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狐狸晨曦
-
2 # 漢周讀書
南北朝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是梁武帝蕭衍,字叔達,乳名練兒,生於建康(今屬江蘇南京),祖籍蘭陵郡武進縣(山東臨沂市蘭陵縣)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蕭衍的父親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受封臨湘縣侯,任職丹陽尹,母親張尚柔是南朝宋寧遠將軍張穆之的女兒。
蕭衍自幼博學多才,膽識過人,後入朝為給事黃門侍郎,因擁戴蕭鸞稱帝有功,被提拔為中書侍郎,曾帶兵擊退北魏軍馬,立下赫赫戰功,升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軍國大事。
南齊中興二年,蕭衍逼迫齊和帝禪位,建立南梁政權,建國稱帝,史稱梁武帝。梁武帝蕭衍在位初年,任用陶弘景等賢良,頗有政績,晚年遭遇侯景之亂,被囚禁,餓死在臺城。
梁武帝蕭衍是個很勤儉的帝王,史學家讚譽他“節儉過漢文,勤勉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梁武帝每日五更天起床處理朝政,數年之中從未間斷,“一冠三載,一被二年”,一頂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蓋了兩年。
梁武帝晚年崇信佛教,曾不顧大臣勸諫,兩度出家為僧,害得大臣每次都要花費大量錢財到寺廟贖回他的真身,最終導致朝綱敗壞,引發侯景之亂。
侯景攻佔皇城,將蕭衍囚禁起來,斷絕了他的飲食。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梁武帝活活餓死,享年八十六歲,臨死前口呼“荷!荷!”,誰也不清楚他到底在表達什麼。
民間傳說,梁武帝蕭衍之所以被餓死,是因為他前世是一個出家修行的和尚。
和尚曾養了一隻猴子,擔心修行的時候,猴子發出動靜影響自己,於是就把猴子圈進山洞裡,外面以石頭封堵。
和尚入定多日,把猴子早給忘了,等到他想起來的時候,挪走石頭,發現猴子早已餓死了。
和尚修成正果,轉世當了皇帝,那個猴子轉世投胎做人,發動叛亂,餓死皇帝,只為了報當年被餓死的深仇大恨。
梁武帝蕭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後昏、晚節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個南朝數百年曆史裡,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被稱為“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天監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統治末期,引狼入室,養寇貽患,造成給江南社會生產帶來毀滅性打擊的“侯景之亂”,不但讓他自己身死國滅,更令南朝國力大損,元氣大傷,此後被北方政權吞併,成為大勢所趨的定局。
蕭衍是名門蘭陵蕭氏的後人,蕭氏建立南齊王朝後,作為遠支宗室的蕭衍,既是博學多才的一時名士,又是軍政全能的國家重臣。他和沈約、任昉、謝朓、範雲等當時著名文人彼此詩歌會友,被稱為“竟陵八友”。同時蕭衍又擔任雍州刺史的要職,坐鎮襄陽,守護國家北境,曾在賢首山之戰,一舉擊退敵國北魏號稱三十萬的大軍。
南齊明帝死後,少帝蕭寶卷(東昏侯)即位,治國無方,濫殺群臣,京都動盪,人人自危,蕭衍趁機於襄陽起兵,率領上千甲士誓師東征,一路上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擊敗各方敵軍,僅用一年時間就攻下建康,執掌朝政,平定了紊亂的局勢,於公元502年,取代南齊,建立了南梁王朝。論成就帝業的速度,亦是史上罕有。
登上皇位後,蕭衍夙夜不息,勤理政務,即使寒冬臘月也堅持五更起床,批閱奏章時,哪怕右手凍裂生瘡亦不停筆。他待人謙恭寬和,即使是小吏面聖,也禮遇之如同接待貴賓。同時施政寬容,每次斷決重罪要犯,必然落淚不忍,鬱鬱不樂。他更多次召見州縣官吏,訓誡他們要廉政愛民,對聲譽良好的廉吏不吝擢升要職。
在蕭衍的勵精圖治下,南梁國勢迅速強盛,軍威更到了被北魏視為“南軍百年未有之盛”的地步。
五年之後,北魏又起數十萬大軍南征,蕭衍調派名將韋睿、曹景宗等人,於鍾離大戰趁著淮水暴漲,火船焚橋、水軍進攻,大破北魏名將元英、楊大眼所部。此戰梁軍斬殺魏軍十餘萬人,生俘魏軍五萬人,另有十餘萬魏軍溺水而死,合計損失超過二十四萬,屍身遍佈淮河沿岸百餘里。這場戰役也是從孫吳立國算起、南北對峙數百年來,南軍前所未有之大勝。
