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堯居

    首先,我們聊一下地位最高的地方官員,那就是各地的鎮守將軍。清朝入關以後,在全國很多省會城市都設立了鎮守將軍。鎮守將軍負責一個省或者兩個省的八旗軍工作,從軍隊訓練到隨軍家屬的安排,都是鎮守將軍的工作範圍。鎮守將軍有杭州將軍、江寧將軍、廣州將軍等等。從地方高階官員的排名來說,鎮守將軍比總督還靠前,雖然實際權力不如總督。

    作為從一品的高官,鎮守將軍有自己的實力。 提督的地位很尷尬,按照清朝的規矩,幾乎每個省都有一位提督。提督負責管理全省的綠營兵,請注意,提督是武官。雖然提督也是從一品高官,但按照文貴武賤的傳統,提督必須受總督、巡撫的節制。巡撫屬於實權人物,巡撫一般是正二品,掛都察院右都御使的頭銜,因此被稱為“中丞。”巡撫是一個省的一把手,負責軍政民財各方面的工作。巡撫有權力調動全省的綠營軍,同時,自己有專門的標兵營,大約擁有幾千直屬部隊。

    布政使在一個省裡的地位僅次於巡撫,布政使主要負責經濟發展、人事任免和民政,屬於常務副省級。如果巡撫調走,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是布政使接班。按察使也是副省級,負責全省的司法和治安工作。由於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擁有比較高的地位,因此被稱為蕃臺和臬臺。至於學政,則是朝廷直接派遣的官員,負責管理一個省的教育工作。由於直接隸屬於朝廷,因此,巡撫無權節制。學政的品級從三品到五品不等,主要看實權。

    繞了一大圈,最後我們看看總督的地位。總督一般管理兩三個省,四川總督和直隸總督除外。總督雖然負責兩三個省的各方面事務,但整體上還是以軍事為主,類似於大戰區司令。總督一般都是正二品官,掛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頭銜。有的總督地位比較高,掛協辦大學士的頭銜。總督只能調動綠營軍,而沒有權力調動八旗軍。清朝總計有8位總督,綠營軍的數量有60多萬。按照這個標準,每個總督都能調動幾萬軍隊。當然,各個地區的總督,由於管轄區的任務不同,管轄軍隊的數量也有差別。

    8位總督中,直隸總督的地位最高。按照清朝的標準,直隸總督能夠調動4萬多軍隊。由於江南地區比較安寧,兩江總督、閩浙總督管轄的軍隊相對少一些。由於需要負責西北地區,而且西北地區民風彪悍,陝甘總督管轄的軍隊最多。此外,山西、山東、河南三個省沒有總督,只有巡撫。因此,這三個省巡撫的實權更大一些,負責管理全省的軍隊。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由於直隸總督和湖廣總督分別擔任了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實際權力更大。例如直隸總督下轄的北洋軍,堪稱是清朝的王牌部隊。

  • 2 # 莫羽君

    首先,能指揮多少軍隊,不同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其實分界點就是鴉片戰爭。

    清朝初期的時候,總督只是負責民政事務,主要行使監督官員、安撫百姓的職權。後來隨著形勢變化,朝廷開始逐漸增加總督在軍事上的職權。

    朝廷授予總督的兵權,可以分類兩類。

    一類是總督可以直接調動,不需要向朝廷打報告的兵權。這類兵權是因為這部分軍隊從綠營軍中劃分出來,人數不會太多,大概在2到5個營左右。每個營人數不固定,大概在200人到1000人左右。也就是說,直隸總督可以直接調動的軍隊,最多在五千人左右。最少的,可能只有四、五百人。全國綠營軍有60萬,相比較而言,總督可以直接管轄的軍隊,數量並不算多。

    除了直接管轄的軍隊,總督還可以調動由巡撫、提督直接管轄的那部分軍隊。調動這部分軍隊,雖然不需要朝廷調令,但是,需要出示公牒。那部分軍隊,人數也不固定。巡撫直接管轄的軍隊,大概有2到3個營。提督直接管轄的軍隊,大概有3到5個營。到清朝後期,直隸總督兼任直隸巡撫。所以,調動軍隊上,更有便利。所以,由直隸總督直接調動的軍隊,理論上,兵員可以達到上萬人。當然,實際情況,會有很大折損。

    除了這部分軍隊,轄區內其餘軍隊的調動,總督都需要得到兵部的調令。這裡必須說明的一點在於,清朝時,八旗軍和綠營軍雖然都駐紮地方。但是,總督只能節制綠營軍,八旗軍歸朝廷直接管轄。而且,直隸總督管轄的軍隊,不包括京城地界的軍隊,那部分軍隊歸九門提督管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直隸總督可以調動的軍隊,就是轄區內的軍隊數量。跟全國其他地區相比,至少在鴉片戰爭以前,清朝綠營軍駐紮的重點,都在西北、西南邊疆。直隸總督可以調動的綠營軍,遠遠少於陝甘、閩浙、兩廣、雲貴等總督。

