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味冷
-
2 # 科技之重
隱身戰鬥機探測目標主要依靠兩個關鍵的裝置“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隱身戰鬥機對隱身效能要求極高,除了雷達和紅外隱身外,還有就是“射頻隱身”,所謂的射頻隱身就是不向外輻射電磁波,也即是不使用雷達主動搜尋目標。
言歸正傳,隱身戰鬥機在保證自身射頻隱身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探測目標。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隱身戰鬥機不能主動開啟雷達去探測目標,也只有依靠現在先進的電子戰系統了。諸如F22安裝的ALR-94,F35安裝的ASQ-239,殲20安裝的未知型號的電子戰系統。也就是說,這三型隱身戰鬥機都可以在射頻隱身的前提下,發現,跟蹤,鎖定,攻擊目標,從而達成靜默攻擊的目的。
F22戰鬥機F22戰鬥機安裝了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ALR-94電子戰系統,這兩者就是F22戰鬥機的空戰效能倍增器。為了保證射頻隱身,F22戰鬥機不會主動的使用APG-77機載雷達搜尋目標,而是使用ALR-94系統進行探測。ALR-94可以在480千米處發現敵方輻射源,在200多千米處準確定位該輻射源。ALR-94還與APG-77機載雷達有資料交聯,當ALR-94系統準確定位到敵方輻射源後,就可以引導APG-77雷達以極窄波束進行掃描,一般來說,相控陣雷達進行極窄波束掃描時並不會觸發敵機的雷達告警系統。所以說,這就是F22戰鬥機攻擊目標的方式。
F35戰鬥機F35戰鬥機使用的則是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和ASQ-239電子戰系統。與ALR-94不同的是,ASQ-239系統並不用引導APG-81雷達進行搜尋目標,而是直接可以引導空空導彈進行打擊。這麼一來,F35戰鬥機的射頻隱身能力就要更強,只要不主動開啟雷達,F35是難以被發現的。ASQ-239系統可以在480千米處探測到敵方輻射源,在230多千米處精確定位,並引導空空導彈發起打擊。
殲20戰鬥機目前來說,殲20戰鬥機的航電系統依然是個未知數,只不過根據中國近年來在電子技術上的進步,殲20的航電系統的效能與F35應該在同一層次。射頻隱身也極為注重,或許其裝置的探測距離不如ASQ-239,但是具有與其相當的效能還是可以的。所以說,隱身戰鬥機是可以在雷達靜默的前提下攻擊目標的。(圖片來自網路)
-
3 # 開著皮卡打坦克
我不知道你這個問題指的是啥,你是問想為怎麼判定地方有沒有來,還是說如何用五代機攔截五代機?
如果是判定對方有沒有來,那這不幹五代機的事啊。這是空情繫統的事啊,空情繫統包括預警機,遠端預警雷達,戰區雷達,空情哨,綜合情報系統等一系列的東西,只有等空情繫統發現了敵軍飛機來襲,我軍的戰鬥機才會升空攔截敵軍。如果你問的是這些沒有發現,五代機單打獨鬥怎麼辦?我只能告訴你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沒發現敵軍的話飛機基本上不會起飛的,一是根本沒用而且佔用飛機出勤率(飛機的妥善率會隨著運作的頻率而下降,飛機飛一次就需要很長時間的檢查維修,在這段時間之內飛機和損失了沒區別,如果經常起飛的話就會出現大量飛機正在維護檢修中的情況,能隨時出動的飛機數量就會嚴重受限,而能隨時出動的飛機和總飛機數量的比例就是妥善率,如果還沒開戰就把妥善率消耗到極低的水平了,那隻能說這位指揮官真是個人才)。所以如果空情繫統沒有發現敵軍的話,那就等著挨炸唄還能怎樣。
那如果空情繫統發現了敵軍,那就好說了。受限空情繫統既然知道敵軍來襲,那就至少能判定出敵軍來襲的方位,而且五代機上除了綜合感測器之外還有資料鏈系統,預警系統看到的情況飛行員也能看到,也就是說不存在完全無法發現的情況。那這就好辦了,剩下來就是如何擊落敵軍的環節了,這也分兩種情況首先地面的戰區防空火控系統能否捕獲敵軍,如果能那就直接透過資料鏈用戰區防空的火控系統指揮我的導彈擊中敵軍即可,而我機只需要最佳化導彈包線發射導彈即可。
如果不能,那就畢竟直到我機感測器捕獲敵軍,然後集中雷達波束達到火控捕獲,最佳化導彈包線發射導彈即可。
-
