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50436868776
-
2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素者,本也;問者,皇帝問於岐伯也。”岐伯乃上古醫學先知,因此就誕生了以皇帝與先知們問答形式撰寫的綜合性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英文意譯
《黃帝內經》,即《素問》與《靈樞》之合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中國醫藥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國醫學發展的基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黃帝內經》一直指導著中國醫藥學的發展。直到今天,《黃帝內經》對於中醫藥學的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黃帝內經》中還記述了大量中國古代天文、氣象、物候等學科的知識,為各有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合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亼口也”。這裡面有個生僻字,《說文解字》解釋為“三合也。象三合之形。通集。”這就好像又回到這個字上了,這本書總是這樣迴圈解釋我也沒什麼辦法。接下來去看看集在《說文解字》的解釋為“群鳥在木上也”,古字型有三個隹,現在簡化成一個。這裡面都有三個,代指多個。也就是說,基本可以認為這個亼就是很多東西攏在一起的這麼一種意思。口的意思其實就是嘴,但是《說文解字》的邏輯是“口所以言別味也。”,也就是說合的字意包括一點“分別”的意味在裡面。用現代學科的話來講,這個字其實就是數學中的集合的定義。集合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一堆東西,這堆東西有某種確定的特性作為共性,被放在一起,這就是“合”字“攏起來”的意思,其中的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元素,且每個元素具有自己的個性,這就是“合”字“分別。”的意思。這樣呢,就可以構成一個整體。中醫的五臟理論也是這樣一個集合,或者叫做五行理論更容易理解。比如腎就在水的集合中,裡面還有骨、驚、發等元素作為一個整體。具體指的是這些元素中的那一個個體,要看原文。在題主舉得這個例子中,就是“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還用腎去解釋,就是說骨痺沒有治好,又得了新病,會深入臟器繼發腎的病變。而這個病變的變化過程,就是符合水這一集合的,所以總結為“五臟皆有合”,就是說五臟都有自己的集合,病變的發生發展變化與這個集合中的個體元素有關係。在現代醫學中,骨痺主要是風溼、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基本都是自身免疫性或內分泌紊亂代謝性疾病,病程中出現腎臟免疫性損害或鈣磷代謝障礙,酸鹼平衡失調的情況,中醫一般就可以透過這條理論來分析了。這種情況尤其在反覆發生隱性或顯性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之後更容易出現,甚至簡單的扁桃體炎也會導致嚴重的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