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幽蘭
-
2 # 柳氏異聞錄
與其說是聖人竊書不為偷,不如說是兵不厭詐
總所周知,唐太宗一直都是王羲之的粉絲,特別喜歡王字的飄逸,自己的行書也是滿滿地王字之風。不僅如此,他還親自為《晉書》寫了《王羲之論》。
出於對王羲之書法那份深沉的愛,他也喜歡收羅各種王羲之的手跡。《蘭亭集序》這卷書,屬於老王的巔峰之作,被歷代書法名家力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
這本書大概也是老王很滿意的作品了,他自己後來也說寫這本書,是“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所以,這本《蘭亭集序》也就成了老王家的傳家寶。不幸的是老王的七世孫智永出家了和尚,後來這本《蘭亭集序》就到了智永的徒弟辯才的手裡。
唐太宗得知了《蘭亭集序》的下落後,肯定也是很拿到。故此,他先後派了很多人去跟辯才和尚索要,均是無果。上兵伐謀,兵不厭詐。明取不得,只有靠計謀來暗取了。於是,唐太宗就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套近乎。熟悉了以後,蕭翼就對辯才說,他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也超級喜歡王字的。蕭翼還拿出了幾件王羲之的手跡給辯才看。辨才他是一個橫豎都不願把《蘭亭集序》給唐太宗的人,顯然也是一個書法狂熱愛好者。辯才看了以後,說這些手跡真是真的,就是寫得一般,一看就知道不是老王的巔峰之作,我有一本手跡才是老王的巔峰之作,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蕭翼佯裝不信,辨才也是槓上了。為了證明自己真有一本書。於是,辨才便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的目的達到了,他一看這帖真是 《蘭亭集序》,馬上就把這帖子收走了。隨後,他又跟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相關 "詔書"。
辨才和尚,糊塗一時,上了當,就這樣失去了王羲之的巔峰之作。結果,該事件發生不到一年之後,他就抑鬱而終。
-
3 # 漢周讀書
《蘭亭集序》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禊序》、《臨河序》等。
短短三百二十四個字,描述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作者在浙江紹興市郊的會稽山陰蘭亭,與謝安等四十一位文武官員,飲酒賦詩,暢遊山水的歡樂心情。
這一天,大家飲酒賦詩,暢快盡興之餘,請召集人王羲之為詩集作序,王羲之即興創作了書法第一神蹟,文字清俊飄逸、灑脫自如,極盡抑揚頓挫、波瀾起伏之美。
《蘭亭集序》真跡一直為後世書法愛好者推崇,其中不乏文人騷客,帝王將相。唐朝初年,出現很多臨摹作品,令人難辨真偽,書法大師褚遂良、歐陽詢等人就曾參與過甄別工作。
在唐太宗李世民眼裡,《蘭亭集序》超越了古今所有書法作品,與王羲之相比,很多書法家及其作品皆黯然失色。為了尋找到王羲之的真跡,唐太宗可謂煞費苦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史料記載,當時大臣們為唐太宗蒐集的王羲之真跡多達上千份,而唯獨不見著稱於世的《蘭亭集序》,這成了唐太宗的一塊心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太宗李世民經過長期尋訪,得知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在其七世孫智永和尚手中,於是派遣監察御史蕭翼前往會稽山陰的永欣寺訪求。
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後裔,本名王法極,號永禪師,《蘭亭集序》真跡一直由他珍藏在佛寺內,圓寂後,由弟子辯才和尚收藏。
蕭翼是梁元帝的曾孫,得到唐太宗的授意之後,假扮書生,騙取辯才和尚信任,設計賺取《蘭亭集序》真跡,獻給了唐太宗。
唐代畫家閻立本特意創作了《蕭翼賺蘭亭圖》,記錄這段歷史。
唐太宗得到真跡,奉若至寶,傳聞他在去世後,把《蘭亭集序》隨葬在昭陵。五代時期,盜墓賊溫韜盜掘了昭陵,卻沒有發現《蘭亭集序》真跡。
後來又有人聲稱,是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竊取了父親的收藏,他死後,把《蘭亭集序》真跡葬在了自己的墓葬乾陵。
盜墓賊溫韜幾乎掘遍了唐帝王陵墓,唯獨放棄了乾陵。
這座史上唯一的兩帝合葬陵墓至今儲存完好,倘若《蘭亭集序》真跡果真藏在那裡,實在是華夏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王羲之的《蘭亭集》是中國書法上的“至寶”,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然而,王羲之死後,《蘭亭集》的下落引發軒然大波。
《蘭亭集序》自寫成後,王羲之十分喜愛,後來傳給了他的子孫。再的一類,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和侄子王孝賓(法號慧欣)一起出家,一直珍藏《蘭亭集》,直到唐代,當年智永臨書的閣樓還存在。