4 # 葉飄刀
一般需要其他飛機的配合
隱形戰機,為了達到隱形戰的戰果,所以在飛行的時候,一般狀態下,是不開啟自身的雷達系統的。否則就算對方的雷達無法發現隱形戰機,但天空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訊號源,誰都知道隱形戰機到來了。
所以在隱形戰機真正出動的時候,一般需要其他的戰機或者衛星配合。
比如預警機,預警機是大型空中雷達平臺,預警機的作用就是發現和跟蹤敵人的飛機,這個時候,以預警機作為隱形戰機的眼睛,以預警機在較遠的距離偵測和發現對方的戰機,然後將資訊發出,隱形戰機就可以在不開啟雷達的情況下,僅僅接收資訊從而獲得對方戰機的資訊。
第二個是衛星,透過GPS或者類似北斗的衛星定位,預設好隱身戰機的飛行路線。但這個只適合確定目標的地面突擊,並不適合發現對方的飛機。
第三個就是其他的隱形飛機或者其他的戰鬥機。
一般來說,隱形戰機出動都不會單機出動的,但如果前出的距離比較遠,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能有預警機跟隨,畢竟預警機太靠近對方空域也存在極大的危險。
在這個時候,往往會有伴飛的其他戰鬥機,或者是出動的隱形飛機當中的一架會開啟機載雷達,這樣的情況,其實和預警機類似。用一架戰鬥機作為眼睛,為其他隱形戰機提供視野。這個時候,隱形戰機就藉助其他的戰機的雷達來觀察其他飛機的存在。這個時候,敵人就是能發現,也不過發現對方來了一架戰機,但對方到底來了多少不確定。
-
5 # 論道今朝
隱身飛機探測目標,一般是採用被動探測或光電掃描以及紅外感應來獲取目標位置資訊。因為雷達探測目標需要發射電磁波,這樣就會暴露自己,所以,隱身戰機一般情況下是不用雷達探測目標的,除非雷達功率非常強大,在對方防區外很遠就能夠發現目標,這種情況只能對戰非隱身戰機;雙方隱身戰機是不可能首先開啟雷達探測的。
俄羅斯蘇57放棄了對地探測的合成孔徑雷達,增加了兩個L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陣列,能夠利用L波段雷達探測視距外隱身目標;但是,主動發射雷達電磁波探測目標的同時,對方戰機也會獲得自己的位置資訊,從而暴露自己,得不償失。
殲20、蘇57、F-22和F-35都安裝有電子戰系統,電子戰系統分為電子偵察和電子干擾。而電子偵察就是利用被動探測的原理,獲取目標飛機發射的雷達電磁波和通訊訊號,從而獲得目標位置資訊,並鎖定目標。
如果目標飛機採取關閉雷達,並保持無線電靜默,那麼這時,電子偵察手段就失去了作用。本身隱身戰機又不能開啟雷達探測,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光電掃描系統搜尋目標,同時開啟分散式孔徑系統對周身360度空域進行探測。目前任何飛機都無法做到紅外隱身,就算對方飛機尾噴口如何降低溫度,其尾流熱氣也無法解決;因此,紅外光學掃描系統和分散式孔徑系統的紅外感應器就是探測隱身、非隱身目標的最可靠工具。
F-22為了追求極致隱身效能,不能主動發射通訊訊號,只能被動接收;F-22也沒有安裝紅外光電掃描系統和分散式孔徑系統,不能使用F-35一樣的3D頭盔。在關閉雷達的情況下,只能依靠電子戰系統進行電子偵察來探測目標;遇到電子戰機發射干擾訊號就無法在視距外探測目標。F-22多次輸給“咆哮者”電子戰機、“颱風”戰機和“陣風”戰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F-22的航電系統已經不適應時代了。
回覆列表
被動探測:新一代隱身飛機本身集成了強大的訊號分析處理能力,能夠被動探測敵方發射的各種電磁訊號,對於火控雷達這種指向性很強的訊號,能夠大致判定對方位置。多頻譜光電探測器能夠探測敵方飛行器發出的紅外、紫外、可見光訊號,在理想情況下探測距離達到百公里以上。
主動探測:隱身飛機的雷達訊號經過特殊調製,將訊號分散在很寬的頻譜裡,並且將訊號功率動態控制在能夠探測目標的最小功率上。傳統的雷達告警裝置難以接收處理這樣的訊號。因此對於上一代戰鬥機,隱身飛機即使開雷達也不容易被發現,可以實現戰場的單向透明。
資料鏈:隱身飛機處於大國的體系作戰環境下,各種平臺可以用資料鏈共享資料。除了預警機提供的資訊以外,只要一架隱身飛機發現對手,友機都會收到相關資料。因此可以實現A射B導等靈活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