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天論娛樂

    喜劇小品是人們最喜歡的一類節目,它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多歡樂,同時也成就了一大批喜劇人。可是近幾年,喜劇小品越來越難創作,能夠讓人從頭笑到尾的喜劇小品越來越少。

    一是優秀的喜劇人不多。創作喜劇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優秀的喜劇人也並不多。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喜劇發展的一個好時代,大量的優秀喜劇人出現。比如趙本山、陳佩斯、範偉、馮鞏等等。而近幾年真正出現的優秀的喜劇人,也就郭德綱、沈騰、賈玲等幾個。而大量的綜藝節目,也在消耗著喜劇人的能力。喜劇人才是喜劇小品的根本,沒有好的喜劇人怎麼能有好的作品。

    二是資訊科技帶來衝擊。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科技發展的極快。人們喜歡在網路上觀看一些喜劇段子。我們都知道,一個段子看過以後,再次看到就不容易笑出來了。所以說現在喜劇創作既要避開與這些段子重複,又要使人們開懷大笑。就給喜劇小品創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是觀眾口味越來越高。我們都知道,人們的慾望肯定是越來越大。觀眾對於喜劇的口味也是越來越高。可能二十年前演同樣的小品人們喜歡的不得了,而現在如果演出,觀眾會覺得很一般。隨著觀眾的口味變高,當然喜劇小品也難以創作出來。

    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喜劇人出現,希望創作出越來越好的喜劇小品,希望大家能越來越歡樂!

  • 2 # 吃魚電影

    以前的小品之所以能讓能從頭笑到尾是因為以前的創造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好的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融合到一個喜劇的外殼當中,由始至終

    喜劇和要表達的思想不會剝離,例如陳佩斯和朱時茂的諸多作品,但是這種對創作人的創作態度,創作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

    那又沒辦法融合?怎麼辦?

    於是採取折中的辦法前面為搞笑而搞笑,後面為教育而教育,於是每次看小品不知道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容易讓人反感。

    當然上面所說的原因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現代人的視野相對較為寬闊,對於那些創新度低的小品已經有了免疫力,你說我都讀初中了,你拿個小學三年級的東西在我面前顯擺,能有啥效果?

    例如最近賈冰,此人的小品作品就從頭到尾將喜劇和思想融合的很好,從頭樂到尾,還能給觀眾帶來思考啟發。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創造者的創造態度問題,一切只為求快,求速成,本末倒置將其他各種因素凌駕於創作之上,怎麼能出好作品,這也是個人認為小品出現前面笑,後面哭的原因。

    各位怎麼看

  • 3 # 風物長存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人笑的原理。言為心聲,人的笑是內在心理在一定的外在刺激之下引起的。每一個笑聲的引起都有外因和內因。題主所指是同一個作品引發不同的人產生相同的笑果,即共笑。

    引人共笑面臨兩難。其一,社會條件社會地位差異。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社會差距不大,這種情況下,觀眾或聽眾很容易與表演者同喜同悲。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現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差別比較大,這種情況下讓所有人笑產生髮自內心的笑很難。其二,社會觀眾在變。還有觀眾本身也在變化,看著身邊的80後90後逐漸成為社會舞臺的主體力量,作為70後明顯感覺到代溝的存在。你要讓一個生活在只有報紙廣播年代的人去感動一個自媒體時代的00後,難!反之亦然。社會大眾對趙本山小品的感知就與此有關。早期作品被認為是針砭時弊,後來被認為是裝瘋賣傻。

    小品本身屬於引起人發笑的外在誘因。表演者、創作者能夠創作出被眾多人喜愛的作品,必須要跨越觀眾的代際、社會地位的差異,從而能夠引起共鳴,進而達到從頭到尾的笑果。這本身需要小品演員得有豐富的閱歷。眾所周知,現在的小品演員能有多少這方面的歷練呢?

