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點意思的事兒
-
2 # 農村裡的逍遙
春節期間是肉類消費的旺季,牛肉肯定要漲價的。現在我家牛肉賣到六十一公斤了。牛肉比其他肉類貴,首先是牛的存欄少,九十年代農業生產還沒有機械化,大部分農活需要耕牛,那時候農民家幾乎都喂的有母牛,一來可以幹活,二來生了小牛可以賣錢。那時候的農村大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牛犢子。隨著農業機器化的發展,不再需要牛耕種了,大家都出去打工,喂牛的就少了。同時大型養牛廠沒有跟上。養牛不可以像養雞 養豬一樣快速出欄,需要育肥一年以上。母牛繁殖也沒跟上,牛一胎生一個,一年一胎。繁殖率低,導致小牛價格很高,好品種的小牛二十多元一斤,牛自然就貴了。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的消費日漸提高。近幾年對高檔牛肉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會導致價格升高。
進口的牛肉都是凍品,中國消費習慣,喜歡鮮牛肉,所以進口牛肉對牛肉市場影響不大。不能很好的緩解國內牛肉市場
"春節期間你的家鄉牛肉會漲價嗎?為何牛肉價格相對其他肉要更貴?"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春節期間,牛肉價格上漲是普遍的現象,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牛肉價格都漲到了41元/斤。老家牛肉出現這麼貴的價格,除了春節助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家養牛的人不多,更沒有一個像樣的養牛場。所以,本地的肉牛供應量少,牛肉價格當然上漲幅度大。
相比於豬肉、羊肉和雞鴨肉,牛肉的價格要貴很多,比如雞肉,菜式場上價格才6.5元/斤。還有羊肉,算是比較貴了,而且也漲得厲害,達到了32元/斤。但是,跟牛肉的差距還是挺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牛肉的價格比其他肉類還貴呢?
養殖成本高是根本原因牛的塊頭大,在六畜之中居於首位,食量也很大,這就決定牛的飼養成本很高。而事實上確實如此。一頭牛從300斤開始育肥,10~12個月的時間,可以達到1300斤的體重。而在這段時間裡面,產生的成本,包括飼料支出、牛犢夠買、藥品防疫、水電、牛舍搭建投入分攤等,總計在10000~13000元之間。這麼高的成本投入,價格不貴一些,根本就無法盈利。所以,成本高是牛肉價格比較貴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除此之外,牛肉價格相對於其他肉類貴,還有一些別的因素起到助推作用,如下:
牛肉市場存在缺口國內每年消耗的牛肉量在800萬噸左右,而每年存在20%~30%的缺口,需要從國外引進,2017年的時候引進了70萬噸左右,2018年將近80萬噸。由此可知,國內牛肉市場供需不均衡,供不應求,價格相對較貴。而類似雞肉、豬肉,供應量充足,價格相對要便宜。
牛肉更具有營養價值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牛肉的營養價值更高,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豬肉、雞肉經常可以吃到而導致的錯覺。其實不是,牛肉的營養價值確實比較有優勢。就拿豬肉來比,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更高,鐵、鋅、鈣、葉酸等營養元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