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於戲劇這樣一項特殊的藝術,我們或許瞭解得還不夠全面不夠完善,而戲劇教育更是這些年才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本期家長學校《小月面對面》欄目邀請了著名兒童藝術活動策劃人郝燕老師和大家分享她在過去五年中在兒童戲劇領域深入探索的心得體會,以及如何帶著孩子欣賞戲劇的建議。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劇院」看戲劇?
戲劇是講述一個故事,故事本身對孩子就有吸引力。家長們常常疑惑的是:戲劇與繪本,影視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要花很多錢買票帶孩子去劇院?
戲劇同音樂會一樣,其實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東西。影視作品與書本都是可以複製的,但戲劇不能。戲劇是一項綜合的藝術,不光是舞臺上的演員,臺下的劇作,導演,還需要後臺的美工,道具,燈光,服裝等等很多不同的工種協作才能完成一部戲劇作品。話說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觀眾在劇場裡短短几個小時欣賞到的藝術作品,是演員刻苦排練和眾多人辛苦工作許久才能得到的成果,戲劇與書本及影視作品的差異也是在這裡。
我們受的教育使我們有時候認為戲劇必須要有教育意義。戲劇的起源來自於西方的教堂和東西方都有的田間地頭、街頭的雜耍娛樂,所以戲劇本身首先是有娛樂性和崇高性,然後才是近代發展出來的教育意義。我們這一代人腦海中對舞臺的印象是往往會侷限於聯歡晚會時的慶祝或者是單向的受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應該接觸到更多的形式。
戲劇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藝術。孩子們未進場前就開始瞭解到劇場是個很特殊的場合,需要穿上正式的服裝;要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打擾到別人。這些都是對孩子禮儀的培養,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劇場在這個時代保留了很好的社交性。在這個網路橫行的時代,人和人面對面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平常孩子看過一個故事,就願意去找也看過同樣故事的小夥伴分享。從劇場中出來的孩子,由於與許多人分享了同一個故事,常常很願意去聊自己的感受。
除此之外,欣賞戲劇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好的演員是有魅力的,與影視作品中的單向交流不同,他們在劇場中及舞臺上的表演會與觀眾有互動,有情感交流,也會有很多即興發揮的東西。孩子們可以進入到一種放鬆投入的狀態中,把自己代入,得到情感激發,從而與藝術家產生互動。
進劇場對孩子的童年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體驗,家長需要帶著孩子去嘗試。
帶孩子看戲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在選擇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戲劇的分類。給孩子看的戲有幾種分類:
一種是Show,屬於比較商業的形式,比如Dora,巧虎,Disney的各種表演,孩子看到的是他們很熟悉的動畫形象,這種劇創作性弱一點,娛樂性強一些;一種是話劇;一種是音樂劇 — 中國的音樂劇其實就是京劇;除此之外還有偶劇,肢體劇(僅僅靠身體動作來表現,沒有語言或音樂),以及物件劇(用各種道具來演戲,一般都是小場)。
郝燕老師分享了她一開始做兒童藝術策劃的初衷:因為五年前發現市場上完全沒有質量高的適合孩子看的戲劇。而發展到今天,北京上海的市場上已經幾乎各種型別的劇都有了。哪怕在美國,其實也只有很大的城市比如紐約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市場很廣大,對父母來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選擇對自己孩子合適的戲劇呢?
郝燕老師指出,給孩子選戲劇主要是考慮年齡和內容:
▨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戲劇
大劇場不太適合低幼年齡的孩子,由於環境漆黑加上人很多,壓迫感會很強。而孩子第一次體驗如果特別不習慣,不僅不能達到欣賞的效果,還很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如果只是讓孩子體驗一下戲劇與劇場呢,就要做好提前離場的準備,不要把娛樂變成堅持這麼痛苦。
▨在內容上做精心的選擇
在去看戲劇之前一定要多瞭解,看看內容對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適。建議三歲之前不要帶孩子看邏輯性太強的戲劇,能讓孩子感受戲劇帶來的歡樂就好。另外進口節目也不一定都是適合的,有些進口戲劇僅僅是在國外社群演的節目,以娛樂性為主、藝術性並不強。 建議家長可以多關注此戲劇是劇場組織的活動,還是外部劇團來租場地的活動。關注劇團的創作背景和以前的作品,仔細看看海報中有沒有團隊和演出的詳細資訊等等。一定要仔細觀察細節,以便避開“三無”產品。
帶孩子看戲劇,心態很重要!
