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車浪跡天涯

    劉備失去法正,等於益州勢力中劉備的鐵桿少了一位,而且法正是真正的臥龍鳳雛級別的謀主。曹操失去了郭嘉,失去了一位知己,一位謀臣,失去了寒門人材的領袖,為將來司馬懿士族篡權埋下了伏筆。孫權和周瑜政見不同,死了周瑜,魯肅上位,對整個東吳和漢(史書上的蜀國)之間的聯盟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從短期角度來說,失去法正損失大一點,從長遠角度來看,失去郭嘉,才是最大的損失

  • 2 # 文宗路小霸王

    不知道都說周瑜和孫權意見不和來自哪裡。我只知道法正之於劉備郭嘉之於曹操都是謀臣。但是周瑜之於孫權是統帥。周瑜力主西進,但是早逝之後,東吳缺少了主心骨,魯肅保守派,與關羽隔江而治。直到下一個主戰的呂蒙上任,東吳才有突破。

  • 3 # 鄭都督

    讀者更可惜!

    法正儘管掛得早,還經常被人與郭嘉相提並論,但法正當過蜀郡太守(即國都市長)、護軍將軍(督察軍中將領)、尚書令(首相二把手),戰略部署能力出眾、戰術節奏完美、隻手治理一州首府且對憲法精通。

    可見其政治能力卓越,頭腦更不簡單。假若法正沒有英年早逝,備備的託孤首選必有其位,哪還有政治頭腦並不縝密的李嚴什麼事兒。諸葛孔明其後的獨攬大權都未必會實現,那蜀漢的走向還真不好說。

    而郭嘉呢?生前止步于軍師祭酒,當然,“三國第一鬼才”並非子虛烏有,出色軍事眼光、善斷、五石散,可是就算您再怎麼牛,留下的事蹟寥寥可數。過早離世給人留下以無限遐想,可郭德綱先生說過,4個說相聲的,活得最久的那位才有話語權。

    周瑜死得太過窩囊,活過來也會繼續被寫死(氣死)。

    所以,都死的太早,少了太多精彩故事,讀者是最最可惜的(手動滑稽)。

  • 4 # 養韭觀花

    當然是曹操失去郭嘉最可惜,個人覺得最可惜的並不僅僅是曹操自己,而是整個國家。

    個人理解,當時實際上曹操已經具備了統一中國的實力,如果不是貿然發動赤壁之戰。再休整一下或許結果將大不一樣。

    而曹操自己也曾說過,如果有郭奉孝在,他應該不至於會有這場大敗。而也可以看出郭嘉對於早期曹魏政權的重要性。

    如果當年曹操統一了,或許也就沒有後來司馬傢什麼事兒了,也就不會有漢民族的那一場浩劫。

    可惜郭嘉太早逝,38歲就走完自己的一生,要不然後續的功績會更大。

    劉備的蜀國明顯被神化,實際上並不具備統一全國的實力,法正在,也只是能給蜀國錦上添花而已,不具備促使蜀國質變的可能。

    東吳實際上在孫策死後就已經沒落了,孫權只是個玩權術的政治家,而不是開疆拓土的雄主。

    綜上所述,郭嘉過早隕落,顯然要更可惜。

  • 5 # 大大好麵包

    若郭奉孝在,曹操早已在赤壁之戰就一統華夏,以孟德的文韜武略,必不至於使得華夏在神經病的晉朝經歷五胡亂華,漢人幾被屠戮殆盡。失去郭嘉,果如其名,中華幾如失去國家啊!

  • 6 # 月夜luck

    從東漢群雄逐鹿到最後三分天下,各方軍閥相互討伐,建立霸業,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但是歷史總是充滿了遺憾。曹操失郭嘉,劉備失法正,孫權失周瑜就是三方的重大遺憾,那麼三位早逝的英才,誰的早逝對自己的集團影響最大呢?

    《三國演義》中的郭嘉形象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謀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號稱“鬼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民間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說,可見其才能和影響力。郭嘉只活了三十多歲,但是卻在曹操的很多關鍵時期力排眾議、出奇謀定乾坤,如獻計回攻呂布、水淹下邳、遺計殺袁尚等等。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

    周瑜,字公瑾,是東吳割據勢力的奠基者,也是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史書稱其“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周瑜早期跟隨孫策統一江東,孫策死後又積極擁護孫權,為孫權地位的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危機時刻,周瑜又率領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赤壁之戰後,周瑜又提出了聯合馬超奪取益州的戰略,可惜周瑜在打算實施該戰略時突然病逝。孫權在稱帝時對公卿們說過:“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見周瑜的功勞和影響力。

    《三國演義》中的法正形象

    法正,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戲份不多,但是按照史實記載才是劉備集團奪真正的軍師,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幫助劉備進取漢中,獻計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等。法正善於出奇謀,在劉備集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可惜法正在四十五歲時因病逝世。在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就感慨:“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新三國》中的周瑜形象

    從三人的功績中,我們可以看出,周瑜是一個統帥型的人才,而郭嘉、法正的作用則更多的是謀士的角色,都是奇佐之才。周瑜的死可以說對孫吳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其經驗和才幹在當時的孫吳集團是無人可比的。周公瑾既可以統兵又是一個有戰略眼光和具體兵謀之人,在去世之前就開始做奪取益州的規劃,可惜因為早逝而沒有實施。不過綜合來看,應該說周瑜的死對孫吳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周瑜之後魯肅、呂蒙、陸遜都是不錯的人才,所以雖然周瑜功勞在三人中可以說是最大的,但是其早逝對東吳的影響卻最小。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

    而法正可以算是蜀漢政權中真正的軍事奇才,其軍事才能在諸葛亮之上,在劉備準備進行夷陵之戰時,諸葛亮和趙雲都勸了,只可惜沒勸住,但是諸葛亮卻說只有法正可以勸住,這也說明了法正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法正在蜀漢政權中,其實一直扮演著類似郭嘉的角色,不能說其才能一定超過郭嘉,但是蜀漢缺乏軍事人才,所以顯得彌足珍貴。

