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曹操的眼裡,孫策和孫權分別是什麼樣的人呢?

    (孫策)

    曹操對孫策的評價是:“猘兒難與爭鋒也。”這句話是在孫策平定了江東,擁有了江東之地後說的。當時,曹操準備招撫孫策,但孫策不聽招撫。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感嘆了上面那句話。這裡的“猘兒”,是小瘋狗的意思。曹操這話是說,孫策這支小瘋狗,真是難以和他“爭鋒”啊。

    曹操對孫權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評價這句話,是在曹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對峙的時候,看到孫權軍容整肅,感嘆而說的。

    曹操對孫策孫權的評價,看起來都是讚揚。但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曹操並不欣賞孫策,而是更欣賞孫權。因為他說孫策是“小瘋狗”,而願意他的兒子向孫權學習。

    曹操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情感取向呢?

    (曹操)

    咱們得從曹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曹操的理想是什麼?是掃六和,平天下。因此,他最欣賞的,同時也最忌憚的,就是能平定天下的人。曹操在劉備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對他很防範很忌憚,就是因為劉備是一個和他一樣,有大志向,而且可能平定天下的人。

    在他眼中,孫策雖然打起來很厲害,但是僅僅是一員戰將,是一個項羽似的戰將,當不了君王。就算他把江東打下來了,但那是以力服眾,這並不是君王應該採用的方式。項羽最終沒有獲得天下,同樣的,可以預料,孫策也可能坐不穩江山。

    這種看法,不僅曹操,郭嘉也是這樣看的。當時曹操和袁紹準備官渡大戰,大家都害怕孫策從後面偷襲。當時郭嘉就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郭嘉預言孫策這樣的人會死於“匹夫”之手,最後果不其然。

    (孫權)

    就算孫策最後沒有被仇殺,對付這樣的人,只需要派得力戰將就能解決問題,並不值得重視。

    而孫權就不一樣了。孫權是當君王的。當孫策去世,他當權後,結交豪傑,禮賢下士,察納雅言,勤政愛民。很快,他就消除了江東人民對孫家的仇恨,江東的人才都雲集到他身邊,積極為他出謀劃策。可以說,最終他能夠打贏赤壁大戰,就是勝在群策群力,眾志成城。

    作為想統一天下的曹操來說,很顯然,孫權這樣的人,是他又欣賞又忌憚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歷》)

  • 2 # 亂神虎

    這些情況在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很清楚了。

    曹操說這些話的時候,心意不同,歷史背景不同。評價也自然不同了。

    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出來對孫策的評價。原句正是選於此處。其實曹操的本意是要試探劉備的志向,雖然不是刻意貶低各路諸侯,但是他抬高劉備的身價可以看出來劉備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而曹操貶低孫策也是因為自己對孫策有幾分蔑視。孫策曾經給逆賊袁術卑躬屈膝。而江南當時的發展還不如中原。而且孫策所擊敗的劉繇,嚴白虎和王朗也是水平不高。所以當時孫策還沒有引起曹操的重視。

    而曹操對孫權的評價是在合肥之戰的時候看見東吳的強大才有此感慨。而且原文還有後面幾句。就是罵劉表和袁紹的兒子是廢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三國眾多的官二代裡面,孫權也算是最有出息的了。能守住祖宗疆土,還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曹操也不得不佩服孫權了。

    綜上所述,對人的評價也正是因為結合自身情況才會有所偏頗,曹操也不能免俗。所以,不能因為盲目相信名人的評價,還是要仔細分析求證,才會更加客觀,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認識。

  • 3 # 知未是也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是三國時間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關於他的故事和典故家喻戶曉,舉不勝數,他對三華人物的點評,尤其是對孫策和孫權兩兄弟的不同評價,讓許多人感到十分意外,也許很多人感到了曹操觀人閱人的獨到和不同。

    曹操之所以看好孫權,而對孫策有所看低,我個人認為主要與他看問題所站的角度和比較的物件不同有很大關係。渚酒論英雄時曹操認為孫策籍父之名,不足以為天下英雄,是因為此時的曹操把孫策和袁紹同有一比,認為靠家族名聲、靠繼承父輩業績算不得英雄好漢,在此時的曹操看來,只有象他和劉備這樣,完全靠白手起家、個人奮鬥打江山的人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好漢,故儘管孫策勇武非常,創下了江東一片天地,也沒有被曹操看在眼裡。

