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史諦紛
齊魯一家,淵源很深,既是兄弟之邦又是姻親之好。兩國第一代開國君主姜太公和周公旦是一對老搭檔,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周武王之妻)又是周公旦的嫂子,關係不一般。
齊國雖然沒有直接滅掉魯國,但一直不斷蠶食魯國。春秋時代不流行滅國,等到戰國時期禮壞樂崩可以吞併了,齊國卻惹來五國聯軍,被打的一蹶不振,此後一直安分守己,不願惹事,把魯國當成了緩衝地帶,受禮制等原因的約束,到最後齊國也沒吞併魯國。
魯國是姬姓諸侯國,以禮儀立國,政治影響力很強,齊國打魯國師出無名,打了影響不好,還容易拉仇恨,齊國就是因為吞併了宋國引來了五國聯軍。但楚國根本不鳥禮制,也不怕影響不好,直接就給吞併了,誰都沒辦法,楚國當年可是敢跟周王朝對打的主。
楚國滅魯國其實也是運氣好。當時魯國的頭號防禦物件是齊國,魯國軍事設施幾乎都是面向北方,主力也都駐紮在北部。楚國從南面突襲了魯國,打了魯國一個措手不及,楚國佔了魯國國都,魯國精銳降的降跑的跑,魯國就那麼沒了。
-
3 # 芸含智庫
春秋時代中期,其實就和二戰之後的國際社會差不多。有超級大國(晉、楚),有一流強國(齊、秦),有中等國家(鄭國、宋國、魯國),還有無數個小國。
那時候的國與國之間關係也和現在類似。當大國有軍事行動時,必然會遭到其它大國的干涉。
因此,當時的大國、強國並不是想滅誰,就一定能滅掉誰。關鍵還得看外交博弈,看天時地利人和。尤其是滅掉像魯國這樣的中等國家,更要看大國之間的博弈,並不是大國想滅就能滅的。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經過了百年混戰。七個國家力量雄厚,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後被稱為戰國七雄。而在春秋時代的鄭國、宋國和魯國,實力不濟,淪落為小國,變成了大國的盤中餐。當時的楚國和齊國都有能力滅魯!但是齊國沒有滅,最後讓楚國滅了。
緊鄰魯國的齊國為什麼沒把魯國給滅了,反倒是楚國把魯國給滅了?
第一、魯國的軍事實力
春秋初期,魯國的實力不弱。當時齊、魯都是千乘大國,各自結盟,相互之間勾結關聯。
甚至齊桓公繼位後,魯國還干涉齊國的國君繼承人問題,派兵入侵齊國。齊、魯之間戰爭互有勝負。在這個時期,齊國沒有滅掉魯國的能力。著名的曹劌論戰就是這一時期的齊魯戰爭。
第二、魯國的地位
魯國的地位非常高,周平王東遷之後,魯國就成了周禮儲存最完整的諸侯國,各國都需要跑到魯國來學習周禮。如果用宗教觀念來解釋,魯國的地位就彷彿是一個宗教聖地。既然是宗教聖地,大家都還抱著信仰的時候,自然是沒人敢滅它的。魯國有點像天主教世界的梵蒂岡。
進入戰國之後,大家不再把周天子當回事,但是在戰國初期,諸侯們的野心還沒有膨脹到取而代之的地步,齊威王就曾經還朝覲過周天子,雖然朝覲之後頗為失望。後來齊湣王和秦昭王試過稱帝,但是很快都自行撤銷了帝號。就像天主教衰落後,大家雖然不把梵蒂岡當回事,但是不會有人想著去滅它。
不過魯國的實力比梵蒂岡強太多了。戰國初期,魯國也進行過改革,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功擊敗過齊國。吳起一開始就在魯國當過將軍。另外其他諸侯國是不願意看著齊國滅魯的,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使得誰想滅魯,都會遭到其他諸侯國反對。最典型的就是齊國滅宋,引來了五國伐齊,齊國大敗,從此一蹶不振。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經過一系列改革後,雖然齊、魯之間的國力有了差距,但齊桓公的稱霸口號是“尊王攘夷”,他需要魯國給自己充門面。於是齊國也就沒理去打象徵周天子的魯國了。
後來,齊、魯兩國和解,魯國承認了齊國的諸侯霸主地位,齊國則變成了魯國名義上的保護國。至於當時的楚國,離魯國還遠著呢,八竿子都打不著。
第三、外交能力強
管仲死後,齊桓公晚節不保,齊國發生了內亂,最終丟了霸權。
這時,魯國立馬轉換門庭,與晉國尋求幫助。因為魯國和晉國並不接壤,不用擔心晉國會吞併它。
後來齊國的齊孝公、齊傾公、齊靈公、齊莊公和齊景公在位時,都對魯國有想法,可奈何齊國侵魯,晉國就侵齊。最終,魯國就靠著晉國的庇護,撐到了春秋後期。