    《新三國》中的老年劉備

    法正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其背叛舊主劉璋讓人不齒,但是在對劉璋、對漢中的戰鬥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法正病逝時年僅四十五歲,也正是其早逝使劉備集團由盛轉衰,赤壁之戰後的擴張態勢也嘎然而止。可以說,對於軍事人才匱乏的蜀漢而言,法正的早逝是影響最大的,嚴重阻礙了蜀漢的發展。甚至從長遠來看,法正如果不早逝,諸葛亮後來的權力也會打折扣,但是卻更有利於諸葛亮專於內部治理,蜀漢的實力也會有所提高,甚至荊州也可能保住。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xingx

    最後,我們再說一說曠世奇才郭嘉。郭嘉號稱“鬼才”,雖然只跟了曹操十一年,但是卻留下了輝煌的成就,為曹操獻了很多奇謀。《三國志》說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也就是說郭嘉善於謀略,而且往往算無遺策。在曹操與呂布的戰鬥中,三戰不勝,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撤退,但是郭嘉卻勸曹操繼續堅持,最終果然大獲全勝;在面對袁譚、袁尚兄弟連戰連勝時,郭嘉卻勸曹操撤軍,果然袁氏兄弟相殘,不攻自破……

    郭嘉的作用發揮與曹操的善於決斷可以說是相得益彰。曹操集團也是從郭嘉病逝之後轉入防守態勢,尤其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不過相較而言,郭嘉的早逝對於曹魏集團當時的影響還是沒有法正大,因為畢竟曹魏還有很多和郭嘉同一水平的謀士,比如:荀彧、程昱、賈詡等人。不過從遏制司馬懿的角度來說,可能郭嘉的死就是曹魏集團的最大損失了。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三人的早逝都對各自的集團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影響最小的應該是功勞最大的周瑜,而法正和郭嘉的死則對劉備集團和曹魏集團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如果一定要對比的話,法正的影響也許略微比郭嘉大一些。

  • 7 # Ph55226753

    論時間首先是郭嘉,如果郭嘉在張松也許就不會去劉備那了,那麼也沒後面法正什麼事了。至於周瑜,我覺得魏國在赤壁是必敗的。曹操那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我覺得應該理解成郭嘉在的話,也不至於我的慘敗,也就是說輸也不會輸這麼慘,這裡起碼影響劉備的發展和讓魏國能有效止損。周瑜同理,如果周瑜沒死,赤壁後劉備有三分之一荊州也不得安寧,劉備就沒法順便拿下益州,更別說還有幾乎耗盡國力才拿下的漢中了。但如果去除這個時間差,那麼法正大於郭嘉大於周瑜,因為拿下益州後,劉備身邊能重用的謀主不多,法正的能力以及劉備的對他的信任上在拿下漢中時有目共睹,那麼郭嘉雖然特例設了“軍師祭酒”,但正牌還是荀攸,比起荀攸,郭嘉更多給的是方向方針的東西。周瑜是統帥與前面兩不一面,如果真要說差在哪,也許就差孫權沒在合肥戰敗後說“若周郎在,不使孤至此”。

  • 8 # 看淡方向

    周瑜氣量太小!郭嘉病死死後一記成功除掉袁紹兒子!法正也是因為病死!最惋惜的是郭嘉!!!因為法正是東周人,不是西蜀人!西蜀人人才濟濟!但是不效力諸葛亮!

  • 9 # 偷貓賊罪該萬死

    我的答案是:郭嘉。

    法正是臥龍級別的大才,周瑜也是這一檔次的。

    真要論對魏蜀吳各國國內的貢獻,郭嘉反而是這三人裡最墊底的。

    但是站在後人的角度,賬就不能這樣算了。

    我的理由是出身。

    郭嘉是寒門,是當時寒門最大的旗幟。

    縱觀三國中後期,所有官員無論文武,幾乎都是世家子弟了。

    寒門在哪裡?

    九品中正制徹底斷絕了寒門的出路。

    從此中國進入了門閥時代。後面的各個皇帝,隨便哪個都得看門閥的臉色。

    直到隋文帝開科舉,才從門閥的壟斷中開了一條縫。

    正真打破門閥壟斷的,還是門閥出身的李唐王朝。

    李唐的氣魄,不光是對外族的,對國內階層也是如此,這就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但是回首往事,當時離三國已經多少年過去了?

    答案是近400年!

    這400年間,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400年。

    五胡亂華,這四個字,可不僅僅是四個字而已。中華差點就被徹底滅族了。

    其中的血淚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回到三國時期,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魏蜀吳三國的君主後來都不約而同的重用世家,而徹底拋棄寒門子弟?是他們不夠賢明嗎?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生子當如孫仲謀!

    誰有資格說他們是蠢才?!

    他們不用寒門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利益至上!他們看不到寒門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益!

    如果,郭嘉能不早死。

    也不需郭嘉有賈詡那麼長壽,只要和曹操同壽就足以了。

    郭嘉延壽的那些日子,只要做出他生前一半,哪怕是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功績,他就是寒門最光鮮的旗幟!

    有郭嘉這面旗幟在,三國的君主們就會重新思考寒門子弟的價值!

    就算九品中正製出臺,留給寒門的上升之路也會比之前遼闊太多!

    畢竟之前的路幾乎是沒有的。

    如果說後世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門閥面前的寒門晉升,那就是跳河游泳,連獨木橋都沒有的。

    國家取的才多了,才會更好的發展。

    寒門子弟,代表的可是人口上的絕對多數。

    所以我的結論是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是扯淡。

    但郭嘉不死,對後世的影響倒真的很有可能超越臥龍。

    他不是一個在戰鬥!