    而曹操看好孫權,是因為此時的曹操和彼時的曹操看問題又有所不同。那時曹操躊躇滿志,縱橫天下,所以他的眼光著眼於爭奪天下的人;而此時的曹操之所以對孫權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一說,是因為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時,遭到孫權七萬大軍頑強抵抗,兩月有餘而不能佔到任何便宜,又見孫權的人馬軍容嚴整,撤退時才對孫權有此一說。曹操對孫權另眼相看,一是曹操大軍遭到孫權人馬的有力對抗,難有所獲,才感到孫權與眾不同。二是此時的曹操更多的應該把孫權和自己的孩子比,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果能有孫權的本領和能力,那麼他就放心了。一句話,曹操高評孫權,反映了曹操對自己年齡和志向感到無可奈何,也反映了他把一統天下的希望有意寄託到自己下一代的身上。

    總之,曹操評價孫策和孫權,完全出於不同的心境,條件和標準也有所不同,所以他對孫氏兄弟的看法才有不同結果。

  • 4 # 泊圖泊途

    看不起孫策主要還是在曹操對劉備說的話中,而曹操時長唸叨的話裡面卻暗含著對孫策的敬佩。

    孫策雖然是子承父業,收納了孫堅的舊部,但也與他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他開闢的疆土可不是孫堅給的。如果說靠父親,那曹操舉孝廉多少也與其祖上有關係,劉備也憑藉宗族之名俘獲人心。這不太具有說服力。

    曹操和劉備在論誰是英雄,曹操表示:“只有你和我。”

    此時孫策在江東以小有成就,曹操為什麼不提他呢?

    一、孫策是晚輩;二、試探劉備說別人沒用;三、接觸有限

    曹操對孫策的評價在《三國志》引《吳歷》:“ 曹公聞 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曹操稱比自己小一輩的馬超“小賊”)

    雖然不是什麼好詞,但敬佩之心也是溢於言表,倒也符合孫策勇猛的形象。

    對孫權的話就好聽多了,“生子當如孫仲謀”。

    套用《三國》中的一句臺詞,“江東孫氏,滿門英雄!”

  • 5 # 歷史神秘人

    在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竟然說天下的英雄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就讓人吃驚了,你曹操獨霸一方是英雄可以理解,劉備只有兩兄弟,啥地盤都沒有。再說曹操看不起袁紹可以理解,可是當時佔據了江東四郡大片領土的孫策,曹操怎麼不認為孫策是英雄呢?因為在曹操看來,孫策有著性格上的缺點,是將才,不是帥才,他曹操,劉備,以及後來的孫權都具有帥才的性格,所以曹操看不起孫策卻欣賞孫權!

    性格決定命運,孫策殘忍好殺,脾氣暴躁讓曹操看不起,認為他是“匹夫”之勇罷了,成不了多大氣候。孫策當年帶領一千多人渡江來到江東,為了短時間佔據江東,孫策採取的方法就是大開殺戒,逆我者死,順我者昌。不管好人還是壞人,只要反對孫策的,他就下狠手,因此在孫策的殺伐果斷之下,他用很短的時間就統治了江東。只是就因為他殘忍好殺,得罪了江東計程車族和老百姓,因此最後被許貢的人給刺殺了,不治身亡。在死前把權力交給了弟弟孫權,本來孫策之前屬意的繼承人是孫翊,不過在臨死前孫策反思自己的行為,明白到不能讓孫翊繼位,孫翊和自己一樣有著性格缺點,就是輕佻暴躁,不是當帥才的料,而孫權不同,孫權胸襟寬廣,仁而多斷,這是具有君王的材質啊,所以孫策把權力交給孫權。孫權果然不負眾望,他上臺後,結交豪傑,禮賢下士,勤政愛民,很快就消除了江東人民對孫家的仇恨,牢牢的鞏固了孫家在江東的統治。在曹操眼裡,孫權和自己一樣,都是梟雄,都具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和雄心,所以曹操很看得起孫權,當孫權率兵和曹操對峙的時候,曹操看到吳軍軍容整齊,沒有絲毫的畏戰,當時就感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啊,曹操那是英雄惜英雄,表現出了曹操對孫權的欣賞。

    性格決定命運,孫策由於殘忍好殺,輕佻暴躁,所以決定了孫策不能走的太遠。而孫權知道當梟雄就要恩威並施,廣納言路,禮賢下士,為人處世要圓滑,那樣才能有助於成就大事業。其實歷史上凡是取得成功的人物,性格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聽的進別人的意見,和周圍的人都相處的很好,因為事業你一個人不能幹的完的,必須有人幫你啊,和人相處就要溫和,那種動不動脾氣暴躁的是不行的,一個不小心會惹禍,孫策就是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愈《晚春》景色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