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胖豆老師
-
2 # 來看世界呀
傳染病並不是只“鍾情”人類,各種動物都有種群內傳播流行的疾病,只不過人類的傳染病更多地來自於其他哺乳動物,而魚也會造成一些疾病在人類中流行傳播,主要是寄生蟲病。
傳染病是指由寄生蟲、真菌、細菌、病毒等引起疾病,可以在種群間的流行傳播,具有一定的易感性,即某些個體因為免疫或者基因因素對病原有更好的抵抗能力,這是由於病原結合、侵入動物細胞組織需要和細胞表面的抗原等物質相作用,它們先得能夠識別物種,然後才具備感染的能力,尤其是病毒、細菌這樣微小的病原。
這也造成相近的物種種屬可能存在共同的病原,這是由於具有親緣關係的物種在演化史中分離的歷史較短,生物還有基因等方面的相似性,就造成了一些人畜共患病,像狂犬病、瘋牛病以及近幾次爆發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病原的宿主或者中間宿主都是哺乳動物。由於同是哺乳動物,所以哺乳動物的疾病更容易傳遞給人類。
而魚和哺乳動物演化分支就遠了,至少有4億年的分別進化的歷史,這就造成哺乳動物和魚類的基因差異很大,細胞結構的差異也更明顯,所以能引起魚類疾病的細菌、病毒等病原識別不了人類細胞表面的物質,就較少地傳播給人類,而魚之間也有很多傳染病,養魚的人可能對這個比較清楚,有時候魚一死就是一大片;而且魚生活在水中,哺乳動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有水的隔離,感染魚的病原不能主動跨越水的障礙。
寄生蟲不大一樣,它們也是多細胞動物,不過需要寄居在其他動物體內,不進入生物細胞,不需要識別細胞表面物質,就靠著物理方式鑽透組織藏在裡邊,雖然也受到人類免疫系統的攻擊,但總有一些可能幸運地適應瞭然後在人體內造成傳播。很多寄生蟲病都可以以魚作為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
各種動物都有自己種群內的傳染病,不過絕大多數對人無害,因為我們即接觸不到而且病原也缺少感染人體的能力,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會在意到這樣的事情,因此可能認為魚沒什麼傳染病,實際上魚既有種群內的傳染病,也因為可攜帶一些寄生蟲卵導致人類的傳染病。
-
3 # 趣談科學
傳染病並非對哺乳動物情有獨鍾,而是哺乳動物所攜帶的病菌,更容易在哺乳動物之間跨物種傳播,造成一種似乎只有“哺乳動物”更容易染病的現象,只因我們比較“像”。
生命基礎在40多億年前,地球如同實驗室中的燃燒瓶,特殊的環境、溫度、元素,產生了大量化學反應。大量分子的混合組合,經過歲月的積累構建出了遺傳物質DNA。
生命主要由蛋白質構成,在米勒-尤里模擬的原始地球環境實驗中,僅僅幾天時間就產生了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
不同的蛋白質,組成了不同的組織,組織再到器官,器官形成系統,不同的系統迴圈構成了生命體。所有蛋白質的生產皆由DNA所控制,遺傳物質DNA就如同一本生命的說明書。
生命的演化史就是一部DNA演化史我們由最初的生命不斷的演化,在這個過程,遺傳物質不間斷的隨機發生變異,產生的結果就是物種的多樣性,於是有了無數的分支。
因為遺傳物質不同,所以構成生命的蛋白質不同,也就導致了生命不同的性狀。
例如:植物透過獲取太陽的能量,進行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動物透過吸收植物或者其他動物獲取葡萄糖轉化能量。不同的機制,源於不同的基因產生了不同的表達,植物含有葉綠體,人類則是線粒體。
由於獲取能量的方式大大的不同,所以有了植物與動物之分。
生物的分類生物的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目、科、屬、種 。
現代人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黑猩猩: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 -人科-黑猩猩屬-黑猩猩種。
