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一等要起風了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來到了最後一年,位於東線的蘇軍已經推進到了德國境內的奧得河和尼斯河一線,距離柏林只有60公里。他們枕戈待旦,開始為攻佔德國首都做著最後的準備。

    與此同時,位於西線的英美盟軍,也已經攻入了德國境內。雖然德國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但剩下的問題恐怕更加複雜,那就是如何瓜分戰後的勝利果實了。

    正當人們以為蘇聯和英美會就爭奪柏林而進行一番暗戰之時,3月28日,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卻主動“放棄”了柏林,他向美軍駐莫斯科的軍事使團團長迪恩少將發去一封電報,讓他轉交斯大林。這封電報裡,艾森豪威爾明確說明了英美盟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將是萊比錫、埃爾福特等地區,而非柏林。

    無人知道斯大林拿到這份電報後是什麼反應,可艾森豪威爾的決定卻在盟軍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原來,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盟軍副司令蒙哥馬利當時都是攻佔柏林的堅決支持者。

    柏林是德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攻佔柏林的軍事和政治和歷史意義有多麼重大,此刻已是不言而喻。

    而且,更關鍵的是,攻佔柏林還將是英美盟軍在日後與蘇聯討價還價的籌碼。對於這一點,艾森豪威爾不是不知,他也曾認為攻佔柏林是下一步的當務之急。

    因此,直到3月27日,蒙哥馬利仍然在給丘吉爾的彙報中說:他將繼續率軍向以易北河和柏林挺進。

    然而,當丘吉爾和蒙哥馬利獲悉這封發往莫斯科的電報內容後,都大為惱怒。丘吉爾甚至認為,這不是艾森豪威爾能夠擅自做決定的事情,攻佔柏林是政治上的目標,這已經超越了他這個軍人的職權範圍。

    為何艾森豪威爾已經認識到了柏林的重要性,卻還將他拱手讓給了蘇聯呢?

    第一,攻佔柏林絕非易事。柏林作為希特勒苦心經營多年的首都,其市區和周圍已經構築了大量堅固的工事,而且德軍彼時仍然有100萬以上的軍隊。對於任何進攻者來說,它都是一塊十分難啃的硬骨頭。

    第二,傷亡人數可能無法接受。按照盟軍的分析,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柏林城,他們至少要付出傷亡10萬人以上的代價,才有可能將其拿下。但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情況下,付出如此重大傷亡,這可能是國內民眾無法接受的。實際情況也證明,盟軍的估計顯然太保守了,蘇軍為拿下柏林,一共付出了死傷30萬人的代價。

    第三,攻佔柏林可能得不償失。艾森豪威爾本來是攻佔柏林的支持者,但是,最後他卻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選擇,除了對戰爭難度和傷亡人數的做了預判以外,他還對戰後德國的形勢做了考量。

    在仔細研究了德國地圖後,他敏銳的觀察到,戰後,東西方陣營對於德國佔領區的劃分,一定是從南到北一分為二,而這個界限就是易北河。

    因此,即便是英美盟軍千辛萬苦打下了柏林,在戰後,仍然會把它拱手讓給蘇聯人。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現在就把這塊硬骨頭讓給蘇聯去啃,而自己則去德國南部、奧地利等地,收割其他勝利果實。

    這樣,既可以避免士兵無謂的犧牲,又可以讓自己的實惠最大化。而要在名利之前作出這樣冷靜的選擇,既需要敏銳的洞察力,也需要足夠的膽略和智慧。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二戰到了1945年,形勢一片大好的盟軍從東西兩個方向對柏林進行合圍,對納粹德國的最後一戰就要開始了。然而,狂妄的希特勒絲毫沒有退卻的樣子,依然在叫囂著戰爭,頑抗到底。

    在阿登戰役中,希特勒竭盡全力拼湊起來的25個師,也消耗殆盡。現在的德軍是士氣低落,武器缺乏,所謂的齊格菲防線儼然成為一個空架子。盟軍各部鬥志昂揚,先後在萊茵河上搶佔渡口,並相繼渡河,向德國腹地挺進。

    此時的德國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毫無抵抗之力。大勢所趨,再高明的將帥也挽救不了敗局。而同盟國各國部隊也開始為了榮譽、利益或者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加速對德國的進攻。

    這個時候的盟軍各部不再那麼“團結”了。

    為了“搶佔”先機,一場進攻比賽悄然開始,生怕落在東線蘇軍的後面。作為地面部隊總司令蒙哥馬利更想將蘇軍也歸於他的領導之下,以便獲取更大的主動權。

    因為他很清楚蘇聯也對柏林懷有“復仇”式的志在必得。只有將蘇軍地面部隊的領導權拿在手裡,才能有效的遏制他們的“野心”。於是,他一改以往膽小謹慎的打法,命令所屬英美部隊以最大的速度和幹勁向易北河猛進,直指德國首都。

