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徐達作為朱元璋最為倚重的大將,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攻克元朝大都後更是收復了漢人丟失數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他的赫赫威名為世人所熟知,被朱元璋加封為公爵(開國六公爵之一),在死後更是極盡殊榮,被追封為中山王。而他的後代也不遑多讓,徐達的後代中有兩支公爵,一支是長子徐輝祖繼承的魏國公公爵,另一支則是第四子徐增壽的定國公公爵。

    徐達

    長子的魏國公自然是繼承來的,而幼子的定國公則是怎麼回事呢?這是自己掙來的,不過不太光彩。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前,徐增壽就暗地裡幫助朱棣,建文帝懷疑朱棣要謀反,就問徐增壽怎麼看,徐說:“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後來燕王卻反了,徐增壽又密告京中部署,做了一回奸細,最終被建文帝處死。朱棣攻破南京後感念徐增壽的功勞,加封他為定國公,令他的兒子繼承爵位。而徐達長子徐輝祖則是建文帝的支持者,明成祖登基後一度廢掉他的爵位,後來感念徐達功勞,才允許其後人繼承魏國公爵位,至此徐達後人正式達成了“一門兩公”的殊榮。

    徐達的長女徐儀華也非常尊貴,她嫁給了朱棣,朱棣稱帝后被封為皇后,可以說徐達家能夠形成“一門兩公爵”的榮耀,和徐皇后也密不可分。

    朱棣

    魏國公和定國公享國都很長久,兩個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之時,而且伴隨著明朝兩京的淪陷而依次滅國。首先斷絕的是定國公,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殉國,京城大亂,而此時定國公已經傳到了第九代徐允禎,根據史料記載,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一,因為李自成打算東征吳三桂,為了穩定後方“取勳戚大臣皆殺之,。。。內閣陳演、定國徐允禎等”,隨著徐允禎被殺,定國公也不復存在。

    李自成進京

    而另一支魏國公則要延遲一年多,魏國公一直留在南京,在朱棣遷都後南京成了閒散之地,直到崇禎殉國。崇禎死後南京得大臣們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是為弘光帝,南京又重新成為了政治中心,而此時魏國公已經傳到了第十一代徐文爵,因魏國公在南京,故並未受到李自成的影響,但是魏國公逃過了李自成卻沒有逃過清兵。1645年五月清軍兵臨南京城,弘光帝逃跑,忻城伯趙之龍身為守備南京勳臣卻大開南京城門,率文武大臣於南京郊外跪迎清軍主帥豫親王多鐸,而魏國公徐文爵也赫然在列,“趙之龍先剃頭,魏國、安遠、永康、靈璧、臨淮以漸次剃迄”,後徐文爵被清朝貶為庶民。

    投降清軍

    徐達,一代英豪,生前死後都極為尊榮,而他的後代在歷經建文、永樂之變後仍然能夠保住魏國公爵位,且又新得定國公爵,一門兩公爵,實屬難得,而魏國和定國兩支都傳到明末,更是難得,只是勳臣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相關,明朝滅亡了,依附明朝的魏國和定國兩支也都未能倖免,定國公被李自成所殺,亂世之中玉石俱焚,而魏國公則投降清朝被貶為庶民,名節有虧,下場卻也不算太慘。

    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南略》

  • 2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一路追隨朱元璋起兵,從一個農家貧民子弟為子孫後代打下了世代傳承的功業,整個明朝徐達後代一直享受榮華富貴。徐達主要傳出兩脈,一是長子徐輝祖繼承自徐達的魏國公一脈;一是四子徐增壽因功被朱棣封的定國公一脈。

    魏國公一脈一共傳了十一代,第一代魏國公徐達;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第三代魏國公徐欽;第四代魏國公徐顯宗;五代魏國公徐承宗;第六代魏國公徐俌;第七代魏國公徐鵬舉;第八代魏國公徐邦瑞;第九代魏國公徐維志;第十代魏國公徐弘基;第十一代魏國公徐文爵。

    魏國公一脈世代鎮守南京,掌控南京地區兵權,中間雖然有得罪皇帝被奪去爵位的時候,但最後都會恢復。比如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忠心建文帝朱允炆,不服朱棣統治,被剝奪爵位,但最後魏國公的爵位還是由徐輝祖的長子徐欽繼承。用明成祖朱棣的話說:“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這可能是魏國公能世代相傳的一個重要原因。1644年第十一代魏國公徐文爵投降滿清,被貶為庶民。

    徐達四子徐增壽和大哥徐輝祖不同,在靖難之役中一心幫助朱棣,潛伏在南京城中將建文帝的各種情報告訴了朱棣,後來徐增壽告密的露餡被建文帝殺了。朱棣登基後感念徐增壽的功勞,追封他為定國公,由其子徐景昌繼嗣。

