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客視界

    華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相對來說也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百度 CEO 李彥宏曾就隱私問題發表過這樣的言論,他認為在中國,人們對隱私並沒有那麼注重,並且很願意去用個人資訊來換取大資料時代的生活便利。而事實上是,很多華人並不知道,他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正在被網際網路的先驅們看得一乾二淨。

    OV 兩家今年接連發布的兩款升降式攝像頭手機,不僅帶來了全面屏,更重要的,是成為了一面照妖鏡。誰也不曾想過,就當你對著手機傻樂時,你的攝像頭偷偷睜開了眼睛瞧了你一眼。你不知道他看見了什麼,紀錄了什麼,你什麼都不知道。

    其後 QQ 瀏覽器官方表示會盡快修復這個錯誤,並儘可能的提高使用者體驗。無獨有偶的是,百度卻因為太超前的提高了使用者體驗,反而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

    為了能更快的識別語音,百度旗下的手機輸入法會在使用者並未進行任何操作的情況下進行麥克風預熱,而這被系統檢測出來顯示正在錄音中,不過百度官方堅稱並未進行任何錄音行為,只是為了加快麥克風啟動速度。

    騰訊、百度二者的行為從使用者的角度看來,是在侵犯隱私的邊緣瘋狂試探。而從這兩家企業開發部門看來,或許一切都是為了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添磚加瓦。

    隱私問題國內國外一般黑

    三月份扎克伯格剛因為 Facebook 的「使用者資料門」事件進了一回國會,隔了沒幾個月又被爆出旗下公司正在研究一項新專利,該項技術將會透過電視發射一種無法察覺只能被手機接收到訊號,這個訊號會促使手機開啟錄音功能,透過聲音來收集並分析使用者對電視上正在播放內容的反應程度,以此來獲取使用者對什麼更感興趣,從而做到在 Facebook 上進行精準投放和推送。

    而事實上這或許並不僅僅是存在於構想中而已,一篇來自 Medium 論壇的文章就披露了 Instagram 有可能正在竊聽使用者日常談話,抓取關鍵資訊並在軟體中進行精準投放。

    根據作者實驗,當他開啟 Instagram 的麥克風許可權並刻意重複某個字眼時,第二天他再次開啟 Ins 就會獲得相關內容的推送。

    探究使用者的內心,並以此來獲取有效資訊,這並不是個別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做的事。雖然因為忌憚民眾對個人隱私的訴求,谷歌於一年多以前停止了對 Gmail 使用者進行私人郵件內容的掃描,但仍舊默許第三方郵箱開發者可以透過 Gmail 來閱讀使用者的郵件。

    這些被閱讀了的郵件中不乏有許多是十分私人的內容,但為了廣告投放能夠更精準,這些公司恐怕不會放過任何一封。

    廣告高額的資金也催生了灰色地帶,為了能夠更精準的投放廣告,各路神仙各顯神通,如果可以他們甚至想要從你出生開始分析,你對什麼感興趣。當然他們不能,因而只爭朝夕,對你的分析或許就從上班等電梯的時候開始。

    電梯廣告作為一種新型的廣告媒介,十分受廠商歡迎。而為了能保證投放效率,目前的一些廣告牌已經進化為了螢幕播放,並配備攝像頭,實時監控人流情況及路人的關注程度。透過 AI 識別人臉,可以做到同一網路連線下的其他廣告牌在再次識別到某一路人的情況下,進行精準投放,極大的提高了廣告牌的利用率,當然也很大程度上的在路人未知情況下,收集了私人資料。

    ▲帶攝像頭及紅外掃描的廣告牌

    攝像頭 AI 的發展,最一開始的時候是為了能更好的進行城市安全建設,更快找出隱藏在人群中的罪犯,而其後逐漸發展為私人利用。雖然在公共場合放置攝像頭似乎並不違法,但除了政府,私人有權對民眾進行人臉 AI 分析及監控嗎?