齊景公之後,田氏崛起,掌握了齊國軍政大權的田氏準備伐魯。可是魯國也不傻,接連派出使者向吳國、越國、晉國求救。結果吳國派出救兵救魯,並打敗了齊國。隨後吳王夫差乘勢北上,與晉國會盟爭老大。齊國不敢惹吳國,因此,魯國因此又躲過了一劫。
再隨後的幾十年,齊國田氏因為要專注於謀朝篡位,無暇吞併魯國。於是,魯國因此又撐了幾十年。
到了戰國時代的中期,楚國的勢力第一次發展到了淮北,開始與齊、魯接壤。
楚國是什麼樣的國家,不用多說了。不管是春秋還是戰國,都是巨無霸般的存在。當楚國與齊國接壤後,齊國由於害怕,開始修長城,這便是歷史上的齊長城,就是專門用來防楚國的。
除了修長城之外,齊國還積極扶持魯國。因為這個時候,齊、魯已經不是對手了,它們都需要防備楚國的領土侵蝕。而魯國本身就是齊國擋住楚國北上的屏障!如果齊國滅掉了魯國,等於增加了它自己的防禦壓力。
因此,這個時候齊國吞併魯國,就變成了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當然了,楚國想滅魯國,也要先問一下齊國答不答應。
於是,魯國夾在齊、楚之間,靠著大國外交博弈,又挺了幾十年之久。
幾十年後,秦國強勢崛起,這讓當時的齊國很動心。它也想搞擴張,透過吞併小國的方式增強自己的力量。
公元前286 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看到這個絕佳的時機,便聯合楚國和魏國攻打宋國。宋軍抵抗不住,四處逃散,宋康王在逃跑過程中被齊軍抓獲,並被處死。於是齊楚魏三國便共同瓜分宋國的土地。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齊國就遭到了以燕國為盟主的魏、韓、秦、趙的五國聯軍對它的聯合打擊。齊國因此一蹶不振,元氣大傷,跌出了一流強國之列。
差不多是同時間,秦國發動了對楚國的強勢打擊。秦軍在白起的率領下,強勢攻破了楚國的首都郢都。楚頃王被迫東遷至陳地,把楚國的重心從湖北移到了離齊、魯兩國很近的河南地區。
楚頃王十九年(公元前 261年),楚國決定伐魯,想透過吞併小國恢復實力。而當時的齊國已經風光不再,無力干涉楚國對魯國的兼併戰爭。
五年後,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從西周就立國的魯國,便滅在了楚華人的手上。
因此總的來說,齊國沒有滅魯,主要是因為它的實力還不夠強。並且魯國的外交水平很高。
另外,山東省的地形,也是齊國一直無法滅掉魯國的原因之一。
山東省的東南部,有一塊麵積比較大的山地丘陵地貌。魯國恰好在山地丘陵的南側,齊國在北側。
當年的交通沒有現在這麼的便利,齊軍想要滅魯,翻山越嶺是少不了的。齊桓公時期的長勺之戰,曹劌大敗齊軍,戰場其實就在齊魯之間的山地丘陵展開的。
當然了,齊國也可以繞過山地丘陵,從旁邊的平原迂迴包抄魯國。齊桓公之後,齊國也確實用包抄的辦法迂迴攻擊過魯國。但是魯國會找靠山,它抱晉國、吳國的大腿,齊國無論是直突山地丘陵還是繞道魯西南平原,都會受到第三國家的打擊。於是魯國和齊國也就這麼相持了幾百年。
魯國和齊國之間有山地阻隔,然而魯國與楚國之間沒有這個優勢。當楚國徹底搞定了淮北地區後,入侵魯國簡直是一馬平川。
回覆列表
魯國和齊國緊密相連,齊國是周王朝為了表彰姜子牙的功績而分封的。魯國是分封給周公旦的地方。姜子牙是位周王朝打下了江山,周公旦是所有王朝禮制的創造者,所謂“周公之禮”,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魯國是周王朝禮制正統的國家,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都是周王朝分封的,這些規矩的制定者是周公旦。所以,齊國如果消滅魯國,那一定會被認為謀逆反叛周朝,會被認為是僭越禮制。
後來,楚國消滅了魯國,並不是楚國真的比齊國強大多少。而是因為,當時秦國已經將周王朝消滅,楚國為了捍衛周王朝的權威,捍衛周朝分封的禮制,出兵救援周王朝。
楚國被秦國接連打敗了兩次,楚華人打仗有一個宗訓制度,就是打仗失敗了,就要馬上再打一次。或許是彰顯楚人的勇敢,也或許是為了找回面子。楚國轉而消滅了魯國。
其實,楚國消滅魯國,並不是所謂的面子。而是,周王朝被秦國攻打時,楚國也是躍躍欲試。想以勤王之名去救周朝,結果被打敗了。楚國西部大部土地被秦國奪走,楚國不得不東遷。就是因為東遷以後,魯國就在眼皮下了,楚國為了自己有更好的戰略展開,於是消滅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