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脾胃不好;吃[健脾丸]效果不錯.
考慮腸易激綜合症.可給予助消化的藥物,調節神經藥物及止瀉的藥物
先查大便排除感染性腹瀉可能
脾胃虛弱型瀉瀉,建議你去看中醫
考慮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以腹痛、排便頻率改變、糞便性狀異常為主要症狀。18至30歲是高發期,目前認為與學習和工作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生活節奏過快有關,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症狀。
如果患者12個月內有12個星期伴有腹部不適或疼痛,以及伴有排便後緩解、排便次數改變、大便硬度改變這3項中的2項,排除器質性疾病即可明確診斷。
預防該病要調整生活節奏,緩解緊張情緒,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忌冷飲,避免菸酒和咖啡等,採用鬆弛療法、音樂療法有一定的療效,必要時輔以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結腸炎”的問題。
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簡稱,為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和裡急後重。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1)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自身免疫--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併發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層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腸外表現。
2.變態反應。
3.遺傳--本病在血緣家族的發病率較高。
4.感染--目前一般認為感染是繼發或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總之本病的發生可能為免疫、遺傳等因素與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結果。
2)症狀
起病多數緩慢,少數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經過,數年至十餘年,常有反覆發作或持續加重,偶有急性暴發性過程。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發病的誘因。
1.消化系統表現:
①腹瀉--腹瀉的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數可多至30餘次。糞質多呈糊狀及稀水狀,混有粘液、膿血。
②腹痛--輕型及病變緩解期可無腹痛,或呈輕度至中度隱痛,少數絞痛。
2.全身表現:
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發熱,重者可有高熱及心動過速,病程發展中可出現消瘦、衰弱、貧血、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及營養不良等表現。
3.腸外表現:
常有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潰瘍、慢性活動性肝炎、溶血性貧血等免疫狀態異常之改變。
4.臨床型別:按本病起病緩急與病情輕重,一般可分三種類型。
①輕型--臨床最多見。起病緩慢,症狀輕微,除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無全身症狀,病變侷限在直腸及乙狀結腸。
②重型--較少見。急性起病,症狀重,有全身症狀及腸道外表現,結腸病變呈進行性加重,累及全結腸,併發症也較多見。
3)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可有輕、中度貧血,重症患者白細胞計數增高及紅細胞沉降率加速。嚴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鈉、鉀、氯降低。
2.糞便檢查--活動期有粘液膿血便,反覆檢查包括常規、培養、孵化等均無特異病原體發現。
3.免疫學檢查--IgG、IgM可稍有增加,抗結腸粘膜抗體陽性。
4.纖維結腸鏡檢查--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透過結腸粘膜活檢,可明確病變的性質。
5.鋇劑灌腸X線檢查--為重要的診斷方法。
4)治療
近年來主要採用內科綜合治療,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復發,防止併發症。
1.一般治療--急性發作期,特別是重型和暴發型者應住院治療,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待病情好轉後酌情給予流質飲食或易消化、少纖維、富營養飲食。
2.水楊酸偶氮磺胺類藥物--一般用水揚酸偶氮磺胺吡啶(簡稱SASP)作為首選藥物,適用於輕型或重型經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已有緩解者,療效較好。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適用於暴發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症,抑制自體免疫過程,減輕中毒症狀,有較好療效。常用氫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靜脈滴注,療程7--10天,症狀緩解後改用強的松龍口服,病情控制後,遞減藥量,停藥後可給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發免復發。
4.硫唑嘌呤--為免疫抑制劑,適用於慢性反覆發作者。
5.抗生素--對暴發型及重型者為控制繼發感染,可用氨苄青黴素、滅滴靈等治療。
6.灌腸治療--適用於輕型而病變侷限於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
7.手術治療--併發癌變、腸穿孔、膿腫與瘻管、中毒性巨結腸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均是手術的適應證。
