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情解碼
-
2 # 東方閏土養木
蘇德戰爭的爆發的確打了蘇聯這個“措手不及”,在戰爭初期遭到了很大損失,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從戰爭的程序看蘇聯確實沒有做防禦德國進攻的準備,那麼蘇聯在西方部署139個師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很明顯,是用來進攻德國使用的,說說道理。
我們以馬奇諾防線為例,法華人真的想打一場防禦戰的,所以你看到沿法德邊境都是一個連一個的工事,隔一段就是一個屯兵所,後面的鐵路都是橫向連線以運輸補充兵使用的,這是標準的防禦戰。
反觀蘇德邊境,南北向的鐵路大動脈一條也沒有,一個一個的重兵集團程攻擊部署(防禦要把大部分兵力拆開堅守各個防禦支點,留足夠的預備隊即可,幾十萬幾十萬一堆是準備出發打人的。一旦被打,這種部署會導致兩翼被穿插包圍,明斯克戰役,西南方面軍被全部合圍一戰損失100萬人就是個例子)。
為什麼蘇聯沒先動手呢?因為蘇聯判斷德國沒做好戰爭準備(這是對的,蘇聯自己也沒做好戰爭準備),理由是德國在西線沒打贏英國,德國會吸取一戰的經驗,不會再雙線作戰了,所以英國沒打完不會攻擊蘇聯,德國也沒有在蘇聯嚴寒天氣下作戰的準備,士兵沒有配發羊皮大衣,武器沒有使用防凍槍油,坦克裝甲車也沒有更換防凍液等等。所以斯大林認為德國不會在短期內對蘇聯開戰。
這個判斷不能算全錯了,德國的確沒做好在嚴寒作戰的準備,可是希特勒就沒想打到冬天,他本來想著5月開打,10月就打完了,你看這事鬧的。結果兩個人都因為過度的自信搞錯了,最後的結果是運氣不在德華人那邊……
-
3 # Prussia
蘇聯在西部邊界雖然部署了大批部隊,但卻因為低估了德國入侵的危險性,從而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雖然部署了軍隊但卻疏於防範:這就是在戰爭爆發之初,蘇軍在‘’巴巴羅薩‘’打擊下一潰千里的原因……。
德國突襲蘇聯之前,蘇聯確實在西部邊界部署了大批部隊,包括保衛白俄羅斯的西方面軍和西部特別軍區,以及保衛烏克蘭的西南方面軍。但由於蘇聯方面對德國入侵存在認知上的錯誤判斷,從而低估了德國入侵的危險性,以至於使蘇聯方面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
戰爭爆發前德國和蘇聯的對外擴張
一九三八年九月,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信誓旦旦地向英法承諾:德國只想收回捷克斯洛伐克講德語的日耳曼蘇臺德地區,而對捷克斯洛伐克並無領土要求。信以為真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他們還滿以為贏得了‘’一代人的和平‘’。結果德國在兼併了蘇臺德地區之後,又馬不停蹄地進軍布拉格:一九三九年三月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蘇聯認為這是英法故意將戰爭禍水引向東方,也就是縱容德國入侵蘇聯。蘇聯為了獲得足夠的戰略緩衝地,以作為戰略迴旋空間與德國周旋,遂將目光鎖定了波蘭。於是在五個月之後的八月二十三日,與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旨在秘密瓜分波蘭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德國在波德邊境製造事端嫁禍於波蘭作為進攻波蘭的藉口。次日的九月一日凌晨時分,德國大舉閃電突襲波蘭。半個月後的九月十七日,蘇聯佔領了波蘭東部。
蘇聯低估了德國入侵的危險性
蘇聯為了消除遠東日本的威脅,於是於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蘇聯對德國入侵的警惕性也越來越放鬆:錯誤地相信德國定會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當時蘇聯對德國採取的態度是‘’不激怒德國‘’。就在此時,駐防烏克蘭的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將軍發現了對面德軍的異常動向,遂進行了緊急軍事部署,並下令部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當基爾波諾斯向最高統帥部報告後,卻遭最高統帥部的訓斥:認為這樣會‘’激怒德華人‘’而導致戰爭爆發,並命令西南方面軍迅速撤銷戰備,立即恢復之前的狀態。就這樣,來自於東京蘇聯間諜佐爾格發回的德國即將入侵蘇聯的戰爭情報,以及來自於蘇聯西部邊境戰爭即將爆發的戰爭資訊,都沒有引起最高統帥部足夠的重視。結果在戰爭突然爆發之際,措手不及的蘇軍一潰千里……。
-
4 # 不沉的經遠
如果單純從紙面上看,蘇聯在蘇德邊境確實防禦做的不錯,足足部署了139個師,還修建了13個築壘地域,然而這一切僅僅是紙面上的數字而已,實際上蘇軍的戰備可以說一塌糊塗。
