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顛一寺一壺茶

    中華傳統文化裡的精髓就是空明無為,道為虛空包羅永珍。在這種哲學思想的薰陶下。透過留白體現意境是繪畫創作的基本功,也是最見功力之處。南宋四大家中的夏圭、馬遠。更是被稱為“馬一角”“夏半邊”。都是留白大師。用有限的筆墨現造物的精華,用大片的留白,留無限之遐想。畫面的靈魂就在這虛空留白之處,如同我們喝水的杯子。真正可用的是中間的虛空。所以減法是審美的高度昇華。如同造物給了我們一切可見的物質,更給了無限的空間來存放它。

  • 2 # 倫勃朗的光影

    有點近似宗教哲學了,舍比得更好,但現實中我們很難做到。無為有時候勝過有為,有出自無,空更能容納等等。

    凡是未知的就隱藏著更多的可能,而發生了的,基本我們可以預測它的結果,有結果的它就限定了。人的才能思想總是有限的,繪畫也是這樣沒有人能做到完美,繪畫是模仿客觀,或者是主觀想去把自然裡的美闡述出來,無論人如何努力接近自然,但總是有差距,大自然本身是最好的藝術傑作。

    所以有時候畫的越多犯的錯誤越多,暴露的侷限越多,當我們構築一幅美的作品的時候,自然美的因素有時候是簡練的,純粹的,我們只需要不斷拋棄吸引我們眼睛的細小的誘惑,我們思想中“我”的小思想,有可能更容易接近事物的真相,從而創作出相對更完美的作品來。

  • 3 # hi123

    不見得。我感覺,在繪畫藝術中,加減乘除都有用,都需要,不存在厚此薄彼的說法。不同之處在於,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使用罷了。當然了,畫蛇添足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畫馬的時候,故意少一隻角,就很好嗎?看情況。如果少一隻角,就可能不對稱了!如果額頭多一朵紅花,那就是喜慶了!還有葉公好龍的事兒,畫龍點睛很好,把葉公嚇壞了可不好!有人認為,在繪畫藝術中做減法,是一種舍,有舍才有得。這是捨得理論,也是大道從簡的意味,不過呢,世界是複雜的,更需要研究,而不是簡單化。我想,繪畫藝術也是這樣。

  • 4 # 呂永亮

    題主的問題很專業,但是本人不敢認同“減法比加法更能體現出作品的靈魂”之說。如果是說” 減法比加法更能體現出作者的靈魂”,我是認同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繪畫中的“加與減”不是簡單的”構圖‘’,這個“加與減”更多的是涉及針對‘’描寫事物‘’而言。

    就如看一篇小說,對會讀書的人來講,一本書是越看越薄的……歷史上著名人物諸葛亮看書,這個被認為是智慧化身的人是個“前看後忘”者。

    難道諸葛亮是名不符實的傻逼嗎?才不是呢,這恰恰說明了諸葛亮的聰明與智慧……孔明先生飛快的就總結出了書本想告訴我們的資訊與道理!(抓重點能力)

    而繪畫更是一個考驗“抓重點”能力的表現形式。(什麼都要畫上,拍照片去吧)

    優秀的畫家們都知道這麼個道理,因此在描寫具體事物的表現中,會對事物進行一場“加減法”來強化主題。其中,通常又對陪襯物進行“減法”(虛化)處理了。

    結語:

    大畫家們正是對“加法”(實)因為太瞭解,所以才能進行對“減法”(虛)的控制,這種控制能力的述求叫做“恰到好處”,可不是簡單的意思啊!

  • 5 # 鴻鵠迎罡

    中國繪畫的最高標準一直遵循“化繁為簡”的原則,就是說,要用簡潔、精煉的筆墨,表達出深刻的內在韻味,給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或者說是“審美再創造”空間。它是畫外之意的一種延續,符合中國傳統道家哲學的精髓。

    道家哲學常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恰恰就是中國畫最終的藝術目的。像中國明末清初的繪畫大師八大山人(1626年——1705年),就是深諳“化繁為簡”的宗師。他對國畫筆法有著非常精深的研究,用書法筆法入畫,是他國畫的最顯著特色。他的畫法被認為是最純正的中國畫的創作規範。

    他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凝練沉著的形象,畫中看不到一點多餘的筆墨,猶如濃縮的精華,既純粹又純正,同時,採用大量“留白”處理畫面的構圖形式,把虛實關係糅合得天衣無縫。正是虛實相生,能引發觀者開啟想象力。

    在許多花鳥畫中,八大山人喜歡用粗獷而又沉著的線條勾勒出一隻鳥,背景中點綴幾株稀稀疏疏的樹枝或小草,小鳥漫不經心地張望,顯得孤獨卻又高潔。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觀者聯想到人生況味,人活著時常被孤獨相伴,只有遠離人群和鬧市,才能進行自我審視,發現個人內在的真性情和潛能,最終自我完善,提高個人境界。

