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新知

    兵不血刃最早出自《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

    兵不血刃是戰爭的一種高超的心理戰運用技術。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孫子兵法·謀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晉書·陶侃傳》:“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亦作“軍不血刃。

    兵不血刃,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戰役列舉:

    春秋時期,公元前606年,王孫滿勸慰楚莊王,問鼎中原。

    公元前630年,燭之武退秦兵。

    楚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四面楚歌。

    三國時期,《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中記載,三國時期第一空城計。史稱魯陽之戰。

    有關《三國演義》諸葛亮的空城計,歷史上首先提到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是南北朝一個叫做郭衝的人,後被羅貫中改編寫進小說中。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擺過空城計,"諸葛亮擺空城計"這件事是羅貫中的藝術創作。歷史上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所以諸葛亮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是假的。

  • 2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戰役:兵不血刃,僅憑一份作戰計劃或者一份天下形勢分析(商業企劃書),就領對方繳械投降的,這類事情在戰國末年非常普遍,張儀、蘇秦這兩位縱橫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在秦末,也有這樣的一位人,他也曾兵不血刃為自己的君王招降了很多諸侯王。

    這位就是劉邦集團的外交官—酈食其!

    下面,小哥詳細介紹一下這個大人物。

    高陽酒徒酈食其

    酈食其,戰國末期人,酈蟠十一世孫,中國酈姓宗族列第七十一世。

    魏安釐王九年癸巳(公元前268年)生於魏國陳留高陽(今河南省杞縣高陽鎮),早年愛好讀書,關注各國局勢。魏景湣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國攻滅魏國,食其家貧落魄,淪為陳留門吏,孤傲不馴。

    在項羽和劉邦、韓信、英布、田廣等諸侯王縱橫天下的時候,酈食其依然在隱居,他在觀察天下形勢,同時在考量諸侯王的實力和潛力。

    後來,劉邦率軍到達高陽的時候,因為之前酈食其的同鄉將軍在劉邦面前大力舉薦過他,所以劉邦召見了酈食其!但是劉邦出身低微,可以說是個泥腿子出身,所以他看不起儒生,並且以取笑儒生為樂,酈食其就是一位儒生,但是他早就聽聞劉邦的這個嗜好,因此自稱“高陽酒徒”,在和酈食其短暫的接觸後,劉邦覺得酈食其有真才實學,因此非常開心的接納了他。

    酈食其助力劉邦打天下

    漢三年(前204)的秋天,項羽攻打劉邦,攻克了滎陽城,漢兵逃走去保衛鞏、洛。不久,楚華人聽說淮陰侯韓信已經攻破趙國,彭越又多次在梁地造反,就分出一部人馬前去營救。淮陰侯韓信正在東方攻打齊國,劉邦又多次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因此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兵鞏、洛以與楚軍對抗。

    這個時候酈食其馬上勸阻劉邦,收復滎陽,佔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關口,把守住白馬津渡,讓劉邦在地形上面佔據明顯的優勢,同時讓諸侯們看清楚當今天下的實際形勢,讓他們知道漢軍的強大。

    小哥在分析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中,楚軍為什麼會失敗?小哥認為很大責任在項羽,因為項羽不懂得擴大兵馬數量,不重視糧草補給,項羽多次退兵都是糧草不足,並且征戰多年所率兵馬依然以楚地子弟兵為主,人數遠遠不如劉邦、韓信的多。

    而酈食其則非常注重軍隊糧草問題,他在協助劉邦征戰四方的時候,第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糧草儲備。

    酈食其兵不血刃收服齊國

    楚漢相爭的時候,燕國、趙國先後歸附於漢軍,但是強大的齊國依然在觀望,齊王田廣為人也很有戰略眼光,他帶領著二十萬大軍,屯兵於歷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強大,他們背靠大海,憑藉黃河、濟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國。

    所以說齊國的國力和地理位置都非常特殊,如果劉邦不能把齊國爭取過來,那麼齊國和楚國聯合,漢軍爭奪天下的希望將化為泡影,因此是年六十五歲高齡的酈食其主動請求劉邦,允許他作為特使出使齊國,把齊國爭取過來。

    酈食其為人灑脫,和劉邦脾氣相投,並且酈食其年長劉邦很多,因此兩人即是君臣,也是忘年之交,劉邦不願意酈食其涉險,因為傳聞齊華人狡詐多變,但是酈食其非常自信,同時他對劉邦可謂是忠心耿耿,因此強烈請求出使齊國,最終劉邦同意了他的請求。

    酈食其到達齊國後,向齊王田廣分析了天下形勢,痛斥了項羽的種種不義之舉,同時也列舉了劉邦的種種大義行為,特別強調了劉邦對於前朝六國後裔的尊敬,對於將領的愛戴,為他們封官加爵,賞賜金銀財寶,最後告訴齊王,劉邦的軍隊就如同是軒轅黃帝的軍隊一樣,不是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結果,最後特別強調了漢軍目前的處境:現在漢軍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守住了白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關口,天下諸侯若是想最後投降那就先被滅掉。您若是趕快投降漢王,那麼齊國的社稷還能夠保全下來;倘若是不投降漢王的話,那麼危亡的時刻立刻就會到來。”

    齊王認為酈食其說的非常有道理,因此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淮陰侯韓信聽說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因為當時劉邦調遣韓信軍團,讓他去攻打齊國,韓信率軍來平津渡口,收到訊息,齊國被酈食其勸降了。

    手下就有人對韓信提建議了:劉邦派你攻齊,有派鸝去遊說!現在你又沒接到停止攻打的命令,鸝一個書生靠一張嘴就收服了齊七十二城,而你帶兵幾萬浩時一年多才打下趙國!難道你還不如一個書生?韓信心中很是不爽,到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

    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我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烹殺了酈食其,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所以說,酈食其的死,完全是韓信造成的,韓信雖然兵法謀略非常厲害,但是屢次和劉邦交惡,最終下場悽慘,也是因果報應。

    劉邦在後來天下大定,分封群臣的時候,非常思念酈食其,酈食其的家人也被劉邦善待。

  • 3 # 歷史笑春風

    這個在兵法上的說法叫做“先聲後實,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種戰法在中國古今都得到了大量的運用。主要的方式是以強大的實力為後盾,給對方指出利害關係,強迫對方就範。運用這個策略的一般都是以強壓弱。

    在春秋戰國時期,運用此策最成功的就是秦國的張儀了。張儀針對合縱的弱點,利用秦國獨強,各國皆弱的特點,用口舌拆散合縱,轉而連橫。讓各國對秦國爭相割地進貢,進而使秦國佔有了主動權。

    到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時候,武臣奉陳勝之命北伐趙地,蒯通遊說范陽縣令徐公,為其分析當前形勢,解說利害關係說服徐公降趙王武臣,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動趙王武臣接受范陽縣令徐公投降,傳檄千里,不戰而下三十餘城。

    楚漢戰爭時期,井陘之戰後,韓信向李左車問計。李左車也向韓信獻了先聲後實的計策,兵不血刃,使得燕國投降。

    總之,這個兵法策略在歷史上很有名,有許多成功的案例,有興趣的同仁可以查一下。

  • 4 # 東方京川

    兵不血刃,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歷史戰役列舉:

    春秋時期,公元前606年,王孫滿勸慰楚莊王,問鼎中原。

    公元前630年,燭之武退秦兵。

    楚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四面楚歌。

    三國時期《三國志.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中記載,三國時期第一空城計。史稱魯陽之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45平交房需要哪些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