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6602480848

    子曰:……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衛靈公》第十一章)(孔子說:音樂就用《韶》和《武》。禁止鄭國的新樂,離開花言巧語的人。鄭國的新樂放蕩,花言巧語的人危險。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陽貨》第十八章)(孔子說:憎惡紫色代替了大紅的正色,憎惡鄭國的新樂破壞了典正的雅樂,憎惡強嘴利舌會顛覆國家。)孔子愛好音樂,提倡樂教。他愛好音樂達到廢寢忘食、“三月不知肉味”的痴迷程度。他提倡樂教,認為樂教可以達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禮記經解》)的作用而移風易俗。他的學生子游在武城地方做地方長官,他前去參觀。《論語》記:“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陽貨》第四章)學生在地方推行樂教,他由衷地高興。

    但是,孔子愛好和提倡的音樂是古典的、雅正的樂曲,認為這樣的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性情,移風易俗;堅決反對、排斥“鄭聲”,說“鄭聲淫”,把“鄭聲”和“佞人”並論,批評鄭聲使人放蕩,和花言巧語迷惑人的佞人一樣會傾覆國家。他晚年為《詩》三百正樂,就是把已經散亂的、走腔失調的、被改篡的“頌”詩樂曲和“雅”詩樂曲恢復原狀,使“‘雅’、‘頌’各得其所”。在“國風”中也有《鄭風》,那是用鄭國地方樂曲演唱的,像其他各風一樣,自然都仍是地方樂曲,不然何以稱“鄭風”呢?(這裡有問號)但孔子所堅決排斥的“鄭聲”,不等於《鄭風》。公元前544年,季札在魯國觀周樂,聽到《鄭風》樂曲說:“其細也甚,民不堪也。

    ”《鄭風》多情詩,故有細、靡之音,孔子能保留它們,可見還未到必須排斥的程度。後來發展為新的流行樂曲,孔子就加以排斥了。

    何謂孔子所說的“鄭聲”?(這裡有問號)它是在春秋後期興起和流行的鄭國地方的新樂。東周王都在洛陽,與鄭國緊鄰(王都與鄭都相距百多公里),鄭國是當時的大國,鄭國興起的新樂已流行王都和列國廣大的區域,如孔子所說“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孔子發現這種新樂已經侵入雅樂。根據現存文獻,當時新樂流行,人們評論說,聽古樂想睡覺,聽新樂不知疲倦。由此想見古樂高雅、平板,而新樂通俗、活潑動人。孔子為保護高雅純正的古典音樂,反對放蕩(淫)的有害於國家和人民的新樂鄭聲,所以堅決排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之星推薦表,學生自評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