    他代表的,是身後所有的寒門。

    但是這個希望,隕落了。

  • 10 # 叢中笑6603

    這三個人不在一個擋次上。

    法正在劉備那裡,只是一個參軍,無論官職還是爵位都不在前面,在劉備軍中,屬於中偏前的位子。

    郭嘉是曹操看重的一位高參,年青有為,出謀劃策深得曹操信任。但曹操身邊謀士如林,高人很多,郭嘉雖失,對曹操影響不大。

    惟周瑜耳。東吳的大都督,孫策的心腹,孫權的重臣。之所謂: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在江東不可缺失也。

  • 11 # 良人執戟2

    法正、郭嘉、周瑜、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應該是“老一輩領導人了。”中國封建社會在天下大亂之際,也是英雄輩出之時,個人的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三位謀士“缺失”的同時,天下大勢己進入“三‬國‬鼎立”的‬時‬代‬,這‬是三‬位‬謀‬士‬鬥‬智‬鬥勇的結果,‬綜合三‬國‬的‬具體情況考慮,‬我‬認‬為‬“劉‬備‬失去法‬正‬更‬可‬惜‬。‬”

    ‬不戰而屈人之兵 取成都一一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人。當年的法正和同鄉孟達相約來到蜀地,因為他們的家鄉發生饑荒,舉目四望,一片荒蕪,於是翻秦嶺穿蜀道,投奔富足蜀地的劉璋。

    由於沒有得到劉璋重用,法正勾結張松成功的挑撥了劉璋與曹操的關係,以至交惡直至斷絕後,才勸告劉璋引進劉備這個人才入川結盟。雖然一筆難寫二個劉字,但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吧,正在劉璋猶豫不決之際,曹操開始大動作了,他舉兵南下進攻漢中的張魯,“唇亡齒寒”的道理劉璋還是懂得起的,心中產生不安和恐懼。法正趁勢再次推出結盟劉備的具體計劃。

    應該說,劉璋的確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居然同意法正迎請劉備入蜀。條件都沒有談好,容留一個幾乎無立足之地的同宗兄弟,劉璋的確“闇弱”!

    其實這個時候的劉備僅僅佔有荊州一部分,也是困居一隅。但是,法正勸活了猶豫中的劉備後立即率兵馬逆長江而上,與劉璋相會涪城(今綿陽市區)。

    由於是兄弟來相會,而法正、龐統等部下都推崇劉備,自己也需要人馬抗拒曹操和張魯,那就請劉老弟屈尊駐紮川北要塞葭萌關(今廣元昭化)吧,劉備拱手欣然。

    (法正)

    劉備也不是等閒之輩,既然入蜀,當然看上了蜀地的富庶和地勢的優勢,再加上法正、龐統的“吃裡扒外”運作,乾脆就要取成都而一統蜀地。雙方兵戎相見,劉備要渾吞蜀地,於是催動大軍,包圍雒城,張飛也挺起丈八蛇矛率領幾萬人馬攻巴東、入犍為、佔資中、德陽,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成都。

    這時的法正已經不敢在成都了,於是從外面給劉璋寫信勸降,法正在劉璋節節敗退之時,仍然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決心以“自古知兵非好戰”的攻心戰術,助劉備一舉拿下成都。

    且聽一段法正當年的聲音:“.....蜀郡已經喪失了三分之二,吏民疲憊困頓,十戶有八九戶都想作亂;如果敵人尚在遠處,他們不會拋家別子去服役;敵人近了,他們就會一下子背叛。.....魚腹縣(巴東)和白水關(川北)的確是益州門戶,現在己經丟失,在各軍戰敗,敵方几路進軍的情況下,你仍然坐守成都、雒縣抗拒,這樣下去你的一家都很危險了。我捫心自問,應該在你危難的時候出手相助;其實左將軍(劉備)與你關係破裂後,仍不忘舊情,確實沒有迫害之心。希望你改變態度,出城投降,保全家人。”

    兵不血刃,劉備成功據有益州。幾乎可以說是法正的精彩表現結果。這個“空手套白狼“的手法,當然有“厚黑”的一面,但是老百姓免去了戰火的血洗,在那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謀略的價值在於成功與否!

    ‬審時度勢取漢中一一法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胸懷全域性的法正敏銳的注意到,曹操一舉降服張魯後,按照他的一貫風格,完全可以一鼓作氣進入蜀地,奪得先機,後續部隊可以大戰劍門要隘而窺視成都。

    奇怪的是曹操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曹操的內部一定出了問題,於是勸劉備說:“憑夏、張這二貨,守得住啥子漢中呵,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據有漢中,可以發展農業,積蓄糧食,一旦機會出現,上‬可‬滅‬敵‬輔‬佐‬漢‬室‬,‬中‬可‬逐‬步‬佔‬領‬雍、‬‬涼‬二州‬,‬開‬拓‬疆土;下‬可‬固‬守‬關‬塞‬,‬作‬長‬久‬之計‬。‬

    (蜀軍)

    法正高興的說:“此乃天賜良機,機不可失呵!”

    劉備在蜀王宮揮揮衣袖,率領蜀中大軍撲向位於川東北的漢中地區,歷史事實非常遺憾的告訴羅貫中,這次是法正率領的“參謀本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劉備由陽平關南渡沔水,在定軍、興勢兩處山隘紮營。

    夏侯淵罵聲連天的前來驅逐侵犯漢中的蜀軍,法正觀察了形勢後對劉備說,請主公下令,可以出擊了!

    黃忠由高處直撲曹營,脫手斬得夏侯淵。

    劉備據有漢中後,立即稱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去世,時年45歲。劉備為此痛哭幾天(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章武二年(221),劉備兵敗夷陵,往駐白帝城。諸葛亮嘆息曰:“如果法孝直還活著,就能制止皇上,即使東征,也不會敗得如此慘!”

