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著作中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

    馬克思、恩格斯作於1845-1846年。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等,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熟。早在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有對唯物史觀所作的經典表述。這一表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的確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規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基本觀點

    眾所周知,《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為《形態》)是馬、恩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鉅著。在這部鉅著中,馬、恩對費爾巴哈、鮑威爾和施蒂納為代表的各式各樣唯心史觀的思想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這部鉅著標誌著唯物史觀的創立。

    作為唯物史觀創立標誌的這部鉅著,其第一卷“對費爾巴哈、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代德國哲學的批判”第一章“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中,在論述第一個問題,即“A,一般意識形態,德意志意識形態”時, 對唯物史觀作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經典表述。

    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上,《德意志意識形態》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論貢獻是:基本上完成了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學思想,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點,揭示了社會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闡述了以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為核心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這些重要思想,為我們今天進一步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相互關係、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立場以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正確的方法論原則。

    因此,如果說經典作家透過對於資本主義的科學批判而超越了以往的哲學的話,那麼,異化勞動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就構成了這一批判的不同探索,其中的繼承和突破也就不言而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在家做珍珠奶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