病程一般呈慢性遷延過程。有反覆急性發作者預後較差、輕型及長期緩解者預後良好;暴發型、有併發症或年齡在60歲以上者,預後很差。
5)潰瘍性結腸炎的食療藥膳
1.柴胡桂枝飲
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參、黃芩、白芍、生薑、大棗各10克,甘草6克。將以上藥物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煎煮20分鐘。停火,濾去渣,在藥液內加入白糖攪勻即成。每日3次,每次用50克。
此方消炎,止痛。對便血患者尤佳。
2.粟米粥配方
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白朮各15克,桂枝10克。將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白朮、茯苓、桂枝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煮25分鐘。停火,濾去渣,留藥液。再將粟米淘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入藥液,清水適量,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粟米50克。
此方祛痛止痢。對直腸部位潰瘍,絞痛,便中帶血患者尤佳。
3.白芨燕窩湯配方
取白芨10克,燕窩3克,冰糖15克。將燕窩用溫水泡發,用鑷子夾去燕毛;冰糖打碎;白芨切薄片;將燕窩、白芨放入燉杯內,加清水300克,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5分鐘,加入冰糖屑,再煮3分鐘即成。每日1杯,單獨服用。
此方止血,消腫,生肌。對大腸便血患者尤佳。
4.白芨粥配方
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將白芨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小塊;大米淘洗乾淨。將大米、白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
此方養胃,止血,消腫。對大腸潰瘍便血患者尤佳。
5.馬蹄燉鵪鶉配方
取馬蹄60克,鵪鶉2只,料酒10克,生薑6克,鹽4克。將馬蹄去皮洗淨,一切兩半;鵪鶉洗淨,去毛樁、內臟、爪;生薑切片。再將馬蹄、鵪鶉、生薑放入燉杯內,加入清水適量,燉50分鐘,加入鹽攪勻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鵪鶉1只,馬蹄50克。正餐佐食。
此方清熱解毒,散結消痛。大腸潰瘍便血患者食用有一定療效。
6.烏梅汁配方
用烏梅1000克,砂糖50克。摘取未熟烏梅1000克,洗淨,放入瓶中,將砂糖放入烏梅中浸漬10天。將烏梅汁取出裝入空瓶中即成。
此方止血消腫。對大腸炎患者有一定療效。
7.醋花生配方
取花生500克,米醋1000克。將花生洗淨,放入瓶中,再將米醋放入瓶內,浸泡10天。食用時從瓶內取出即可。每日2次,每次吃花生30克。
此方消腫止瀉。對大腸炎療效較佳。
8.健脾止瀉糕
用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
此方有健脾止瀉之功。
你好;脾胃不好;吃[健脾丸]效果不錯.
考慮腸易激綜合症.可給予助消化的藥物,調節神經藥物及止瀉的藥物
先查大便排除感染性腹瀉可能
脾胃虛弱型瀉瀉,建議你去看中醫
考慮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以腹痛、排便頻率改變、糞便性狀異常為主要症狀。18至30歲是高發期,目前認為與學習和工作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生活節奏過快有關,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症狀。
如果患者12個月內有12個星期伴有腹部不適或疼痛,以及伴有排便後緩解、排便次數改變、大便硬度改變這3項中的2項,排除器質性疾病即可明確診斷。
預防該病要調整生活節奏,緩解緊張情緒,避免油膩、刺激性食物,忌冷飲,避免菸酒和咖啡等,採用鬆弛療法、音樂療法有一定的療效,必要時輔以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結腸炎”的問題。
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簡稱,為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和裡急後重。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1)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發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自身免疫--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併發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層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腸外表現。
2.變態反應。
3.遺傳--本病在血緣家族的發病率較高。
4.感染--目前一般認為感染是繼發或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總之本病的發生可能為免疫、遺傳等因素與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結果。
2)症狀
起病多數緩慢,少數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經過,數年至十餘年,常有反覆發作或持續加重,偶有急性暴發性過程。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發病的誘因。
1.消化系統表現:
①腹瀉--腹瀉的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數可多至30餘次。糞質多呈糊狀及稀水狀,混有粘液、膿血。
②腹痛--輕型及病變緩解期可無腹痛,或呈輕度至中度隱痛,少數絞痛。
2.全身表現:
