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讀《滕王閣序》有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總會有巨石、橫木攔住去路,河道也並非筆直,而是曲曲折折,總是阻止溪水前進。人生也正是這樣。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坎坷密佈,荊棘叢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強盛的唐高宗年間,從絳州龍門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他才華早露,十四歲時即被授予官職。然而他卻在仕途至終因才華橫溢而遭受了兩次打擊。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上元二年,滕王閣上,他即席作賦,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為歷代傳頌讚賞。今日,讀《滕王閣序》,我會在開始時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讀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時,我便漸漸由同情變為了讚賞與佩服。讀罷此文,我深有感觸。 林中的溪水雖身處曲折的河道中,面對攔路的艱難險阻,卻毫不畏懼、毫不氣餒,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衝向障礙,衝破障礙,流向遠方。人在經歷了失敗、打擊、挫折後,需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擁有這種心態後,人就會變得不畏困難,像溪水一樣勇於面對,勇於承擔,勇於挑戰,在摔倒之後滿懷信心地再度站起,為追尋成功繼續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貶的父親途中,心中還懷著兩次打擊給他留下的陰影。然而在《滕王閣序》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壯懷。“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種身處逆境卻仍樂觀向上的心情。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慘遭酷刑,卻最終完成了“史家絕唱”的《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發明家愛迪生,失敗兩千多次後方才成功。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仍作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音樂篇章。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稱其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從痛苦中超度出來的。古人在逆境,經歷失敗,這些不僅沒有束縛他們的手腳,反而成就了他們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嘆命運的不公,只會停滯不前,碌碌無為終此一生。 人生失意後,重要的不是別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命運是無情的,即使是叱吒疆場的一代名將李廣也沒有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終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場。海倫凱勒曾說過:“對於無可挽回的事,就應想得開點,不要總強求不可能的結果。” 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了什麼,而是這個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為自己的命運嘆息,而是應該努力去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就需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信心。而這些就需要心態的樂觀。擁有了樂觀的心態,人的心胸會變得寬廣,不會總因失敗而痛苦,心中會產生希望,進而會產生動力,使人繼續向成功邁進。心態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種心態。人如果改變了心態,就能改變他的命運。積極的心態,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積極的心態,能使人不畏挑戰,勇往直前;積極的心態,能使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積極的心態,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終有一天會流到廣闊的大洋。人如果永懷積極樂觀之心,終會鑄成人生的輝煌。 2。讀《滕王閣序》有感 詩曰: 文壇瀟灑生妙筆,韻致通靈等風騷。勢若游龍珠恣戲,意如江海滾波濤。虛實變幻出奇秀,跌宕多姿上碧霄。若為浮雲遮望眼,枯腸搜尋枉心焦。 一個才華橫溢而又有充滿著豪情大志的詩人,因為現實社會的環境和遭遇,終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以一生而積極進取,卻往往收穫在鬱鬱不平的季節。儘管詩人的熾熱情懷和窮且益堅的執著令人欽敬,但也不難看出詩人要表現的,也更為強烈的卻是他的才華施展。