    定國公一脈一共傳了九代,第一代徐增壽;第二代徐景昌;第三代徐顯忠;第四代徐永寧;第五代徐光祚;第六代徐延德;第七代徐文璧;第八代徐希;第九代徐允禎。明朝遷都北京後,定國公一脈隨明朝朝廷遷至北京直到明末。第九代定國公徐允禎於1644年戰死於北京。

    另外徐達的長女徐妙雲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次女徐妙清是代王妃;三女徐妙錦拒絕朱棣的求婚出家為尼;四女徐氏是安王妃。

  • 3 # 於左

    中山王徐達一共有四個兒子、四個女兒。四個兒子分別是徐輝祖、徐添福、徐膺緒、徐增壽四人,都是朱元璋給起的名字。其中,徐添福早死,徐膺緒做過中軍都督僉事,後代世襲指揮使。

    徐達死後,由大兒子徐輝祖繼承了魏國公的爵位。另一個兒子徐增壽原來是左都督,後來因為支援朱棣,被建文帝親手殺死,朱棣登基後,封他為定國公,由他的兒子徐景昌繼承。

    如此一來,徐家一門二公,魏國公在南京,後代都比較賢明,一直帶兵,除了徐鵬舉時代出了一點問題,其他還算正常。魏國公的爵位也一直傳到了明亡。

    定國公一支在北京,歷代皇帝更喜歡定國公,也有兵權。最後一代定國公名叫徐允禎,李自成攻打北京,守衛德勝門的徐允禎投降,農民軍準備前往山海關迎戰吳三桂時,許多貴戚被處死,其中也包括徐允禎。

    有文獻記載,徐達的四個女兒都是繼室謝夫人所生。這其中,老大嫁給了朱棣,後來做了皇后。另外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朱元璋的十三子、代王朱桂。另一個嫁給了朱元璋的二十二子、安王朱楹,朱楹死於永樂十五年,沒有後代。

    永樂五年,徐皇后病死,朱棣看中了她未出嫁的那個妹妹,向謝夫人表示,希望娶她,立為皇后。謝夫人婉言拒絕,說女兒配不上皇上。

    如此一來,這個女兒也就無法嫁給別人,別人也不敢娶她,只能出家為尼。

  • 4 # 楚邾

    徐達作為明開國大將,在明初大殺功臣的情況下仍然得以保全自身,並且在其後又出現一門兩國公,在明朝不多見。

    徐達長子徐輝祖,襲父親魏國公爵位,靖難之役因心向朝廷而為永樂惡,一度幽禁。魏國公家族重心偏向南京。

    永樂五年,輝祖子徐欽襲爵,後削爵為民。

    洪熙元年,徐輝祖孫、徐欽子徐顯宗襲爵,顯宗無嗣,脈絕。

    正統十三年,徐顯宗弟徐承宗襲爵,此時,魏國公一系開始返回南京。

    天順八年,承宗子徐俌襲爵,去世後諡號“莊靖”。

    正德十三年,俌孫徐鵬舉襲爵,俌長子璧奎早逝,故以璧奎長子鵬舉襲爵。

    隆慶六年,鵬舉子徐邦瑞襲爵。

    萬曆十四年,邦瑞子徐維志襲爵。

    萬曆二十三年,維志子徐弘基襲爵,南明時主動請辭,以子文爵襲爵。後弘基、文爵二人均亡。弘基從子仁爵,南明時以功封定南伯,歿於海。

    徐達次子徐膺緒,于軍中任職。

    永樂二十二年,膺緒子徐景珩承襲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正統十一年,景珩子徐顯隆襲南京府軍右衛指揮僉事。其後裔直至泰昌元年,一直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

    徐膺緒六世孫徐京,曾以名士自居,交友廣泛。

    徐達三子徐添福,勳衛,早卒。

    添福子徐茂先,周王府儀賓,娶周王朱橚第二女蘭陽郡主。

    徐達幼子徐增壽,靖難時因向朱棣,被建文帝所殺,後追封定國公。定國公家族重心一直在北京。

    永樂二年,增壽子徐景昌襲爵。

    正統三年,景昌子徐顯忠襲爵,正統十三年去世,子永寧年幼未襲。

    景泰六年,顯忠子徐永寧襲爵,曾長達十餘年閒賦在家。從堂弟永宏為勳衛。

    弘治十七年,永寧子世英早逝,孫徐光祚襲爵,去世後諡號“榮僖”;永寧次子世華為勳衛;徐光祚弟徐光祀,為勳衛。

    嘉靖八年,光祚子徐延德襲爵。

    隆慶二年,延德子文璧襲爵。

    萬曆三十年,文璧孫希皋襲爵,希皋父廷輔早逝。希皋子允禎襲爵。

    清初有徐湛恩者,亦稱徐達後裔,清初隸屬正藍旗漢軍,由貢生應武舉,中康熙朝武進士。授侍衛,後因為文才改任兵部郎中。以武官改任文官,在整個清代都不多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書.列傳第三十一》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