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布衣
-
2 # 實說歷史
歷史上晚清時期國力衰敗,國家財力入不敷出,太監作為一種謀生職業被大量裁員,很多太監失去工作機會,面臨生活考驗。 晚晴最後一批太監被遣散出宮
公元1923年,溥儀命令太監清點建福宮倉庫,不料突發大火,皇宮內房屋燒燬嚴重,大片樓臺亭閣,大堆奇珍異寶均被遺燒殆盡。
事後不完全統計,大火燒燬房屋一百二十間,金佛兩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千餘幅,古玩接近五百件,古籍幾萬冊,造成皇宮內財產損失無法估計。
而後幾天,溥儀休息地方養心殿發生火災,好在及時被發現,才沒有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兩次離奇失火事件,溥儀懷疑宮中太監圖謀不軌,謀財害命,加上朝廷財政吃緊,於是便有了遣散太監的決定。
溥儀《我為何遣散太監》中記述:太監既是把我恨到這種程度,誰敢說他們不能聚眾謀亂或是對我施行暗害呢?既是如此,倒不如先發制人,把太監一齊驅逐掉。7月16日,晚清宮中太監被驅逐遣散,不過每人根據職務不同,可以領到最多二百元,最低二十元的遣散費。
之後被遣散的太監迎來了不同命運人生。富裕太監
他們多是宮中高職務太監,不但平時日得到皇宮中達官貴人的封賞頗多,而且遣散費也是最高,所以遣散後,大多在北京置辦了田地、房屋、甚至有的還娶妻納妾續了後,以後生活無憂。
慈禧身邊紅人小德張(張祥齋)就是典型例子,在宮中算是太監裡的佼佼者,被遣散之前,利用身邊關係,趨炎附勢巴結袁世凱,為以後不測找到了出路,而且平時宮外投資多處商行、當鋪、糧店,置辦良田豪宅,而且豢養著家眷幾十人,納妻續子數人,一時間比宮內生活更加風光無限。
中等太監
這部分太監大約有三四百人,其中平時收入一般,遣散費也是稀鬆,所以他們大多數會利用自己的多年積蓄捐贈給寺廟,以求拜住持為師,與佛結緣,為自己退路做好打算。
晚清時候,入佛門變得不是那麼容易,凡事都要繳納門檻費,而且還要義務勞動幾年才能決定收不收,於是這類條件使得中等太監傾其所有,把佛門變為自己的養老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太監李蓮英副手劉多生,他依仗李蓮英關係,拜入白雲觀方丈門下,而後使用錢財,靠著寺院裡的威望成功的當上了方丈,從此衣食無憂,安度晚年。
貧苦太監
他們多是皇宮中最底層太監,幹活最多,薪資最低,頭腦也不是很活泛,以至於被遣散後,混的也是最慘。
這類太監大約有五六百人,出宮後,囊中羞澀,別說置辦房屋田地,單是身上衣物、每日飲食都是不能滿足,而因其身份,大多百姓不願接納,故此,很多都流落大街,忍凍捱餓,乞討混日子,命運悲慘不已。
直到建國後,政府負責贍養他們,每月補助生活費,而且還給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樣才使得他們有了一個好的歸宿。
1996年,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病逝,享年94歲,自此,歷史上的太監職業才被畫上句號。
太監其實是最可憐的一類人群,年少生活貧苦,逼不得已才選擇於此,而後不被世人接納,大多生活悽苦,精神上更是經受著異常的壓力,我們在感嘆封建王朝興衰之時,更應理解歷史人物存在價值。
回覆列表
古代太監一直是皇帝的家奴,是皇帝的“私人擁有”,在皇宮中除了嬪妃外,太監算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他們能做一些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比如皇帝不想讓大臣們接觸的事情。
因此,中國歷史上最頂峰時期的太監人數達到了10萬人之多,而這個數字是在明朝時期,皇宮中光是每天太監吃飯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但到了清朝晚期,國力衰落到都不想請太監了,那些想進皇宮混飯吃的,還真的只能混飯吃,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效力”。
