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終南望餘雪》真是“科考落榜詩”嗎?
......
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據《唐詩紀事》記載:
那麼祖詠的這首詩為什麼會受到“有司”的詰問呢?這一次落榜了還是錄取了呢?
科舉考試考詩賦是從唐高宗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開始。 祖詠生於699年,據說祖詠在開元十二年(724)或者725年進士及第,那一年祖詠25歲。
祖詠之所以受到責難是因為,祖詠的詩不符合當時考試的要求,科舉時候的詩是什麼形式呢?我們看看祖詠的發小王維是怎麼作詩的。
據說王維十九歲參加京兆府試,得解頭,所作詩為《賦得清如玉壺冰》。題目採用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的句子“清如玉壺冰”,所以名為“賦得清如玉壺冰”。
簡單來說,考試的詩體是五言六韻十二句的排律,祖詠這首詩只是四句的絕句,當然不符合要求了。
《終南望餘雪》(有人說題目是《雪霽望終南》)確實是開元十三年(725)的科舉考試題目。祖詠開元十三年(725)應進士試登第,這首詩題目也是《終南望餘雪》。
如果這些記錄確實無誤的話,可見這首詩是當時的試帖詩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科舉的省試詩限作五言六韻,祖詠不依規矩還能意外登第,不知道是開元時期的考場風氣太自由還是訛傳。
按道理說唐以詩賦取士時,“有犯韻及諸雜違格,不得放及第”。 因此祖詠的這首詩是不是讓他及第成了千古之謎。
王維有一首詩《贈祖三詠》 ,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秋天於濟州官舍所寫:
可見724(725)年中舉的祖詠在前一年還“貧病子既深”。不過第二年中舉的祖詠才25歲,俗話說“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或許是祖詠年少輕狂撞了大運也未可知。
問題:《終南望餘雪》真是“科考落榜詩”嗎?
......
前言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據《唐詩紀事》記載:
有司試《終南山望餘雪》詩,詠賦雲:“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納於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詠登開元進士第。那麼祖詠的這首詩為什麼會受到“有司”的詰問呢?這一次落榜了還是錄取了呢?
一、《終南望餘雪》問什麼受到“有司”的詰問科舉考試考詩賦是從唐高宗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開始。 祖詠生於699年,據說祖詠在開元十二年(724)或者725年進士及第,那一年祖詠25歲。
祖詠之所以受到責難是因為,祖詠的詩不符合當時考試的要求,科舉時候的詩是什麼形式呢?我們看看祖詠的發小王維是怎麼作詩的。
據說王維十九歲參加京兆府試,得解頭,所作詩為《賦得清如玉壺冰》。題目採用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的句子“清如玉壺冰”,所以名為“賦得清如玉壺冰”。
藏冰玉壺裡,冰水類方諸。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 抱明中不隱,含淨外凝虛。 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餘。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簡單來說,考試的詩體是五言六韻十二句的排律,祖詠這首詩只是四句的絕句,當然不符合要求了。
二、 祖詠的《終南望餘雪》作於哪一年?《終南望餘雪》(有人說題目是《雪霽望終南》)確實是開元十三年(725)的科舉考試題目。祖詠開元十三年(725)應進士試登第,這首詩題目也是《終南望餘雪》。
如果這些記錄確實無誤的話,可見這首詩是當時的試帖詩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科舉的省試詩限作五言六韻,祖詠不依規矩還能意外登第,不知道是開元時期的考場風氣太自由還是訛傳。
按道理說唐以詩賦取士時,“有犯韻及諸雜違格,不得放及第”。 因此祖詠的這首詩是不是讓他及第成了千古之謎。
結束語王維有一首詩《贈祖三詠》 ,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秋天於濟州官舍所寫:
蠨蛸掛虛牖,蟋蟀鳴前除。歲晏涼風至,君子復何如。高館闃無人,離居不可道。閒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雖有近音信,千里阻河關。中復客汝潁,去年歸舊山。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仲秋雖未歸,暮秋以為期。良會詎幾日,終日長相思。可見724(725)年中舉的祖詠在前一年還“貧病子既深”。不過第二年中舉的祖詠才25歲,俗話說“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或許是祖詠年少輕狂撞了大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