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居正良理

    1、康有為在歷史上評價較好是因為公車上書的緣故,公車上書之後的戊戌變法失敗更是引起了無數華人的遺憾及遐想,如果戊戌變法成功有多好;

    2、康有為是如果說年輕的時候確實有一腔報國的熱血,但自從流亡海外之後就轉變為一個徹底的唯利益者,為了升官發財逆歷史潮流擁護張勳復辟,打著保皇黨的旗號從溥儀那裡得到好處,後來為梁啟超所不恥;

    3、只能說孰能無過,現在對康的評價變得更客觀了而已。

  • 2 # 思想空間

    康有為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歷史人物。康有為在世時,因參與清末維新變法運動,贏得空前名聲。同時,康有為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書法家,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人稱“文聖”。在晚清時期為傳播西方與日本先進的思想奔走呼號,為變法維新與救國搖旗吶喊,歷史上是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只是隨著歷史的遠去,迷霧的消散,籠罩在名人身上的光環也漸漸散去。加之中國自古就有在世不揭名人短的古訓,康有為在世時一些醜事與短處,除了圈內人知曉外,其它華人並不知道,導致康有為生前名聲震天,備受華人推崇;死後老底被人揭穿,聲名跌入谷底,甚至遭人唾罵,形成生前生後聲名霄壤之別的情狀。

    一、“成者居功,敗者惜命”的康有為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以及自己學生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又與梁啟超寫成“上皇帝書”,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名市民在清廷都察院門前提請代奏。上書被清廷拒絕。康有為在北京、上海辦報,舉“變法圖強”旗子,以維新為號召,宣傳維新變法救國新思想。光緒皇帝最後吸收了康梁上書思想,批准啟用了康梁等人實行“維新變法”,但不久就遭到慈禧太后反對,最後光緒皇帝被軟禁,“戊戌六君子”遭到當局通緝追殺。康有為經過化妝,由上海、香港,自稱攜帶光緒“衣帶詔”僥倖逃往日本,其他“六君子”全部被殺害。之後康有為不知是吸取失敗教訓,還是悟出生命的意義,從此再沒有與清廷硬懟硬碰,轉而鼓吹保皇護清,宣傳開明專制,反對針對清廷的革命。

    後來據當事人敘述以及學者考證,所謂“公車上書”並無此事,參與人數也沒有數千人,這件事只是康有為在自己所著的《公車上書》一書中的說法,頂多就是一個“公車集會”或公車擬上書而已,是康自己為自己臉上貼金;“衣帶詔”也是康自己編造欺世謊言。相反,“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跑的比兔子還快,惜生惜命,貪生怕死,為人不齒。

    二、保皇護清,反對革命的康有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但時局動盪,各路軍閥心懷鬼胎,要麼按兵不動,靜觀時局;要麼蠢蠢欲動,企圖奪取最高權力取而代之。這時,發生了在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的所謂“府院之爭”。辮子軍領袖張勳以調停二人紛爭之名,率軍入京,解散了國會,趕走了大總統黎元洪。張勳電令清廷遺老遺少進京商議國事,共舉大清大業,把年僅12歲的溥儀請出來復辟當了皇帝。此時的康有為積極與張勳一起為清廷復辟鼓譟吶喊,奔走相告,充分暴露了康有為保皇保清反革命的投機本色。當看到張勳復辟成功時,康有為先是要求在朝廷謀一份內閣大學士職位(相當於宰相),但張勳只是給予他一個虛位的弼德院副院長(相當於顧問委員),康還對這一職位安排相當不滿。只是這場復辟的鬧劇,在全國通電討伐逆賊聲中,僅僅維持了12天就結束了,包括康有為在內的一幫復辟之人被通緝。康有為再次採取化妝術,據說是裝扮成老農逃出京城,流亡於海外,再次從公眾視線中退隱而去。

    三、周遊列國,四處斂財的康有為

    戊戌變法失敗後,世間早已沒有康有為施展騰挪,展示“治國良才”之機了,但是康有為是一個心寬之人,迅即調整心態,又開始了新的營生,那就是打著“戊戌變法”“公車上書”親歷人旗號,募捐斂財。早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899年,康有為流亡加拿大期間,就成立了一個“保救大清皇帝公司”,自認總會長,採取類似於當今傳銷方式,發展會員。從開始每人加入組織必須至少繳納1美元,到後來加入組織每人必須至少繳納5美元,參加這一組織的人數達百萬人,在海外成立了100多個分支機構,共募資數額至少應在數百萬至千萬美元之間。這筆巨資被康有為等人在美國、墨西哥、香港等地用來投資銀行、飯店、地產、電車以及鐵路等,除了一部分資金確實用於當時號稱的改良革新事業外,其餘部分都變成了康有為等人的個人吃穿用等生活享用費用。

