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武歷史講堂

    這個要分開來看。

    一,德國。德國投降後被分割槽佔領,冷戰後又分裂成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也就成了冷戰對峙的前線。為了顯示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的優勢,無論民主德國還是聯邦德國,都收到了大量的外援。也是因為德國是對峙前線,美國和蘇聯都抓緊進行建設來防備對方吞併。趁著蘇聯被冷戰拖的筋疲力盡德國拆掉了柏林牆,完成了統一。統一後的德國,吃掉了很多美國歐洲援助計劃的資金,德國本身的企業和科研機構也慢慢恢復活力。同時借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順利和英法達成和解,贏得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藉著蘇聯後退,歐洲復興的機會,德國快速成長,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

    第二,日本的復興就有些髒了。日本戰敗後,美國獨自佔領日本(除了蘇聯佔據的北方四島以外),日本也就認美國當爹了,美國藉著這個時期對日本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清除了日本封建殘存(當然天皇除外)。在美國爸爸的扶植下,日本很快完成了戰後重建。緊接著北韓戰爭爆發,日本成了美國的後勤基地,給美國提供物資、武器和勞工,藉機賺了大量的美元的同時也復活了自己的軍事工業。北韓戰爭美國沒討到便宜,更加擔心共產主義越過日本威脅美國,就對日本加緊建設,準備把日本建設成遠東第一哨所,讓日本給自己做看門狗。就這樣,日本就被美國一點點給喂肥了。

  • 2 # 西秦懶仙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要發動戰爭其實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日本自民明治維新改革以來,在工業化的道路上 突飛猛,國力得到迅速提高,這也加劇了它的軍事擴張的野心,已攫取他國的資源。而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政治經濟及工業化程序加速,同時也因為地緣政治關係,其經濟的發展也澎漲了狹隘的民族主義極端思潮。這也是二戰前夜日德兩國現狀。

    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軍國主義投降,其軍事、經濟制度土崩瓦解,戰後一片廢墟,工業企業倒閉、農業生產也陷入極度困境之中,食物短缺,物價飛漲,一片蕭條。隨著戰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駐軍日本,在日本去軍國化的民主改革程序中,日本經濟開始復甦,工業化生產也得到了逐漸恢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此時日本的政治經濟、政策都是以美國為主導,引進美式民主幫日本進行的民主化改革,並以此 削弱了日本天皇和軍部的實力。

    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徹底剷除了日本自民治維新以來遺留下來的許多封建殘餘和軍國主義體制,並在憲法中明確限制了日本不能擁有軍隊以及進攻性武器。其國防由以美國為首的盟軍負責,只允許日本擁有小量保境安民的自衛隊員,像現在我們國家的警察。透過以美軍為首的盟軍對日本進行的一系列非軍事化改革,極大的推動了日本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因為沒有了龐大的軍費支出,也不需要擔心國防安全的壓力,這樣可以全心全意抓生產、促經濟,這就使得日本的經濟快速走上發展軌道並迅速在經濟領域崛起。二戰前德日兩國原本就有很好的工業基礎,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就在工業化道路上疾速發展,而德國在戰後的經濟發展也與日本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於戰敗後被戰勝國駐軍,所以,戰勝國在一定程度上要對戰敗國的政治軍事政策進行徹底改造,取消和限制其軍隊及國防軍工體系,限制其軍工發展,優化了 戰敗國的政治和工業生產體系。這就使得戰敗國可以把大量用於國防建設的大量資金、資源投入到以民生為基礎的經濟發展上來,這在一定程度上無形之中就加速了戰敗國的經濟發展。這就是為什麼二戰後戰敗國日本、德國能在短短几十年內經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以上回答不知道對嗎?如有不同見解,請探討!

  • 3 # F高山松

    多黨國家貪官很少。如果不承認這一點,那就離發達國家的目標越來越遠。再者,國家小一點,維穩的壓力也小一點。沒有大國那麼大的壓力,整天擔心國家被分裂。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同時,即便國家被分裂了,即便有人想當總統,即便有人反政府,即便有些村莊想獨立,也無所謂,也不會用軍隊去鎮壓,不會拿槍對著反對派掃射。一個小孩如果腹內蛔蟲太多了,那麼吃得再好也總是面色蠟黃,瘦骨嶙峋,身材瘦小。