    GeeK 君有話說

    在知乎上有一條提問,題主疑惑的是「個人隱私是否會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逐漸消失以至不存在?」。誠然有些時候我們貢獻出自己的一點點隱私,比如在使用期間給予某些 APP 使用地理位置的許可權,能省去手動調節區域的時間更加智慧,但這都建立在使用者已知並准許了的情況下,而「大資料時代」太多未知的地方讓人防不勝防一身冷汗。

    身為小人物,雖然相簿裡沒有豔照,隱私也並不值錢,但這並不代表著就沒有對自己隱私的自主權。只不過令人難過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真的會導致我們對個人隱私越來越難以保護。甚至連扎克伯格這樣走在技術前端的人,也只有透過遮擋攝像頭和麥克風來儘量避免自己被監視。

    ▲扎克伯格用膠帶蓋住了私人電腦的攝像頭及麥克風

    當然扎克伯格的電腦和手機裡會有專門的安全程式,以防止個人隱私被侵犯。普通人只能儘量做到穿著整齊玩手機,相簿裡別亂存東西,出門眼睛也別亂瞟,否則你不知道攝像頭後面跟你確認過眼神的,是獵奇的路人還是正在分析你的 AI 。

  • 2 # PM宋先生

    去年外國媒體AndroidAuthority做過一個排行榜,大概統計了自手機誕生以來全球銷量最高的十款手機,具體排行榜大家往上可以自行檢視,已經被傳爛了。有意思的是,即便智慧手機誕生10年了,即便全球手機銷量從最初的2億臺增長到了14億臺,但是前10名有7名依舊是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推出的機器。(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排名前三的手機分別是諾基亞1100(2.5億部)、諾基亞1110(2.5億部)、iPhone6/6plus(2.2億部)。這兩家公司分別將功能機時代和智慧機時代拉向了新的高度。但是當我們今天來重新探討這些手機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產品在當時做到了效能和需求的最好平衡。

    諾基亞的1100,是諾基亞在2003年推出的一款G網手機,在那個從黑白屏往彩色屏轉型的時間點,諾基亞反而推出一款黑白螢幕的手機。但不要忘了那是2003年,市面上彩屏手機都沒有幾款,並且價格昂貴。而1100正好滿足了99%以上使用者的需求:良好的通訊功能、洪亮的外放喇叭、堅固可靠的機身,400小時的超長待機!!!並且還支援彩色的後殼拆換,內建了貪吃蛇遊戲。1100的價格也僅僅只要1000元左右,所以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全球總銷量超過了2.5億部。順著這股趨勢,2005年諾基亞又推出了升級款1110,同樣是黑白螢幕,相同的引數,但是1110外形設計更加沉穩,孤島鍵盤打字也非常舒適。

    雷軍曾經在小米釋出會上講過“手機之所以是手機,首先它的通話功能一定要過硬”,這句話形容功能機時代最好不過,而1110和1100正是將當年使用者最基礎的通訊需求做到了極致,才會在各種各樣的彩屏手機中脫穎而出。

    2014年的iPhone6/6plus則是一個順應市場需求為蘋果創造的有史以來最大的驚喜,但是它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在智慧手機浪潮下消費者最底層的需求變化,並且這種需求是畸形的,為什麼這麼講?因為iPhone 6/6plus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因為它是iPhone,就憑這個logo;另一方面因為它有大螢幕。就是這兩個方面。

    2014年是智慧手機從藍海變成紅海的一年,千元機市場榮耀、紅米、魅藍、努比亞開始廝殺;三星還在被罵為“千年塑膠王”,正從蘋果挖設計師做玻璃手機;華為剛剛釋出P7從B端走向C端舞臺。蘋果iPhone就是當年的機皇,從iPhone 5 到 iPhone 6s,每一代都是全球公認的機皇。無論是工藝、拍照、效能、系統、內容,都比當時的安卓機器優秀太多。

    但是從HTC推出HD2,三星推出Note系列開始,使用者被更大的螢幕吸引。同時隨著4G的普及,人們正在全面轉入移動網際網路生活,視屏、遊戲都在慢慢接入移動端,於是還在4.0英寸徘徊的iPhone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只有大屏iPhone才能救蘋果,也只有庫克這樣的商人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於是才有了iPhone 6/6plus,他有更大的螢幕、凸起的攝像頭、醜陋的天線條,瘋狂打臉喬布斯;但是它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那麼為什麼如今沒有再出現這樣的銷量奇蹟,因為紅海之後,每個廠商都放棄水桶機轉而做長板機器,如今也就有了:蘋果效能出色但是拍照不行、華為拍照出色但是效能不行、三星拍照效能都出色但是內容不行。何況,消費者們也不再是過去那些靠發簡訊就能談戀愛的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山楂糕的好處和壞處都有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