    四、招妓納妾,嬌貴奢侈的康有為

    據稱,康有為毫不避諱自己招妓好嫖的喜好,在國內嫖妓,國外也不例外,而且在嫖妓後還發生過欠賬被妓女、老鴇追賬要錢之事。

    從海外回國後,康有為定居在上海一座佔地10畝,滿園種植瓜果葡萄,養有大龜、海豹、袋鼠等動物的辛家花園。1921年,康有為建了一座佔地10畝的豪華園林式住宅,據說光各種花樹就有1200餘株;還養了包括孔雀、麋鹿、金絲猴、野驢等在內的各種動物。此外,他晚年還購置了杭州一天園、上海瑩園、青島天遊園,佔地都在10畝至30畝。

    康有為常年僱傭的僕人、廚師在四五十人以上,每年大約要花掉兩萬銀圓,折算現在人民幣百萬元左右。

    康有為一生有六位妻妾,除了納有中國女子外,還有美國女人和日本女人。康有為元配22歲嫁入康家,其餘五妾是康有為在50歲以後納入家門的。康有為在62歲時,納妾19歲女子張光,據說,在康有為與張光舉行婚禮會上,他的妻妾兒女集體缺席婚禮,以示抗議。

    康有為的一生,是維新變法的一生,同時也是保皇護清的一生;是顛沛流離,流亡海外的一生,同時也是驕奢淫逸,妻妾成群的一生;是滿腹經綸,激揚文字的一生,同時也是迂腐老朽,虛情假意的一生。康有為生前留名,名滿天下;死後捱罵,謗毀人間。從享受的角度看,可以說值;從名譽的角度看,則可說臭。撕下自詡“康聖人”的偽裝,剩下的就是一普通的臭皮囊。

  • 3 # 魏青衣

    在許多人眼裡,康有為都是一個探索新世界的鬥士,從當時的角度來講,雖然康有為不是為革命做貢獻的人,但不可否認,如果沒有他對新世界的探索,革命想要獲得成功是萬萬不能的,如果當時朝廷支援了他,那麼當今世界可能不再是這般模樣。

    畢竟,如果他們的思想真的得已付諸,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就會在當時帶給大家一種不一樣的驚喜,革命的發生,最容易的果然還是要自上而下,只是可惜,雖然光緒帝支援他們,但慈禧比較自私,只顧著自己的個人利益,放棄了國家利益。

    毫無疑問的,康有為的形象在許多人眼中都是正面的,令人稱頌的,但現在的許多人卻並不那麼喜歡這一個搖頭書生。早期的康有為並不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甚至是當時考核人才的科舉,他都沒有考上,只配給別人當一個下屬,在北京沒有立足的地方。

    也許當時上書的舉動也不是為了其他,單純是想靠著自己的才華搏一搏呢,不否認其他人的確有改革的想法,但康有為的做法看似是充滿了功利性,因為,他竟然要求慈禧繼續垂簾聽政,這是與改革相悖的。

    每當看到戊戌六君子赴死時,許多人想到的都是敬佩,其實這些人不一定是真的不怕死,就比如康有為,他的做法令人相當不齒,他更多的是在背後指揮別人發動革命,而自己卻坐在了遙遠的天津觀望。

    如果真的是一個不怕死的光榮革命英雄,是不可能這樣坐等別人努力,而自己只負責分享戰果的,這是他性格懦弱的表現,一個真的勇者對於這一切只會是無所畏懼,他這樣的人雖然儘管有著不小的名氣,依舊被人抨擊,他實在是太功利了,功利到讓人不恥的地步。

    變法失敗以後,他的做法與其他人不同,變法進行時他就在遠端遙控著,坐望局勢的發展,失敗以後他竟然是逃往了日本,在國外待了整整十六年,這期間他一直在觀望國內的動向,只要局勢好轉他就第一時間回到國內,一點風險都不願意冒。

    許多人都看到他在變法失敗以後到處宣傳著要營救光緒帝,卻看不到他擺出來的照片都是經過修飾的,其實光緒帝於他沒那麼深的關係,他只是表現出來一種他們關係很深的樣子,藉此來提高自己的名氣,抬高自己的地位。

    歷史上記載的康有為與他實際的作為差距實在太大,他藉著解救光緒帝的幌子,在世界範圍內募集到了許多資金,這些錢他用到哪裡了?真的是去解救光緒帝了嗎?並不是,他更多的是花在了自己身上,他用這筆錢購買了一座島嶼,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宮殿,娶了六個老婆,在島上享受著帝王般的待遇。

    他的名聲大多是自己宣揚的,許多人對真實的他並不瞭解,而梁啟超更是他的徒弟,出於情面也沒有直接揭發他,然而現在不同了,許多人認識到了真實的他,自然開始抨擊這個偽君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減掉臉上和肚子上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