,大為忿怒,整軍復來。陳登兵少,擔心不敵,一邊向曹操求救。一邊到距城十里的軍營去,下令眾將士多取柴薪,製成火把,“相去十步,縱橫成行”,夜中一起點燃,城上金鼓雷動。敵軍到來見狀大驚“望火驚潰”,陳登率兵乘勝追擊,“斬首萬級”,被升遷為東城太守。

    孫策連吃了兩次大虧,以他年輕氣盛的性情,哪肯忍了這口氣,無時無刻不想著報復回來。而曹操與袁紹發起戰事,後方空虛,孫策乘機欲攻襲其後,而陳登自然又首當其衝。但曹軍主力即將北上,自然不可能全力增援,所以陳登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刺殺孫策。

    但是孫策做為一方諸侯,三軍統帥,防衛森嚴,想要刺殺他談何容易?負責執行任務的刺客首先要想辦法混入軍中,然後還需要掌握孫策的行動規律,提前預伏,設下圈套,一擊必殺。這樣一個行動,沒有內應肯定是不行的,必須“間其心腹”。那這個內應又是誰呢?

    咱們分析這個內應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孫策非常信任,屬於“心腹”之人;對孫策的生活規律和習性非常瞭解,常在左右;在軍隊中掌握著特殊的權力,方便將刺客安排到儘量接近孫策的地方。

    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人還真是不好找,但並非沒有,咱們將目光集中到這個人身上――呂範。

    呂範是在避亂壽春的時候歸附到孫策帳下,由於他曾經冒險到江都救回過孫策的母親,孫策和母妃對他都十分信任,“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他屬於孫策的“心腹”,對孫策的生活規律和習性非常瞭解。那麼他是否掌握孫策的護衛呢?

    咱們看史書中曾經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說是孫策和呂範兩人曾經在一齊下棋,呂範對孫策說:“如今將軍事業日漸壯大,軍隊人數越來越多,我聽說咱們軍紀不整,我自願當個都督幫您分憂。”

    當時“都督”這個職務並非是三軍統帥,而是負責軍法軍紀,相當於憲兵司令。聽了呂範的話,孫策就說:“子衡啊,你是個士大夫,手下人員眾多,又立功於外,怎麼能夠屈就擔任這麼個小官職呢,費神去管理軍中的這些瑣碎事務呢?”呂範說:“不然。如今我做事並非為了自己和家人,而是為了咱們共同的事業,欲濟世務。猶同舟涉海,這些情辦不好,大事難成。”孫策笑了笑,沒有回答。但呂範出去後,便脫下文官的衣帽,換上執法軍服,“著袴褶,執鞭”,回來後“自稱領都督”,孫策見了,“乃授傳,委以眾事”,讓他整頓軍紀,於是軍中“肅睦,威禁大行”,軍紀煥然一新。用這種辦法,呂範就掌握了憲兵處。做為憲兵司令,把幾個人安排到接近孫策的地方,那是完全能夠辦到的。

    孫策率兵再去攻打陳登,“策歸,復討登”,大軍行至丹徒,孫策“性好獵,將步騎數出”,出外打獵。史書上說由於孫策“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護衛之兵沒能跟上,導致孫策落了單,但仔細分析,恐怕不是沒能跟上,而是有意放慢速度,讓孫策獨行了。正如郭嘉的預言“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孫策途中突然遭到三個兵卒,形跡舉止不對,孫策問是什麼人,答說是韓當計程車兵,孫策覺得不對,說韓當計程車兵我都認得,沒見過你們三個。立即開弓射其中一個,“應弦而倒”,另外兩個見事情暴露,馬上發起攻擊,有一箭射中了孫策的臉頰。後面的護衛人馬趕到,“皆刺殺之”

    這事奇怪了,即然護衛到來圍住了刺客,按照正常情況,最起碼的應該爭取俘虜他們,留下活口,然後嚴加審訓,以查出背後指使之人還有軍中的內應。像這樣“皆刺殺之”的行為也太過魯莽了吧?原因很明顯,孫策這支護衛隊有大問題。他們不想讓這些刺客活著,以免說出些什麼東西來。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完全可以想到,刺殺孫策決不是許貢的三個門客所能獨立完成的,而是陳登早有預謀(甚至郭嘉也可能參與了謀劃),經過周密策劃,精心準備,在江東內應的幫助下,潛入到了孫策附近,提前埋伏,一擊得手。

    千防萬防,人心難防,可惜孫策年輕英武,威震江東,所向披靡,卻沒躲過背後的黑手,在風華正茂之際折戟沉沙,令人扼腕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別人到我家裡我心裡很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