可惜是人生無常、命運多舛,或許正是由於詩人常概嘆於自己的才華超群而懷才不遇,才使得他屢次遭受打擊,唯以滕王閣序的怨艾嗟嘆,藉以“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言志寄託。 詩人借景抒懷,以駢體文之精彩,抒詞彩之絢爛,對仗工整且嚴謹,意境蒼壯於錦繡之峻雄,氣勢奔放於詞章之綺麗,開篇於滕王閣四周景色和宴會盛況之開闊悠遠,結尾感慨於人生離合的自抒身世之感慨羈旅,讀來無不令人為之而傾倒?全賦始志存高遠至結尾意氣消沉,可以說是詩人短短人生的真實掃描,但消沉而不甘心萎痱,雖有避世之感卻又心存希望,或許這才是詩人當時的真實心態吧。詩人分明是在借滕王閣盛會的作序之機,欲扭轉齊梁餘風並抒發他那久積於胸的塊壘!“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無奈“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風勁一時休,折殺少年才!可憐一介少年才子,從此被棄之於川野江湖,就在詩人離開藤王閣後,前往南海之外的交趾看望老父親的途中,渡海溺水,驚悸遇難,帶著一腔愁憤離開了人世,時年才僅僅二十七歲。 文由心生,讀賦如讀人。古詩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之作,其中大多為懷才不遇而借詩言志,或是無力迴天而憤世嫉俗,或避世自保而作文抒臆。箇中情結,雖因詩人心態各異而呈文各之不同,但都離不開借物抒懷的脈承傳統。透過詩人華麗凝重的文采可以看到,其實華詞背後隱藏著的是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詩人的賦詞之所以能傳之於後世,就是因為其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更因為詩人的文字表達功能賦以了歷久彌新的實質靈魂。 然讀此賦如不知詩人之心路,當為遜色也。別欲驚羨詩賦中的文詞絢麗和自然奔放的氣勢,其實更應感觸於詩人在寫此賦時的心態靈魂,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尋找那一顆孤獨的靈魂,及其靈魂深處發出的無望吶喊。賦中的激情雖不能撫平詩人心頭之失落,卻表現出了一種不甘沉落的言志壯懷。 試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真是 青天碧水渾然一色,彩霞孤鶩相映增輝,好一卷壯闊空前的胭紅畫面,寫盡了一枝翰墨把孤鶩送天穹的秋水蒼涼,好一曲清寂斷腸的歸舟唱晚,把斷雁嘯月的浩瀚海志,唱斷了川江的號子賦流觴. 3 滕王閣序讀後感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你沉睡在海底是否感受到了一千三百多個春秋?子安——題記 當老師指著螢幕中那座宏偉的建築說它就是滕王閣的時候,我已然朦朧了雙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們所說,冰冷徹骨,你的靈魂是否如我所願,安然無恙?我很慶幸生在你的故鄉,幷州.雖不在龍門,卻也與你同飲一灣河水,共登一脈太行.我始終相信,這區區一千三百年定不會抹殺你的一切.不知我腳下的土地,你是否來過,如果來過,它頂會存有你的一絲氣息,哪怕只一粒微塵也好,便足以讓我愛上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來,共聞落香....二十六歲,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樣一個氣宇軒昂的年紀.子安,那海水也不願見你容顏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個意外,不相信你如書中所說,"不幸落水驚悸而死",只因不願去想你痛苦掙扎的模樣.我寧願相信你以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入水中,面容沉靜地沉入水底.那個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鋒利的劍,死,或許是你不背叛靈魂的最好方式.那樣,你遍永遠都是心中的自己,那個無拘無束,桀傲不馴的王子安.關於唐朝,從此後便只有一個王子安,什麼帝王將相,或是侯門府院,也敵不過你身後一抹殘雲,腳下一方土地....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閣成了你留給世人最後一絲記憶.那日的學士將軍,滿座賓朋,也都隨往事風乾了吧,連那都督"閻公"也成了有姓無名的某某某,沒有人記得,也毋須再記得.惟有你,連同你筆下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閣以不是你當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偉岸精美,終究沒有你曾經來過啊.我更願找一處當年的斷壁殘垣,坐在那裡靜靜觀望,你筆下的江水如何映著雲影悠遊流過,那些群山如何披著綠色順勢延伸.四月的南海,以足夠溫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靈般的Sunny能否穿越那層深藍的海幕,為你送去人間的問候.我從未到過南海,但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一個人乘船飄蕩在這單調的幽藍之上,也是不會孤單的吧!這水下的某一處,某一縷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後,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裡,任海龜魚兒匆匆遊過,任海水瓢搖了你的長髮.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那南海之水啊,從此別再咆哮了吧,別再打擾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靈魂,我願用所有的笑容,換他一世的安寧.
