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井茶葉虎跑水
-
2 # 宋安之
兩漢四百餘年,唐朝289年,都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這樣強大的朝代都選擇定都於長安了,你說應該不應該呢?
不同的時間段有著不同的選擇。
其實以大歷史觀來看,中國歷史上的北方邊患是由西北匈奴向東北女真的移動。
在交通落後的古代,定都也是個技術活。不只是要易守難攻還要方便就近指揮禦敵。毫無疑問長安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而且漢唐為了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及其開疆拓土的野心對於西域可以說是一直是苦心經營的,長安的地理位置不得不說是最適合輻射西域的。
同時以經濟來說,在三次衣冠南渡之前南方基本上是待開發的狀態,雖然南方在今天是繁華之地,但其實在漢唐時代並沒有開發出來。哪怕有了五胡亂華以後的第一次衣冠南渡大開發南方,但當時也是不如北方的,長安所在關中平原在當時可以說是一頂一的經濟區了。
所以綜合來說漢唐定都於長安是正確的選擇,畢竟不同的時代因為不同的歷史背景有著不同的選擇。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確切說,是漢唐為定都西安(長安)留下深刻的教訓。
一、漢朝。
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中原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
東漢是西安十三朝之一,東漢末年,漢獻帝先被董卓抓去西安(長安)。西安被曹操攻破後,漢獻帝又被曹操抓去許昌(許都)。
二、唐朝。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三、確切說,還包括更早的周朝,以及秦朝。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四、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因為: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縱觀歷史:
1、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2、果然,民國18年,陝西西安關中地區再次發生大饑荒。
民國十八年發生在陝西關中的大饑荒,又名“民國十八年年饉”。
陝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饑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三料未收稱為年饉。
實際上民國十八年年饉從民國十七年就開始了,據近代大量史志和報刊資料記載,民國17年(1928年)陝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麥歉收,秋未下種,冬麥亦無透雨下播。民國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嚴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涇、渭、漢、褒諸水斷流,多年老樹大半枯萎,春種愆期,夏季收成不過二成,秋季顆粒未登,饑荒大作,草根、樹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眾、殍滿道旁、屍腐通衢、流離逃亡,難以數計。
長安、武功、鳳翔、扶風、乾縣、岐山、眉縣、興平、咸陽、臨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陽、寶雞、隴縣、澄城、淳化、長武、褒城、禮泉等縣為重災區。全省940餘萬人口,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
4 # 劉一千五
應該而且必須的。
看看漢唐當時的周邊環境和國內情形,也只有關中形勝堪作帝國首都。
後來經濟發展與周邊環境以及中原內部矛盾形式激劇變化,都城東遷,關中就失去依託,而關外的"首都"就日漸興建,不再以漢唐帝闕為為榜樣。越往東往東南,分裂越厲害,偏安一隅,割據內亂,形不成合力,抵不住外來侵略。都城自西而東,而東南,再折向北方。抵到邊患嚴重的北方地區,比如禦敵於國門的明朝,真是悲壯慷慨,泣淚飲血。
秦漢都咸陽,長安。《劉敬叔孫通列傳》己講得非常明白,進退自如,攻守兼顧。唐朝都長安,也是考慮關中可託,攻守兼顧。都是中央集權可以絕對控制全國局勢的最高體現。所以,漢四百,唐三百,年代久遠,長治久安。謂之長安。關中堪任其美。
漢唐之長安,明清之北京,這些地方儘可為都,大有可為。在中國廣大的疆土上,實在有其為都城根本的深刻的原因。
-
5 # 萊駒為右
聽過陝西華陰老腔沒有,王白毛唱的:“自古長安地,周秦漢代興,山川花似錦,八水繞城流……”八水指的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它們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屬黃河水系。秦漢時期,關中就修建了鄭國渠、白渠、六輔渠等水利設施,使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沃野千里,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供養大批脫離生產的軍隊和官吏。
兩漢、唐朝時期氣候均處於溫暖期,那時長安地區溼潤多雨,溫度較高,適合農作物生長。不像現在關中地區成了乾旱的黃土地,這主要是氣候的變化以及人類過度開發,比如最近新聞上常說的毛烏素沙漠也是唐宋以後才開始逐漸形成沙漠的,也不過才一千多年,不能用現在的氣候對比古時。
只是到了唐中晚期(755~907)到五代十國時期(894~979),是中國歷史時代第四寒冷期。這一時期氣候明顯轉冷,極端天氣現象頻繁發生,氣候乾燥,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
根據歷史規律地球平均氣溫較高的時期,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政權都能獲得較多的生存空間,中原出現盛世的機率比較高,如漢朝、唐朝正好處於這樣的一個時期。
另外地理優勢也有很大關係。長安這個地方,由四個關口扼守要塞。這四個關口,分別是潼關、武關、大散關和蕭關。個個都是險要關口,易守難攻,一旦東方出現變亂,便可以坐鎮長安,進可攻,退可守。並且,西漢、隋唐都在北方和西北方面臨匈奴、突厥那樣強大的草原民族的威脅,長安靠近邊疆,是連結內地與西域的紐帶,時經營西域、反擊草原民族的重要基地。
西漢定都長安興盛了200餘年,唐朝定都長安存在將近300年。定都長安有什麼不對的嗎?漢朝的長治久安才有了我們的民族的名稱:漢族;唐朝的盛世中華才有了我們國外落腳地的名稱:唐人街。
漢唐定都長安,正確選擇,沒毛病!
