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7782546007

    《三國演義》一到十九回主要情節概括(以劉備集團為主)

      漢末桓靈失道,宦官外戚亂政,引發黃巾軍起義,在助剿起義中劉關張三位草根人士(1)桃園三結義,(2)與曹操、孫堅一樣拉起一隊人馬,屢立奇功。曹操、孫堅各得升遷,同時,十常侍不得以許以劉備縣尉之官(3)。後因督郵索賄,張飛鞭督郵,三人不得不棄官,投代州劉恢開始潛伏身涯。(4)黃巾軍再起,劉恢薦三人再次參與助剿,又立大功,在劉備幼時同學公孫瓚等人幫助下,劉備前過不究,任平原縣令。(5)

      靈帝去世,十常侍與外戚首領大將軍何進開始圍繞新君選擇與權力爭奪展開慘烈鬥爭。何進無謀,招外兵入京助剿宦官,又被宦官設計誘殺,混亂中,宦官綁架新君與陳留王出逃,追擊中,宦官或自殺或被擒,新君與陳留王被大臣所救,路遇進京剿宦的董卓及其從黨。自此,董卓生廢新君立陳留王之心。董卓控制朝政後荒淫無道,又利誘丁原義子驍將呂布殺丁原加入其陣營,行廢立之事,得以坐大。司徒王允招眾商議謀誅董卓。曹操自告奮勇行刺,卻失敗出逃,在陳宮的幫助下回鄉組織人馬,實力大增。曹操發矯詔招各路諸侯進討董卓及同黨。身為平原縣令的劉備率關張加入應詔前往的舊日同學公孫瓚之隊伍。(6)十八路諸侯聯軍共推四世三公之袁紹為首領,其弟袁術掌糧草大權。先鋒孫堅因袁術猜忌不發糧草及董卓先鋒華雄驍勇等原因,出戰不利,華雄進而連斬聯軍大將,關羽身為馬弓手溫酒斬華雄,名聲大震,(6)後呂布出戰,聯軍無解之時,張飛先出,關劉再出,三英戰呂布,呂布不敵,卓軍潰退。(6)

      董卓失汜水、虎牢二關,決定遷都長安。曹操不滿袁紹與其它諸侯自私自保之心,孤軍追卓大敗而回,同時孫堅先駐洛陽時得玉璽欲自回江東發展,袁紹責罵討璽,自此,聯軍矛盾擴散,自相攻殺,各謀發展。公孫瓚率劉關張回軍,劉備仍為平原縣令,三人駐守平原縣。(7)

      袁紹欲佔冀州,騙公孫瓚與之共擊,以助戰為名入駐冀州,奪韓馥權,殺公孫瓚弟公孫越,於是紹瓚兩軍交戰,公孫瓚大敗,得棄袁紹來投的趙雲相助,又得平原縣令利備及關張相助。劉備與趙雲相見恨晚,惺惺相惜,雲有投備之心,備有招雲之意。(7)

      為報之前荊州劉表助袁紹截殺討璽之仇,孫堅率軍跨江擊劉表,在有利形勢下,孫堅中誘敵深入計遭伏擊身亡,其子17歲之孫策繼其事業,統率江東,發展實力。訊息傳來,對孫堅一直忌憚的董卓愈發弄權殘暴,司徒王允以美人計離間董卓、呂布,用呂布設計誘殺董卓。董卓餘黨上表求牢,王允不許,遂殺回長安,打敗呂布,佔領長安,挾持天子百官,王允不肯隨呂布出逃全族被殺。卓黨李傕、郭汜替代董卓把持大權。西涼馬騰、馬超父子與韓遂興義兵,被二人打敗,二人殺放韓遂逃去的同黨樊稠,自此愈發猖狂。

      青州黃巾軍又起,二人以天子名義命曹操助剿,曹操成功,文臣武將多有來投,加之戰俘整偏為“青州兵”盡令屯田,實力大增,欲接其父曹嵩來享富貴,結果曹嵩被徐州陶謙手下黃巾降將張闓殺死,曹操興兵欲蕩平徐州。

      ……

      《三國演義》二十到三十三回主要情節概括(以劉備集團為主)

      曹操留劉備在許昌,並向獻帝表奏劉備軍功,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弄權,欲除太尉楊彪不得,又殺彈劾自己的議郎趙彥,他自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愈發囂張,此時,他欲借請天子田獵之機觀朝廷諸大臣對其行王霸之事的態度。曹操用獻帝所用弓箭射中一鹿,並縱馬而出遮於天子前迎受群臣將校歡呼,眾皆失色,關羽當即要斬曹操被劉備暗止。

      獻帝回宮後向伏皇后訴曹操專國弄權之苦,伏後之父伏完舉薦曾有西都救駕之功的國舅董承,獻帝以衣帶詔令董承糾合議士殄滅曹黨。董承在險些被曹操發現後,糾合王子服、吳子蘭、種輯、吳碩、曾經大戰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的西涼太守馬騰等六人,馬騰又舉薦劉備。劉備在衣帶詔上簽名後,為避曹操謀害,在後院種菜以為韜晦之計。

      一日,曹操在關張不在時請劉備入府中後園,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否定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人,認為當今天下英雄唯劉備與操耳,劉備大吃一驚,手中匙箸落地,劉備借畏雷掩飾,使曹操不疑自己,關張隨後趕來。

