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財譚
-
2 # 龍尚財經
有些地區房子庫存大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可能有且不限於以下這些原因:
一、規劃失當。有些地方地區盲目跟風,發展房地產業,忽略了市場需求,當地居民的購買力!
二、市場調控的。包括限購限貸等!使許多有購房能力的炒家排除在外。
三、符合購房條件的買家很多都是缺乏購房能力的,這包括:
1.全款購房。這部分符合購房條件的人群當中少之又少。
2.按揭貸款。這又涉及到是否符合銀行的貸款條件。而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銀行拒絕,比如個人徵信不良!
所以,可以說因徵信不良,導致很多人貸不下來款,買不到房子,是有些地方房子庫存量大的原因之一。
-
3 # 金融筆記
徵信不良的人佔總人口的佔比很低,這部分人也不夠有錢,把庫存大的鍋甩給他們也不合適,何況現在我們的房子庫存也不大。
中國的商品房不存在過剩的問題按照恆大研究院以及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分析看,2017年,中國城鎮住房套數共有3.03億套,按照家庭戶數看,城鄉套戶比是1.11,也就是一戶人家平均1.11套,這個數字在美國是1.15,日本是1.16,德國是1.02,英國是1.03。
但是,這些住房裡商品房佔比只有4成,自建房3成,還有3成是原公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其他住房。
也就是說,從商品房的角度來看,我們只滿足了40%多一點點的需求。
同樣按照恆大研究院的資料:
從人口普查統計的家庭戶人均使用住房面積分布推測,當前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的不平衡程度較為嚴重,最低20%的城鎮家庭戶僅擁有約6%的住房面積,而最高20%的家庭戶擁有約40%或更多的住房。也就是說,最闊的20%人口擁有了40%的住房,最窮的20%人口只有6%的住房。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是一種常態。
那麼,資信不良導致無法貸款的人,大概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呢?
中國擁有徵信記錄的人口在8.7億左右,能形成報告的人在2.75億人,徵信不良的人按照2018年的資料,目前中國在央行徵信中心有記錄的人數有9.6億,能形成徵信報告的人大概在2.75億左右。也就是說,徵信不良的人,至少曾經能在銀行或各類金融機構貸到款,只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現金流斷裂,留下了一些不好的信用記錄。相比較沒有任何記錄的4億多人以及7億左右有記錄卻無法形成報告的人來說,這批人至少“輝煌”過。
那麼,這些曾經“輝煌”過的人在人口中的佔比大概是什麼位置呢?目前沒有比較權威的資料來作證,我們只能根據現有資料毛估估。
按照央行2.75億人能產生報告的資料,我們假設這批人都在銀行有過貸款,我們取一個比較大的逾期率5%算,徵信不良的人大概會在1375萬,佔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
顯然,這個不怎麼有錢的1%人口很距離最有錢的20%人口的距離是比較大的,把房子賣不掉的鍋甩給他們顯然不太合適。
-
4 # 真善美觀察員
徵信不良在所有購房佔比中,可謂滄海一慄,根本無足輕重,完全怱略不計。
那麼拋開這類人群,無徵信不良記錄,普通人群貸款買房,就能獲批嗎?未為可知。
銀行對貸款買房,審批環節很嚴謹。上班一族要提供月工資證明,普通老百姓要提供家庭收入證明。銀行據此推斷,可否放貸。
上面說到徵信不良,還包括一部分老賴,老賴根本沒有資格買房,他的個人帳戶有一千元,都會被銀行、法院,凍結划走。
所以有些城市房子庫存,跟他們風馬牛不及,一毛關係也沒有。說到底還是價格與收入不匹配,房價能大漲,卻不能大跌,導致購買力下降,才造成這種後果。
-
5 # 貝掌門
徵信不良可以導致房貸下不來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多的原因在房價迅漲的今天,房價已經高上天,首付已經掏空了六個錢包,自己的工資又無法覆蓋月供或者月貸佔比率很高這才是銀行拒貸的原因,因為銀行要的不是你抵押的房產,要的是你還款能力。
第二個原因,常住人口流失,城鎮人口向大城市遷移,人口減少,需求減弱,剩下的人無力消耗,這也是房子庫存的原因,
-
