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城市建設的有與無?
7
回覆列表
  • 1 # 河南中公教育

    每年國考的走向都牽掛著每一位考生的心。今天我們就談談地市級國考的中心思想:“有”、“無”之道在城市建設中的運用。

    2016年副省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2017年副省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2018年老子還是作為我們的老朋友道“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考生們估計也會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簡單來講,這句話是指“建造房屋,牆上必須留出空洞裝門窗,人才能出入,空氣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使萬物產生效果,“無”使“有”更好地發揮作用”,下面就結合題乾和材料簡單探討下作文寫作的中心思想。

    一、仔細審題是關鍵。題幹中提到圍繞城市建設理念的問題去談,那麼文章必定主要要從“城市建設”這一關鍵詞入手;再結合“試談‘有’與‘無’”,不難發現,在城市建設中離不開“有”,也離不開“無”。抓住三個關鍵詞,簡單判斷關係,可知,推進城市建設是最終目的和方向,而“有”與“無”是其兩個支撐點。

    二、閱讀材料是保障。材料1-2主要討論農村土地改革在不同階段的推行的政策,與題幹緊密型關聯性不強;材料3透過兩則案例,主要想要闡明,在小區中生活的市民基礎設施等更加全面完善了,做到了“有”,但是又有很多設施流於形式,開放度低,並沒有實現真正“共享”;隨之而來的是生活空間的狹窄,物價的上漲,甚至使外來人口占據大部分資源,使生活幸福感,歸屬感都大大弱化,這就是“無”所未表現出來的滿足民眾精神文化功能的缺失;材料4主要談到巴黎新橋是社會的平衡器,起到了一個各階級的協調作用,在擁有交流場所之後,也要避免空間爭奪,在城建中盡顯有與無交相呼應;材料5主要講述了S市月亮灣的地下管廊管理執行模式,騰出來陸上空間,既滿足人們的管網使用需求,也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構建了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城建中“有”與“無”的成功案例,實現了物質與城市精神的高度統一。材料6最後引出老子的至理名言,有與無是城市建設中兩個必備的要素,城建中不僅需要“有”的多元物質基礎,更需要“無”的精神文化內涵。整篇材料透過正反案例告訴我們,城市建設中“有”“無”二者並行不悖,構成了城市建設的內在肌理。

    三、確定文章中心思想。根據題乾和材料的分析,文章中心思想一者可以確定為遞進關係的論點“要推進城市建設需要把握“有”的同時,更需要深切關注“無”所帶來人文體驗與文化內涵”;二者也可以確定為關係型論點“要想推進城市建設需要正確處理‘有’與‘無’之間的關係,凸顯‘有’中之‘無’,‘無’中之‘有’”,既要在實體建設中體現人文精神與關懷,也要在照顧城市精神的同時,凸顯城市建設的統一協調。既能體現“有之以為利,滿足民眾公共需求”,也能透過“無之以為用,彰顯城市精神價值”。

  • 2 # 過招公考666

    這是國考的申論題目,大作文,城市建設的有與無,要先弄明白,什麼是“有”,什麼是“無”,老子道德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分析了有與無的關係,可以辯證的去思考這個問題。

    從城市的建設目的上來看,要解決“有景無人”的問題,在城市的功能設計上來看,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留出文體活動空間;在城市管理方面,要注重發展成果“共享”的理念;

    把這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加上自己的觀點即可!

  • 3 # 不秀鋼鐵俠

    今年的申論大作文給定了題目“試談有與無”,讓我們自己從材料中發掘論點。其實題目裡已經給出了討論的問題,那就是城市建設理念的問題,我們圍繞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且加以分析,提出對策即可。所以我們可以寫策論文,相對大部分考生來說是最容易寫,也最有東西寫的。

    筆試結束後,網上流傳出很多培訓機構給出的論點,那就是以合理規劃城市建設為論點,也有考生思考的較深,提出要與當前社會主流接軌的協調發展的論點。其實不管提出哪種論點,材料3-6都是給出的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內容,我們貼合材料,也能只能從這方面入手,只要提出有價值的論點,並且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論點沒有高與低之分。

    定下策論文的調子後,我們可以以小標題的形式丟擲我們的論點,即合理規劃城市建設,挖掘公共空間發展潛力。

    首先提出當前城市建設方面的問題弊端,材料三第一段就提出了問題出現的大背景:城鎮人口大量增加,農村人口湧入城市。其次根據兩個小區的例項提出商業、人文歷史保護、人居三者關係問題;材料四是透過國外例項,舉出了幾條解決對策。材料五就提出了線路佈局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很容易的就在材料3-6裡找出申論三要素,從而完成自己的大作文。

  • 4 # 海林公考趙海林解難題

    海林公考學員運用海林哲理審題法作答申論議論文:

    以水為師一一論城市水系的規劃和建設(王凱茹)

    【真題:2017年國考申論地市級試卷第五題,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劃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絡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學員作答1】 以水為師 -----論城市生態水系的規劃和建設

    (來自天涯社群:海林公考學員王凱茹)

    水,柔而能克剛,靜而能映物,動而能變化,謂之智慧;水,滋養萬物,與世無爭,與人類社會和諧相處,謂之情操。我們的城市生態水系建設當以“水”為主,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更要以水為師,學習它的智慧和情操。

    一、以水為師,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指導城市水系規劃和建設。

    學習水的智慧,就要尊重客觀規律,順應發展趨勢。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有規律可循,而現實就是我們的社會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實際可用水資源極度匱乏,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學習水的智慧,於是在城市水系規劃與建設中出現了密雲水庫,南水北調這樣的先進案例,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矛盾。

    學習水的智慧,就要透徹瞭解水的習性,遵循水的執行規律。

    水能容萬物,能解萬汙,水往低處流,哪裡不平哪裡就有水,遇險灘可激流勇進,遇平原則緩緩前行。只是如此,已足夠我們在城市水系規劃和建設中利用並且遵循,學會利用水自身的特性為我們打造“山水之城”的景觀,為我們開闢更加便捷的運輸道路。

    二、以水為師,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城市水系規劃和建設。

    透過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即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告誡我們城市水系規劃和建設過程應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佈局。使得我們城市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紋,變成城市的特色,讓每一個城市都因其水系變得獨一無二。

    以水為師,結合城市地理特點讓土地與河流、湖泊、溼地相融,在前期規劃中尊重民意,集思廣益,決策科學,或是以生態城為目標,或是以山水之城為主題,或是以活力水城根本,反對“千城一面”的困境。

    三、以水為師,崇尚水的情操,構建人、水、城市三者之間和諧融洽的生態環境。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恰好印證了人與水之間應如何相處共存。

    城市水系可淨化環境,以水為師也要以水為“鏡”,當“一河三湖九溼地”鑲嵌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中,我們的心靈便得到淨化。

    宣傳水的文化,培育水道德,保護水生態,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水的重要性,進一步使人、水、城市三者和諧融洽。

    四、以水為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精心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進行水系規劃與建設。管理者作為創新城市建設的主體應合理把握機會,創造條件打造城市水系。細流可匯大海,我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擴大水域面積的城市佔比,這樣能為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將數不勝數。也只有這樣,“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才能被塑造。

    古往今來,上善若水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對於水的崇尚也達到最高境界。水的問題,甚至關乎我們人類的命運,學習水的智慧和情操,將其應用於城市水系的規劃與建設,我們才能因水而生,因水而興。

    詳見《騰訊課堂海林公考申論直播課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初是我一個人犯了錯是哪首歌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