郝燕老師在她的工作過程中發現,一些家長不願意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賞戲劇,認為孩子年齡已足夠大,可以自己觀看,孩子看的內容或許對成人太幼稚;而一些家長則把欣賞戲劇當成一個教育的任務,認為看完之後孩子就得說出箇中心思想所以然來。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有它自身的邏輯。身處現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作為家長,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去接受不同文化的表達。對孩子來說,精神食糧與物質生活同樣重要。家長與孩子一起欣賞戲劇,不僅僅是一種陪伴,也有更多的機會與孩子互動討論,得到更好的效果。
而帶著孩子看戲劇,可以有其教育的目的性,但功利心不可太強。不要總是問他們看懂了嗎?學到了什麼?戲劇有如此多的層次,是很複雜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孩子在戲劇中體會到的層面可能會與成人完全不同,反應時間也可能會更長,有些吸收到的東西可能要很久之後才能觸類旁通。千萬不要因此而不停地教育孩子,應該站在與他們平等的角度來跟他們討論互動,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比如有個孩子看完《蟲寶寶秀:我們這樣長大》之後,瞭解到昆蟲是如何變態的。回家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二十幾分鍾才出來,並且把枕巾和衣服披在身上然後告訴大家“我變態完成啦”。你看,孩子需要自由發揮的空間。
帶著孩子欣賞戲劇,最重要的就是與他們一起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別太看重結果。
戲劇會給孩子們帶來什麼?
戲劇與教育是聯絡在一起的。在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戲劇教育越來越火,學校的課堂裡也有戲劇課程。我們期待孩子從戲劇教育中得到什麼?
有家長問:你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來理解戲劇的?郝燕老師說: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假裝,從很小就知道玩扮家家等各種角色扮演的遊戲。因此孩子與戲劇之間不存在鴻溝,他們能很快地進入到表演狀態中,也能很清楚地區分“假裝”與“自己”之間的界限。
現在很多學校表演節目,需要對孩子“精挑細選”,另外有特別多的要求與培訓,以便達到很高的舞臺呈現。其實回到教育的本質,不應該一味地追求舞臺呈現,而要考慮對孩子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後。
戲劇教育在中國應該注意本土化。美國是有戲劇教育的傳統的,很放鬆很大眾。英國則既有大眾的平價的也有小眾的昂貴的,孩子們既可以開開心心的玩,也可以很嚴肅地討論人性和心理。對於中國,什麼樣的戲劇教育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這是值得好好思考與討論的。
總體來說,華人喜歡舞臺呈現,認為這會給孩子們帶來自信與自我。好的演員其實不能放飛自我,而是需要控制自我。
許多家長對於戲劇教育的誤解讓他們懷有太高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能透過四天的戲劇工作坊從內向變得更自信更外向,這是無法實現的。而實際上戲劇教育對孩子的培養比放飛自我要多得多,有共情,有同理心,有團隊合作,有肢體控制。透過肢體訓練讓孩子對身體控制更自如從而增加了自信;而與同伴的討論和合作,會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有的孩子不想上舞臺,但是是很好的舞臺監督。說大一點,這些都是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戲劇其實可以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種表達,所以有著重要的意義。孩子們都有無限的創造力,給他們營養,他們慢慢地吸收著,然後合適的時候就會自然綻放。
在藝術領域鼓勵孩子嘗試與探索其實跟Ta的學習是不矛盾的。戲劇的目的是讓人認識自我,它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一定是結合在一起的。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互動是科技暫時無法替代的。無論如何,請帶著孩子去嘗試吧。你要相信,你的熱情會感染孩子,也許因此會給他帶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於戲劇這樣一項特殊的藝術,我們或許瞭解得還不夠全面不夠完善,而戲劇教育更是這些年才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本期家長學校《小月面對面》欄目邀請了著名兒童藝術活動策劃人郝燕老師和大家分享她在過去五年中在兒童戲劇領域深入探索的心得體會,以及如何帶著孩子欣賞戲劇的建議。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劇院」看戲劇?
