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道至簡

    實材真賢是武則天選拔任用官員的唯一標準

    唐朝是歷史上宰相數量最多的一個朝代,李世民在位23年共任用25位宰相,而武則天共任用73個宰相。這種情況的出現源於三個原因:一是唐朝處於歷史上政治體制改革承上啟下的一個時期,宰相一職的職能定位等機制正在形成,選用任遷客觀上比較頻繁;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對宰相的定位,左右僕射及門下、尚書、中書三省的長官,都可以稱為宰相,所以唐朝宰相的數量總體上佔歷代王朝之最;第三個原因就是武則天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其心思細膩,性格多疑,這也是作為一國之君的女性在執政後的常見特點。

    正是基於以上特殊情況,武則天時代,其在宰相任用上的個性風格十分鮮明,那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宰相犯錯就會面臨被免職,而宰相被免後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只要武則天覺得這個人還堪大用,那宰相免後官復原職也不鮮見。《新唐書》記載:“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下面,我們根據有關史料對武則天任用宰相這個事,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類是武家子弟上位,無才無德被罷免

    典型代表人物是武承嗣。武則天稱帝后,因為急需朝野的支援擁戴,武家子弟作為其內心深處最值得信任的人,大批人馬得到重用和提拔,其中代表人物當數其侄子武承嗣。

    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字奉先,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起家尚書奉御,遷秘書監,襲封周國公。光宅元年(684),授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為宰相,月餘罷免。載初元年(689),授納言。天授元年(690),進文昌左相。武周時期,大肆誅殺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廟,請求武則天立為太子,遭到狄仁傑等人反對。長壽元年(692),罷為特進,憂鬱而死。贈太尉、幷州牧,諡號為宣。

    這個人當宰相併不滿足,他其實是想通過當太子而後當皇帝,所以,他利用酷吏來俊臣陷害殺戮了不少老臣忠臣,狄仁傑若非機智也險些命喪其手。

    其死後,歷史給其公正的評價。《舊唐書》:“皇唐受命,長孫、竇氏以勳賢任職,而武氏、韋氏以盈滿致覆。夫廢興者,豈天命哉,蓋人事也!”

    第二類是忠臣良將之後,恃寵專權被免

    這類人物的典型代表是李昭德,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刑部尚書李乾祐之子。李昭德出身於隴西李氏丹陽房,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御史中丞、陵水縣尉、夏官侍郎等職。他在武周建立後以鳳閣侍郎之職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後進拜內史。任相期間,打擊酷吏,反對立武氏為太子,力保李唐皇室的皇位繼承權。

    武則天執政時期,施行酷吏政治。來俊臣、侯思止等酷吏在朝中橫行無忌,大肆陷害忠良,以致百官畏懼。李昭德多次當廷參奏酷吏枉法,大挫酷吏氣焰。 當時,李昭德倚恃皇帝信任,獨攬朝政,經常意氣用事。豆盧欽望、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雖同為宰相,但都依附李昭德,不敢糾正他的過失。 李昭德的跋扈行為也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滿。魯王府功曹參軍丘愔上疏彈劾道:“長壽年以後,陛下委任李昭德,讓他參與機密,決策朝政。一些有利於國家的事,他事先不參與商議,待到已批示將要推行時,才另提出不同意見,顯露出獨斷獨行,以此表現自己。天下重任不可輕易委託於人,應該防微杜漸。如果大權旁落,再要收回就困難了。”

    後來,長上果毅鄧注寫了一篇《碩論》,詳細述說李昭德專權的事實。鳳閣舍人逄弘敏立即將此文上奏皇帝。武則天因此對李昭德起了憎惡之心,對宰相姚璹道:“如果事情真的像群臣所彈劾的那樣,李昭德實在是有負於國家。”是年(694年)九月,李昭德被貶為南賓縣(治今廣西靈山西南)縣尉。 豆盧欽望等五位宰相也受到牽連,全部被貶為州刺史。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李昭德升任監察御史,結果被酷吏來俊臣與皇甫文備誣告謀反,斬於洛陽鬧市。唐朝復辟後,追贈左御史大夫。

    第三類是因戰功升官拜相,戰事失敗被貶官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二十歲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後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當時狄仁傑做宰相,也是婁師德秘密推薦的。其實當初他們兩人同列為官的時候,狄仁傑非常輕視婁師德,經常排擠他到外面做事,婁師德心裡知道卻並不惱怒。武則天知道二人的關係,徑直問狄仁傑,“婁師德有賢能嗎?”狄仁傑的回答卻頗不仗義:“他做將軍謹慎嚴守,至於有沒有賢能,那我就不知道了。”

    武則天緊接著問:“那婁師德會識人嗎?” 狄仁傑回答:“ 我曾經和他一起做過官,沒聽說他會識人。”武則天就開誠佈公地說:“我能任用你卻是婁師德推薦的,他的確很能識人啊。”聽聞此言後他感到很是羞愧,回去之後自語道:“這才是真正的大德之人,他如此對我,我卻剛剛看到他有如此胸懷!”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諡號貞。

    第四類是政治鬥爭經驗豐富,忠心大唐幾度起落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實材真賢是武則天選拔任用官員的唯一標準。雖然出於維護武周政權鞏固需要,武則天重用酷吏和武系一脈,確是敗筆,但是作為一國之君,在選拔任用能人治國理政方面,其標準是一貫的統一的,正因如此,武則天當政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婁師德等中興名臣,為她孫子唐玄宗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根底。輔佐玄宗“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姚崇、宋璟等也是武則天時期提拔髮現。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個人認為,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武則天確實有憑藉個人好惡選撥任用宰相的行為,《隋唐史》對此有說明:“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這任事率性,不免有濫竽充數的現象。

    1.李義府在唐高宗時期因為廢黜王皇后,支援擁立武則天當皇后有功,後來一直受武則天的重視和信賴。他也認為自己只要死心塌地地跟著武后,就前景廣闊,前途無量。這位跳樑小醜在武則天的關照下,後來做到了宰相。但由於罔顧廉恥、賣官鬻爵、爭名奪利、結黨營私,被高宗解職,令其去“度假”。

    2.武則天稱帝前,傅遊藝只是九品芝麻官,但由於他工於心計,善於投機取巧,又有察言觀色、辯風識向的能力,所以,後來也飛黃騰達了。他綜合各種資訊,預測出武后有稱帝的野心,就糾集、勾結一幫人向武則天表忠心,諫言武則天改國號為“周”。上達天聽後,武則天心花怒放,龍顏大悅,竟在一年之內,把他九品官提升到了三品官。(唐朝的宰相常常都是三品官)。

    3.還有一位是武家子弟武承嗣,儘管無才無德,武則天稱帝后,因為急需朝野支援與擁戴,武家子弟在當時又是她最值得信任的人,就不拘一格,大力提拔和重用孃家人。她的侄子武承嗣是其中的代表, 垂拱元年即公元685年,加同平章事,成為宰相。但僅過了一個多月就被罷免了。

  • 3 # 羽落25925574

    肯定不是啊,必須得真材實料,有本事的才有可能被選中,不然她再喜歡一個人也不可能把事務交給一個廢物處理。不得不承認她選的人雖然也有缺點,但都是有真本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金預言2032年世界末日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