    結語

    究竟這三位謀臣誰最重要,失去哪個最可惜?陳壽點評:“龐‬統‬和‬荀‬彧‬相‬仿‬,‬法‬正‬應‬和‬程‬昱‬、‬郭‬嘉‬差‬不多吧‬。‬”‬我‬選‬擇‬法‬正‬的原因就是:‬幫助劉‬備‬奪‬取‬成‬都‬和‬漢‬中‬,‬法‬正‬居‬功‬甚‬偉‬。‬‬有‬不‬同‬看法,‬請‬點‬評!‬

  • 12 # 與生活交朋友

    最可惜的是孫權失去了周瑜。

    劉備的法正

    法正的主要功績是帶劉備入蜀,建議爭奪漢中,設計斬夏侯淵。

    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死了。

    法正在歷史舞臺上表演的時間太短,雖然有的人將法正吹得過分了,但法正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諸葛亮就非常稱讚法正,並明白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夷陵之戰敗後,諸葛亮感嘆法正死得早了。

    法正能夠讓劉備快速信任他,本就是非常厲害的能力。一個人再有才能,得不到主子的信任也是白搭。

    如果法正不死,對蜀漢有什麼影響呢?

    法正不死,我覺得也改變不了蜀漢的國運,最多能夠避免夷陵之戰的損失,蜀漢國力相對更強大一點。要是想北伐統一,法正也無能為力。法正在世時,並沒能避免荊州的丟失。荊州一丟,蜀漢的路就不好走了。

    法正能做的,就是阻止劉備伐吳,儲存實力。法正在世,好一點的結果是劉備不東征,積極發展國力。壞一點的結果是劉備喪失了理智,執意東征,法正隨軍。當劉備與陸遜陷入僵持,蜀軍喪失銳氣時,法正建議退兵,儲存實力。這時候劉備也該冷靜了。

    指望法正出奇謀打贏夷陵之戰,那是天方夜譚。漢中之戰,法正出奇謀斬夏侯淵,但劉備最終能得到漢中,靠的是據險而守,與曹操死耗,益州已經全民動員了。陸遜對付劉備,用的也是這招。面對陸遜這樣的人,基本上沒機會用奇謀。

    法正不死,搞不好對蜀漢還會有更壞的影響。法正在世,劉備託孤的物件,也只能是諸葛亮和法正。法正睚眥必報,諸葛亮公正無私。劉備在世時,他們看在劉備的面子上,還能夠和平相處。劉備過世後,一山能不能容下二虎,是個大問題。如果法正與諸葛亮鬥起來,對蜀漢沒有半點好處。

    理想狀態下,我們可惜法正、龐統早死。到了現實中,想想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龐統、法正早死,對蜀漢未必不是好事。

    曹操的郭嘉

    郭嘉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分析人心。郭嘉輔佐曹操,所體現出來的戰略思想的核心就是人心。

    郭嘉的功績是輔佐曹操攻滅呂布,建議軟禁劉備,提出“十勝十敗”說,鼓舞曹操與袁紹決戰,預測孫策之死,設計滅袁氏兄弟。

    曹操對郭嘉非常信任,打算以後將天下大事託付給他。赤壁之戰後,曹操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如果郭嘉不死,對曹魏有什麼影響呢?

    郭嘉不死,首先就是考慮他對赤壁之戰的作用。我覺得即使郭嘉在,也不容易贏得赤壁之戰,最多也只能讓曹操避免赤壁之戰的大敗。

    赤壁之戰時,郭嘉可能還是那個郭嘉,曹操卻早已不是官渡之戰時的曹操。這時候的曹操急於平定天下,尾巴早已翹上天了。雖然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感嘆郭嘉死得早了,但即使郭嘉活著,郭嘉的話曹操也未必聽得進去。曹操敗後嘆郭嘉,就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對眾謀士的計策都會認真考慮,擇優取之。到了赤壁之戰,曹操已經聽不進建議了。周瑜、諸葛亮都能發現曹軍的幾大弱點,以曹操的能力,不可能發現不了。只是曹操被野心矇蔽了,選擇視而不見。

    郭嘉是個宏觀戰略家,他只會告訴曹操這仗該不該打,至於具體戰術,郭嘉也無能為力。郭嘉輔佐曹操期間,我們看到的都是郭嘉建議曹操先打誰,再打誰。等曹操上了戰場,具體戰術問題,還得靠荀攸為主的眾謀士出謀劃策。官渡之戰,前期就是靠荀攸設計斬顏良和文丑。後期又是靠許攸的建議偷襲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勝利。郭嘉只說了“十勝十敗”,鼓舞曹操跟袁紹幹。

    曹操赤壁之戰,郭嘉就算能幫助曹操躲過火攻,像北軍不善水戰,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等客觀因素,郭嘉也改變不了。要想故技重施,讓孫劉兩家內耗,那是不可能的。孫權和劉備都是明主,魯肅和諸葛亮也都是非常有眼光的人。郭嘉在世,大機率得勸曹操別打這一仗,還得曹操聽得進去,曹操才能避免失敗。

    曹魏陣營,最厲害,貢獻最大的人是荀彧,荀彧一路將曹操輔佐壯大起來的。郭嘉也是荀彧舉薦的。郭嘉跟曹操混時,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非常雄厚了。之後荀彧開始待在後方,郭嘉隨曹操出征。荀彧的背景、人品和生活作風都在郭嘉之上,謀略也不輸於郭嘉。

    曹魏陣營人才濟濟,郭嘉是完全可替代的,前有荀彧,後有司馬懿。最重要的是曹操變了。郭嘉不死,對曹魏影響也是有限的。

    孫權的周瑜

    周瑜是孫策的把兄弟,輔佐孫策平定江東。

    孫策死後,周瑜帶頭效忠孫權,穩定大局,並盡心輔佐孫權。

    曹操南下,周瑜剖析曹軍弱點,力主抗曹,並率軍擊退曹操。

    赤壁之戰後,周瑜乘勝攻取江陵。劉備借荊州,江陵就是根源。

    周瑜建議軟禁劉備,分隔關羽、張飛為己所用,被孫權拒絕。

    之後周瑜又建議取蜀,得到孫權的同意,但是還沒來得及出兵,周瑜已經英年早逝。

    如果周瑜不死,對東吳有什麼影響呢?