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讀《滕王閣序》有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總會有巨石、橫木攔住去路,河道也並非筆直,而是曲曲折折,總是阻止溪水前進。人生也正是這樣。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坎坷密佈,荊棘叢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強盛的唐高宗年間,從絳州龍門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他才華早露,十四歲時即被授予官職。然而他卻在仕途至終因才華橫溢而遭受了兩次打擊。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上元二年,滕王閣上,他即席作賦,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為歷代傳頌讚賞。今日,讀《滕王閣序》,我會在開始時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讀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時,我便漸漸由同情變為了讚賞與佩服。讀罷此文,我深有感觸。 林中的溪水雖身處曲折的河道中,面對攔路的艱難險阻,卻毫不畏懼、毫不氣餒,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衝向障礙,衝破障礙,流向遠方。人在經歷了失敗、打擊、挫折後,需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擁有這種心態後,人就會變得不畏困難,像溪水一樣勇於面對,勇於承擔,勇於挑戰,在摔倒之後滿懷信心地再度站起,為追尋成功繼續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貶的父親途中,心中還懷著兩次打擊給他留下的陰影。然而在《滕王閣序》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壯懷。“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種身處逆境卻仍樂觀向上的心情。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慘遭酷刑,卻最終完成了“史家絕唱”的《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發明家愛迪生,失敗兩千多次後方才成功。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仍作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音樂篇章。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稱其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從痛苦中超度出來的。古人在逆境,經歷失敗,這些不僅沒有束縛他們的手腳,反而成就了他們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嘆命運的不公,只會停滯不前,碌碌無為終此一生。 人生失意後,重要的不是別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命運是無情的,即使是叱吒疆場的一代名將李廣也沒有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終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場。海倫凱勒曾說過:“對於無可挽回的事,就應想得開點,不要總強求不可能的結果。” 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了什麼,而是這個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為自己的命運嘆息,而是應該努力去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就需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信心。而這些就需要心態的樂觀。擁有了樂觀的心態,人的心胸會變得寬廣,不會總因失敗而痛苦,心中會產生希望,進而會產生動力,使人繼續向成功邁進。心態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種心態。人如果改變了心態,就能改變他的命運。積極的心態,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積極的心態,能使人不畏挑戰,勇往直前;積極的心態,能使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積極的心態,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終有一天會流到廣闊的大洋。人如果永懷積極樂觀之心,終會鑄成人生的輝煌。 2。讀《滕王閣序》有感 詩曰: 文壇瀟灑生妙筆,韻致通靈等風騷。勢若游龍珠恣戲,意如江海滾波濤。虛實變幻出奇秀,跌宕多姿上碧霄。若為浮雲遮望眼,枯腸搜尋枉心焦。 一個才華橫溢而又有充滿著豪情大志的詩人,因為現實社會的環境和遭遇,終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以一生而積極進取,卻往往收穫在鬱鬱不平的季節。儘管詩人的熾熱情懷和窮且益堅的執著令人欽敬,但也不難看出詩人要表現的,也更為強烈的卻是他的才華施展。可惜是人生無常、命運多舛,或許正是由於詩人常概嘆於自己的才華超群而懷才不遇,才使得他屢次遭受打擊,唯以滕王閣序的怨艾嗟嘆,藉以“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言志寄託。 