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狗旦345

    秦滅六國的經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事業是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的。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南韓開刀,派內史騰滅了南韓。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趙國發動進攻。前228年,秦軍進入趙都邯鄲,趙王遷被迫獻出地圖降秦,公子嘉逃到代郡。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領兵在易水之西擊潰燕軍主力。次年,攻下燕都薊,燕王喜逃往遼東。前225年,王賁率兵10萬攻打魏國,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前224年,王翦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次年佔領壽春,俘獲楚王負芻。前222年,又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同年,王賁俘虜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趙二國徹底滅亡。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揮師南下,很快打進齊都臨淄,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至此,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1、揮師滅韓。在東方六國中,南韓是最早被秦滅掉的國家。公元前234年,秦軍向南韓發起攻勢。韓王安驚恐萬狀,急忙派韓非出使秦國,結果韓非死於秦國,並沒有起到延緩南韓滅亡的作用。韓非死後,南韓表示願割地稱臣,獻出南陽之地給秦國,秦國仍然不肯罷兵。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長驅直入,俘虜了韓王安,在南韓故地設定了穎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縣),南韓宣告滅亡。南韓的滅亡是秦統一戰爭全面展開的標誌。韓王安被俘後,成為秦國的階下囚。秦國對他和其它南韓貴族都比較寬大,後來由於南韓故都新鄭的反秦活動猖獗,特別是發生了張良為南韓復仇的事件,秦國才殺了韓王安,對南韓貴族的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2、破趙逼燕。秦滅韓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趙國與秦結怨甚深,雙方大動干戈,互有勝負:長平之戰,趙軍慘敗;邯鄲之役,秦師敗北。秦始皇親政後,即多次與趙交鋒:公元前236年,利用燕、趙爭鬥之機,派王翦等進攻趙國邯鄲、上黨,奪取九城之地。公元前234年至前232年,又兩次派兵伐趙,但受到趙國名將李牧的頑強抵抗。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佔領趙國本土。接著揮師北上,屯於中山(河北定縣),逼近燕國。

    3、攻破燕國。秦軍佔領趙國本土時,趙國的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為代王,與燕國合兵,駐守上谷(今河北北部),以防秦軍進攻。秦軍逼近燕國,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國的太子丹曾經在秦國當過人質,秦始皇對他不好,逃回燕國後有報復之志。他見秦國大軍壓境,圖謀滅燕,更加懷恨在心。遂收容秦國叛將樊於期,並透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了刺客荊軻,企圖刺殺秦始皇,挽救燕國的滅頂之災。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他下令增兵趙國故地,向燕國發動大舉進攻。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燕都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捨,燕王被迫殺太子丹以謝罪,但根本無法扭轉敗局,也不能阻止秦軍前進。

    4、佔領魏地。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後,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自從南韓滅亡,趙國和燕國被秦軍佔領之後,魏國實際上已處於三面被圍的窘境,大有唇亡齒寒之感。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由於魏國缺乏有效的抵抗,秦軍很快兵臨城下,包圍了魏國的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大梁經過魏國長期經營,城池相當堅固,加之魏軍堅守,不易攻克。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個月後,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至此,河東、華北和廣大的中原地區均已為秦所有。東方六國中只剩下楚國和齊國了。

    5、大舉伐楚。楚國在戰國末年國力衰弱,但與東方其它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強大的。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後敗。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楚則傾其全國兵力進行抵抗。王翦吸取李信失敗的教訓,採取屯兵練武,以逸待勞,麻痺敵人的戰略,選擇有利地勢安下營寨,整天教士兵跳高、跳遠,投擲石塊,堅壁不戰。這樣過了一年,楚軍鬥志鬆懈,糧草不濟,開始向東撤退。王翦乘機率軍追擊,大破楚軍於蘄南,殺楚將項燕,佔領楚國大片領土。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楚國宣告滅亡。

    6、吞滅齊國。楚國滅亡後,秦始皇派王賁率軍深入東北,掃除燕、趙殘餘勢力。公元前222年,王賁攻佔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攻下代城,俘虜了代王嘉。燕、趙兩國徹底滅亡。至此,東方六國中就只剩下齊國。長期以來,秦國對齊國採取籠絡的政策。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甚謹,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直到五國滅亡之後,齊國的統治集團才感到大禍將要來臨,乃發兵守其西界。公元前221年,丹曾經在秦國當過人質,秦始皇對他不好,逃回燕國後有報復之志。他見秦國大軍壓境,圖謀滅燕,更加懷恨在心。遂收容秦國叛將樊於期,並透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了刺客荊軻,企圖刺殺秦始皇,挽救燕國的滅頂之災。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他下令增兵趙國故地,向燕國發動大舉進攻。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燕都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捨,燕王被迫殺太子丹以謝罪,但根本無法扭轉敗局,也不能阻止秦軍前進。

    4、佔領魏地。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後,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自從南韓滅亡,趙國和燕國被秦軍佔領之後,魏國實際上已處於三面被圍的窘境,大有唇亡齒寒之感。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由於魏國缺乏有效的抵抗,秦軍很快兵臨城下,包圍了魏國的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大梁經過魏國長期經營,城池相當堅固,加之魏軍堅守,不易攻克。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個月後,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至此,河東、華北和廣大的中原地區均已為秦所有。東方六國中只剩下楚國和齊國了。

    5、大舉伐楚。楚國在戰國末年國力衰弱,但與東方其它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強大的。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後敗。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楚則傾其全國兵力進行抵抗。王翦吸取李信失敗的教訓,採取屯兵練武,以逸待勞,麻痺敵人的戰略,選擇有利地勢安下營寨,整天教士兵跳高、跳遠,投擲石塊,堅壁不戰。這樣過了一年,楚軍鬥志鬆懈,糧草不濟,開始向東撤退。王翦乘機率軍追擊,大破楚軍於蘄南,殺楚將項燕,佔領楚國大片領土。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楚國宣告滅亡。

    6、吞滅齊國。楚國滅亡後,秦始皇派王賁率軍深入東北,掃除燕、趙殘餘勢力。公元前222年,王賁攻佔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攻下代城,俘虜了代王嘉。燕、趙兩國徹底滅亡。至此,東方六國中就只剩下齊國。長期以來,秦國對齊國採取籠絡的政策。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甚謹,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直到五國滅亡之後,齊國的統治集團才感到大禍將要來臨,乃發兵守其西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猝然攻入齊都臨淄(山東淄博)。齊王建入秦投降,齊國也被納入秦國的版圖。

    經過十年的征戰,秦始皇終於滅掉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回顧統一中國的歷程,秦始皇對丞相、御史說:過去韓王納地獻璽,請為藩臣,但很快違背盟約,與趙、魏合縱攻秦,故我興兵誅之,俘虜了韓王。趙王派其丞相李牧前來約盟,我歸還了趙國的質子,但趙旋即背盟,攻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魏王起初表示願意對秦稱臣,但不久與韓、趙二國密謀襲秦,秦兵反擊,遂破魏國。楚王獻青陽以西之地給秦,後來違背盟約,襲我南郡,故我發兵誅討,俘獲楚王,遂定楚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在暗中指使荊軻為賊,秦軍誅伐,滅了燕國。齊王斷絕秦使,企圖作亂,秦軍進討,平了齊地。秦始皇高興地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天下大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哈登減少不合理三分的出手次數,生涯三分球命中率能否達到甚至超越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