    法正、郭嘉都只是謀士,周瑜是東吳統帥,地位就已經決定了周瑜對東吳的巨大影響。

    周瑜死前計劃取蜀,然後與馬超結盟,留孫瑜守益州,自己回荊州取襄陽,與曹操爭奪天下。

    周瑜的計劃是極其符合孫權利益的。在周瑜的計劃中,他負責打地盤,打下的地盤留給孫家人鎮守,這真的是站在孫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避免孫權對自己的懷疑。

    周瑜不死,主要是看取蜀計劃能否成功,理論上成功率不高。

    蜀中山高路遠,易守難攻,短時間拿不下的話,曹操也不會坐著看熱鬧,一定會來捅後方的。

    如果周瑜成功,那對東吳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周瑜失敗,最多回去重新定計劃。但只要周瑜存在,東吳就是個進攻型勢力。周瑜敢想敢做,又善於聽取意見,東吳的前途還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周瑜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東吳的戰略國策。周瑜對於東吳的作用,也比魯肅、呂蒙 、陸遜大得多。

    魯肅的孫劉聯盟戰略雖好,但是盟友不靠譜,隊友不給力,導致東吳在聯盟中得不到好處。孫權拿不下合肥,劉備不斷髮展壯大,卻不肯分口湯喝,關羽在荊州上游,還囂張跋扈,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得不到好處的孫權就不爽了,就用呂蒙來搶。呂蒙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與劉備翻臉,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徹底破壞了孫劉聯盟。但是呂蒙也不長命,扔下一堆亂攤子就死了。

    陸遜出來收拾殘局,夷陵之戰戰勝了劉備,又殺來了曹丕。孫權搭配陸遜,東吳已經完全沒有了開疆擴土的能力,只能守住自己的地盤。呂蒙偷襲荊州的目的就是想自己奪襄陽,向北方發展。曹丕將襄陽送給東吳,不久後便後悔了,又派人將襄陽從孫權手中奪了回去。

    東吳能攻能守,敢想敢幹,戰略靈活,又能集思廣益的只有周瑜了。東吳最需要的是殺出去,搶地盤,獲取利益,壯大實力,積攢爭天下的本錢。周瑜一死,這些就都成了夢幻。

  • 13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正如題主所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讓人感到可惜。

    我們從三人對彼此陣營的貢獻和定位來分析下

    三人對各自陣營的貢獻法正對劉備而言如展翅翱翔的翅膀。

    一、法正對劉備陣營的貢獻

    2.拿下成都後,幫助劉備拉攏益州世族,平衡各方勢力,並與諸葛亮、劉巴、李嚴等人編撰《蜀科》。

    3.抓住戰機,向劉備進言攻佔漢中,並在漢中爭奪戰中屢獻奇謀,於定軍山獻策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讓劉備佔據可以據險佔據漢中之戰的主動權,第一次讓屢敗屢戰的劉備真正意義上擊敗了強大的敵人曹操,給了劉備戰勝曹操的信心等。

    法正雖然是後來才追隨劉備,但法正在短時間內獲得劉備的信任和重用,這是他的厲害和高明之處,可惜的是劉備拿下漢中稱漢中王的第二年就病逝了,當時法正年僅45歲,劉備為之連哭多日。諸葛亮曾稱讚和肯定法正的才能,法正是真正能讓劉備可以插上翅膀騰飛的頂級謀士,他死後劉備在軍事上再難有建樹,夷陵慘敗表明劉備缺的就是像法正這樣一個能出奇謀劃策的頂級奇才。

    二、郭嘉對曹操陣營的貢獻

    1.十勝十敗論給予曹操戰勝袁紹的信心。曹操在宛城遭遇張繡的反叛,袁紹寫信羞辱之際,曹操雖有心想要與袁紹抗衡,但實力不足擺在眼前,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是曹操陣營面臨的窘境。對此,郭嘉於恰當時機提出“十勝十敗論”,這番言論不但振作了曹操陣營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2.輔佐曹操攻滅呂布。曹操在官渡之戰之前,為徹底呂布之患,東征徐州,在呂布依據堅城下邳據守時,曹操見久攻不下,有了撤退來年再戰的想法,對此郭嘉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果然不久之後,依郭嘉決沂泗之水水淹下邳擒殺了呂布,解除了呂布這個心腹大患。

    3.預測江東孫策之死。在《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的註解裡雖然說明郭嘉無法預測孫策具體死亡的日期,那麼郭嘉預測孫策之死只是個巧合,然而有一句話說得很對,瞭解孫策的卻是他的敵人對手郭嘉。郭嘉從孫策的性格出發,認為他輕率而不善於防備,又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殺了好多英雄豪傑,如果有刺客行刺他的話也就是一人之敵,果然事後的確如郭嘉所料,孫策在一次狩獵過程中遭遇行刺,後傷重死亡。

    4,.設計攻滅袁氏兄弟。經過官渡之戰和倉亭之戰兩次大敗,袁紹在憂憤中病死之後,袁氏兄弟雖內訌,但冀、青、幽、並四州實力猶存,想要短時間內將袁氏勢力連根拔起並不是易事,對此郭嘉提出“緩而圖之,靜待其變”,讓袁氏兄弟互相攻伐,等到合適時機再逐個消滅,曹操依計行事,將袁氏兄弟一網打盡。