詩人借景抒懷,以駢體文之精彩,抒詞彩之絢爛,對仗工整且嚴謹,意境蒼壯於錦繡之峻雄,氣勢奔放於詞章之綺麗,開篇於滕王閣四周景色和宴會盛況之開闊悠遠,結尾感慨於人生離合的自抒身世之感慨羈旅,讀來無不令人為之而傾倒?全賦始志存高遠至結尾意氣消沉,可以說是詩人短短人生的真實掃描,但消沉而不甘心萎痱,雖有避世之感卻又心存希望,或許這才是詩人當時的真實心態吧。詩人分明是在借滕王閣盛會的作序之機,欲扭轉齊梁餘風並抒發他那久積於胸的塊壘!“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無奈“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風勁一時休,折殺少年才!可憐一介少年才子,從此被棄之於川野江湖,就在詩人離開藤王閣後,前往南海之外的交趾看望老父親的途中,渡海溺水,驚悸遇難,帶著一腔愁憤離開了人世,時年才僅僅二十七歲。 文由心生,讀賦如讀人。古詩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之作,其中大多為懷才不遇而借詩言志,或是無力迴天而憤世嫉俗,或避世自保而作文抒臆。箇中情結,雖因詩人心態各異而呈文各之不同,但都離不開借物抒懷的脈承傳統。透過詩人華麗凝重的文采可以看到,其實華詞背後隱藏著的是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詩人的賦詞之所以能傳之於後世,就是因為其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更因為詩人的文字表達功能賦以了歷久彌新的實質靈魂。 然讀此賦如不知詩人之心路,當為遜色也。別欲驚羨詩賦中的文詞絢麗和自然奔放的氣勢,其實更應感觸於詩人在寫此賦時的心態靈魂,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尋找那一顆孤獨的靈魂,及其靈魂深處發出的無望吶喊。賦中的激情雖不能撫平詩人心頭之失落,卻表現出了一種不甘沉落的言志壯懷。 試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真是 青天碧水渾然一色,彩霞孤鶩相映增輝,好一卷壯闊空前的胭紅畫面,寫盡了一枝翰墨把孤鶩送天穹的秋水蒼涼,好一曲清寂斷腸的歸舟唱晚,把斷雁嘯月的浩瀚海志,唱斷了川江的號子賦流觴. 3 滕王閣序讀後感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你沉睡在海底是否感受到了一千三百多個春秋?子安——題記 當老師指著螢幕中那座宏偉的建築說它就是滕王閣的時候,我已然朦朧了雙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們所說,冰冷徹骨,你的靈魂是否如我所願,安然無恙?我很慶幸生在你的故鄉,幷州.雖不在龍門,卻也與你同飲一灣河水,共登一脈太行.我始終相信,這區區一千三百年定不會抹殺你的一切.不知我腳下的土地,你是否來過,如果來過,它頂會存有你的一絲氣息,哪怕只一粒微塵也好,便足以讓我愛上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來,共聞落香....二十六歲,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樣一個氣宇軒昂的年紀.子安,那海水也不願見你容顏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個意外,不相信你如書中所說,"不幸落水驚悸而死",只因不願去想你痛苦掙扎的模樣.我寧願相信你以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入水中,面容沉靜地沉入水底.那個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鋒利的劍,死,或許是你不背叛靈魂的最好方式.那樣,你遍永遠都是心中的自己,那個無拘無束,桀傲不馴的王子安.關於唐朝,從此後便只有一個王子安,什麼帝王將相,或是侯門府院,也敵不過你身後一抹殘雲,腳下一方土地....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閣成了你留給世人最後一絲記憶.那日的學士將軍,滿座賓朋,也都隨往事風乾了吧,連那都督"閻公"也成了有姓無名的某某某,沒有人記得,也毋須再記得.惟有你,連同你筆下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閣以不是你當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偉岸精美,終究沒有你曾經來過啊.我更願找一處當年的斷壁殘垣,坐在那裡靜靜觀望,你筆下的江水如何映著雲影悠遊流過,那些群山如何披著綠色順勢延伸.四月的南海,以足夠溫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靈般的Sunny能否穿越那層深藍的海幕,為你送去人間的問候.我從未到過南海,但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一個人乘船飄蕩在這單調的幽藍之上,也是不會孤單的吧!這水下的某一處,某一縷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後,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裡,任海龜魚兒匆匆遊過,任海水瓢搖了你的長髮.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那南海之水啊,從此別再咆哮了吧,別再打擾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靈魂,我願用所有的笑容,換他一世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