      次日曹操又劉備,席間劉備聞知公孫瓚已袁紹破了,紹得瓚軍聲勢更盛,其弟袁術在之前先後敗於呂布、曹劉呂聯軍之後驕奢過度,眾皆背反,使人歸帝號於紹,術約親自送玉璽給紹,從而棄淮南歸袁紹大本營河北。劉備為同學加恩人公孫瓚之死感傷,又欲知趙雲之下落,於是以回徐州截擊送璽必經之袁術為藉口脫身。曹操予劉備五萬人馬,並遣二將同行監督。曹操很快後悔派許褚追劉備,劉備不回。馬騰亦回西涼州。劉備回徐州後殺敗袁術,術又被下屬、群盜所襲,糧食盡絕,欲討蜜水不得,吐血而死,玉璽被人奪走獻予曹操。

      劉備在袁術死後,令曹操二將回許都,自守徐州。曹操大怒,令徐州刺使車胄暗圖劉備。胄不知陳登底細,與陳登商議,陳登陳珪父子繼之前助劉備滅呂布之後又一次假意助車胄實則助劉備,滅掉了車胄。關羽殺車胄,劉備之後才知,因懼怕曹操攻己懊悔不已。陳登建議劉備令其師鄭玄寫信求袁紹相救。(16)

      袁紹手下謀士為此分為兩派,田豐、沮授反對,審配郭圖許攸等贊同。紹決定興兵。令陳琳起草討曹檄文。曹操見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頭風頓愈。雖讚賞陳琳文事,卻不屑袁紹武略。荀彧駁斥孔融對袁紹之推崇,認為袁紹外強中乾,與操見同。操自引軍拒袁紹,令劉岱王忠領兵虛張聲勢,牽制劉備軍。曹操袁紹相持各不進兵,操引軍回許都。

      關羽擒王忠,張飛用計擒劉岱,劉備不殺二人,令二人至許都為己向曹操說情,二人應允。劉備兵分三路分守重地,成犄角之勢互為支援以防曹操:羽守下邳,甘麋二夫人也在此;麋竺麋芳二兄弟與孫乾簡雍守徐州;劉備張飛屯小沛。這一安排為之後劉備集團的失散作了鋪墊。

      曹操見敗將大怒,欲起兵伐劉備,孔融建議先使人招安之前兩攻不下的張繡和劉表,待冬過春來再圖徐州,操從其言。

      張繡被賈詡說服拒絕袁紹使節,歸降曹操,曹操不記舊仇,厚待繡

      ……

      《三國演義》三十四到四十二回主要情節概括(以劉備集團為主)

      劉備在荊州為劉表除江夏二賊,並搶得好馬“的盧”,慶功宴上劉表談荊州之敵:南越、張魯、孫權,劉備言己麾下三將關張趙可守邊境,以拒三敵,表大喜,欲從其言被其妻蔡氏姐弟所譖,表改令被屯襄陽郡屬邑新野縣。(21)此外,備將“的盧”獻表,表謀士蒯越(蔡黨)言“的盧”妨主,表將馬還備。表手下謀士伊籍將蒯越之語告訴劉備,備言人死生有命,馬不能妨,籍服其高見,自此常與備往來,為伊籍之後屢次救備作了鋪墊。

      備至新野,甘夫人生劉禪,取乳名阿斗。

      因此時操正北征袁紹(參見三十四回之前曹袁大戰情節)備往荊州說表乘虛擊之,表拒絕。宴席上表有心事,卻因蔡夫人在此欲言又止。操掃平烏恆後自柳城回,表向備懺悔不聽備言。宴席上又向備傾吐之前欲言又止的擇嗣之憂。備建議切勿廢長立幼,當立長子劉琦,徐徐削蔡氏外戚之權。備言被蔡氏所聽,蔡氏心甚恨之,備又乘酒興口出狂言,似有藐似劉表以之為碌碌之輩意,表心恨之。退席後蔡氏讓表殺備,表拒絕,蔡氏召弟蔡瑁,先斬後奏。

      伊籍深夜訪備,警之,備不辭而別,星夜奔回新野,瑁無法,偽造反詩,表見詩大怒,尋又反省。蔡氏姐弟商議,借眾官會襄陽之擊殺備,表不知,中計,請備代己主持會議。備疑懼,與趙雲同往。瑁與蔡黨蒯越設計封鎖襄陽東南北門,因西面檀溪天塹,只留西門不守。又伏五百軍於城內,再使武將支開趙雲。席間,伊籍再次救備,請備如廁,暗令備逃,備乘“的盧”從西門出逃,至檀溪前,追兵將至,“的盧”於危險關頭奇蹟般一躍三丈,馬躍檀溪,備見瑁追君望西南而走。

      趙雲引軍至,雲尋不著備,只得歸新野。

      逃難時備被牧童認出,童子引備見其師司馬徽(子德操,道號水鏡先生),水鏡認為備猶落魄原因為不得其人,即無善用關張趙之人。水鏡言備,命將扭轉,同時向備推薦伏龍、鳳雛二人。

      備當夜在此處休息,深夜,備聞水鏡有客至,又聽見水鏡讓此人認備為主,但天明,問水鏡,水鏡不答。談論間趙雲至,備回新野,孫乾將蔡瑁相害醜事告訴劉表,表嚴責瑁,並令長子劉琦拜劉備請罪。席間,琦首次向備求計,免蔡氏夫人相害之禍(與劉表前憂相合),備敷衍。

      備送劉琦,回城途中見之前訪水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一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