    郭嘉在跟隨曹操遠征烏桓的過程中病逝,是曹操陣營巨大的損失,那一年郭嘉36歲。在多年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郭嘉死了之後,曹操敗多勝少,赤壁之敗,漢中之敗,多年伐吳無功而返,如果郭嘉尚在,那麼很多情況都尚未可知。

    三、周瑜對東吳陣營的貢、獻

    1.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年僅二十六歲的孫策能在短短數年時間平定江東,這中間離不開周瑜的鼎力相助,周瑜拉起隊伍和孫策一起創業,拒絕袁術拉攏。

    2.安定江東大局的重臣。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帶頭與張昭效忠孫權,穩定大局,並盡心輔佐孫權。

    3.江東存亡之際力據曹操,赤壁退曹。曹操南下欲要踏平江東,周瑜分析曹軍弱點,力主聯劉抗曹,並率軍在赤壁擊退曹操。

    4.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分隔劉備陣營,吞併劉備的軍隊,孫權認為抗曹還需要劉備,拒絕了周瑜。

    5.攻佔南郡,為東吳謀劃日後取益州的戰略規劃。赤壁退曹後,周瑜苦戰一年多趕跑曹仁,拿下南郡,並向孫權提出聯合關中馬騰、韓遂,再西進取益州的戰略規劃,得到孫權的同意,可惜孫權在出徵的路上病逝於巴丘。

    周瑜之死對孫權陣營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孫權後來回憶說說如果沒有周瑜,他是沒機會稱帝的,周瑜死的時候也才35歲。有“王佐之才”的周公謹,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是奇才也!

    三人的角色定位讓我感覺周瑜之死對於孫權最為可惜

    1.三人的角色定位不一樣。法正和郭嘉偏向於奇謀劃策,屬於謀士一類的。周瑜不一樣,能獻策、、能安邦定國、能做戰略規劃、還能當統帥領兵作戰,實則是個文武兼備的全能型人才,

    2.三人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限。曹操失了郭嘉,還有荀彧、荀攸、賈詡、劉曄等頂一流的謀士智囊,劉備失了法正,還有諸葛亮、孫權失了周瑜,後繼無人了。魯肅、呂蒙、陸遜只知守江東,而沒有了進取中原之心。

    3.三人的地位和職能不一樣。法正和郭嘉是智謀之士的傑出代表,而周瑜則是東吳的統帥,周瑜的一舉一動關係著未來孫權陣營的發展,周瑜死前計劃西進取益州,然後與關中馬騰韓遂結盟,留孫瑜守益州,自己回荊州取襄陽,再與曹操爭奪天下。周瑜在世時,東吳敢於進攻,敢於去攻佔地盤,敢想敢做,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去做,可週瑜死後後,想要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還得向曹操稱臣,還得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去奇襲荊州。

    結語:法正、郭嘉和周瑜這三人都是當時驚才絕豔的人物,在各自陣營都充當著非常重用的角色,從不可替代性這一屬性來看,孫權失了周瑜,是最令人可惜的,因為周瑜各方面的能力和屬性是不可替代性的。

  • 14 # 劉一千五

    劉備失去法正更可惜,曹操失去郭嘉與孫權失去周瑜雖然可惜,但是他們的損失不大,他們還有其他人頂上位置,繼續保持曹操的發展勁頭。

    這要從三國前期,這三個當主公的全域性來分析,各自的人才損益對他們的重要性。

    一,曹操的人才是車量鬥載,失去一兩個沒有多大關係。

    孫權的人才也多,雖然不頂尖,但是這些人才還是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劉備的人才少,即使是平庸的人才,也比較少。這是大方向。相比之下,曹操無所謂,地大物博,人才廣有。孫權當得起,劉備捉襟見肘。一般人會說,得諸葛亮龐統一人可安天下。雖然說是這樣說,畢竟劉備人少,當不起,死一個少一個,而且龐統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就死了。

    曹操失去了郭嘉,曹操並沒有損失慘重。雖然曹操口口聲聲郭嘉如何如何。那是他曹操有鬼板眼,他是在打臣子們的臉。這些大臣一聽就知道曹操在發貓兒瘋。曹操失去了郭嘉,從大方向看,他並沒有損失多少。他只是在落難時才想起郭嘉,他在快樂和順利時,他就把郭嘉忘了。比如華容道上,曹操先笑後哭,不僅哭而且喊冤一樣痛哭流涕地郭嘉長郭嘉短地鬧。其實,曹操是在哭自己不聽人話剛愎自用。他的人才中,郭嘉再能幹有計謀也不只有一個而已,曹操還有僅僅次於郭嘉的荀彧荀攸這些出類拔萃的人才。這就象典韋,他死了之後許諸上場了,照樣可以把保衛工作做好做紮實。

    二,周瑜是很重要,但是,周瑜在的時候,孫權也沒有少操心。

    赤壁之戰後,荊州還是沒有回來,如果周瑜不死 以周瑜的脾氣,必然與劉備諸葛亮鬧翻,孫劉聯盟就回破裂,這正是事孫權擔心的問題。周瑜的死,孫權並沒有覺得少了什麼。倒是魯肅上臺後,荊州問題才緩和了一下。魯肅上臺後荊州雖然沒有回到東吳,但是孫劉聯盟維持得比較好,孫權是滿意的。魯肅死後,呂蒙上臺,荊州回來了,但是孫權很被動。說明周瑜魯肅呂蒙他們都差不多能幹。曹丕東面想得便宜也沒有撿到便宜,東吳一直維持著固定的邊境線。所以,孫權失去了周瑜,對東吳的大局並沒有多大影響。

    三,劉備對於法正,關係就大了

    法正對於劉備的作用比諸葛亮龐統更大。諸葛亮在政務上處理日常工作有一套,在戰略方面不如法正。劉備得了諸葛亮,照樣被曹操追著打。劉備去了成都,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都在荊州,孫夫人居然抱著劉禪走了,差點把劉禪帶到東吳成為人質。這一大幫人在幹些啥事情?