這樣的效力是沒有任何上升的機會的,除非老太監死了,這新進的人才能頂老太監的位置,否則就一直替皇帝無償服務,也正因為如此,到溥儀執政時期,宮中太監被壓縮到了只有幾百人。
一批吃裡扒外的太監到晚晴時期,進宮當太監的其實只有兩種想法,在外面待不下去想進宮混口飯吃的,還有一種就是希望到皇宮弄點寶貝拿去出去賣。要知道紫禁城裡面的珍寶多如山,隨便拿一樣出去賣了,可以舒坦過一輩子,為了這個目的許多人就動起了各種心思。
1923年6月27日的夏夜,清宮的西北角發生了一場非常大的火災。這清宮西北角是一座倉庫,溥儀曾經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老太監告訴他裡面存放的都是乾隆時期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
當時溥儀就擔心,如此重要的地方並沒有重兵把守,如過遇到偷盜如何是好,於是便讓人清點倉庫。就這樣一次提議,第二天這個倉庫就著火了,而這場大火持續了一天一夜,燒燬了亭臺樓閣近8處,全部化為焦土。
在這場大火中究竟燒燬了多少文物,沒法估計,內務府在事後開了表單,表單顯示這場大火一共燒燬了一百二十個房間,金佛兩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
這表單是怎麼開的?以什麼為依據?都沒有結論,溥儀也只能無奈,但他已經有所懷疑。果然沒過幾天,養心殿另一處又發生著火事件,再被發現時一團浸過煤油的棉花剛燒著,就被撲滅。這次之後,溥儀知道這都是太監們的安排,他們想製造這樣的火災,才能讓那些被偷偷賣出去的古玩字畫,死無對證。
再後來,溥儀還發現他與婉容結婚時CROWN上面被人掉包,婉容CROWN上面的珍珠玉翠被人換成了一個贗品。
在經歷了這些事件後,溥儀決定把那些太監全都驅逐掉,他在《我為何遣散太監》中也寫過,既然這些太監不喜歡我,還吃裡扒外,倒不如我先發制人,把他們全都遣散。
後來的太監回憶,溥儀提著槍,親自在宮裡挨個房間搜尋,把裡面的太監全部驅逐,說一個太監都不要留下。
被驅逐太監們的下場那些被驅逐的太監當時可以按照等級獲得一筆遣散費,首領太監有200元,小太監只有20元。而被遣散後的太監們,根據歷史程序不同,結局也不同。
(太監們被驅逐的場景)
民國時期
1、首領太監
這些太監屬於總管型別,當時大概只有三四十名了,因為他們平常最容易接近皇帝和嬪妃們,所以得到的賞賜也比較多,這些人也基本都在北京買了田地,蓋了房子,甚至還有娶妻納妾的。
他們雖然是太監不能有子嗣,但經不住在後面被人罵“絕戶”,所以基本都會去過繼個男娃,這樣再巴結族裡的老人,死後說不定可以入祖墳。
2、普通太監
普通太監有三四百人,這些人也是自幼進宮,所以沒有一技傍身,在被驅逐出宮後日子很難熬,基本是靠太監養老義會度過晚年。
這個義會屬於一種互幫互助的組織,其組織也有公積金,供他們養老和埋葬。在他們去世後,就會被埋在中關村西區那片荒涼的太監墳場。
3、低階太監
在所有太監中等級最低的一批人,這些人出宮後連最基本的房租都交不起,而上面說的太監養老義會不是慈善堂,在裡面是需要交錢的。
(在街上流量的太監)
而這些對低階的太監根本不可能有錢進入,所以他們都只能流浪街頭、挨凍乞討,在出宮也就一年時間,當時還有三百人流落街頭,一年之後人數整整少了一半。
在如此困苦的日子中又遇上了抗戰、內戰,使本就難以生存的太監們活的更苦,再北平解放之後,在世的太監已經不足20人。
建國後的太監們1949年解放後,政府將還未過世的9個太監集中起來贍養,而在經歷了生死困苦後的太監們,住在雕樑畫棟的瓦房裡,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並且,他們每個月還能得到政府補貼的16元生活費,如果還會懂得筆墨的人,還會被安排寺廟管理,工資更高。
比如我們經常提及到的孫耀庭,因為識字,被安排到“寺管組”當出納,每個月工資35元,這樣的工資待遇已經是非常高了,要知道當時最低生活保障工資才8元錢。
在過了幾年穩定幸福的生活後,中國最後兩位太監去世。馬德清,1987年過世,享年91歲;孫耀庭,1996年過世,享年94歲。
至此,維持了中國封建社會千年的宦官曆史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