  • 4 # 格林79519360

    日本戰敗前,是君主立憲制中的實君制,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日本皇軍立馬放下武器投降,日本天皇是至高無尚的。只有天皇才能發動侵略戰爭。所以,日本最大的戰犯就是天皇。至於天皇如何逃脫審判懲罰,我們不知。但日本戰後被美國徹底改造,天皇只是個名頭象徵,毫無實權。政治制度類似英國,經濟制度類似美國,上層建築完全和平改造後,經濟良性發展,加上北韓戰爭及冷戰開始,這兩個強烈催化劑作用,作為對付蘇聯勢力的橋頭堡被美國強力扶持,日本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對於德國,情況幾乎與日本一樣,但有另一種情況,東西德,同種同文同時期,但差距太大了,東德稍為先於金主蘇聯崩潰,被西德收編。東德制度與蘇聯一模一樣,西德是現在德國的小號版本。

  • 5 # Prussia

    日本與德國這兩個法西斯軸心國戰後被美國改造:首先被輸入了民主憲政的現代社會政治制度,然後在經濟上美國分別給予了大幅援助。於是,分裂出來的西德和日本都脫胎換骨:摒棄了之前法西斯軍國主義的思想理念,走上了民主憲政的道路。

    德國(西德)

    從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二年,蘇聯先後三次製造了柏林危機。尤其是一九四八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機:由於西柏林的良性社會環境吸引了被蘇聯控制的東柏林民眾,從而導致了東柏林民眾大批逃往西柏林。蘇聯一怒之下,悍然武裝封鎖了東柏林至西柏林的所有水陸通道,從而迫使美英兩國聯合行動:以空中運輸的方式,從外部向西柏林輸送食物、衣物、燃料等各種生活物資。這是人類航空史上從未有過的、持續射擊近一年的大規模空運(生活物資),時間從一九四八年六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西德的國民經濟效益在美國的援助下得到大幅提升:至七十年代,西德已經成為歐洲殷實富足的國家。後來東西德合併以及歐洲貨幣統一,德國也成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

    日本

    日本在幾乎一片廢墟滿目瘡痍中,由於美國的經濟輸入,從而使日本經濟得以迅速復甦。日本將自己的應用科學與美國的基礎科學相結合,利用美國的經濟援助開發了自己的製造業:包括汽車、機械、電子、起重裝置、辦公器材、家電產品等專案。至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前夕,東京至大阪的新幹線成為世界上首條開通營運的高速鐵路:日本的經濟已經開始騰飛。至七十年代,日本為了解決國土狹小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遂透過填海的方式,建造了當時聞名世界的精津鋼鐵廠:以至使其鋼鐵產量大幅增長,從而為其製造業提供了雄厚的鋼鐵原材料。至八十年代,日本已經進入世界經濟強國之列。

  • 6 # 西北大地

    第一,企業與企業,人與人公平競爭的制度。

    第二,腳踏實地做事的精神。

    第三。,讓民族凝聚的民族精神。

  • 7 # 紫炎天魔

    德國因為本就有底子在,而戰敗後分為東西二德由美帝和毛子扶持,而小日本則是美帝來控制亞洲,遏制中國的第一島鏈,所以怎能不扶持,狗養大了才好護主,現在也是。

  • 8 # 思遠防務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在二戰結束時與人間煉獄幾乎無異。主要城市設施和工業區全部被摧毀,基建也被炸的十不存一。可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十年間德日兩國不僅撫平了戰爭的創傷,而且迅速崛起,至今兩國仍處於世界前列。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是國民自身的努力,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德國和日本在二戰爆發前就已經是發達國家,其國民受教育水平高,民族凝聚力強,對國家的認同度高,因此在戰爭結束後可以最大程度的組織起人力物力進行重建。同時兩國政府也特別重視人才的培養,並且抓住了戰後經濟發展的浪潮,依靠自己原有的老底子成功的打了個翻身仗。

    其次是外國的援助,這主要是指美國對兩國的援助。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德日兩國作為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自然是援助的重點物件,加上美國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對這兩個國家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支援,這成為了兩國復甦的重要推動力。

    最後是相對和平的環境,雖然冷戰雙方劍拔弩張,但是並沒有真正爆發戰爭,德日雙方在此環境下得以維持一隻適量的軍隊。這樣既不會因為軍費太高影響經濟,又可以推動本國工業的發展。外加美國戰後從朝戰打到越戰,日本都作為聯軍的前哨站,國內經濟和外銷商品都吃盡戰爭紅利。西德的軍火更是在民主陣營大賣,可以說擁有美國都垂涎的銷路。兩國戰後的騰飛,都與紛紛擾擾的外部環境密不可分。

    德日兩國的成功可以說是全世界的榜樣,作為正在走復興之路的中國可以從這上面學到很多經驗,避免走彎路,對我們來說有是值得借鑑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越大越喜歡聽老歌,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