    他要以佔領柏林勝利者的姿態來展示大英帝國的實力和確定對歐洲的主導作用。只有英國部隊佔領德國首都,才能主導未來的歐洲。殊不知,這種“混亂”的狀況,也引起了美國的擔心

    他要出來主導全世界,揮舞“指揮棒”了。

    就在蒙哥馬利的部隊已經整裝待發的時候,他接到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命令:“改變向柏林進軍的計劃,與蘇軍一同協同作戰。”並剝奪了他指揮美軍的權利,也就是說,英國設想蒙哥馬利以地面總司令的身份與蘇軍對話的權利被剝奪了。

    這讓老謀深算的丘吉爾和英國軍界都極為惱火,原來他們一心想讓蒙哥馬利擔任副統帥,這樣就可以全面指揮盟軍所有的地面部隊(包括蘇軍)。可是,這點小伎倆怎能瞞過美華人的法眼,在利益面前,誰的實力大,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如今的美國已今非昔比了,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綜合國力上,已牢牢佔據著西線盟軍中的主導地位。他們認為在軍事問題上,只有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有權直接與蘇軍最高統帥進行聯絡。

    英華人當然也清楚當前的局勢,是美華人幫助他們贏得了戰爭,美軍是西線盟軍的主力,沒有辦法和美國去爭奪老大的位置。接下來,美華人的做法,讓所有人大驚失色,那就是把對柏林的軍事打擊交給了蘇軍。

    那美華人為什麼要把結束歐戰的榮譽交給蘇聯人呢?

    首先,戰局的形勢不允許。就戰爭的態勢來看,對西線盟軍不利。我們都知道阿登戰役,希特勒苟延殘喘,在阿登地區對盟軍進行了突然反擊,一下子打亂了他們的進攻節奏和前期部署。

    使得盟軍耽誤了6個星期的時間,距離柏林還有480公里。而此時的蘇軍距其只有60公里左右,並早已做好了攻擊準備。羅斯福和艾森豪威爾都感到這場爭奪賽要輸掉了。

    其次,這將是一場傷亡慘重的攻堅戰。憑著他們對希特勒的瞭解,這個“瘋子”一定不會善罷甘休,負隅頑抗必定是他的最終作為。另據情報顯示,希特勒正在召集納粹狂熱分子,儲備大量的彈藥物資,將城市的每一個房屋變成防禦陣地。強攻必將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另外,按照英美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上的協定,對戰後德國早已劃定了各自的佔領區,而德國首都就劃歸在蘇軍佔領區內。也就是說,即使付出巨大代價佔領了柏林,也要退出來並把地方讓給人家。這樣的傻事沒人去幹。

    當然,攻打納粹德國首府導致傷亡巨大,只是美國說服盟友的推脫說辭。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雙方意識形態上的對立。

    世界觀的不同,讓反法西斯聯盟內部,英美同蘇聯始終存在著不可調和矛盾和鬥爭。特別是到了1945年春天,眼看著納粹德國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這種矛盾和不信任也就越來越明顯,與蘇聯去爭柏林,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而此時的蘇軍,也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最終把強悍的德軍打回老家,其戰鬥力不容小噓。同時,德軍在蘇聯犯下的罪孽,一定要血債血償,攻佔柏林是對整個民族的撫慰,所以,他們志在必得。

    更讓美國放棄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想爭取蘇聯參加對日本的戰爭,以爭取在亞太地區更多的利益。所以,一時的忍讓和遷就,即給了蘇聯人極大的榮譽和麵子,也促使他們早日下定對日本開戰的決心。

    拋開其他因素來說,單從戰略角度來看,羅斯福這麼做,可見其戰略站位和眼光之高,不愧是深謀遠慮的政治家,他始終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為著美國的將來來考慮問題。所以,他要的不是一個德國,而是全世界。

    其實,真正的國家利益說到底就是民眾的利益。羅斯福曾說過:“國家絕對不能只為少數富人服務,而是為全體人民服務。”他這種心繫民眾的利益,使其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所以說,國家利益面前沒有誰對誰錯,一切都是無所謂。當各國都在為了國家利益相互博弈的時候,作為公民該這麼做呢?只要你心懷國家,熱愛自己的祖國,能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榮譽,不論你是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還是在奉獻自己的青春保衛邊疆,你都是一個愛國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可以去除狗狗嘴裡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