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欺少年窮hh

    地理位置

    這三個國家是宗室諸侯,所以西周在分封的時候格外照顧他們。這幾個國家的封地都是處於黃河中下游,不但面積大,而且人口眾多,他們的地理位置還非常的優越。正因如此,他們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國力自然是水漲船高。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圍的國家不斷崛起,地處中央位置的幾個國家遭到了針對。他們已經不是腹背受敵那麼簡單了,而是處於四面受敵的狀態,敵人有可能從各個方向進攻他們。

    最慘的是,很多國家會選在這幾個國家境內交戰,最後不論是哪方能夠勝利,地處中央的國家都是血虧的。這就是最典型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至於那些處於角落的國家,他們佔據著地形的優勢,進可攻退可守,所以霸主換成了他們。

    戰力不強

    咱們前面說了,這三個國家到了後期的時候經常會被各種入侵。不過,他們沒有憂患意識,雖然作出了增兵的舉動,但是士兵的戰鬥力普遍不是很強。 這與他們和平的崛起之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他們崛起的過程沒有太多波瀾,所以士兵們的戰鬥經驗是非常匱乏的。而那些位於邊境的國家經常會被蠻夷入侵,所以士兵的戰鬥力是非常剽悍的。打仗的時候看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所以他們在對上那幾個國家的時候自然是單方面屠殺。

    相互制約

    這三個國家在亂世當中肯定是希望努力發展壯大自身,但當時幾個國家的君主大多目光短淺,一直把彼此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其中哪個國家有崛起的趨勢,那麼剩下兩個國家會拼命抑制它。

    這樣造成的結果自然是三個國家一直衰落,而周邊的國家迅速崛起。

    沒有順應時代

    當時時代的潮流是變法。變法改革可以大幅增加國力。而上述的三個國家一直恪守舊禮,對變法非常的排斥,覺得變法是對傳統禮儀的一種顛覆。而守舊的他們最後的結局自然是被那些經過變法的國家各種吊打。 等那三個國家意識到自己處境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如果說上述三個國家是反面典型,那麼秦國則是榜樣。秦國順應了時代,變法改革最徹底,所以他們最後成功取得了統一。

    平心而論,秦國的底蘊其實不如上述三個國家。如果鄭國、魯國和宋國沒有恪守舊禮,而是高舉變法的旗幟,他們肯定是最有機會實現稱霸的。 這三個國家的經歷似乎印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勝者。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 2 # 浮沉的歷史

    首先這個問題要根據時間來分別討論,因為鄭國、宋國和魯國三國曾經都不是弱小的國家,而是在一段時間內是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但是著三國之所以被稱為弱國,則是因為隨著歷史的前進,在經歷與列國之間頻繁的爭霸戰爭後,最終徹底的淪為了小國弱國以至於最後亡了國。

    三國燦爛輝煌的開局

    魯國和宋國在建國時就是重要的大諸侯國。

    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國,由於周公旦需要輔佐年幼的周成王,魯國就由其子伯禽代替成為了魯國實際的君主。魯國把國都定在了曲阜,在剛剛建國的時候實際的領土並不是很大,但是在姬姓重要諸侯國身份的加持下,魯國充分的發展壯大,成為了與齊國並列的東方大國。

    宋國的根基在建國時,其管理的百姓多是殷商遺民,其開國之君是商紂王兄長微子啟,因此其統治是十分穩固的。宋國的版圖大概是今天河南省東部、江蘇省西北部和山東省西南部地區,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當地的經濟十分發達,所以宋國憑藉土地和人口,在春秋時期是作為一個強國存在的。

    鄭國的情況和上述兩國不同,首先鄭國建國比較晚,受封的地盤也不是很大,而且其最初的封地在西周滅亡是已經徹底的失去了。鄭國是在幾代國君的努力下發展起來的,巔峰時期的鄭國有能力與周天子相抗衡,也是春秋稱霸的第一國。

    三國慘淡的結局

    三國中的鄭國最早滅亡,由於鄭國地處中原腹地,有夾雜在楚國和晉國之間,能夠存在到戰國時期已經實屬不易。在春秋時期,每次晉國和楚國交戰,最倒黴的都是鄭國,因此鄭國在一次次戰爭過後越來越弱小,最終鄭國於前375年被南韓所滅。

    魯國也和其他西周早期的主要諸侯國一樣,被歷史的潮流中所吞沒,內亂和君主權勢的衰微是魯國衰弱的重要原因。魯國著名的“三桓之亂”使得魯國國君被架空,君主沒有強大的統治力國家必定衰弱,魯國最終於公元前249年被楚國所滅。