    正因為八大山人在繪畫創作時,是遵循“以物觀物”,追求物我兩忘的那種境界,他所看到的物象,都是擬人化的物象,是賦予了人的喜怒哀樂情感的替代物,因此,他的繪畫直接突破了繁瑣的程式,完全變成了“託物言志”式的個人真性情的吐露,是震顫靈魂的藝術結晶。

  • 6 # 燈影書畫

    在繪畫藝術中,為什麼減法比加法更能體現出作品的靈魂呢?這裡的減法我理解應該是簡約。繪畫中的減法不是為了簡單省事,而是去繁就簡,去粗取精,更加突出畫的主題。這是在繪畫中常見的一個帶有規律性本質性的問題,也是很多藝術家努力追求的目標和境界。

    馬克·圖南特作品

    減法就是讓畫面看上去簡約明快,直現主題。但是簡約不是簡單,不是籠統,不是不要細膩和精緻,而是把看似繁冗複雜的物象用洗練的構圖、造型、線條、色彩、版塊表現出來,給人一種清新亮麗乾淨明快一目瞭然的感覺。

    舉一個例子。俄羅斯的謝爾蓋·馬什尼科夫就是一位在繪畫中善於使用“減法”突出簡約特點的畫家。

    馬什尼科夫作品

    馬什尼科夫(1971年出生),畢業於著名的列賓藝術學院,是俄羅斯當代最負盛名的超寫實畫家。他的創作理念就是用簡約的筆觸描繪自然狀態下的真實場景。沒有絢麗的背景,沒有濃豔的色彩,也沒有人工雕琢裝點的痕跡,就是人物尋常生活狀態下的本真面目,卻讓人看上去清新、自然、明爽、亮麗,特別的舒服而又容易產生共鳴。馬什尼科夫的作品近年來在歐美市場和中國、日本、南韓很受歡迎,一路走俏,成為收藏家的搶手貨。

    馬什尼科夫作品

  • 7 # 詩夜城主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同“人的繪畫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了藝術”,既然藝術的前生是技術,那麼技術就有“公式”,藝術更是如此,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在繪畫藝術中,減法比加法更能體現出作品的靈魂”,從古至今幾千年的藝術,一直都儲存著它的神秘感,所以人們在剖析藝術時儘可能的通俗、形象,

    繪畫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一幅畫作中必然存在藝術家自身的情感以及物象的情緒,但並不是說情緒越多越好、情感越豐富越好,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所有的情感都是用色彩、線條、構圖來體現,而畫作的空間始終都是有限的,藝術家只有把重點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就可以了,太多的話,畫面顯的好零亂,

    化繁為簡,而且要生動形象,這是繪畫創作中最起碼的要求,捨去多餘的,這便是所謂的減法,藝術家都會確保畫面的乾淨整潔、主次分明,人們欣賞時,不至於審美疲勞,如果一幅畫作裡什麼都有,就像一篇“長篇小說”的話,那就違背了繪畫的初衷了,

    繪畫屬於視覺藝術,強調的是視覺效果,人們沒有過多的心思和時間去像“考古學家”一樣去挖掘畫作中的奧秘,可以這麼認為,人們是透過畫作來了解藝術家的經歷和所處的時代,當然了,藝術家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修為也在畫作中體現,把最完美的事物展現出來,這是藝術家所追求的,

    要體現出作品的靈魂,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通常都是減去那些阻礙自身發揮潛能的限制,因為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同樣是有“阻力和動力”的,把阻力減去,力求對藝術的認知更加深刻,真正的做到“為藝術而藝術”,充分發揮天生就有的潛能,這樣的作品才有靈魂。

  • 8 # 黃智637

    繪畫作品的藝術形象是在不斷的完善和創新之中,是後代藝術家繼承和發揚了先輩們藝術家繪畫藝術傳統,去掉藝術中糟粕,保留藝術中的精華,結合自己的藝術手法創作出有風格的藝術作品。表現出藝術家的作品“在繪畫藝術中,減法比加法更能體現出作品的靈魂”的藝術性。

    繪畫是藝術形象性的時空藝術。是畫家以自己的審美情感、藝術手法、色彩線條構圖成為繪畫藝術作品。“去粗取精”、“推陳出新”這是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成功之路。創作繪畫作品力求構圖簡單、線條明晰的藝術。拋棄傳統的某些陳腐教條、華麗的外表、片面的模仿古典繪畫。

    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應該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簡單明快的藝術作品。透過欣賞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表現出藝術家的作品,構圖簡練而呈現出生動形象的靈魂性的藝術美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油能去除衣物上的汙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