最後請大家欣賞一段老腔,聽聽他是怎麼說長安的!
-
6 # 風靈遠逸
腦子有病,這問題!定都長安是當時漢唐王朝深思熟慮的結果!難道你比當時古代帝王更瞭解當時歷史因素!?還是說你比古代帝王更聰明?!
-
7 # 烈火柔魂ZL
周秦漢隋唐五個大一統朝代的開國帝王都是拋棄洛陽定都首選西安,長安自古帝王都,得關中者得天下,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產生盛世王朝最多的古都,比如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漢唐足以讓西安名垂千古!
-
8 # 借古思今
在古代,長安的位置可以稱得上是寶地,向東可以進攻晉魯等地方,向南可出擊淮水,向西可打通西域,向北可阻擊匈奴,如遇險境,可退守關中
-
9 # 斯賓諾莎1
定都的綜合原因很多。就我個人觀點,漢唐兩代定都長安主要原因是因為上一朝代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秦朝奮六世之餘烈,開創大秦帝國。長安城(咸陽)凝結了多少代人的心血與智慧。其先程序度是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無法比擬的。
唐朝也一樣,同樣是佔了隋朝(又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便宜。在隋朝勵精圖治下,大興(長安)相當富庶繁華,天下再無比長安更適合建都的地方。所以說漢唐建都長安都是佔前朝便宜。
-
10 # 黃金谷901
漢唐定都長安,開啟帝業盛世。一是山川形勝,水陸兩利。二是雄居長安,北鎮匈奴。三是承東啟西,聯結絲路。四是商貿發達,天下歸心!
-
11 # 厚土高天識君
謝邀。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漢唐應該不應該定都長安?應該與不應該,其實都是應該。因為漢唐兩朝的繁榮昌盛,在世界文明史舉足輕重,影響深遠。這兩朝的開國雄主,定都長安,不是頭腦發熱,人云易雲。因為關中具備,虎視天下的神韻神威。自古秦中帝王家。名不虛傳。
自古就有八水繞長之說,更有南倚秦嶺,北傍渭河,有四面雄關拱衛.守護。是周人的發佯地,是秦人崛起處,是漢人文化的奠基伊始。
華夏文名明從這兒走向世界,漢族的雄風從這震懾四夷,沃野千里的關中,物產豐富,天府之國,為京師夯實後顧之憂。
雄才大略的各代君主,建國定都,是極其深遠謀慮,不是我們紙上談兵,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12 # 至樂無如讀書
其實,一個王朝的建立,誰也不知道她會不會強大鼎盛輝煌?一個王朝之所以能夠強大鼎盛輝煌,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建都之地!翻開中國歷史,能夠孕育強大鼎盛輝煌的王朝之地,也就西安和北京。西安有周秦漢隋唐,北京有元明清。南京王朝短命,洛陽王朝短命而羸弱(就東漢還行)。
所以漢唐建都長安是天選之地,最佳建都之地,建都長安的王朝的開國之君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大帝!(少數民族政權另當別論)
回覆列表
應不應該建都在長安?
歷史決定了建都長安,那就是長安。因為當時的皇帝看不上別的地方,所以別的地方爭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