智永禪師一直活了將近百歲才去世。臨去世的時候,將《蘭亭集》傳給了弟子辯才。辯得到《蘭亭集》後,潛心保管,為此,他在自己居住的房間房樑上掏了一個暗寔,用來貯藏《蘭亭集》。
而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十分推崇,還為此詔令天下,大量蒐集王羲之的書法珍寶。李世民得知《蘭亭集》真跡在辯才和尚手中後,馬上將辯才請到長安,委以官職,熱情款待,然後藉機向辯才打聽《蘭亭集》的下落。然而,無論李世民怎樣百般盛情,辯才只是裝憨作痴,就是不承認自己手中有《蘭亭集》,李世民無奈只好放辯才回去。
但李世民並不死心。尚書右僕射房玄齡知曉唐太宗的心思,就推薦了監察御史蕭翼擔此重任。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當唐太宗要他去取《蘭亭集》時,他提出兩個要求:一是不要公開派他去;二是請皇上借給他三四件王義之的真跡字帖,以便見機行事。唐太宗欣然答應了他的要求。
蕭翼就喬裝打扮成一個窮愁潦倒的山東儒生,搭乘商船來到浙江紹興。一天日落時分,他來到了辯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故意在廟廊裡觀看壁畫。
辯才看見蕭翼一派落魄儒生的模樣,頓生憐憫之心,便主動打招呼。翼說他是北方人,這次是帶了蠶種到南方來賣,凡有寺廟的地方,都順便來觀看一下。辯才邀他入房交談,兩人很投機,下棋、彈琴、談詩論文,相見恨晚。
這樣一來二去,倆人所混了好幾個月,慢慢熟絡了起來。有天,蕭翼拿出了自己模仿梁元帝畫的一幅《職貢圖》,辯才十分欣賞,並就此和蕭翼談論起了書畫。蕭翼趁機說:“我從小就跟家父練習二王的書法,現在雖然流落他鄉,身邊還帶了三幅王羲之的真跡呢。”辯才說:“明天帶過來瞧瞧。”
兩天後,蕭翼果然帶來了三幅王羲之的真跡,蕭翼不斷讚美自己的收藏,言辭間甚是得意。
辯才反反覆覆看了好半天,然後說:“真跡倒是真跡,但卻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自然是《蘭亭集》了,可惜早就不在人世了。當今之世恐怕我手裡的這三件是最好的了。”蕭翼不無賣弄地說。
辯才爭辯道:“我師父曾有一個《蘭亭集》真跡!我多次看過。”
蕭翼聽了,假裝不相信,這一激將法果然起了作用,辯才衝動之下從屋外搬進來木梯,從屋樑上的小洞裡,把《蘭亭集序》真跡取下來。蕭翼看了之後,故意指出了幾處“疑點”,並說:“果然是假的。”倆人爭論了半天,誰也沒有說服誰。蕭翼於是把他帶來的那三件真帖,放在辯才那裡,請他隨時比較參看。
從此以後,辯才就不再把《蘭亭集》放回暗盒,而是把它和蕭翼拿來的三件王羲之墨寶,一齊放在書案上,沒事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同時,蕭翼也徹底取得辯才和他的弟子們的信任,可以自由來往。
有一天,蕭翼得知辯才外出,趁機來到寺裡,對他的徒弟說,有兩本書,擱在辯才師父屋裡了,要取回去。那些徒弟就叫他自己去取。蕭翼就把書桌上辯才的《蘭亭集》和他帶來的那幾件墨寶一起拿走了。
蕭翼智取墨寶回到京城長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擺宴席招待蕭翼及群臣。此後,還賞辯才綢緞三千匹,稻穀三千石。
然而,辯才無心享用這筆鉅款,又因為這件事驚怒攻心,深感愧對先師,一年多後,便病世了。
而關於蕭翼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蕭翼此後一直在朝為官;二是蕭翼因騙得《蘭亭集》而內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為他贖罪。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武能安天下,文能定乾坤,與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他很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喜歡《蘭亭集序》,於是昭告天下,尋訪《蘭亭集序》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真跡在一個叫辯才的和尚那裡。那辯才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又受到王羲之後人重託,因此不管唐太宗如何威逼利誘,始終不肯將《蘭亭集序》上交朝廷。無奈之下,唐太宗設了個巧計,讓人假扮成落魄書生接近辯才,取得辯才信任,最終竊取了《蘭亭集序》真跡。
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張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怎麼能算偷呢?” ‘看來,我們的唐太宗也幹過“讀書人的事”,好在,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愛若珍寶,也不算負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