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刀,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託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譯文:順治二年四月,江都(揚州城)被清兵圍困,情勢危急。以宰相身份在揚州督師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勢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眾將領,對他們說:“我已立誓與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時刻不能落在敵人手裡死去,誰能幫助我在城破時成就這一大節?”副將軍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現願意擔負這一任務。忠烈公大喜,說:“我還沒有兒子,你可因同姓關係作我的後嗣。我要寫信稟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記上我家的家譜,列入她的孫兒輩中。”二十五日,江都城被攻陷,忠烈公就拔出刀來要自刎。眾將領果然爭上前來抱住他(不讓他自殺)。忠烈公大聲呼喚德威,德威涕淚迸落,不有舉刀,於是被眾將領擁護前行。到小東門時,清兵已如密林般來到。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和劉都督肇基等將領都英勇犧牲。忠烈公就怒目瞪視敵人說:“我是大明的史閣部!”接著就被俘押到南門,和碩親王用“先生”的名稱來稱呼他,勸他投降。忠烈公大罵而死。當初,史忠烈公曾有遺囑:“我死後應葬在梅花嶺上。”到這時,史德威尋求史公的屍骨,不能得到,就用他的衣冠來代替,把他葬埋在梅花嶺上。也有人這麼說:“當江都城被攻破的時候,有人曾親眼看見史公穿著青衣服,戴著烏帽,騎著白馬,跑出天寧門投入長江死去,並未曾死在城中。”自從有了這種傳言,長江南北,就都說史公沒有死。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清義軍大規模興起,都假託史忠烈的名號來號召群眾,就如同陳涉起義假託項燕的名號一樣。吳中的孫公兆奎因起兵失敗,被俘押送到南京。任七省經略的洪承疇跟他有交情,問他說:“先生在軍中,是否確鑿知道原揚州閣部史公果真死了,還是沒有死呢?”孫公回答說:“經略從北方來,是否確鑿知道原松山殉難的督師洪公果真死了,還是沒有死呢?”洪承疇聽了非常羞怒,急忙叫部下把他趕出去殺掉。唉!有些成神仙的荒誕說法,說顏太師因被殺而成仙,文少保也因為悟透了“大光明法”,靈魂脫離軀體而成佛,實際上他們都未曾死去。殊不知忠義是聖賢世代相傳的立身準則,他們的凜然正氣磅礴浩大,永遠存留於天地之間,何必要問他們是出世成仙成佛還是在世為人的真象呢?那些關於他們成仙成佛的說法,真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就拿史忠烈公的遺骨來說吧,已不可找到了,在他殉難百年以後,我登上梅花嶺,與朋友們談起史忠烈公的遺言,沒有一個人不淚下如雨,好象親見當日圍城光景似的,這就是忠烈公的音容面目依稀可見,這就不必再去探究他是否果真解脫成仙成佛,更何況冒他未死的名號呢?
原文: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刀,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託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譯文:順治二年四月,江都(揚州城)被清兵圍困,情勢危急。以宰相身份在揚州督師的忠烈公史可法知道局勢已不可能挽救,就召集眾將領,對他們說:“我已立誓與這座城共存亡,但在危急時刻不能落在敵人手裡死去,誰能幫助我在城破時成就這一大節?”副將軍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現願意擔負這一任務。忠烈公大喜,說:“我還沒有兒子,你可因同姓關係作我的後嗣。我要寫信稟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記上我家的家譜,列入她的孫兒輩中。”二十五日,江都城被攻陷,忠烈公就拔出刀來要自刎。眾將領果然爭上前來抱住他(不讓他自殺)。忠烈公大聲呼喚德威,德威涕淚迸落,不有舉刀,於是被眾將領擁護前行。到小東門時,清兵已如密林般來到。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和劉都督肇基等將領都英勇犧牲。忠烈公就怒目瞪視敵人說:“我是大明的史閣部!”接著就被俘押到南門,和碩親王用“先生”的名稱來稱呼他,勸他投降。忠烈公大罵而死。當初,史忠烈公曾有遺囑:“我死後應葬在梅花嶺上。”到這時,史德威尋求史公的屍骨,不能得到,就用他的衣冠來代替,把他葬埋在梅花嶺上。也有人這麼說:“當江都城被攻破的時候,有人曾親眼看見史公穿著青衣服,戴著烏帽,騎著白馬,跑出天寧門投入長江死去,並未曾死在城中。”自從有了這種傳言,長江南北,就都說史公沒有死。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清義軍大規模興起,都假託史忠烈的名號來號召群眾,就如同陳涉起義假託項燕的名號一樣。吳中的孫公兆奎因起兵失敗,被俘押送到南京。任七省經略的洪承疇跟他有交情,問他說:“先生在軍中,是否確鑿知道原揚州閣部史公果真死了,還是沒有死呢?”孫公回答說:“經略從北方來,是否確鑿知道原松山殉難的督師洪公果真死了,還是沒有死呢?”洪承疇聽了非常羞怒,急忙叫部下把他趕出去殺掉。唉!有些成神仙的荒誕說法,說顏太師因被殺而成仙,文少保也因為悟透了“大光明法”,靈魂脫離軀體而成佛,實際上他們都未曾死去。殊不知忠義是聖賢世代相傳的立身準則,他們的凜然正氣磅礴浩大,永遠存留於天地之間,何必要問他們是出世成仙成佛還是在世為人的真象呢?那些關於他們成仙成佛的說法,真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就拿史忠烈公的遺骨來說吧,已不可找到了,在他殉難百年以後,我登上梅花嶺,與朋友們談起史忠烈公的遺言,沒有一個人不淚下如雨,好象親見當日圍城光景似的,這就是忠烈公的音容面目依稀可見,這就不必再去探究他是否果真解脫成仙成佛,更何況冒他未死的名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