    鴉片戰爭以後,全國形勢都發生很大變化。直隸地區也不例外。其中一個變化在於,朝廷對於綠營軍的態度。當時,直隸地區的綠營軍,沒有被裁撤,數量反而有所增加。

    據《清會典》統計,道光二十九年,直隸省綠營兵丁為41335人,到後來又增加了給醇親王看守陵墓兵丁,以及捕盜營等幾處兵丁。綠營數量反而增加到44992員兵丁。甲午戰爭後,裁兵節省軍餉,訓練新軍成了頭等要事。到光緒二十九年閏五月,直隸省綠營兵丁在兩萬六千人左右。人數有所下降。不過,大致在同時期,直隸總督又兼任北洋大臣的官職。所以,管轄軍隊內,在綠營軍以外,又包括北洋軍。北洋水師,以及之後的北洋新軍,都包括其中。

    大致在綠營被削減的階段,直隸總督因為兼任北洋大臣的職務,負責兼任海防、軍工、洋務、外交等事務。直隸總督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又有一些變化。在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時的北洋海軍,這支軍隊官兵數量四千餘人,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

  • 3 # 圖文繪歷史

    既然要回答總督能指揮多少軍隊,先了解一下滿清的軍制,分為四種,八旗、綠營、團練、新軍,其中八旗是另一套兵制,由將軍、都統指揮的,團練和新軍是晚清形成的,所以就剩下漢人的綠營兵,總督在轄區範圍內能夠指揮的就是綠營兵。當然有人說,曾國藩以兩江總督節制四省軍務、李鴻章以欽差大臣督師剿捻,能夠指揮所有部隊,這是特殊情況,曾國藩是平定太平天國,李鴻章是剿滅捻軍,掌握這麼多軍隊是臨時的,事幹完了兵權就收走了。

    圖為清朝8大總督轄區,晚清又弄了個東三省總督,合9大總督。

    既然總督只能指揮境內的綠營兵,那就看一下綠營的編制,綠營建立採用“因地設官,因官設兵”的原則,有些地方特殊,駐軍多,總督能夠指揮的就多,有些地方戰亂少,自然就少了。綠營官制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等,總兵所屬稱為標,是居中鎮守的,朝廷給每位總兵以上級別的官員都配有親自率領的綠營標兵,總督的標兵稱為督標,巡撫的稱為撫標,提督的稱為提標,還有河道總督稱為河標,漕運的稱為漕標等,《大清會典》記載,總督的直屬軍隊,也就是督標,因地區不同,配備的名額不等,少的千餘人,多的四五千人。

    蔡毓榮,湖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征討三藩時再授綏遠將軍,能統領綠營和八旗部隊,不多見。

    總督既然管理著一省或幾省的軍政大權,除了自己的督標親兵外,境內的提督、總兵們的部隊當然有節制權,屬於文督武的模式,一般是給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右都御史銜,最重要的是給軍令,《清朝文獻通考》記載,總督對轄區的軍隊有徵調權、對副將以下武官有調派黜免權、對所有官員有監督權、對綠營部隊有管理權、還監督境內的糧餉、武科考試等。

    圖為兩江總督府大堂,惠洽兩江牌匾是乾隆御筆,賜給兩江總督尹繼善的。

    由於各省的提督又有“豐奉聖旨,不得擅離汛池”的規定,所以中央徵調部隊權掌握在皇帝手裡,地方部隊徵調權掌握在總督手裡,如果需要用兵,提督需報告總督,再上奏皇上,總督需要用兵,報告皇上即可,當然特殊情況可以邊出兵邊申報。從這裡可以看出,清朝的國防措施是“以滿治漢,以文督武”的模式。那每個總督到底能指揮多少軍隊,其實這個數字差別很大,主要以區域駐多少總兵來算,但總兵的部隊也有多有少,如要得出個準確數字,只能大概平均一下。

    李瀚章,李鴻章的大哥,哥倆長得像,官至兩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清朝在全國有70個左右陸路總兵,有10幾個水路總兵,有的總兵統領上萬人,有的總兵只有2、3千人,打個平均數6000人。四川只有4個鎮總兵,那四川總督能指揮的,算上自己的督標,不到3萬人,雲南和貴州境內有10個鎮總兵,那雲貴總督能統領的有6萬多人,最厲害的是兩江總督,《綠營兵志》記載,境內陸路總兵9個,水路總兵7個,僅江蘇駐綠營兵7萬,安徽4萬,合起來就超過10萬了,這也是為什麼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要自解兵權的原因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腸癌病人適合吃哪些有營養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