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0410383855

    出自《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文言字義: 李凝:賈島的友人,生平不詳。幽居:幽靜雅緻的居處。鄰並:一起居住的鄰居。野色:原野上的景色。移石動雲根:山頂雲腳騰挪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雲根:古人認為雲生在山石上,石為雲根。幽期:幽雅的約定。不負言:不違背約定。 原詩意: 本詩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語言質樸,流暢自然,表達了詩人悠閒自得的情趣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附近沒有人家為鄰,一切是那麼閒適寧靜,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通向了龐雜荒蕪的庭院。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月光皎潔,萬籟俱寂,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來訪,敲響了這座庭院的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沒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過了橋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風光秀麗的原野景色,夜風輕拂,天上的雲隨風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我這只是暫時回去,過一段時間再來,共同歸隱的約定,我是不會失言的。 寓意: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頸聯。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雲腳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後兩句是說,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閒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閒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於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 2 # 何以笙丶丶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故事如下: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推敲”一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鍊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覆琢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