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日本海軍對於輕巡洋艦的運用與其他國家海軍有所不同,這一艦種主要充當水雷戰隊旗艦,帶領驅逐艦對敵方艦隊實施雷擊作戰。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水雷戰隊旗艦的角色由20世紀20年代初建造的14艘5500噸級輕巡擔任,它們都是以一戰時期的艦型為藍本設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落伍。在條約時代,日本海軍集中力量建造重巡洋艦,即便是4艘最上級輕巡洋艦也是按照重巡的標準設計的,後來也更換為203毫米艦炮,升格為重巡,這樣日本海軍在水雷戰隊旗艦的更新換代上出現了長達十餘年的空檔期,直到1939年的丸四計劃中日本海軍才著手建造4艘新型輕巡洋艦,以代替老邁的5500噸級輕巡,這就是阿賀野級。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的公試排水量為7710噸,滿載排水量為8338噸,艦長172米,艦寬15.2米,吃水5.63米;採用平甲板船型,艦首上翹並有明顯外飄,以提升耐波性,整體線形優美,上層建築採用雙桅單煙囪佈局,緊湊而簡潔;動力系統為6座艦本式燃油鍋爐和4座艦本式蒸汽輪機,四軸推進,最高航速35節,續航力為6000海里/18節。阿賀野級的主炮為3座雙聯裝152毫米艦炮,採用前二後一佈局,該炮與金剛級、扶桑級戰列艦的副炮同型,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採用人力裝填,射速緩慢;防空武器為2座雙聯裝76毫米高射炮和2座三聯裝25毫米機關炮,火力相當薄弱;作為水雷戰隊旗艦,阿賀野級十分強調雷擊能力,在煙囪後方的上甲板上沿中線安裝2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射界極佳,可向兩舷發射魚雷,並配有魚雷再裝填裝置,總共可以攜帶16枚魚雷;為了強化偵察能力,阿賀野級還在煙囪後方設定了天台式航空甲板和一座彈射器,可攜帶2架水上飛機;裝甲防護以防禦152毫米艦炮為目標,水線裝甲帶最大厚度為60毫米,甲板裝甲20毫米,主炮塔裝甲25毫米。阿賀野級共建4艘,分別為“阿賀野”、“能代”、“矢矧”和“酒匂”號。

    總體來說,阿賀野級是一級艦型優美、強調雷擊的輕巡洋艦,較為適合擔任水雷戰隊旗艦的角色,但是與同時期西方海軍的輕巡洋艦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尤其防空能力非常差。在二戰時期,英美輕巡洋艦普遍裝備8~12門152毫米艦炮,舷側裝甲帶在100毫米以上,防空火力較強,而阿賀野級除了在雷擊能力上比較出色外,其他各方面均劣於對手,而且太平洋戰爭以航空戰為主,根本沒有多少實施大規模雷擊戰的機會,所以阿賀野級很難有所表現,可謂生不逢時。4艘阿賀野級在戰爭中有3艘被擊沉,僅有“酒匂”號倖存,被美軍俘獲後作為原子彈靶艦在“十字路口”行動中被擊沉。

    1945年4月7日,“矢矧”號伴隨“大和”號前往沖繩執行特攻,遭美軍艦載機攻擊,最終被擊沉。

  • 2 # 國平軍史

    太平洋戰爭前夕,在3批14艘5500噸級輕巡洋艦建成後,日海軍就再無大規模建輕巡洋艦,加上偽輕巡最上級以及3艘香取級練習巡洋艦,日海軍全部輕巡兵力為20艘,而同期美海軍則有26艘輕巡,在數量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由於5500噸級輕巡日趨老化,日海軍在輕巡上陷入了數量、質量上皆處於劣勢的窘境,為改變不利局面,日海軍在1939年度的04艦艇補充計劃中加入了4艘水雷戰隊旗艦。

    阿賀野級,二戰期間,日本海軍最新型的輕巡洋艦,本級艦共建有4艘,艦名分別為阿賀野、能代、矢矧和酒勾。

    艦長174.5米,寬15.2米,標排6652噸, 滿載8534噸,航速35節,18節時續航力6000海里,編制730人。

    載艦武器為3座雙聯裝152毫米艦炮,4座雙聯裝76毫米高射炮,2座4聯裝25毫米高射炮,10座3聯裝高射機槍,2座4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美軍航空兵越來越顯著的空中優勢反襯出以對艦作戰為主要目標的阿賀野級輕巡防空火力的薄弱,本級艦建造之初只裝備了2座雙聯裝76毫米高炮和2座3聯裝25毫米機炮,根本無法應對激烈的防空作戰,生存能力脆弱。

    1942年10月,首艦阿賀野號服役,取代長良號成為第10艦隊旗艦,開赴索羅門群島作戰,參與了韋瓦克之戰,奧古斯塔皇后灣夜戰,均無建樹。

    1943年12月,因受到美軍潛艇攻擊而受傷,返回土魯克群島緊急修理後再次參戰,1944年2月16日,在向日本土返航途中,再次受到美海軍潛艇攻擊,被擊中2枚魚雷而沉沒。

