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雅說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巴黎聖母院在歷史中屹立八百多年,而且它的建造也花了一百多年,那麼它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

    恢弘建築的前世

    最開始,它是一座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

    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4世紀時,那時曾經神殿變成了基督教教堂。

    到了公元6世紀,教堂又成為一座羅馬式教堂,而這座教堂有12塊基石取自原先羅馬神殿的遺址

    到了12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羅馬式教堂已經毀損不堪。

    公元1160年,莫里斯·德·蘇利被選任為巴黎主教。主教決定將破敗的教堂改建為一座可以和聖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偉教堂,於是說服了教皇亞歷山大三世,準備開始巴黎聖母院的建造。

    正式開工了

    公元1163年,新教堂開始建造,由教皇親自奠基,由當時世界頂級建築師尚·德·謝耶、皮耶·德·蒙特厄依、尚·哈維和維優雷·勒·杜克建造——開啟了這座傳奇近千年的法國哥特式天主教堂的生涯。

    原來的神殿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的西堤島上,由於新的教堂要宏大,島的面積不夠,於是建築師們以填土的方式將孤立在西岱島東邊的小島與本島相連,這樣建築教堂的用地就夠了。同時,又將很多建築拆除,這樣,教堂前方便騰出一個廣場。

    同時,建築師在主教的要求下,將另一些屋舍拆除,鋪設成一條全新的街道“新聖母院路”,這條六米寬的街道是中世紀時巴黎最大的一條街。

    公元1208年,建造了中殿;1225-1250年間,建好了聖母院西側立面和後面尖塔;

    公元1235年到公元1250年期間在中殿內陸續增加很多禮拜堂;

    公元1250-公元1267年擴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公元1296年-1330年,完成了半圓形後殿。

    公元1345年,這座耗時近兩個世紀的宏大建築終於完工!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教堂的內部結構吧

     在教堂的平面上,承襲自老教堂的基本格局,聖母院被設計成有五個縱艙(Nave)的規劃,包括一箇中艙與兩側各兩個的翼艙。但相對的,整棟建築的尺度規模都放大許多,教堂全長128米,光是中艙就有12.5米寬,而整座教堂的全寬則為40米,穹頂(Vault)則為33米寬。東端是聖壇,後面是半圓形的外牆。幾排直徑5米的大圓柱將內部分為五個殿,而在十字交叉堂和唱詩堂周圍還有兩個迴廊環繞。巴黎聖母院的內部並排著兩列長柱子,柱子高達24米,直通屋頂。兩列柱子距離不到16米,而屋頂卻高35米,從而形成狹窄而高聳的空間。

    主殿四周,連拱廊上方是一帶雙層窗戶的走廊,在它之上是大窗子,透過這些窗子,一束束Sunny寧靜地射進堂內。主殿翼部相連的側殿位置上,是幾座充滿了17至18世紀藝術作品的禮拜堂。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嚴謹肅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主殿翼部的兩端都有玫瑰花狀的大圓窗,上面滿是13世紀時製作的富麗堂皇的彩繪玻璃書。北邊那根圓柱上是著名的“巴黎聖母”(Notre-Dame-de-Paris)像。聖母院內右側安放一排排燭臺,數十枝白燭輝映使院內洋溢著柔和的氣氛。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坐席前設有講臺,講臺後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國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兩人目光齊望向中央聖母哀子像(Pieta),耶穌橫臥於聖母膝上,聖母神情十分哀傷。院內擺置很多的壁畫、雕塑、聖像,因此前來觀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門上的膠怎麼去掉不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