戲劇是講述一個故事,故事本身對孩子就有吸引力。家長們常常疑惑的是:戲劇與繪本,影視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要花很多錢買票帶孩子去劇院?
戲劇同音樂會一樣,其實是一種非常奢侈的東西。影視作品與書本都是可以複製的,但戲劇不能。戲劇是一項綜合的藝術,不光是舞臺上的演員,臺下的劇作,導演,還需要後臺的美工,道具,燈光,服裝等等很多不同的工種協作才能完成一部戲劇作品。話說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觀眾在劇場裡短短几個小時欣賞到的藝術作品,是演員刻苦排練和眾多人辛苦工作許久才能得到的成果,戲劇與書本及影視作品的差異也是在這裡。
我們受的教育使我們有時候認為戲劇必須要有教育意義。戲劇的起源來自於西方的教堂和東西方都有的田間地頭、街頭的雜耍娛樂,所以戲劇本身首先是有娛樂性和崇高性,然後才是近代發展出來的教育意義。我們這一代人腦海中對舞臺的印象是往往會侷限於聯歡晚會時的慶祝或者是單向的受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應該接觸到更多的形式。
戲劇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藝術。孩子們未進場前就開始瞭解到劇場是個很特殊的場合,需要穿上正式的服裝;要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打擾到別人。這些都是對孩子禮儀的培養,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劇場在這個時代保留了很好的社交性。在這個網路橫行的時代,人和人面對面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平常孩子看過一個故事,就願意去找也看過同樣故事的小夥伴分享。從劇場中出來的孩子,由於與許多人分享了同一個故事,常常很願意去聊自己的感受。
除此之外,欣賞戲劇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好的演員是有魅力的,與影視作品中的單向交流不同,他們在劇場中及舞臺上的表演會與觀眾有互動,有情感交流,也會有很多即興發揮的東西。孩子們可以進入到一種放鬆投入的狀態中,把自己代入,得到情感激發,從而與藝術家產生互動。
進劇場對孩子的童年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體驗,家長需要帶著孩子去嘗試。
帶孩子看戲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在選擇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戲劇的分類。給孩子看的戲有幾種分類:
一種是Show,屬於比較商業的形式,比如Dora,巧虎,Disney的各種表演,孩子看到的是他們很熟悉的動畫形象,這種劇創作性弱一點,娛樂性強一些;一種是話劇;一種是音樂劇 — 中國的音樂劇其實就是京劇;除此之外還有偶劇,肢體劇(僅僅靠身體動作來表現,沒有語言或音樂),以及物件劇(用各種道具來演戲,一般都是小場)。
郝燕老師分享了她一開始做兒童藝術策劃的初衷:因為五年前發現市場上完全沒有質量高的適合孩子看的戲劇。而發展到今天,北京上海的市場上已經幾乎各種型別的劇都有了。哪怕在美國,其實也只有很大的城市比如紐約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市場很廣大,對父母來說,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選擇對自己孩子合適的戲劇呢?
郝燕老師指出,給孩子選戲劇主要是考慮年齡和內容:
▨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戲劇
大劇場不太適合低幼年齡的孩子,由於環境漆黑加上人很多,壓迫感會很強。而孩子第一次體驗如果特別不習慣,不僅不能達到欣賞的效果,還很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如果只是讓孩子體驗一下戲劇與劇場呢,就要做好提前離場的準備,不要把娛樂變成堅持這麼痛苦。
▨在內容上做精心的選擇
在去看戲劇之前一定要多瞭解,看看內容對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適。建議三歲之前不要帶孩子看邏輯性太強的戲劇,能讓孩子感受戲劇帶來的歡樂就好。另外進口節目也不一定都是適合的,有些進口戲劇僅僅是在國外社群演的節目,以娛樂性為主、藝術性並不強。 建議家長可以多關注此戲劇是劇場組織的活動,還是外部劇團來租場地的活動。關注劇團的創作背景和以前的作品,仔細看看海報中有沒有團隊和演出的詳細資訊等等。一定要仔細觀察細節,以便避開“三無”產品。
帶孩子看戲劇,心態很重要!