  • 4 # 蕃茄大叔

    任何的作品創作都是有時代背景的。

    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接收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廣,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喜劇小品作為傳遞精神文化的一個載體,首先必須符合主流的價值觀,才能得到推廣和傳播,這是一個作品生命力的前提。

    其次,一個好的作品一定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藝術的創作,可以說就是生活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作品才有活力,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所以喜劇小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這樣的作用。單純的搞笑,只能讓觀眾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暫的歡樂,卻不能直達人心,不能與生活融合,脫離了現實,這樣的作品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

    從藝術本身來說,既要源於生活,還要高於生活,既有藝術的誇張,又不能脫離生活的實際。作品既要接地氣,又要有深度,所以,在搞笑的同時,又要承載一些現實的價值觀,能直達人心,於歡笑中反映現實,用喜劇的形式傳達真摯的情感,這樣的作品才更豐滿,容易讓人記住,併成為可以流傳的經典。

    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如果吃的東西雖然很美味,但卻沒有營養,這樣的東西我們也不會吃,只有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東西才稱得上是美味佳餚。

    喜劇小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既不能失去喜劇的幽默搞笑,又不能缺少內涵,這樣的作品才能久盛不衰。

  • 5 # 黎方說教育

    我是做心理學研究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現在的小品無法讓人發自內心地笑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品創作出現這樣的症狀?我文學創作也多年了,最近幾年我也很少寫散文小說,大部分時間都去編審劇本了。第二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創作者很稀少!好的導演和演員也不足,比如趙麗蓉老師和高秀敏老師都去世了,宋丹丹也不演小品了,男演員又有幾個是被大家都認可的呢?真正懂小品的編劇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是因為這些辛苦的創作者到現在也沒有社會身份,就是社會地位缺失造成的!!我曾問過很多寫過小品的編劇們,他們自己都不願意說自己是寫小品的,而說自己是寫電視劇的或者電影劇本和話劇的,如果作者說是寫喜劇小品的,他自己都會覺得低人一等!其實喜劇小品的創作難度要比小說劇本等藝術的創作難度大得多!第四點就是喜劇小品的教育缺失!什麼是教育缺失呢?咱們全國的戲劇藝術及影視院校中開設的喜劇專業真的不多,培養不出專業的喜劇表演和創作人才!第五點是小品理論的缺失!我習慣讀書,什麼書都讀,但我很少幾乎沒有在書店裡看到過幾本有關喜劇小品理論的書,沒有這類創作的理論文字的傳承,當然也就沒有類似喜劇小品之類的機構出現了!!喜劇應該有喜劇思想理論和結構,還有完整的戲劇結構!比如我們現在來看果戈理的喜劇,若不是從整體架構上看的話,我覺得沒有幾句話是能夠讓觀眾發笑的!第六點就是專業精神的缺失!如今小品演員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們以前的喜劇小品大家們,如東北趙本山黃宏及鞏漢林他們,各自代表不同特點不同類別的人物,每次演出為了打磨作品熬夜吃苦,現在的年輕演員有誰能做到那樣呢?過去參加要春晚節目,演出的壓力是相當大的,一個小品要夜以繼日地練傾注全部心血的打磨,有時還會被取消!現在年輕人已經不把上春晚看得很重了,早就沒有了之前那股拼勁!最後一點就是平和心態的缺失!我也有體會,經濟社會大家都看重錢,創作者心態平和不下來,太浮躁也是導致喜劇小品問題的原因之一吧!很多臺詞為了搞笑而搞笑,把笑做為第一創作的標準,以至於出現了小品流於滑稽可笑了!作者及作品都不接地氣,很多作者是因為生活所迫沒辦法踏實地做創作!包括很多劇本也是如此,原料都來自於網路的段子,為了改編而改編!這樣收成好啊,一年能弄出很多作品卻都不是精品!!我的觀點不一定很正確,歡迎大家評頭論足!!

  • 6 # 冷眼旁觀看熱鬧

    這個跟大環境有關係!網路上都已經沒有言論自由,作為電視上播出的節目更要嚴格審查。換句話說,要傳遞正能量!

    我始終認為,不是喜劇演員或者編劇創作不出好笑的作品,而是大環境審查嚴格,逼的喜劇人沒辦法搞笑!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去年的《極限挑戰》被停播了,原因是“某一期內容太過娛樂化了,有叛徒,有內奸,還有挑撥離間,內容上太負能量”。

    從這個事情說就能看出,太娛樂話是不行的,要傳播正能量!

    這也是題主所說的,前半部分是喜劇,後半部分是煽情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機除塵器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