    劉備取劉璋,事張松的主意,但是是法正和孟達促成的。在思想上打消了劉備的顧慮。所以,劉備得成都,法正出了大力沒有法正,可怕劉備諸葛亮打下成都會費力。劉備得了成都後,法正替劉備設計了取漢中的策略。而且法正親自出馬與黃忠一起殺了夏侯淵,把曹操的氣焰囂張打下去了。法正已經幫助劉備得了成都和漢中,解決了劉備諸葛亮一大幫人的衣食住行。

    法正死後,劉備如何人的話都不聽,要去打孫權。諸葛亮不得已地嘆氣說,如果法孝直在,一定能夠勸得住主公不去打東吳的。劉備沒有人勸說,最後打了敗仗,剛剛建立的蜀國搖搖欲墜。

    由此可見,曹操失去郭嘉,孫權失去周瑜都不及劉備失去法正的損失更大更可惜。

  • 15 # 山野論史

    當然是劉備失去法正,因為曹操和孫權手下人才濟濟,可以補充這個損失,而劉備一下失去了龐統和法正兩個關鍵人物,能夠替代的人卻不足。

    一個政權能夠攘外安內,需要三方面的人才,第一類是如同西漢之蕭何,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饋餉,不絕糧道。這是國家機器正常執行的基本保障。第二類如張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戰略指導思想的締造者,也是關鍵人物。第三類就是韓信一類的人物,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

    劉備手下有諸葛亮,可比蕭何,這個沒有問題。而法正和龐統要起到張良的作用,至於韓信,劉備有五虎上將,並不比東吳和曹魏差,差就差在無人頂替張良的位置。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法正的死,是劉備失去了一條臂膀,關鍵是沒人可代替,蜀漢只有一個諸葛亮,但是一個國家的執行,遠非一個能人就能撐得起來的,諸葛亮最後幾乎是被累死的,究其原因,還是人才缺乏,事必親躬,內外兼顧,鐵打的人也撐不起來。

    曹操手下能人最多,幾乎沒有不可替代的問題,沒有郭嘉並不會導致曹操他眼中的人才缺口。曹操手下的謀臣荀彧、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都是曠世奇才,完全能夠彌補失去郭嘉的損失。

    東吳貌似弱小,但實際上也是人才輩出,很多人物是被《三國演義》弱化了,周瑜死後,魯肅替代了它的位置,魯肅在小說裡很弱雞,但是歷史上的魯肅科士威具有戰略眼光的戰略家、外交家,他是最早制定東吳遠期戰略方向的謀臣,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這就叫戰略眼光,所決非一戰之功,而是天下走向,制定的不是戰術思想,而是戰略思想。面對曹操大軍,魯肅堅決主戰,這並不是一時意氣用事,而是由長遠的戰略思想。赤壁之戰後,孫權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陳壽評價魯肅;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所以魯肅完全可以替代周瑜。

  • 16 # 魯江散人

    我覺得應該是曹操失了郭嘉是最可惜的,曹操手下有很多有名的謀士,荀彧、賈詡、程昱、荀攸等都是三國時期頂尖的人才,但是在關鍵時刻曹操還是聽郭嘉的,對郭嘉的建議可以說言聽計從,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到處都有郭嘉的功勞,尤其是和袁紹開戰前,曹操猶豫不決,其他人的話都打動不了曹操,曹操怕輸,沒有信心,最後郭嘉指出曹操有十勝,袁紹有十敗,曹操才下定決心和袁紹決戰,最後勝出,最後一戰時郭嘉已經病危,他留下遺言叫曹操不要追擊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的分析是如果追擊,二袁必和公孫度聯合拒曹,很難打,如果讓二袁投公孫度,公孫度必然害怕二袁吞併自己,而殺二袁,事實果然如此,曹操其他謀士可能也想到了,但曹操未必會聽。赤壁之戰時,程顯就提醒過曹操要防止周瑜火攻,但曹操聽不進去,最後大敗後哭郭嘉,說如果郭嘉在,他不會敗。確實曹操可惜了,當時的劉備只有一城之地,兵力太弱,東吳雖然有兩州之地,但和有七州之地,又剛剛兵不血刃佔領荊州的曹操來說,差距很大,荊州的水軍也只比東吳差一點點,如果有郭嘉在,勸曹操穩紮穩打,曹操統一全國希望很大,真是可惜了這個絕佳機會,可惜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郭嘉在,赤壁之戰可能就是曹操的統一之戰。

    法正也是三國時候的著名人物,後世史書記載,劉備打仗都是把法正帶在身邊,諸葛亮的才能只在內政,用兵並不算很厲害。法正在劉備入川和漢中之戰中,功勞是最大的,沒有法正的計謀,劉備很難奪取漢中,法正不死,蜀國將會有機會奪取關中,那時最弱的應該是東吳,蜀國和魏國實力將勢均力敵,但法正還沒有能力讓蜀國統一全國,法正不死可能蜀國地盤會大很多,法正死了蜀國也不會滅亡。

    周瑜是東吳的傑出人物,優秀的統帥,但赤壁之戰確實是好懸,運氣成份很多,以周瑜之才最多取得荊州,拉小和曹魏的差距,但就算奪取了荊州,也不可能滅了曹操,最多佔幾個城池,等曹操緩過來,佔的城池也守不住,東吳的政治方針就是防守,換誰都一樣,事實證明魯肅,呂蒙不比周瑜差,呂蒙還奪取了荊州,魯肅的聯劉抗曹很成功,戰略目光比周瑜遠。

    綜上所述,曹操失去郭嘉是最可惜的,並不是說法正和周瑜不如郭嘉,實在是因為曹操太信任郭嘉,對他的計謀言聽計從,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戰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如果郭嘉在,曹操有很大的可能滅了劉備和孫權。