郝燕老師在她的工作過程中發現,一些家長不願意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賞戲劇,認為孩子年齡已足夠大,可以自己觀看,孩子看的內容或許對成人太幼稚;而一些家長則把欣賞戲劇當成一個教育的任務,認為看完之後孩子就得說出箇中心思想所以然來。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有它自身的邏輯。身處現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作為家長,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去接受不同文化的表達。對孩子來說,精神食糧與物質生活同樣重要。家長與孩子一起欣賞戲劇,不僅僅是一種陪伴,也有更多的機會與孩子互動討論,得到更好的效果。
而帶著孩子看戲劇,可以有其教育的目的性,但功利心不可太強。不要總是問他們看懂了嗎?學到了什麼?戲劇有如此多的層次,是很複雜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孩子在戲劇中體會到的層面可能會與成人完全不同,反應時間也可能會更長,有些吸收到的東西可能要很久之後才能觸類旁通。千萬不要因此而不停地教育孩子,應該站在與他們平等的角度來跟他們討論互動,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比如有個孩子看完《蟲寶寶秀:我們這樣長大》之後,瞭解到昆蟲是如何變態的。回家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二十幾分鍾才出來,並且把枕巾和衣服披在身上然後告訴大家“我變態完成啦”。你看,孩子需要自由發揮的空間。
帶著孩子欣賞戲劇,最重要的就是與他們一起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別太看重結果。
戲劇會給孩子們帶來什麼?
戲劇與教育是聯絡在一起的。在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戲劇教育越來越火,學校的課堂裡也有戲劇課程。我們期待孩子從戲劇教育中得到什麼?
有家長問:你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來理解戲劇的?郝燕老師說: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假裝,從很小就知道玩扮家家等各種角色扮演的遊戲。因此孩子與戲劇之間不存在鴻溝,他們能很快地進入到表演狀態中,也能很清楚地區分“假裝”與“自己”之間的界限。
現在很多學校表演節目,需要對孩子“精挑細選”,另外有特別多的要求與培訓,以便達到很高的舞臺呈現。其實回到教育的本質,不應該一味地追求舞臺呈現,而要考慮對孩子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後。
戲劇教育在中國應該注意本土化。美國是有戲劇教育的傳統的,很放鬆很大眾。英國則既有大眾的平價的也有小眾的昂貴的,孩子們既可以開開心心的玩,也可以很嚴肅地討論人性和心理。對於中國,什麼樣的戲劇教育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這是值得好好思考與討論的。
總體來說,華人喜歡舞臺呈現,認為這會給孩子們帶來自信與自我。好的演員其實不能放飛自我,而是需要控制自我。
許多家長對於戲劇教育的誤解讓他們懷有太高的期望,比如希望孩子能透過四天的戲劇工作坊從內向變得更自信更外向,這是無法實現的。而實際上戲劇教育對孩子的培養比放飛自我要多得多,有共情,有同理心,有團隊合作,有肢體控制。透過肢體訓練讓孩子對身體控制更自如從而增加了自信;而與同伴的討論和合作,會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有的孩子不想上舞臺,但是是很好的舞臺監督。說大一點,這些都是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戲劇其實可以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種表達,所以有著重要的意義。孩子們都有無限的創造力,給他們營養,他們慢慢地吸收著,然後合適的時候就會自然綻放。
在藝術領域鼓勵孩子嘗試與探索其實跟Ta的學習是不矛盾的。戲劇的目的是讓人認識自我,它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一定是結合在一起的。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互動是科技暫時無法替代的。無論如何,請帶著孩子去嘗試吧。你要相信,你的熱情會感染孩子,也許因此會給他帶來一個嶄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