    1943年8月,2號艦能代號取代神通號,成為第2水雷戰隊的旗艦,1944年10月23日,在萊特灣海戰中隨慄田中將行動,薩馬島海戰結束後,於10月26日,在菲律賓西北方海域遭美空軍空襲,被航空炸彈炸沉。

    1943年12月29日,3號艦矢矧號取代阿賀野號擔任第10戰隊旗艦,隨後調往菲律賓歸屬小澤機動部隊,1945年4月6日,伴隨大和號戰列艦前往沖繩海域做自殺性的“菊水特攻”,被美華人發射的魚雷和航空炸彈炸沉於東海海面。

    至二戰結束時,僅有剛竣工的4號艦酒勾號還可行動,後遭譴俘任務後移交美海軍,解除武裝後於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島原子彈試驗中被炸沉。

    總之,阿賀野級輕巡洋艦,具有較強的海上作戰能力,然而與美軍同噸位的巡洋艦相比,只依賴高射機槍,以及部分為數不多的高射炮進行防空作戰,其作戰效能就大打折扣了。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該型艦艇其實是不屬於條約艦,是在1936年日本退出了倫敦海軍條約後為了替代老舊的5000噸級的巡洋艦,從新設計一型輕型巡洋艦並作為驅逐艦領艦用作指揮艦使用,在開始之初還打算用於防空,而且設計理念還比較先進,不過由於武器的裝置的限制其搭載的武器則讓這艘新銳戰艦顯得特別雞肋。

    由於在設計時,海軍一直要求該級艦艇要裝上150毫米以上的炮,但是由於排水量的限制,不能安裝效能更好的155毫米三聯裝炮塔。所以安裝了從金剛級戰列艦拆下來的老式50倍徑四一式152毫米副炮,由於該炮沒有安裝機械裝填裝置,炮彈的裝填只能依靠人力。而該型炮的一枚炮彈重量達45公斤,這對於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來說十分吃力。所以其安裝的主炮成了該型艦唯一的槽點,而且其安裝的九八式76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本來是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的縮小版,但是由於該炮的機構複雜,而且長炮身在發射時振動打引起散佈界大,被認為是失敗的作品,而且該炮只安裝在阿賀野級輕巡上。

    日本的輕巡從阿賀野級一一改之前英式巡洋艦矮矬的形象,因為由於擔心石油的問題,日本在球磨級之後設計的長良、川內級輕型巡洋艦仍然採用英式輕型巡洋艦的構造,燃料仍然是以燃煤為主,所以巡洋艦仍然是高聳的直立煙囪。而阿賀野級採用具有日本獨有的造艦特色重巡艦體設計和曲線煙囪。在戰爭中它們的表現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四艘有三艘沉沒,最後一艘也被拉到比基尼環礁做核試驗用。川內級巡洋艦,由於仍然以燃煤所以採用四座直立式煙囪,

  • 4 # 陳悅漫步海邊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建成的為數不多的大型作戰軍艦之一,按照其設計特點,該級巡洋艦是秉持著日本海軍傳統的艦隊決戰戰略,以進行遠洋魚雷作戰,尤其是夜間魚雷作戰為主要手段,充當水雷戰隊的旗艦,同時強化了防空火力,總體而言,不失為一型較為優秀的輕巡。不過在太平洋戰爭以航空作戰為主導的海戰場上,“阿賀野”有點生不逢時,其魚雷戰、野戰的特長難以施展,而其防空火力相對於太平洋戰場的空中威脅,又顯薄弱。

    排水量:6652噸(標準)

    主尺度:長162米(水線長),寬15.2米,平均吃水5.6米

    航 速:35節(最大)

    續航力:6000海里/18節

    武 備:150毫米41式雙聯主炮×3,8釐98式雙聯高射炮×4,4聯裝魚雷發射管×2,110釐米探照燈×3,水上偵察機×2,深水炸彈軌道×2.

    總計“阿賀野”級共建成4艘,“阿賀野”(佐世保海軍工廠1942年10月31日竣工),“能代”(橫須賀海軍工廠1943年6月30日竣工),“矢矧”(佐世保海軍工廠1943年12月29日竣工),“酒匂”(佐世保海軍工廠1944年11月30日竣工)。

    其中“阿賀野”在1944年2月16日在特魯克島以北被美軍潛艇擊沉。“能代”1944年10月26日在菲律賓班乃島附近被美軍飛機炸沉。“矢矧”1945年4月7日隨“大和”艦進行自殺攻擊,在沖繩附近海域被美軍飛機炸沉。“酒匂”遺存到日本戰敗後,被美軍俘虜,1946年7月2日在比基尼島附近核爆試驗中作為試驗品炸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王安石變法中的“保馬法”,初衷是利國利民,為何爭議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