北魏政權遭遇開國百年來最大一次慘敗後,國勢漸衰,最後終於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彼此爭鬥不休。蕭衍的聲望也如日中天,南齊末年丟失的淮北和漢中兩大戰略要地,也陸續被南梁收復。
南梁最大疆土:徹底解除國家外部威脅後,蕭衍繼續他勤勉、寬和、節儉的施政方針。他生活節儉,長年布衣素食;五十歲後便不近妃嬪,一直禁慾修身到壽終。蕭衍更身體力行倡導文治,充分發揮他個人在經學、史學、書法、詩歌、音樂、佛學等多方面的特長。包括:
編訂和更新禮樂,創新樂器,準音器“通”四具十二絃,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應;
創制《善哉》《大樂》《大歡》《大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斷苦磚》等十篇佛教音樂。
撰寫大量詩歌,目前留存於世的仍有80多首,蕭衍的七言樂府詩,在文學史上更有開拓之功。
此外,蕭衍還善畫花鳥與走獸,又喜好棋弈,後來率領七千白袍軍,連克名城殺入洛陽的名將陳慶之,就是因為常年陪蕭衍對弈, 被他發掘出了驚人的軍事天才。
蕭衍的博學多才如此令人驚歎,在歷朝歷代帝王中幾乎無與倫比。他的兩位皇太子,昭明太子蕭統和繼任太子(後為梁簡文帝)蕭綱,同樣是才華橫溢的著名文人,他們組織大量文人,編纂了《昭明文選》《玉臺新詠》這樣堪稱華夏文學瑰寶的典籍。
在蕭衍的治下,南方地區經歷了四十餘年的休養生息,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在歷史上文治真正第一次壓倒了北方中原地區,東魏政權的權臣高歡(即北齊神武帝)就憤憤然道:「江東有一老兒名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然而,這樣一個在史書記載中,前期表現幾乎完美的明君,卻也不可避免地有著極重的猜忌心理。梁朝眾多開國功臣,皆不得重用,幫助蕭衍登上帝位的心腹謀士沈約,更屢遭譴責,憤懣而死。反而是蕭氏王公宗親紛紛主持各地軍政要務,各大望族的高門名士也紛紛被授予高官顯爵。
蕭衍的六弟臨川王蕭宏,侄子臨賀王蕭正德,次子豫章王蕭綜等人,不但常年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更進而圖謀逆亂,蕭衍還是屢加寬赦,不予懲處。
後來,蕭正德和蕭綜逃奔北魏,蕭衍仍多次暗遣使者勸其返回。蕭正德歸國後,蕭衍聲淚俱下訓斥一番,繼續委以重任。蕭綜揚言自己並非蕭衍之子,而是南齊廢帝東昏侯的骨血,他病死敵國後,蕭衍派人將其屍骨盜回,居然還以皇子身份禮葬。
到了蕭衍晚年,怠於政事,沉溺佛教,蕭氏王公愈發橫行無忌,驕奢淫逸,視律法為無物,更有晚上打家劫舍,白日當街鬧事殺人者,蕭衍對此一味寬縱,只表面訓誡而不加懲處。罪犯紛紛藏匿於王侯之家,法司知道其下落而不敢搜捕。
蕭衍自恃才高,越到晚年越是性情剛愎自用,最喜歡別人當面奉承,粉飾太平,而一旦有人對他披露實情,他就暴跳如雷,(【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因此,慣於溜鬚拍馬、一味逢迎的寒士朱異,得其重用,執掌中樞大權數十年。此人口頭禪是「當今天子聖明,吾豈可以其所聞幹忤天聽」,壟斷機要,排斥異己,同時又貪財納賄,窮奢極欲,令朝堂風氣烏煙瘴氣。
對當時皇族親貴、高門士族和貧寒百姓的尖銳社會矛盾,蕭衍無力從根本上解決,而是一味倡導佛教,妄圖從精神上麻醉廣大民眾去安於苦寒,以修來世。他四次捨身佛寺,揚言要出家為僧,勒逼群臣耗資四億錢給佛寺,將他“贖回”,更大興土木作十二層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餘所,外觀窮極宏麗,資產更富裕豐沃。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這一時期的盛況。——將大批人力財力浪費於求神拜佛,顯然根本無助於緩和社會矛盾,而完全是飲鴆止渴。
當蕭衍不顧群臣反對,接納東魏叛將侯景歸附時,萬萬想不到竟是引狼入室。侯景率領八百亡虜南下,於壽陽起兵已有八千人馬,過江作亂後,透過對名門望族、皇親貴戚的燒殺擄掠,贏得大量支援,得以嘯聚十萬之眾,攻破臺城,將蕭衍和梁國一眾親貴重臣盡數俘虜。
蕭衍一敗塗地淪為階下囚後,在侯景面前仍要擺皇帝架子,因此飲食慘遭守衛苛待,最後憂憤成疾,口苦欲求蜜水不得,八十六歲老翁,近五十年太平天子,最終竟不得善終,活活餓死,梁朝亦四分五裂,名存實亡,巴蜀、荊襄、淮南的大片疆土落於敵國之手,最終被南陳王朝取而代之,只在江陵保留了一個實為北朝傀儡國的後梁政權。
帝皇的祭臺從來都是成敗論英雄,蕭衍最終作為一個亡國喪身之君的悲劇君主載入史冊,曾經輝煌的文治武功盡被世人忽略,捨身出家、億錢贖身之舉也被當做年老昏聵的笑柄,僅留下「(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的長嘆,徒留後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