6 # 勇談樓市壹貳叄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隨著今年5月1日後央行徵信新系統的上臺,可以說徵信這關卡的越來越嚴了,自然也就有很多朋友超過半年房貸辦理不下來。這樣的結果或許會導致一些房子被迫被重新出售,有人說因為貸款無法批覆或許會造成有些地區房產庫存加大,事實真的會這樣嗎?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房產庫存大的主因其實就是房子蓋得多了,房價高了第一、根據市場的供需關係,當一個城市的住房需求增加遠遠低於本地房地產開發建造速度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房產供過於求,也就是庫存問題。可以說這是很多城市今天出現房產庫存的根本,尤其是對於三四五線城市,這些城市本身的人口淨流入就很差,甚至大多數還是人口負流入。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為了城市發展和招商引資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房產建設,自然會導致房產過剩。
第二、房價過高的情況下,會抑制人的購房需求,進一步演化為房產過剩,庫存加大。這樣的情況正在中國有些二線城市上演,比如:這座城市本身的人口數量和產業基礎可以支撐得起15000元左右的房價,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房價暴漲達到了25000元左右。因為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產業提供的工資難以支撐這樣的高房價和高消費,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去其他城市,也就是逃離。甚至有些二線城市在已經放開了限售、限購等政策的情況下,房產仍然沒有出現好的起色,這樣的城市大家就要注意了。
第三、目前來說貸款無法批覆的人群佔據了總貸款人數的比例很小,因為徵信問題貸款不了就更少了。首先跟大家分享下購房前的幾個事情,一般來說在你繳納購房意向金的時候,置業顧問都是會去查詢你的徵信的,如果發現你的徵信不合格那麼就會給你說明,正規的房地產企業是不會將房產賣給你的,畢竟你是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沒有查詢徵信的情況下大多數的開發商是不會賣房給你的,包括二手房交易提前也是需要查詢你的徵信資訊的。一般來說,只要徵信合格,資料準備完善都是可以獲得正常貸款的。
徵信良好是進行任何貸款的前提,請維護好自己的徵信第一、徵信已經被納入越來越高的地位了,無信用將在未來任何地方無法立足。一般的徵信不合格都是因為信用卡貸款逾期造成的,當然也有很多“老賴”上了黑名單後,出行都是問題。未來對於信用的考核和參考會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個人的工作、貸款、出行包括未來子女的受教育等情況也會受到您的徵信影響。所以,徵信並不是如今不能買房這麼簡單,未來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第二、無法貸款導致的房屋庫存增加是無稽之談。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用很多置業顧問說的一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這句話雖然說有點囂張,但是不得不承認房地產業作為如今的國民支柱產業,短時間內我們還是無法拋棄的。也就說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房產庫存情況,類似於2015/2016年的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解決庫存問題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題主這是鑽了牛角尖啦!徵信不良,貸款貸不到,想買的房子的還是會想辦法買,買不起的自然就還是買不起。若說這個影響到了房子的庫存,那也真是太抬舉徵信的作用了。
徵信不良的人群,與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人群,基本重合。甚至有些即使徵信良好,但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人,一樣貸不到款。再說了,徵信不良的人畢竟佔的比例是少之又少,這些人即使全買了房也消化不了多少庫存。
某些地區房子庫存量大,有三個原因造成:一是常住人口流失,房子供過於求;二是地區人民購買力不足,但房價歧高;三是政府安置房或廉租房推出量大,影響商業房產的去化。但是不管怎麼說,房子賣不出去,想要靠銀行降低貸款條件來推動,是絕不可能的。
事實上,如果銀行降低貸款條件,買不起房的人貸款購了房,開發商是開心了,但是那些人拿什麼還貸款?銀行到最後還不是手上拿了一堆房產!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預見,銀行才不會幹這種傻事。
所以,題主說的兩者沒有什麼因果關係,徵信不良的人貸不到款,並不是房子庫存量大的原因。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