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961214693225
-
2 # 東鞋黃藥師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金剛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金剛經》是般若經典中很著名的一部,禪宗從六祖慧能開始,就用《金剛經》印證參學者所悟是真是假。禪宗六祖惠能聽了《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開悟了,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
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明了宇宙的真相。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
《金剛經》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略解如下: 金剛:
世間最堅固的東西,用來比喻永不壞滅的“金剛心”:一切眾生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心。正因為真心永不壞滅,所以才成為輪迴三世的主體。
一切萬法必然是“成住壞空”:包括一切有情的色身及覺知心,包括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無一不是無常敗壞。故名“虛妄不實”。唯有這個真心,是唯一真實常住之法。十方諸佛合其威神力也不能減損一隻小螞蟻的真心一分一毫。如《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般若諸經所說的“心”,一般是指這個真心而不是眾生能知能覺的意識心。比如:“一切唯心造”,就是說這個真心能生萬法。這個真心,即是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般若:
般若,直譯為“智慧”,但卻不是世間所說的“聰明伶俐”“博學多聞”“思辨敏捷”,而是專指大乘菩薩經由多生多劫修集福德、定力、慧力,直到因緣具足之時,意識心觸證真心而發起“般若智慧”。
發起般若智慧之後,就能現前觀察到真心的體性,就能懂得《金剛經》裡面貌似矛盾的表述:其實都是在說這個“金剛心”,並非是很多人的誤解:“不過是為了讓人破除文字的執著,所以故意摒棄是非人我”。
波羅密:
直譯為“到彼岸”:生死輪迴即是此岸,解脫生死名為彼岸。修行佛法,可以到達彼岸。有兩種不同的道路:
一是“二乘解脫道”:滅盡一切法(“一切法”不包含真心,因為一切法都是由真心出生),斷掉再次出生的因,唯餘真心獨存(真心不可壞滅故)。是為“無餘涅盤”。取無餘涅盤,則覺知心永斷不起,因此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涅槃,也不可能再做任何事,所以叫“滅度”。功德是:可以永遠不受生死。
二是“大乘佛菩提道”:發無上菩提心,努力修行直到開悟明心,發起般若智慧,悟後起修無量數劫,直到究竟圓滿的佛地。成佛之後,能夠既處於涅槃,又不妨礙分身無量於無量世界度無量眾生。是為不可思議解脫。
《金剛經》所說,是上述後一種。經名可以直譯為:“觸證金剛心,發起般若智慧,直到究竟圓滿的彼岸”。
如果未證真心,以覺知心對世間萬法的認知來理解《金剛經》,永遠不會懂得其中真義。若是開悟明心成為大乘實義菩薩之後,閱讀《金剛經》就會覺得很親切。
作為凡夫,如果建立這個知見:“般若經典都是圍繞真心宣說”,可能會有個入手處。
回覆列表
《金剛經》講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的經典,在中國翻譯流傳的有數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廣、註疏最豐富者,要算《金剛經》了。《金剛經》是般若系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是喻,指印度的金剛石(即鑽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它能破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壞,所以他最堅最利,而沒有能破。所以用金剛石作為譬喻來形容般若。金剛是貴重的寶物,以譬喻實相般若是諸法中尊。它堅固不為一切所壞,來譬喻觀照般若不被一切礙見所侵犯。金剛能裁玻璃,作用猛利,來譬喻文字般若能斷眾生種種疑惑。