    宋國由於家底比較厚實,生存能力比以上兩國都要強一點。在其最後一個君王宋王偃在位時還曾一度有比較大的發展,並且也敢了個時代潮流稱了王。但是弱國畢竟弱國,宋國也沒有牛逼多久,就被鄰國齊國給盯上了,在前286年被齊國所滅。

    鄭國、魯國和宋國的歷史詮釋了兩個道理:一、在大爭之世,要想在國與國之間更好的生存,努力發展才是是硬道理。二、“大魚吃小魚”是強國一定會對弱國做的一件事情。

  • 3 # 夜狼文史工作室

    春秋時期的鄭宋魯三國,確實是很奇怪的三個國家

    你說他是弱國吧,他們在春秋時期的影響力其實一點都不弱。

    但確確實實,他們卻經常被人揍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

    怎麼評價這三個國家呢?

    其實也很簡單,強和弱,得看你怎麼評判,用什麼標準,以及在什麼時期。

    先說鄭國,要說鄭國弱,那隻能說在春秋中後期,春秋初年,這個新興的小國可是遇神殺遇,遇佛滅佛,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祖孫三代初霸春秋近百年,餘威存亡的周天子率五國聯軍也被鄭國在葛艾打得屁滾尿流,威嚴掃地。

    鄭國的問題在於自己是個暴發戶,所處之地又是四戰之地,沒有屏障,易攻難守,而最倚重的政治資源是周王室這棵大樹。在春秋初期這點資源,而到後期,你懂得,連鄭華人自己都親自扯下週王最後一條內褲,別的諸候更不會把周王室這棵大蔥放眼裡。經過初期的強勢後,鄭國迅速走向衰落,四處捱打,最後只能是朝秦暮楚,風箱裡的耗子裡外不是人。

    再說宋國,宋國是諸國中的特例,春秋時代至始自終,沒見過這傢伙強過,那為什麼這傢伙還始終自我感覺良好?宋襄公時代一度還跳出來當霸主呢?其實是因為宋國的爵位比較高,公候伯爵這傢伙佔第一檔,而且呢?和別的姬姓諸候國不一樣,他是前朝紂王的兄長微子啟的後代建立的國家,被周王室尊為三恪之一,和周王室諸國關係遠了一層。但名號這些東西,在禮崩樂壞的春秋,真當不得飯吃,春秋諸國一個個狼似的。宋國老想出戲佔C位,卻總諸候當笑話。

    最後談談魯國,如果說魯國是春秋強國,那也只能說他是一個春秋時期的文化強國,他是周公旦的後代建立的諸候國,周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文化核心來自於周公建立的那套禮,魯國在這方面也做得最好.

    後面又出來一個孔子,要說春秋諸國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諸候非魯國莫屬。

    但那僅僅是文化上,在政治經濟上魯國卻是一個經常被欺負的弱國,他在春秋的悲情命運在於他有一個強大的鄰居齊國,齊國從西周到春秋,牛了上千年。也欺負了魯國上千年。

    據說當年齊國開國君主姜太公尚和周公子伯禽一起同赴齊魯,三年後,齊國大治,而伯禽的魯地還遍地雞毛,周公旦就因此感嘆,以後世世代代,恐怕魯國都是齊國的下飯菜了,後來果然如此。

    在諸候林立的春秋,論綜合國力,齊秦晉楚是一等強國,宋鄭魯衛等國其實算二等諸候。比起諸多名字都叫不上號的小國,其實還是有不少優勢。

    強和弱,看和誰比了!

  • 4 # 炎焱海風

    這三國曾經是中原大國,起碼西周和春秋早期是。鄭魯是周室後裔。一直擔任朝廷上卿。宋是殷商後裔,周初就是僅有的幾個公爵之一。但這三國有個致命缺點~地理位置,周邊幾乎被團團包圍,很難拓展領土空間。而一個國家要強大,領土人口是基礎。鄭國在稱霸後,發生射王中肩事件,在諸候中喪失了大義名份。魯國則是被旁邊的大怪獸齊國始終壓制。宋曾經努力拓展,堅持到戰國中後期,也算東方大國,千乘之國,但也最終被齊所滅。反觀裡尋找個大國,秦齊楚晉燕,都是封於當時的邊疆,靠征服東夷被狄西羌南蠻,大大拓展了領土人口,為逐鹿天下做好物質準備!而三家分晉後,韓魏遇到了和這三國同樣的問題,領土被團團包圍,也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先滅亡的。這其實和現代地緣戰略一樣,只是他們是古典時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年青怎麼養,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