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核子獵潛艇
-
2 # 軍事天地
波羅申科(烏克蘭總統):頓涅茨同志!要讓“安東諾夫“恢復建造”魯斯蘭“(AN-124運輸機)需要什麼?我們烏克蘭,不能沒有”安東諾夫“!亞歷山大·頓涅茨(烏克蘭“安東諾夫”6月新任Quattroporte):我們需要蘇聯下屬的數百個研究所和工業企業,還需要重新設計所有飛機氣動佈局、控制系統、電子系統都要數字化。僅就2012年的計算,再造一架安-124,就需要5億美元。
這段對話並不是什麼臆測,而是在亞歷山大·頓涅茨接收112新聞網站採訪時候的實際對話。
目前的“安東諾夫”已經成了一潭死水,整個廠區註冊人數9670人,人均年收入3800美元。而波音在烏克蘭的辦事處的平均工資,3000美元,這是月!大量安東諾夫曾經培養出來的中層設計人員已經紛紛離職,前往歐洲企業謀生。底層技工則轉去做了別的工作。沒有了人,什麼都是白扯,就現在來看烏克蘭“安東諾夫”實質競爭力和實質生產力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的“安東諾夫”唯一能夠靠著的機型,安-178,中型運輸機的訂單。而且該機大量零件都是來自俄羅斯境內,這使得安東諾夫日常最基礎的經營活動都很難完成。就算訂購一個普通零件,可能需要3-4個月的時間,這使得安-178基本不具備什麼市場競爭力,甚至無法支撐安東諾夫研究新的機型。
上面這2點,其實就已經決定了烏克蘭現在根本造出來大型運輸機。當然,他們仍然可以像當年那樣,出總體設計方案,出CG來賣圖紙賺錢,可實際去造一架安-124這樣,甚至是安-70這樣的運輸機,基本上沒可能了。
-
3 # 揹著小手往上升
目前還是擁有的,只是相關的專業人才流失嚴重,只有知識儲備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烏克蘭的生產能力也是一波三折。跟俄羅斯死掐,投靠西方的烏克蘭註定是無法安心國內經濟的,淪為大國棋子下場一般都很悲催,目前的領袖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大飛機能造,可是無法安心的造,買飛機的人也提心吊膽,所以烏克蘭的大飛機只能停留在圖紙上。
-
4 # 飛機永動機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也很難回答。
同時有2個答案,一個是沒有,一個是有!
第一個是沒有,大型運輸機,機體龐大,結構複雜,裝置眾多,需要先進的加工裝置,現在的結構材料,更需要尖端的電子裝置,和機電裝置,而這些,都需要錢!
安124,現存世界最大批次的軍用運輸機,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就無力維持生產線
海量的錢,一款大型運輸機,對於一個國家工業水平要求是很高的,而烏克蘭,自從蘇聯解體以後,經濟一落千丈,外加最近幾年東部內戰不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建造大型運輸機的能力。
安70運輸機,當今世界最先進運輸機之一,蘇聯解體後唯一奮起的機會,由於俄羅斯半道撒手,烏克蘭無力獨自支撐而半途而廢
第二個回答就是能!
很簡單,假如烏克蘭經濟好轉的話,由於和歐美關係改善,某些過去俄羅斯壟斷的部件可以送歐美購買的話,還是可以繼續進行的,當然,需要時間。
安70雖然先進,但是投資太多風險大,俄羅斯人使壞,半道撤了,坑死烏克蘭人,自己繼續小改伊爾76,換髮動機換航電,可以繼續玩30年,省錢第一
-
5 # 厲兵
建造一型大型運輸機,難度幾乎跟建造一艘航母差不多。不管是安124還是安225,別說是烏克蘭,就算是俄羅斯,也沒有重啟的能力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需要的不光是安東諾夫,而是整個前蘇聯。沒有前蘇聯的國家意志,和國家資源、國家能力,建造大型運輸機是沒有可能的。
圖一:左為安124,右為伊爾76。俄羅斯為伊爾76續命都費了老鼻子勁,烏克蘭的國力怎麼可能支撐得起安124。
建不起的飛機讓中國接盤,可能性並不大。安東諾夫聯合體,最出名的兩款大型運輸機,一型是安124,一型是安225。安22之類的飛機雖然也很大,但是名聲不夠響亮。再毒舌一點的話,烏克蘭連安22之類,噸位沒那麼誇張的運輸機,也造不起了。
造飛機是非常花錢的,飛機越大越貴。然而貴並不是造飛機的最大難點。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這個飛機的用途,造這個飛機是用來幹嘛的。先說說安225,這個大而無用的白象。安225的用途非常單一,就是去背太空梭的。蘇聯對於搞航天競賽極度狂熱,不計成本,安225就是個浪費的極端例子,沒有之一。600多噸的飛機,只造成一架,未完成一架。
圖二:安225的用途非常單一,現實中哪有那麼多大貨可運。
蘇聯對於航天競賽有需求,才需要建造安225,如今的烏克蘭,有什麼航天競賽可以搞呢?有什麼太空梭和火箭,需要出動安225去背呢?烏克蘭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會重啟安225?難道為了一個區區面子工程?再去召回散佈在前蘇聯的部件供應商和流失的技術人員?