“般若”者,即一切眾生自心靈知性耳。因為諸佛即由般若而成就,所以稱般若為諸佛之母,般若也即眾生自心靈知之性。所以經中釋尊說:《金剛經》“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如來所說這個法,是為發大乘心的菩薩所說的,是為發最上乘心的菩薩所說的,可見這個經是殊勝的。
“波羅蜜”是到彼岸,也可譯為度無極。本經是般若是波羅蜜,故稱般若波羅蜜,是可以解脫一切世間煩惱,修一世福德,從而教人成佛的無上經典。
《金剛經》:智慧無雙,福德無比的永恆經典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的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是其他經典所無法比擬的。中國最大的佛教教派禪宗,就以《金剛經》為立派之本。禪宗六祖惠能原是嶺南一個樵夫,因為賣柴,路過街道,聽到一戶人家念《金剛經》,在心靈上產生了極大震動,便千里迢迢地來到湖北黃梅縣東禪寺,參見五祖,出家為僧。八個也後,五祖向惠能傳其衣缽,是為禪宗六祖。在傳法時,五祖又為惠能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往,而生其心”,惠能終於大徹大悟。六祖惠能從發心到得法悟道,都沒有離開過《金剛經》。
千古一帝親寫親錄康熙御筆舉世無雙
純金質《金剛經》並不是簡單的把經文印在金箔上,而是把清朝康熙大帝親筆書寫的《金剛經》印製成金版。康熙大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和在位時間最長、福德最大的皇帝。
康熙大帝對書法情有獨鍾。他的書法學自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並融入了帝王氣魄,自成一家。他親筆書寫的《金剛經》,是在他的祖母,把他扶上帝位的孝莊皇太后病重之時,為了向佛祈福,保佑祖母平安的情況下寫的。在書寫這部經書之時,融入了他的孝心與虔誠,是他一生留下來的最好的書法作品。
六祖親注羅什譯本高僧功德惠澤後世
純金質《金剛經》在金箔印經之下,還附有已印精製的註釋版《金剛經》,方便讀者閱讀註釋,理解經文。
《金剛經》有許多譯本,其中最權威的是南北朝時期後秦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鳩摩羅什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翻譯家,他生前由於其崇高聲望,被當時的各國出兵爭奪,竟因此滅亡了三個國家。後秦皇帝請到他以後,組織全華人力參與他主持的譯經工作,對中國文化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鳩摩羅什的譯本向來被教內和學術界認為是最權威的譯本。本書中康熙大帝親筆書寫的《金剛經》,就是這個譯本。註釋版《金剛經》也是採用這個譯本。兩者互相呼應,為讀者研讀本書提供了最佳方式。
《金剛經》與禪宗有不解之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因《金剛經》而出家,因《金剛經》而悟道成佛。本書註釋版採用的註釋,就是六祖惠能的註釋。名家譯本與名家註釋相結合,打造出一部名貴權威的金版藏書。
純金箔:
用24k金製成,上面印有康熙大帝親筆書寫的《金剛經》。純金的貴重、帝王的書法、永恆的智慧完美結合在一起。金箔卡鑲嵌在厚達5毫米的卡紙上,利於永久儲存。
原文與註釋:
每張金箔卡下面是《金剛經》原文與註釋,註釋版《金剛經》與金箔卡上的《金剛經》原文同步。六祖惠能大師的註釋印在每一句原文的下面,這是中國傳統古書中原文與註釋的結合方式。註釋版《金剛經》採用現代化印金工藝完成,與金箔卡上的經文相互輝映,使本書達到了一種真正的典雅高貴之氣度。
銅盒包裝:
古人講究“金銅一源”,傳統金器一般以銅盒包裝。不僅華貴典雅,而且利於永久保藏。純金質《金剛經》書為金、裝為銅,正合中國傳統。純金質《金剛經》的銅盒採用黃銅,與佛教用色相近,切合佛意。銅盒上的書名為康熙大帝御筆,四周裝飾的圖案為佛門智慧的象徵。盒內鋪有精製絲絨,對書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純金經典橫亙古今光照千秋福德無比
在歷史上,無數虔誠的信徒為了表達對《金剛經》的尊崇膜拜,以各種形式來書寫、刻印、傳播這部經典之書。有人把《金剛經》刻在石上,供人參閱;有人刺血寫經,用自己的血來表達信仰的虔誠;有人用金粉寫經,來表達對這部經書的尊重。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用最美好的形式印製這部永恆經典成為可能,遂有純金質《金剛經》的問世。純金質《金剛經》的編委會幾經求教德高僧、專家學者,採用了把《金剛經》印在純金箔上的做法,為今人收藏、賞閱、膜拜這部經典提供了一種全新而又尊貴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