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64003304747飄

    這個問題我也注意過,我想應該是前片寬點,後片窄點,因為人在走路時邁腿的原因,為了能遮住腿,前片必須比後片寬點,這樣,中縫就往後倒,也許不準確。

  • 2 # 李李搭配

    平裁一種連肩平袖旗袍,其實就是一片式的便服旗袍。

    旗袍的大襟必須是遮掩底襟接縫的,這個原則被稱為“門襟遮蔽” 門襟掩蓋底襟接縫的重合部分叫“掩襟量”

    平裁連肩平袖旗袍是沒有前後中縫的,那麼開襟處就沒有掩襟量。

    傳統的處理掩襟量的方法有兩種,偏經法和提緯法。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是有弊端的,會造成紗向歪斜,

  • 3 # SHOUDU首度

    古法裁剪也稱老式裁剪或中式裁剪,即一種平面裁剪法,衣服做成後可以平鋪在桌面上,這是它與西式立體裁剪最大不同點。

    古法裁剪的旗袍因不能在前身處理胸省量,只好藉助側縫後移來增大前身胸部隆起所需的量,一般為:後身寬=胸圍的四分之一減去1cm,前身寬=胸闈的四分之一加上1cm,這樣就造成前身寬比後身寬每邊大2cm。衣服縫成後,側縫自然向後倒。

    上面講的是從人體型態和服裝結構方面考量的。但古人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禮儀。雖說旗袍在形制上非常大膽開放,但禮儀卻不可偏廢,古人在對待女性身體裸露上非常在意,強調“露後不露前”,即背可露但胸不可露。“坦胸露懷”視為不雅。這也是旗袍及其它女性服裝的前身片多為整片的原因。因此,作為大膽開衩的旗袍,也必須做到人前不能看見露大腿,這一要求既使在今天依然存在。第三個方面的原因,就是從人體運動方面考慮的,若前身寬小於後身寬,人體在向前運動時衣服重心會靠後,讓人穿著不舒服。

    綜上三方面,古法裁剪的旗袍側縫向後倒是合理的。

  • 4 # 裁縫老楊工作記

    旗袍分為現代旗袍和遠古旗袍。

    1.現代的旗袍款式比較修身,主要起到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裁剪就是旗袍製作最關鍵的一步。

    衣片是根據女性身體曲線而設計裁剪圖,穿著後比較合體。

    2.古法旗袍,也就是漢民族古代服裝。古漢服裁剪圖比較平面,前片/後片/2只袖子是相連的一個裁片。只有腋下和領口出現縫邊。

    3.前片畫法是2只袖子中間在一條線上畫圖,2袖子中間畫一個半圓形的領口,袖肥寬大,腋下畫弧線和前片側縫相連,2個前襟不一樣的畫圖,下襟小,上襟從領口到腋下斜畫弧線。袖口寬大誇張。

    倒大袖一般前中,後中開縫。一個是受限制於當時布料幅寬,另外一個是古代傳統服裝一直都是這樣裁剪衣服的,受面料幅寬的限制,即使後來機器織布有更加寬的面料,只是因為傳統款式也還是習慣前後開片。

    4.後片和前片袖子部位一樣的畫法,只是後領口深度大概是2釐米的深度。

    5.領口前襟是,2個前襟和後領口相連裁剪一個寬條。或者單獨畫立領。

    這樣的款式裁剪難度相對較低,穿著起來也比較寬鬆,可能是古代人採取較多的原因。

    這樣的古法旗袍裁剪方法決定了衣服縫特別少,只有腋下,後中和領口會出現縫邊,人體穿著時縫邊向後倒更加美觀,領口部分是雙層比較硬也只能向後倒縫邊。

  • 5 # 布衣龍女

    旗袍的縫向後倒,我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穿在身上更能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線美,通常製作過程中都是一邊做一邊燙,肩縫,擺縫和袖縫都是要求向後倒的,特別是腰部還要撥開燙向後倒燙,這樣更好突出腰部與臀部曲線美,我這樣說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島戰爭因何而起?為什麼英國要佔領馬島?