如果說安225的實際價值幾乎是0,安124還是強一些的。畢竟在國際大件貨物空運方面,還有些表現。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安124也運輸過S400防空導彈。安124的發動機D-18T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D-18T並不先進,但推力強大。烏克蘭幾乎不可能向俄羅斯提供軍用潛力如此之大的航空發動機。
圖三:安22這種250噸級的運輸機,其實是非常合適的。
安22作為250噸級的軍用運輸機,遠比安124和安225要實用得多。問題在於烏克蘭沒有全球部署軍力的需求,雖然俄羅斯有這個需求,但是又沒有這個能力重啟。俄烏分家後,兩國成了仇人。俄羅斯重啟伊爾76這個200噸級別的軍用運輸機,已經是消盡了吃奶的勁。想要同時再重啟一型或兩型運輸機,真的是要了俄烏兩國的老命,也萬萬做不到。
-
6 # 霹靂火觀察
有些時候,一個國家的規模大小並不能說明什麼,有些甚至能夠擁有很強的力量。就說烏克蘭這個國家吧,其在蘇聯還未解體的時候,位於其土地上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奇蹟,尤其是在製造飛機方面。因此,在蘇聯解體之後,各種資源的再分配,烏克蘭在國際上就很受關注。那麼,到現在為止,烏克蘭的生產能力如何,是否還能夠繼續生產出大型的運輸機呢?體系缺失,人才不足,已然失去了當年的風采。
蘇聯解體之後,各種資源都是分散分配的,但是,也正是由於這種資源的分散,導致了所擁有的國家,在能力上就有所缺失。就拿烏克蘭來說吧,其分配到了堪稱奇蹟的安東諾夫設計局,但是,卻沒有實力去製造大型的運輸機。
這一點可以從這幾個事情上看出一些端倪來。其一是蘇聯解體前在烏克蘭組裝兩架運輸機,其中一架已經組裝過半,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至今仍未完成組裝。其二就是在幾年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簽訂了共同製造Ant124的協議。這兩件事從某種角度來看,烏克蘭已經喪失了獨立製造大型運輸機的能力。
而造成這樣的一種情況的原因大致上有兩點。一是人才以及基層人員的缺失,烏克蘭的人口導致了其無法提供大量的人才以及基層的一些從業人員,導致技術方面出現滑坡,人力上也出現了短板。另一個原因就是烏克蘭的工業體系也出現了缺失,工業體系的不完整也是致使烏克蘭無法制造大型運輸機的關鍵所在,這在其無法完成進度已經在七成以上的航母上可以看出來。所以,現在的烏克蘭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風采了。
回覆列表
造不了了。前蘇聯分家把大興造船和大型運輸機建造都分到了烏克蘭。大飛機制造製造公司安東諾夫能力世界前茅。配套發動機製造廠馬達西奇。其他黑海造船廠尼古拉斯,還有大型火箭製造等。
烏克蘭這些裝備尷尬在於無法自己使用,只能賣給國外使用者。能買起的國家又寥寥無幾。西方市場被美國控制,巴不得扼死烏克蘭幾個大型專案。
蘇聯解體,烏克蘭幾大工業能夠生存下來主要依靠給俄羅斯做配件供應。兩國工業應用標準一致。但大型裝備始終無法突破零銷售記錄。安-225只能“打零工”到處幹活生存。
隨著與俄羅斯關係破裂,停止了與俄合作。尼古拉斯造船廠已經破產。安東諾夫和馬達西奇分別與西安和重慶合作。留在烏克蘭本土的火種,如果烏克蘭繼續維持目前狀況。破產只是遲早的事。
未來烏克蘭大型運輸機專案想要重生,在中國也許是不錯的人選擇。安-225已經全套賣給中國。馬達西奇發動機與重慶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