  • 17 # 舊人新說

    都挺可惜的,這三個都是人才。他們的去世,對主公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損失,哪個主公失去了他們,都要痛哭一場。

    1. 奇才法正

    那法正是個軍事天才,為人睚眥必報,很有性格,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俠客一樣。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也是酣暢淋漓了。

    劉備得到了龐統之後,為了讓他儘快融入自己的圈子,就帶著他,讓諸葛亮和關羽他們守住荊州。

    龐統去世後,劉備帶著兵報仇,終於拿下了蜀漢的基業。但是如果按照臥龍鳳雛兩人的謀劃,他們拿下這個業務,根本不用這麼麻煩,或許鳳雛也根本不用死。

    歷史沒有或許,鳳雛還是死了。但讓劉備欣慰的是,得到了法正這個人才。

    法正擅長奇謀,幫助劉備打敗了曹魏的西部集團軍司令長官夏侯淵,蜀漢從此進入鼎盛。

    法正的去世,讓劉備又一次抑鬱。他除了諸葛亮,似乎沒有了一流謀主了。所以,和陸遜打仗,在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一把大火,敗的那叫一個慘。

    諸葛亮說,如果法正活著,劉備肯定聽他的。

    2. 鬼才郭嘉

    郭嘉擅長用大局出發考慮問題,所以曹操有決策不了的事情之後,都會和郭嘉商量。

    曾經,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在網路上進行廣泛傳播,中學教材也有這段。

    毛聖人說,郭嘉的這段精彩的論述,很符合兵法。

    其實,對於曹操來說,對待戰爭的態度,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打和不打的問題,具體怎麼打要從戰場具體分析。

    比如赤壁之戰,曹操問了所有謀士,到底打不打。一生沒有過謀劃失敗案例的賈栩說不打,但是曹操不聽。

    後來赤壁打輸了,曹操哭著說,如果郭嘉還在就好了,我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失敗了。

    3.大都督周瑜

    周瑜帥哥風流倜儻,文武雙全,高風亮節,年少成名,威名赫赫,名垂青史。

    用這個多詞語,足以說明,周瑜這個人才去世的實在是太可惜了。

    他最初和孫策一起征戰天下,為東吳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兵的時候他去募兵,沒有糧食的時候他去徵糧食,赤壁之戰的時候他是總指揮,而且他早就看出劉備得狼子野心,多次勸說孫權殺掉劉備。

    周瑜的策略是以東吳為根據地,第二步打下西川,最後和曹魏決戰,也就是說在他眼裡最初就沒有三分天下,而是兩分天下。

    可惜這位人才最終沒能如願,含恨而終。

    看更多精彩故事

  • 18 # 綺羅生507

    應該是周瑜吧,首先周瑜是死在取益州的路上,東吳四大都督裡面周瑜的戰略眼光和地位無疑是最高的。魯肅雖然戰略眼光不差,但是其人軍事能力還是差點。呂蒙戰略眼光太差。陸遜的話政治能力有限。唯有周瑜真正的文武雙全。他的英年早逝也讓東吳只能偏安一隅無法在

  • 19 # vgfchhgc

    法正不死,諸葛守荊襄,關羽水淹七軍進軍宛洛應該沒問題,曹操退守河北,孫權為保長江天險必然和曹操結盟進而進軍南郡,劉備可能被夾擊然後涼涼,郭嘉不死,關鍵在於赤壁之戰,但是以郭嘉揣摩曹操心理的能力,也僅能提醒,結果估計還是要被火燒的,周瑜不死,南郡就不會借給劉備,劉備沒希望入蜀只能在荊南,以周瑜能力拿下蜀地沒問題,接著就看能不能在漢中守住,可能是二分天下,但是估計也打不過曹操就是了,唯一的難題就是荊南的劉備會不會反水。

  • 20 # 米粒閒聊

    劉備失法正(字孝直,公元176年——220年)、曹操失郭嘉(字奉孝,公元170年——207年)、孫權失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哪個更可惜?或者說,這三位的英年早逝,對劉、曹和孫三位大佬誰的影響最大呢?

    曹操失郭嘉,對他的陣營影響最小。因為,曹氏集團的文臣武將可謂人才濟濟。在謀臣方面失了郭嘉,還有荀彧、荀攸叔侄、程昱、賈詡和司馬懿等謀臣。至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後,講的:“若郭奉孝在的話,怎麼怎麼。”那是曹操在給自己找臺階下。孫權失周瑜,對孫吳打擊不小。因為,周瑜是孫吳集團中的中青年將領的領軍人物。而且,周瑜既能上馬衝鋒陷陣,又能下馬運籌帷幄,堪稱文武雙才式的人物。還有,周瑜在病逝前,正要發兵攻打益州。如果,周瑜不早逝的話,三國曆史都有可能改寫。劉備痛失法正,對於劉氏集團的打擊最重。這一點

    ,可從陳壽(《三國志》的作者)將法正評價為,如曹操謀臣中的程昱和郭嘉中就可得岀結論。而且,劉備陣營的人才數量相對於曹操和孫權(孫權失去周瑜,還有魯肅、呂蒙和陸遜等高階人才)兩集團來講,可謂寥寥,尤其是在謀臣方面(劉備集團後期真正的謀臣,只有法正、諸葛亮和黃權。可是,法正早逝。黃權,在夷陵之戰後被迫降曹)。而且,法正對於劉備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所言的:“若法孝直沒亡,能勸阻主上(劉備)東征,即或東征,也不致於遭此慘敗。”還有,如果法正能多活十幾年,他若能與諸葛亮相輔相成的話,蜀漢的局面可能會有所改善,至少,諸葛亮可能就不會因過勞而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硝酸異山梨酯片與硝酸異山梨酯片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