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發熱,重者可有高熱及心動過速,病程發展中可出現消瘦、衰弱、貧血、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及營養不良等表現。
3.腸外表現:
常有結節性紅斑、關節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潰瘍、慢性活動性肝炎、溶血性貧血等免疫狀態異常之改變。
4.臨床型別:按本病起病緩急與病情輕重,一般可分三種類型。
①輕型--臨床最多見。起病緩慢,症狀輕微,除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無全身症狀,病變侷限在直腸及乙狀結腸。
②重型--較少見。急性起病,症狀重,有全身症狀及腸道外表現,結腸病變呈進行性加重,累及全結腸,併發症也較多見。
3)輔助檢查
1.血液檢查--可有輕、中度貧血,重症患者白細胞計數增高及紅細胞沉降率加速。嚴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鈉、鉀、氯降低。
2.糞便檢查--活動期有粘液膿血便,反覆檢查包括常規、培養、孵化等均無特異病原體發現。
3.免疫學檢查--IgG、IgM可稍有增加,抗結腸粘膜抗體陽性。
4.纖維結腸鏡檢查--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透過結腸粘膜活檢,可明確病變的性質。
5.鋇劑灌腸X線檢查--為重要的診斷方法。
4)治療
近年來主要採用內科綜合治療,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復發,防止併發症。
1.一般治療--急性發作期,特別是重型和暴發型者應住院治療,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待病情好轉後酌情給予流質飲食或易消化、少纖維、富營養飲食。
2.水楊酸偶氮磺胺類藥物--一般用水揚酸偶氮磺胺吡啶(簡稱SASP)作為首選藥物,適用於輕型或重型經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已有緩解者,療效較好。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適用於暴發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症,抑制自體免疫過程,減輕中毒症狀,有較好療效。常用氫化考地松,或地塞米松每日靜脈滴注,療程7--10天,症狀緩解後改用強的松龍口服,病情控制後,遞減藥量,停藥後可給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發免復發。
4.硫唑嘌呤--為免疫抑制劑,適用於慢性反覆發作者。
5.抗生素--對暴發型及重型者為控制繼發感染,可用氨苄青黴素、滅滴靈等治療。
6.灌腸治療--適用於輕型而病變侷限於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
7.手術治療--併發癌變、腸穿孔、膿腫與瘻管、中毒性巨結腸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均是手術的適應證。
病程一般呈慢性遷延過程。有反覆急性發作者預後較差、輕型及長期緩解者預後良好;暴發型、有併發症或年齡在60歲以上者,預後很差。
5)潰瘍性結腸炎的食療藥膳
1.柴胡桂枝飲
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參、黃芩、白芍、生薑、大棗各10克,甘草6克。將以上藥物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煎煮20分鐘。停火,濾去渣,在藥液內加入白糖攪勻即成。每日3次,每次用50克。
此方消炎,止痛。對便血患者尤佳。
2.粟米粥配方
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白朮各15克,桂枝10克。將當歸、白芍、川芎、人參、白朮、茯苓、桂枝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煮25分鐘。停火,濾去渣,留藥液。再將粟米淘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入藥液,清水適量,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粟米50克。
此方祛痛止痢。對直腸部位潰瘍,絞痛,便中帶血患者尤佳。
3.白芨燕窩湯配方
取白芨10克,燕窩3克,冰糖15克。將燕窩用溫水泡發,用鑷子夾去燕毛;冰糖打碎;白芨切薄片;將燕窩、白芨放入燉杯內,加清水300克,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5分鐘,加入冰糖屑,再煮3分鐘即成。每日1杯,單獨服用。
此方止血,消腫,生肌。對大腸便血患者尤佳。
4.白芨粥配方
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將白芨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小塊;大米淘洗乾淨。將大米、白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
此方養胃,止血,消腫。對大腸潰瘍便血患者尤佳。
5.馬蹄燉鵪鶉配方
取馬蹄60克,鵪鶉2只,料酒10克,生薑6克,鹽4克。將馬蹄去皮洗淨,一切兩半;鵪鶉洗淨,去毛樁、內臟、爪;生薑切片。再將馬蹄、鵪鶉、生薑放入燉杯內,加入清水適量,燉50分鐘,加入鹽攪勻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鵪鶉1只,馬蹄50克。正餐佐食。
此方清熱解毒,散結消痛。大腸潰瘍便血患者食用有一定療效。
6.烏梅汁配方
用烏梅1000克,砂糖50克。摘取未熟烏梅1000克,洗淨,放入瓶中,將砂糖放入烏梅中浸漬10天。將烏梅汁取出裝入空瓶中即成。
此方止血消腫。對大腸炎患者有一定療效。
7.醋花生配方
取花生500克,米醋1000克。將花生洗淨,放入瓶中,再將米醋放入瓶內,浸泡10天。食用時從瓶內取出即可。每日2次,每次吃花生30克。
此方消腫止瀉。對大腸炎療效較佳。
8.健脾止瀉糕
用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一層豆沙,約6--7層,上層點綴適量果料,上鍋再蒸。烏梅、白糖熬成膿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
此方有健脾止瀉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