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6214309263

    越痛越好的腳底按摩是錯的!當我們都“享受”腳底按摩帶來的痛楚時,來自中國臺灣的“腳底按摩之父”瑞士人吳若石日前指出,為求越痛越好的療效,不少人要求按摩師大力按壓痛點,其實這樣不但容易引起被按摩部位內出血,還可能造成組織發炎、化膿,效果也不理想。

      疼痛與療效並非正比

      “不是越痛越好!”吳若石認為腳底按摩不是越痛越有效。要在舒適的痛感中取得療效,才是最好的按摩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和療效有密切的關係,力度太小,達不到有痛感的最小刺激量,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力度過大,會造成強烈的疼痛和肌肉的損傷、神經的緊張,也可能引起自抑作用或神經麻木,使得按摩所產生的神經傳輸訊號無法改變病理反應所發出的紊亂傳輸訊號。強忍疼痛會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神經長時間繃緊會引起情緒的煩躁不安,效果反而不理想。

      他指出,一般指壓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須根據個人的忍耐度,在個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內,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輕到重,慢而有規律地嘗試,感覺到安全、舒適才好。有時候需要用到重手法,例如實症用瀉法時,是重而慢的手法,而且要穩,否則痛楚會立即引起“應激反應”,會有冒冷汗、心情煩躁,甚至痙攣的現象發生,還會引起被按摩部位內出血,青紫一片,疼痛難忍,甚至造成骨膜或肌肉組織發炎。當自以為這是療效發揮作用而置之不理時,發炎部位還可能化膿,不得不開刀治療,反而弄巧成拙。

      新足療倡導自己按摩

      吳若石的拍檔鄭英吉博士稱,目前流行的沐足法或足底按摩法,都停留在20年前臺灣腳底按摩的老一套,而經過20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又有了很多改良,如發現的足反射區由以前的59個發展到83個。而按摩的部位不僅限於腳底,還包括腳背,是膝蓋以下的整個足部,與疾病相關的位置發現得更多,保健、治病的意義更大。

      鄭英吉博士稱,新足療從腳部的大腦反應區按起,依照區域連續地按摩,再在各個反應區做必要的重點加強,相輔相成以“致中和”,改善健康。

      記者從名為《吳若石新足部健康法》的書上看到,除了有彩色的足部反應區圖外,該書還分門別類地將足部各反應區按序號編好,每個反應區都用“腳骨圖”來標示確切部位。吳若石稱,以足部骨骼定位可不致按錯或遺漏,在家對照著書就可以自己按摩或幫親友按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只有健身是零風險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