可見猩猩與我們的分界點是人科,猩猩和我們本是同地同源,我們的祖先,在東非大裂谷出現之後,分居兩地產生了不同的演化方向。
基因相似度既然是同源說明我們的DNA,相似,我們都知道大猩猩和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98%,而由於變異相差了2%,使我們成為了兩個不同的物種。不過,高達98%的相似,演繹出了大量了我們共有的蛋白。
同種、同屬、同科、同目、同綱、同門,親緣由大到小排列,因為都是由同一個物種演化而來,相似的基因就存在相似的機制,於是病菌就有了更容易傳播的可能。
細胞膜是生物細胞的防火牆,決定了物質的進出。隨著基因的變異,防火牆也再改變。一般來說,小分子,例如水分子,可以隨意進入細胞之中,然而當一些大分子想要進入細胞中,就需要細胞的主動運輸。
細胞內外,物質運輸的載體是一種叫做的“受體”的蛋白質,受體有多種,分別識別多種不同的物質。只有和細胞膜的受體匹配成功,受體才會把大分子帶入細胞中,並給細胞傳遞大分子進入的訊號。
物質能否進入到細胞中,受體是關鍵。而受體是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是由說明書翻譯的。不同的物種之間DNA相似程度不同,親緣更近的物種間,基因更為接近,所有某些細胞特徵的更為接近,受體也就更為相似。當一種病菌可以欺騙某個物種的防禦進入細胞中,那麼有很大的機率也能侵入親緣較近的其他物種之中,形成傳播。
HIV源於黑猩猩,因為人類和黑猩猩親緣較近,免疫細胞中都存在相同的受體CD4,HIV病毒透過CD4受體進入免疫細胞。
蝙蝠雖然和人類不同科,但是同屬於哺乳綱,存在的時間比人類更久遠,與哺乳動物的始祖物親緣更近。所以蝙蝠體內傳承著與始祖相似度較高的DNA,體內表達出始祖細胞及始祖受體。由於同綱生物的基因相似程度高,存在了大量相同基礎的受體,相同的病毒就更容易進入哺乳動物中。例如:這次的病毒及sars都是透過ACE2受體進入細胞。
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病菌是可以跨綱傳播的,這主要還是源於受體。因為隨著物種的演化,或許我們和魚不是一個綱,但是我們的某些細胞可能還擁有相同的受體蛋白,於是就容易被感染,類似“禽流感”的傳染疾病也不在少數。
回覆列表
傳染病並非獨愛哺乳動物。物種間都有相生相剋,所以才會有最終宿主、中間宿主等說法。病是有一定的選擇性的。
只是物種差異太大,大部分病毒影響不到我們。而哺乳動物特別是高等哺乳動物,與我們的親緣太過於密切,所以常常有共患疾病。並不是其他物種的病少,而是我們並不關注那些與自己關係不大的病。
舉個例子,比如香蕉病毒,它可以讓人類種植的香蕉品種在一段時間內滅絕,逼迫人類不得不選用其他的品種。上個世紀的香蕉美味大米歇爾焦,就是因為巴拿馬香蕉病,全面滅絕。對於香蕉來說是滅頂之災,人類只不過會哀嘆少了一種美味。因為這種病毒只感染植物,就算人們把它吃下去,也不會有危險。
再比如人們討厭的病菌也有傳染病。噬菌體可以把自己的遺傳程式碼注入細菌體內,等寄生完成後,殺死細菌釋放成千上萬個後代。所以現在有很多生物療法在研究,如何用噬菌體幫助人類殺滅病菌。
最後說一下你提到的魚類。魚類與我們人類之間相隔了兩棲類和爬行類。親緣關係與我們很遠。感染們的病毒對我們來講作用不大。所以人類與魚類之間的共患病毒,數量是比較少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強大的細菌,還有更高生命等級的寄生蟲。有一小部分的生命力強悍,對物種的選擇性也不是那麼強。我們看到新聞裡邊曾經提到過,清理魚的時候,不小心被死魚魚鰭扎破手,導致嚴重感染的。而生活在淡水裡的魚身上的很多寄生蟲對我們都是有危險的。
綜上所述,非哺乳類的動物與我們共患的疾病,以寄生蟲和少部分細菌為主。共患病毒的情況很低。但是哺乳類動物,共患疾病,與我們有很大的交集。
所以,不要去吃野味,儘量少吃未經過衛生檢疫的哺乳動物,儘量少吃生魚片(寄生蟲,寄生蟲卵很強悍,芥末和醬油短時間是不可能殺滅它的),不吃淡水生魚片(共患寄生蟲種類較多)。
咱中國八大菜系,加工傳統食材,方法千種萬種,都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