應該說斯大林對於德國還是比較警惕的,雖然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依然開始擴充軍備。然而他在擴充軍備時,更注重製造了多少武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蘇聯的軍工生產完全傾向於武器製造,而對於彈藥、配件、後勤車輛等方面則完全忽視。
加上生產中的混亂,當時蘇聯坦克、大炮等數量雖然看著不少,但是戰備情況堪憂,T-26和BT缺乏備件,一點小故障就不能修復,KV系列坦克和T-34則沒炮彈,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有不少回憶到KV坦克不開炮,只能衝過來碾壓,生產的45毫米穿甲彈因為質量問題不得不召回……
這樣的部隊也只是紙面數字看著好看了。在蘇芬戰爭裡,蘇軍就暴露了不少問題,當時蘇軍的後勤完備率只有4%,缺乏彈藥、食物、燃料和補給,所以大批蘇軍完全是因為後勤不足凍餓而死。
另外大清洗造成了蘇軍軍官短缺,當時很多部隊的基層軍官都是剛參軍不久,沒有實際經驗,加上部隊大量缺編,這139個師的編制是嚴重不足的。
至於築壘地域問題更多,以基輔築壘地域為例,可以說是徹底的豆腐渣工程,沒有探照燈、沒有潛望鏡、沒有彈藥和給養倉庫、沒有給機動部隊準備的防護掩體,電話線埋的太淺,很容易被炮彈打斷,工事內部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絕大部分工事因為選址不好,受到地形限制基本沒有射界可言。而更糟糕的是基輔周圍的交通樞紐基本都不在築壘地域保護範圍之內,而築壘地域距離基輔也太近,不用攻克築壘地域,敵方軍隊就可直接攻擊到基輔城內。
以這樣的戰備情況,加上戰爭爆發前蘇軍又沒有想到德軍會突然發起進攻,在戰爭初期一敗塗地就不奇怪了。
-
5 # 燕趙流光
不能說沒有防備。但蘇聯政府、軍隊包括斯大林實在沒想到,德國會真下決心與蘇聯開戰!因此,整個蘇聯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沒有及時進入一級戰備的情況下,對德軍猛烈的戰略閃擊戰肯定是猝不及防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看似十分複雜,其實非常簡單,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斯大林身上。雖然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兩國的關係卻十分微妙。希特勒並不信任這個布林什維克國家,同樣斯大林也並沒有完全相信希特勒這個瘋子。《互不侵犯條約》在一定程度上講,其實就是雙方的緩兵之計,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不願意與對方提前發生衝突,所以兩國的關係也是貌合神離。
希特勒計劃徹底消滅英國後,在轉過頭來對付蘇聯,而斯大林的計劃,則是趁德國激戰正酣的時候,敲詐希特勒,將勢力擴充套件到中歐。1940年,在德國正與英法聯軍作戰時,蘇聯卻趁機佔領了立陶宛,而雙方的秘密協議中,立陶宛本是屬於德國的勢力範圍。同年,蘇聯還曾勒索羅馬尼亞,逼迫對方割讓薩拉比亞,而這再次損害了德華人的利益。希特勒不得不調兵進入羅馬尼亞,以保證他的安全。為了方便日後行事(或許也有進攻德國的打算),也為了防備德國,斯大林才在西部領土布下重兵。
斯大林在西部地區不僅部署了470萬人的兵力,還配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僅在白俄羅斯,蘇聯就部署了6000架飛機。針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蘇軍不僅進行了戰爭動員,甚至還曾專門進行過軍事演習,但為何蘇軍還是被德華人打蒙了呢?是因為德軍的進攻太突然了麼?
雖然希特勒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但是蘇聯人還是憑著優秀的間諜網,獲知了德軍的意圖。德國發動進攻的訊息遠遠不斷地湧入了莫斯科,甚至連德軍的兵力部署以及具體進攻時間都一分不差的放在了斯大林的辦公桌上。儘管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希特勒有意發動戰爭,但斯大林仍然堅信這只是西方國家的陰謀。德國在徹底解決英國之前,根本可能與蘇聯撕破臉,希特勒的調兵行為只是為了迷惑英華人,好為德軍進攻英倫三島做準備。
為了避免落入西方國家的陰謀,同時也為了避免刺激希特勒,斯大林一再拒絕總參謀部向邊防部隊發出警報的請求。然而在內地,斯大林卻意外地允許蘇聯將軍們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於是在蘇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蘇德邊境地區根本感受不到戰爭來臨前的緊張與壓抑,而在內地蘇軍卻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戰前準備。
斯大林的固執己見讓蘇聯一再錯失良機,邊防部隊也因為沒有接到警報而沒有備戰,於是當德軍的炮火突然響起時,蘇軍邊防部隊立刻陷入了混亂。這種混亂直接導致了蘇軍的大潰敗,而斯大林前期的準備也因此泡湯!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